差不多三万小娃娃已经被送往北邙山。
说好了也只是替沈麟养着。
他们可没财力物力慢慢培养几万孤儿成才。
有那功夫,还不如多救些孤女回山。
给山里的光棍汉子都娶了婆姨。
娃娃嘛,哪有亲生的好?
北邙山纵横千里,山里的人口达到二三万户,过十万人。
要是不缺吃穿,敞开了生养。
过个十几年,人口还不得翻几倍?
想要什么样的子弟兵没有?
所以,沈麟现在头疼得很。
哪怕见到天仙一般的白娘子。
这家伙的眉头,都锁得紧紧的。
陈无暇有些心疼,盈盈一拜道。
“公子,我……这次,是不是有些操切了?”
柳楚儿连忙劝道。
“夫君,这怪不得无暇姐姐。”
“她和陈伯父已经尽力保全临漳的百姓了。”
“可贼寇势大,他们五千山里骑兵,话语权不大的!”
沈麟当然明白个中缘由。
他也不怕这两万二千孩子是拖累。
虽说与他的原计划不符。
可现在,人都送来了,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如今的泸水铁城,比起他当初发出宏愿的时候。
已经强大很多了。
钱粮、物资和产业,统统都翻了一两倍。
理论上,是可以收留更多孩子的。
“哈哈哈,无暇辛苦了!”
“你也别担心。”
“目前,学校能住一万人左右。”
“剩下的交给各家各户暂住。”
“等天气暖和些,学校宿舍楼盖得更多些。”
“就都不是问题了!”
红娘子撇撇小嘴,不满的道。
“那你还愁眉不展的?”
“就好像,姐姐给你找来了多大麻烦似的。”
你这丫头一张嘴啊,好的都让你唠成坏的了。
本公子的胸怀,有那般狭窄?
沈麟拉了把椅子坐下,接过梁冬梅递过来的热茶。
他轻嗅着清新的山野香气,心情顿时好了不少。
“无双,你就看到了眼前这一丢丢。”
“五万孤儿,是很多!”
“但本公子,也不是不能解决。”
“我担心的是贼寇啊。”
“原本,我对杨成良还抱有一丝期望。”
“都改成义军了,他总能约束一下吧?”
“你们看看,仅仅打了两个县,就造成多少人家破人亡?”
“五万多孤儿呐!”
“老天,他们再这么闹下去。”
“咱们铁城扩大一倍,都装不下喽!”
此话一出,几女都沉默了。
想想五万多孤儿一入城。
泸水就变成孩子的世界了。
需要多少先生,多少辅助人员去管理?
就算县城那六百重伤兵归队。
铁军也不过四千出头。
孩子在小也是个人呐。
四千人管着六、七万人?
内外都要兼顾到。
太费劲了!
第二百二十章 计划再变
不多会儿,田文青就心急火燎地找上门来。
不需要沈麟下命令。
老头已经和一帮官员商议过了。
鼓励老百姓暂时照料孤儿的命令也下发了。
要不然。
这两天,足足一万二千孩子都会露宿街头了。
“沈麟,阿不……大人!”
“老夫就三个要求。”
“首先,你得赶紧找人修宿舍楼和教学楼。”
“操场也得扩建!”
“加上原本在校的三千娃娃,一下子涌进来两万五千个。”
“站都没地方站了。”
“第二,服装不够!”
“柳楚儿只是拨付了足够的棉被、棉服。”
“校服外套和鞋袜、面巾、脸盆呢?”
“第三,先生不到五百人,也不够了!”
柳楚儿抿嘴笑道。
“田叔,工坊正在全力赶制,十二个时辰都不停呢!”
“最多三天,就能满足一人一套。”
“后面的,我也会抓紧的。”
房子建造?
天气越来越冷了。
水泥楼,短时间可干不了。
预留的地方本来就小。
总不能像居民楼那般,一层水泥板,一层木结构吧?
孩子小,稍稍弄撒些火烛,就得出人命。
一栋楼里,得住好几百人呢。
“老师,房子我暂时变不出来。”
“您得等三月份,天气暖和再说。”
“危房,您敢让娃娃们住进去么?”
“这样吧,先把地基平整了,当操场用吧!”
田老头嘴唇一阵哆嗦。
那只有暂住各家各户了。
还有三个月啊,这可真难熬。
教学楼不够。
也只有让孩子们挤一挤,共度时艰吧!
“那……先生们呢?”
沈麟笑道。
“其实这些先生,光是教孩子们上文化课,基本上够用了。”
“缺的是体育教官吧?”
“您不用着急!”
“安定大码头那边,还有三四百重伤致残,不能再当兵的。”
“行动不方便的,就负责校门,各宿舍楼的守卫好了。”
“其他的稍稍训练半个月,就可以给您二百体育教官。”
那些乡兵、班军的伤残者,必须回炉炼一下。
仅仅是队列训练,半个月足够了。
相信他们也很满意为人师表的工作。
不热情参与才怪呢。
那可比当兵还体面。
大群大群的孩子围着你喊“教官”,多荣耀?
孩子长大了,参军也好,干别的也好。
师生关系一旦确立,那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其实吧,老师,您也可以办夜校嘛!”
“让那些体育教官都读书识字。”
“他们是成年人,肯定珍惜机会。”
“学起来也比孩子快。”
“几个月后,就算让他们去教孩自识字都没问题。”
“再说了,这些教官,原本就有不少人上过学的。”
田文青凝眉想了想。
这也是个办法。
安定的读书人确实多。
可能拖着一家老小,投奔泸水的。
恐怕不好请了。
学生可以培养。
难道,老师就不可以?
