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具有真实和虚幻的界限在哪里?”
自己并没有告诉长孙冲什么讯息,但是长孙冲自己会各种的猜想,然后形成一个自以为是答案的答案。
并且,他会因为自己脑中设想出了答案而兴奋不已。
事情是虚假的,可情绪却是真实的。
换言之事情可能永远都把令人保证,它就是真的,唯独情绪永远都可以是真的。
“一个出发点可能有公有私有好有坏,但我希望带给大唐的结局,却是不一样的绚丽。”
“那些小孩,是我未来的保障。也是我给这个世界播撒的文明种子。”
不知为何,此时此刻的程修文,心中有一种直觉。
大唐只会是自己的起点而非终点。
系统确实随着升级,而威力剧增。
既然系统一直保证这里是纯物质世界,那为什么她兑换的技能最初级,都这么厉害。
除非……
这只是一个开始。
第137章 世家大族的天网
“陛下,京兆尹王晏的奏折。”祥公公把一封加急的奏折递到李世民的面前。
现在朝廷第一大事,就是天子脚下的安稳。
长安是大唐的国都,更是大唐的脸面,是天子的尊严。
长安一纷乱,天下就人心不稳。
所以李世民特地吩咐祥公公,但凡是京兆尹的奏章都可以加急呈上。
如今这奏折的来了,而且走的并非走三省六部,而是直接呈送皇宫。
李世民哪能不认真?
听到祥公公这么说,他就先将手头上的工作放下,第一时间说:“将奏折给朕看看。”
祥公公不敢懈怠,李世民话音未落,奏折就已经递到了李世民的眼前。
李世民打开一看,不禁喜上眉梢。
“好!”
李世民大叫一声,拍着桌子,
“京兆尹处事恰当,该赏!”
“对了,京兆尹叫王晏?他和太原王氏,有什么关系吗?”
祥公公躬身道:“京兆尹虽然姓王,但和太原王氏无关。”
“那他是哪一家的?”李世民有些好奇的问道。
虽然科举从隋文帝开始就屡有开设,但真正能做到三品大员的位置却不是谁都能上台的,尤其是寒门出身子弟。
短短几十年,就算有人通过科举制度做上了官员,除非皇帝破格提拔,否则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官。
京兆尹(雍州牧)不算什么大官,但因为是在天子脚下,而且好歹也是三品官员,并非是哪个寒门子弟都能上台的。
就算不是名门望族,也不会是小家小户。
如果这个京兆尹并非是太原王氏这些,让李世民恨不得拔之而后快的家族出身,他倒愿意提拔此人。
“皇城卫当中并没有记载,似乎此人父亲当初也只不过是七品的小官。”
李世民颔首。
看来是普通的做官世家。
“那他和哪一家更加亲近?”李世民又问道。
祥公公继续摇头:“他没有何谁亲近。”
“既无家世,也无后台,他是怎么做到这个位置的?”李世民真的好奇了。
要知道,自从九品中正制横行以来,上品寒门下品无士族可不是开玩笑的。
即便是各朝各代的帝王都有意识的遏制这种情况,尤其是北方的王朝,普通的世家大族的权利已经被缩减至最低。
因为北方的王朝基本上都是以武立国,宗室乃至于掌管天下兵马的大将军手中的兵权,更是压制这些世家大族的一根利器。
但随着天下渐安,对世家大族的追捧,又重新日嚣尘上。
现在已经成了李世民心头的一根刺,非拔不可。
尤其李家自己取得天下,本就属于柱国公手里的府兵,以及最后的拥兵自重。
所以李唐王朝创建之时,就非常警惕将军手里的军权,因此,整个王朝的军队。画地为府兵的模式而成。
除了守卫皇城,
若非战时,将军只能空白发。
看贡献的力量,一旦无法形成有效的压制,那么世族的力量就再一次的起头。
这是无可避免的。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之下,普通的官员想要做到如此的位置,身后没有其他世族的帮助,或者自身就是士族的代表,是做不到的。
可偏偏……
祥公公说京兆尹……哦不,应该是雍州牧,竟没有家世,也没有后台?
