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寒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寒士-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布店的掌柜送上几杯茶。

    东家请客,他当然要殷勤些。

    吴七喝了口茶,剔着牙线问道。

    “小袁、小廖,你俩任教的那个私塾,关门了?”

    两人面色沉重,均是点点头。

    都关门一个月了。

    读书人啥也不会,家里过的越发艰难。

    以后,都不知道该咋办呢?

    廖明秀道:“时局不好,捐资办学的那位商家回南方了。”

    陈子文忽然叹道。

    “也不知怎么的,大家好像,都不看好咱们安定似的。”

    “唉,我们育才私塾,距离关门也不远了。”

    “东家虽说是本地大户。”

    “可是吧,上半年囤棉花,现在都卖不出去,没钱了。”

    这事儿,吴七心里清楚得很。

    沈忠儒挑起棉花涨价,其他本地商家、地主纷纷跟进。

    原本三文钱一斤的籽棉,硬是被这帮人炒到七八文。

    实际上,普通织布坊,五文的籽棉,就没有利润空间了。

    每年都来安定,大宗买货的南方棉商一看。

    顿时气坏了。

    你们安定人太过分,简直是作死能手啊!

    难道大周?就没有别的产棉区了?

    当然有。

    顺着黄龙江继续西进,陕西、河套那边也不是买不着。

    于是,大棉商全跑了。

    安定棉商彻底被套牢了。

    不是每一家,都如沈忠儒那般家大业大的。

    他不在乎区区三五万两银子。

    大不了明年不种棉花,改种麦子好了。

    其他商家,哪怕压个几千上万两银子的棉花。

    也算伤筋动骨了。

    吴七嘿嘿笑道。

    “那帮家伙,活该。”

    “现在降价卖,都找不到买主了,哈哈哈!”

    降价也算有限,依然在四五文之间波动。

    还不是沈麟吃进的时候。

    他依然按兵不动,一点都不着急。

    偶尔买百十担,维持吴七的精品色布售卖就行了。

    张德尚哭笑不得。

    “七爷,话是这个理儿。”

    “可咱们这些科举无望的读书人,连教书的饭碗都要丢了。”

    “眼看衣食无着,家里等米下锅呢!”

    “这……这不是伤及无辜么?”

    吴七好奇地问道。

    “县城有多少?你们这样的秀才童生?”

    “七爷我的意思是,已经失业,或者前途不定的有多少?”

    四位秀才略微交流了一下。

    交游广阔的袁世杰沉吟道。

    “怕不是有二三百个?底下镇子没法统计。”

    “可能还更多些,但他们家里多少有几亩薄田。”

    “不至于像咱们这种,没了进项,婆娘娃娃就得饿肚子。”

    吴七眼神一亮,麟哥儿交代的事情,有眉目了。

    “沈家集西边的泸水,修了座铁城你们都知道吧?”

    廖明秀点点头。

    “知道呀,是咱们的大才子,沈麟弃文从武,搞起来的嘛!”

    “大伙儿都挺惋惜的呢。”

    “他那样的人,不继续科举之路,实在,太可惜啦!”

    其他几人也是一副痛惜的模样。



    第一百六十一章 田文青老怀畅慰

    

咱们想走下去,可才华不够。

    有才华有天赋的人呢?

    偏偏不在乎。

    沈麟如此,二十岁中举的沈毅,也是如此。

    唉,真是……

    人比人,气死人。

    可这几个秀才公哪里知道?

    沈毅就算了。

    他爹咔嚓一下,强行断这小子的科考之路。

    沈麟打死也没法读书啊。

    前身那么多年,连个童生试都过不去。

    穿越过来的他,就更加没指望。

    吴七了解内情,唯有暗笑不已。

    他看着几人的愁苦模样,提议道。

    “沈麟要在泸水铁城,开办免费教学。”

    “听说第一批入学的娃娃,就有两三千人呢!”

    “如今他呀,正在为先生发愁,你们可以去找他嘛!”