那些重伤的兵,田文青也了解了。
他们都是守卫安定县城的勇士。
是英雄!
多教他们一些谋生技能,多赚些月饷有啥不好的?
自己人才信得过呢。
学校里,不是有好几十个先生,都跑医院兼职了么?
以后说不定,还有去衙门兼职的呢。
泸水铁城初创,哪儿不需要人?
一人当成几个人用,能者多劳嘛!
“可行!”
“老夫发现,有些老师的家眷,也识文断字,颇有才华。”
“放工坊里,真真可惜了。”
“老夫有权招他们当女先生。”
柳楚儿顿时不干了。
这些家眷,好多都在她手下做事呢。
是金子,到哪儿都能发光。
“田叔,您这样,可不地道啊!”
“工坊也需要管理人才的。”
“我们也可以给她们更高的月饷,更体面的职务嘛!”
“你怎么可以?直接抢人呢?”
田文青老脸一红。
连最贤淑,最温柔的城主夫人都反对了。
自己的吃相,是不是太难看了?
沈麟呵呵笑道。
“这才哪儿跟哪儿呀?”
“你们就开始争抢人才啦?”
“这样吧,可以问问人家本人嘛!”
“愿意去教书的,楚儿你不能拦着。”
“如果有先生喜欢钻研奇技。”
“你和二叔也可以拿出专项资金,供他们研究嘛!”
“总不能什么技术,都指望我吧?”
“须知,人力有时穷!”
“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田文青老脸一苦。
到底是谁挖谁的人才?
沈麟大方,学校也不缺资金。
可怎么比得过柳楚儿跟沈忠元两位呢?
这是赤裸裸地挥舞着金元宝。
让那些先生不务正业呢!
“沈麟啊,教书育人,必须守得住清贫才行。”
“你这样一搞,人心就乱了。”
沈麟安慰道。
“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
“金钱容易腐化灵魂嘛!”
“可您得向前看呀!”
“近五百先生,不少人才二三十岁。”
“您总不能指望人家,一辈子都跟您老一样。”
“待在学校不出去吧?”
“人各有志,咱们不能拦着不是?”
“您要看好您的学生。”
“好几万呐!”
“不需要多久,三五年后,很多人就能用了。”
“难道,您就留不下几百个老师来?”
这时代的孩子懂事早,担事也早。
很多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子,已经算家庭支柱了。
沈麟翻着陈无暇带来的统计名册。
厚厚的一本。
十岁以上的男孩女孩,就占了八成。
而更小的,很难在战乱中活下去。
沈麟的学校,学制五年,课程也尽量精简了。
他没打算把这些孩子教成文豪、大儒。
走科举之路也不现实。
外面乱成一锅糟。
内有贼寇作乱,外有辽国威胁。
哪里还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这些孩子按照年龄来,十四岁起就得开始半工半读了。
能参军的参军,不合适的,就进入其他行业。
业余时间,他们可以回学校旁听,主要还得得靠自学。
学籍保留,教材什么的,学校依然免费提供。
他们每年两次,回校参加考试。
五年后,不管能不能过,都得结业。
沈麟不可能一直白养着。
泸水铁城体量太小,哪有功夫养闲人?
慈善也是有时限的。
第二百二十一章 是否功利
一开始,田文青还不同意。
他觉得沈麟太功利了。
可第一批接回来的孤儿,就高达两万两千人。
老人家就沉默了。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这一年的耗费,得多少钱粮和衣物?
学校好几百先生,月饷少得了?
笔墨纸张,书籍蜡烛,身上衣、口中食。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一年下来,十几万两银子都打不住啊!
当田文青听说还有三万人,可能在明年六月份之前入校。
老头差点没吓晕过去。
他深深地为沈麟担心,就算这小子生意做的很大。
赚钱的门路也多。
但是,从明年起,这座城的人口将超过七万。
那么多张嘴巴,指着沈麟吃饭呢。
都不知道他能撑多久?
数遍整个大周,可能也就沈麟这个傻子愿意掏钱了吧?
别人说他败家,还真么说错。
他败大发了。
就算把他放到沈家主脉去。
几百年积攒的的家产,怕都不够让他折腾多久的。
不功利点行么?
十二、三岁的孩子。
入校一两年,确实该出去做事养活自己了。
如此生生不息,没准儿,这所大学校。
还能救助更多的孤儿呢?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
重担就不需要沈麟一个人扛了。
有无数半工半读的孩子,可以搭上把手。
嗯嗯,老头我也能尽一份力。
田文青斗志昂扬地走了。
今天,沈麟打算好好休息。
这些日子,他已经很疲惫了。
几女都有些沉默。
过了半晌。
白娘子转动着暖暖的白瓷茶杯,幽幽一叹。
“公子,那些孤儿,虽说是未来的希望。”
“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安定县直面辽人的威胁,泸水铁城实在……太单薄了。”
“你的第一要务,还是扩军。”
“要不,收留一些难民吧?”
柳楚儿犹豫着道。
“无暇姐姐,你这办法,确实能在短期内解决铁军兵源匮乏的问题。”
“可你想过没有?”
“招募难民,成分太复杂了。”
“成年人想法各异,一旦扩充太多。”
“还不得走上杨成良的老路?”
“他现在,不就彻底失控了?”
杨成良想过改变。
恐怕他从落阳山下来就开始着手了。
听说,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