朕的大唐,什么时候这么开放了?
“当时似乎是有几家,为了这个位置,打出了火气,所以才会便宜了这位王晏大人。”
说着,祥公公就开始把自己知道的告诉李世民。
可以说,王晏之所以能取得这个位置,就是因为什么关系都没有,什么人都不是,所以在大家谁也不让着谁的时候,只能由他捡漏上位。
可也正因为如此,每一年的绩效考核,无数的人想将他拉下马,王晏也只能想办法靠近长孙无忌……
谁知道半路杀出个长孙无垢,王晏也只能放弃这个诱人的想法。
好在这一次,靠着安抚百姓的功绩,开始让他的名字出现在李世民的眼睛里。
否则往常的时候,那些想将王晏拉下马的世家大族们,可都不愿意这么一个已经成为三品官,又什么关系都没有的人,成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现在朝廷之中最高层的力量,一部分是李唐宗亲,但也只占一小部分,尤其是李世民玄武门事变之后,宗亲地位越显尴尬。
而很大一部分则是有着爵位世袭罔,当初跟着李渊和李世民打天下的那些大臣。
当初投奔李世民和李渊的那些大臣,固然有一些是顶尖世族大家出身。
但很多时候,这些顶尖家族,不会轻易的释放友善,和押宝。
所以围绕着李世民子身边的大臣更多的,还都只是普通的官宦人家出身。
现在大唐开国也就十几年的功夫,
朝廷顶层力量的结构,世家大族占的比例没有那么多,也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随着时间的流逝,世家大族的后继子弟都会慢慢的爬上高位。
可如果李世民下定决心,将上层的人全部换成那些小家族,
然后通过这些小家族,经过一两代的帝王努力,和现在的大家族形成对垒之势……
那才是真正动摇现在家族之基的举措。
所以这些大家族,心照不宣的在李世民面前拦住这些已经逐渐出头的寒门子弟或者小家族的官员。
另一方面,则及尽所能之事,撩拨李世民对世家大族的忌惮之心。
之前效果不错,
起码李世民的重排百家姓,已经成了千古笑谈。
反而大涨世家大族的士气。
天下但凡读书人,就没有一个不尊重崔卢郑王四大家的。
可现在,
他们在李世民面前编织的,那一张大网已经撕开了一个小口子。
“原来朕的身边还有这么一个人才。”李世民又低头看了看奏折,脸上挂起了玩味的笑容。
“陛下这一次在朝堂上力排众议,这位王晏大人之所以能取得今时今日的成果,也多亏陛下当时的坚持。”祥公公知道李世民心里在想什么,故意说道。
第138章 李渊的警告!
祥公公的奉承话算是说到了李世民的心里,他心里也正是这么想的。
并且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更是这么表现出来的。
从越远越烈的百姓之间的械斗冲突,到现在几乎无一械斗的长足跨步,
而当初这个命令确实是李世民力排众议下达的。
才能在短短的三天之内,确定了基调,并且在一个月之内,将局势控制住。
这一点即便是魏征也无话可说。
一时之间,全部朝臣都在对李世民歌功颂德。
“哈哈哈,太痛快了,观音婢,你是不知道当时魏征那个脸色……”
李世民一下朝就到长孙皇后的寝宫来,
因为他心中有这件极其痛快之事,想要和长孙无垢分享。
“陛下是圣明君主,大势之下,百官尊而从之,是理所应当的。”长孙无垢柔声说道。
李世民不禁点点头。
“你说的没有错,往常我总是跟着他们闹别扭,却从来没有一次像如今这么开心。”
“上天将掌柜送给朕,果然是助朕成为真正的千古一帝。”
看到李世民志得意满的说话,长孙无垢恬静的脸上,只有淡淡的微笑。
可眼中的异色却一闪而过。
“这一次的事件竟也和那客栈的掌柜有关。”
“从赈灾的粮食,到这一次安抚百姓的政令。”
“这位掌柜倒是真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怪不得即便是高傲如二哥,也对这位掌柜刮目相看。”
“不但想将丽质嫁给他为妻……”
“就算和大哥……”
长孙无垢正想着,大殿之外传来了走路的声音。
李世民皱着眉头,往声音来源处望去。
自己在和皇后说贴心话,一般而言是不会有太监或宫女,这么不长眼的在这时候闯进来。
如果有人进来了,那就证明一定是发生了非禀报不可的事情。
这段时间从没有什么顺心的事情。
女儿彻夜不归,被人坏了清白。好在这个准女婿,年纪轻轻出身不怎么好,却拥有超世之才。
去外面打个猎,结果竟然遇到了刺杀。
刺杀案了结了一半,就说长安附近20个府县出现了灾荒。
好不容易把度过灾荒所需要的粮食准备好了,百姓那边又出了幺蛾子。
现在百姓那边的事情理顺了,百官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温顺了不少,竟然又有人急匆匆的来找自己……
“这还有完没完?”李世民心下愠怒。
当下喝声道:“没看到朕和皇后在说话吗?冒冒失失的闯进来,是不要脑袋了吗!”