    陈子文有些意动,可仍然担心。

    “咱们的家业,都在县城呢。”

    “跑那么远,会不会……”

    你们算啥家业?

    破宅子老鼠满地跑。

    冬冷夏热的,十两银子都不值。

    自家不住,也可以锁着门,或者租出去。

    吴七的语气充满诱惑。

    “七爷我呢,跟沈麟有生意上的来往。”

    “他那人吧,靠得住。”

    “铁城会给每个先生分水泥房哦,两层六间呢。”

    “待够五年,那价值二三十两银子的好房子,就是你们的了。”

    “还有,月饷一两起步,还包吃。”

    “顿顿有肉,管饱的那种。”

    “家里婆娘,可以优先进入工坊干活,收入也不低。”

    “孩子免费送进学校。”

    “记住了,五年读书,孩子都是免费吃住的。”

    啥玩意?

    四个秀才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

    他们在私塾任教,虽说月饷也有一两上下。

    可吃住都在家里。

    妻子基本没事做,一个人养全家。

    不过得紧巴巴才怪呢。

    沈麟大炼钢铁,烧水泥,筑城练新军的事情。

    在安定,已经不是秘密了。

    那家伙完全是自力更生,县衙和澶州总督府。

    可没有拨一分钱粮给他。

    可见沈麟,不但满腹诗书自才华。

    赚钱的本事,也无人能及。

    袁世杰眼巴巴地瞅着吴七。

    “七爷,这些……待遇都是真的?”

    吴七脸色一正。

    “但有虚言,天打雷劈!”

    “不过,你们一旦签订了五年契约。”

    “以后的户籍,就转成军户了。”

    “不过呢,眼见为实。”

    “泸水铁城,确实偏僻了些,可也比县城更安全哦!”

    几人彻底心动了。

    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失业的袁世杰和廖秀才道。

    “那咱们找几个好友,一起去看看?”

    吴七大为高兴。

    “树挪死,人挪活嘛!”

    “正好,一会儿就有船去泸水,你们赶紧找人去。”

    忙得昏头转向的田文青,突然接到通知。

    要他去水门码头接人。

    接谁?

    当然是有意向来泸水,当先生的童生和秀才公了。

    当然,只是有意向。

    能留下来几个,就看田文青的本事了。

    老田高兴坏了。

    他年过四十,才是个童生呢。

    居然有秀才公来咱们这里当先生?

    欢迎,大大的欢迎。

    学校的房子在建,在校的孩子也就二百多人。

    主要是泸水和邙山两个村的。

    没说的,所有娃娃,停止上课。

    跟本校长去接人。

    新学堂开了体育这门课。

    负责教授的先生,是上次断了手的那位伤兵。

    所以,学生们学的,也是军队操练那一套。

    只是没有军械上手而已。

    教体育的陈林不叫先生,称之为教官。

    他吹响竹哨。

    “所有人,齐步走!”

    “夸夸夸!”

    孩子们板着小脸儿,穿着免费配发的蓝白色校服。

    迈着统一的步伐,列队走进内城。

    袁世杰和廖明秀的号召力很强。

    主要还是,失业的读书人太多了。

    他俩一中午就召集了七十多人。

    大家上了沈家的大船,来了泸水。

    众人还没从铁皮大船的震惊中醒转。

    迎面就看到了高大巍峨的一座新城,矗立在泸水河边。

    比起县城那种老旧城墙。

    铁城,显得更加震撼人心。

    因为,水门码头这段一里多城墙。

    顶上还有两丈高的水塔呢。

    加起来十几米,比京城封丘的城墙都高了。

    众人恍惚着下了船,踏上平整的水泥地。

    还没站稳呢!

    只见迎面走来一帮娃娃。

    迈着整齐的步伐,朝气蓬勃,纪律森严。

    “哔哔!”

    陈林教官喝道。

    “立定!”

    “向新先生们!”

    “敬礼!”

    “问好!”

    “刷!”

    三百多双眼睛满含期待。

    三百只右臂齐刷刷抬起来。

    行的是军中举手礼。

    “先生好!”

    前来参观的未来先生们,哪里见过这般气象?

    一个个手忙脚乱,脸色通红。

    有的人,学着孩子们的模样回礼。

    有的人,则习惯性的弯腰鞠躬。

    有的抱拳拱手。

    田文青赶紧上前缓解尴尬。

    他招招手道:“陈教官,带孩子们回去吧!”

    “孩子们,你们都很好,继续保持。”

    “现在回去上课。”

    “校长再见!”

    “夸夸夸!”

    整齐的队伍,转身进城了。

    老头笑眯眯地上前抱拳,热情洋溢。

    “各位先生们好,老朽就是泸水学校的校长田文青。”

    “欢迎大家,前来泸水考察!”

    廖明秀实在憋不住好奇。

    “田校长,这是在训练娃娃兵,还是教书育人啊?”

    田文青乐了。

    “估计大家都有疑问吧?”

    “诸位,世道乱了啊!”

    “以往太平,手无缚鸡之力的我们,游历大周天下。”

    “没有谁?会担心自己的安全。”

    “就算碰到一些山匪土贼,人家对读书人也很尊敬。”

    “现在不行啦,人心乱了。”

    “你们出了安定县城,一个人敢随便乱走么?”

    众人默然。

    天天都说落阳山走失的马匪,可能奔袭安定。

    乡兵、班军的操练,让气氛更紧张了。

    谁还敢孤身一人,到处瞎逛啊?

    田文青继续道:“所以,城主沈麟大人有要求。”

    “我们这里是新城、新军、新气象。”

    “我们教的娃娃,也必须是德、智、体、劳,全面具备。”

    “不教出文武双全的孩子。”

    “不教出品德高尚,深知稼穑之难的孩子。”

    “就算我们这些先生,失职了!”

    众人再次被震撼。

    田文青的话语如雷贯耳。

    原来,这里不提倡什么。

    东华门唱名者,方为好男儿。



    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开眼界

    

泸水铁城,并不重视科举虚名。

    这些读书人,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

    谁不是在科举之途上,屡屡碰壁呢?

    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何其难也?

    家里没有足够的资财,可供不起屡考不中的读书人。

    他们需要养家,需要谋取生计。

    贫寒出身,一辈子大概就止步于此了。

    家里都吃不上饭,还能高中状元啥的。

    那都是话本中的故事。

    你路费都没有,怎么去京城参加春闱会试?

    同年、相邻资助?

    别开玩笑了。

    一走半年,几百上千里路。

    还得打点,彼此交友花费。

    没几十两银子的花销,你根本下不来。

    谁帮得起你?

    所以,一般的读书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个举人。

    这样,家里的赋税全免,还有资格参与选官。

    当个吏员啥的,问题都不大。

    你家免税了。

    就有不少百姓,把田亩主动挂靠到你的名下。

    举人家分些利钱,就能发家致富。

    可中举,一样百中无一。

    难呐!

    泸水铁城不算大。

    众人跟着田文青先进了内城。

    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望无际的工坊,黑烟滚滚。

    巨大的轰鸣声此起彼伏。

    来来往往,穿着统一蓝色制服的,全是雇工。

    男男女女,忙碌不停。

    田文青骄傲地道。

    “七个月时间,沈麟大人从无到有。”

    “白手起家,创办了这一切。”

    “如今,这里的用工,已经超过千人了。”

    “能赚多少钱?”

    “对不起啊,老夫也不太关心这个。”

    “反正,能养得起三千多兵,还修了如此大一座城。”

    “沈麟大人赚钱的本事。”

    “远超诸位的想象。”

    “你等,不必担心学校,发不起月饷啊!”

    “家属来了,也有的是活儿干。”

    “看到没?那些女工小娘子,干满五个时辰,一个月拿的钱。”

    “谁低于一两银子了?”

    “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