凌厉的光芒充斥着李世民的一双虎目,而他青筋暴涨的手臂,却被一双芊芊细手柔和的在上面。
转头望去,看到的是长孙无垢那一张平静又温柔的脸。
还有那一双,明亮随和的眼睛。
李世民心中暴起的怒意已经去了几分。
他深吸一口气:“滚进来。”
报信的太监,吓得面无人色,一进大殿就跪在地上,动也不敢动一下。
“有什么事情尽管说。”长孙无垢温和的插话说道。
太监磕了一个头:“启禀陛下,皇后娘娘……太、太上皇召见陛下。”
太上皇……李渊?
李世民的眼中惊喜交加,还有三分忐忑。
夫妻两个对视一眼,李世民拍了拍长孙无垢的手,
“父皇召见,朕先去看一看。”
“臣妾等陛下回来。”
“朕去去就回。”
两个人对话,就像当初,李世民还只是秦王,而长孙无垢,还只是秦王妃时一样。
可不同的是,现在李世民已经成了众人之上的皇帝,而长孙无垢也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他们再也不是那一对,战战兢兢,害怕进个宫就再也出不来的年轻夫妇。
“走吧。”
李世民站起身,像极了一个正要出巡视领地的虎王。
祥公公是他带的唯一人手。
天下已定,他李世民就是大唐唯一的皇帝,这一点就算是太上皇李渊,也没有办法阻止和改变。
所以他根本就不怕他。
也不需要带更多的人出去见他。
就这样,李世民和祥公公两个人,一路往太上皇所在的宫殿而去。
一路上遇到的宫女太监看到李世民,都不禁汗然失色。
他们没有想到,陛下竟然会来见太上皇。
但马上,他们就知道这里不是他们可以继续呆着的地方,都在祥公公的示意下,退了出去。
包括在李渊宫殿里正在服侍的宫女们。
“你来了。”李渊懒洋洋的看了一眼李世民。
“儿臣见过父皇。”李世民拱拱手,没有行大礼。
但唯独眼底的一丝激动,让人知道他心里并不平静。
“百姓暴动解决了?”
李渊开口说正事的第一句话,就让李世民心中一惊。
虽然他没有刻意打压过李渊手里的势力。
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竟然做了皇帝,一些重要的职位理所应当的由他的心腹担任。
可朝廷的动向仍然传入李渊的耳内。
速度这么快,消息这么准确而迅猛。
“是的。”李世民简短的回答道。
“帮你定下这个计策的人是谁?”李渊淡淡的问道。
李世民心里松了一口气,可又有些迟疑,最后是沉默不语。
李渊看到自己唯一的嫡子这幅模样,哪能不知道李世民是想要将出谋划策之人保住。
谁也不知道李世民要将那人放到什么位置做什么样的事情,但所对付之人非是那几个。
“你是皇帝,如今大唐的江山由你做主,什么事情都是你说了算,但朕要提醒你……”
“你要牢牢将那个出谋划策之人控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