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灌醉长乐公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开局灌醉长乐公主-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越想越没信心,越想越无奈,自然读书也越来越读不进去。
  这大概就是身为学渣的无奈。
  但好在,在迷茫的时候,他的指路明灯——掌柜程修文出现在他的面前。
  帮他拨开迷雾,看到世间真理。
  长孙冲怎么能不感激涕零,并且顶礼膜拜。
  “孝悌、孝悌!”
  “也就是说处理好和父母兄弟之间的关系,我就懂得孝悌,有仁的根本,未来就会成为君子?”长孙冲一脸兴奋的问道。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做到别人交口称赞,不就可以了吗?
  似乎那玄之又玄的君子之道,已经有了一个制式的解题方式。
  正当长孙冲一脸期待的看着程修文的时候,
  出乎他意料之外的,
  程修文竟然摇了摇头,
  “论语下一篇内容是什么?”程修文问道。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长孙冲不明所以,但仍翻了翻书,回答道。
  “这不就是喽。孔子都跟你说了,只是说一些好听的话,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人,不具备真正的仁的可能性更高。”
  “啊?那怎么样才是真正拥有仁的?”
  “这还用想吗?表面功夫不行,自然需要你真情实意了。”
  “真的吗?”长孙冲讷讷问道。
  “你不信?”程修文反问道。
  长孙冲一唬,忙摇头:“不是不是,我只是不太明白……”
  “论语接下来的一篇是什么?”程修文继续问道。
  长孙冲又要翻书,
  程修文白眼一翻:“行了,你不用翻书了,下面的文就是曾子每日三省吾身那个。”
  “对!”长孙冲眼前一亮,没想到老大竟然将论语都背下来了。
  程修文没有搭理校长孙冲眼睛里的崇拜,继续说道:“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者不就是在讲真诚吗?怎么样才能做到真诚的标准……”
  嘶——
  听大哥这么解释,似乎还真的有此关联。
  “这里的有子、孔子、曾子都是一起在讨论某个问题吗?怎么可以这么流畅!前面有什么问题,后面就回答怎样的问题,并且提出新的问题,在更后面的问题回答……”小胖子问道。
  程修文面对这个新小弟心里的无语,已经犹如滔滔江水了。
  怎么跟对方一比起来,好像自己才是古代人。
  就这么个货色,真的能考中进士吗?
  算了,不管他能不能考中进士,反正自己对他也没有抱什么期望……的吧?
  “不是这些人在讨论什么问题,而是后世写这本书的人,整理孔子及其弟子语录的人,是故意将这些前后有关联的话,组合在一起。”
  “整本论语你读下去就知道了,里面有很多当时人对儒家以及孔子本人的质疑,有些予以回应,有些没有回应。”


第125章 程修文可以做大儒?
  “儒家之坦荡,可见一斑。”
  “可惜后世人,非要骂孔子,非要骂儒家,非要把他们贬低得一无是处,非把自己的老祖宗传下来的社会经验和思想品质,羞辱如糟粕,似乎才能显示出自己有多厉害……”
  “岂不知传承这一脉之思想和心胸,血脉相连,文脉相牵。”
  “不要说老祖宗的东西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糟粕。”
  “就说那些东西真的不好,也不应该如此恶意的咒骂。”
  “自己的祖宗东西不好,自己是长脸,还是骄傲?”
  说到这里,程修文也不禁摇了摇头。
  长孙冲反而皱起了眉头,想了又想,最后迟疑的说道:“有谁骂儒家和孔子吗?我为何没听说过。”
  这大唐的时代,孔子地位不算高,起码没有明清时期地位崇高,但也没有低到那种程度,更不会引起所有人的一致诋毁。
  毕竟儒家经典,也是大唐人必读的内容。
  长孙冲当然不知道程修文所说的后世之人,是真正的后世之人。
  是大唐之后一千多年的后世人。
  “都是一些无所谓的人,你也不用管了,好好的备考吧。”
  说着,程修文挥了挥手,就要离开。
  长孙冲连忙冲着程修文的背影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如大哥再教我一会儿?”
  “不必了,读书这事情是要靠悟的,你不能总什么都指望别人。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就慢慢读吧,更何况我也没这个时间陪你读书……”程修文停下来,淡淡的说道。
  “这么一个破客栈,也没啥客人,怎么会没时间陪我读书?”长孙冲有些失望,低下头小声嘀咕道。
  “客栈虽破,但也不是没有客人,今天虽没客人,但也不代表我会一直呆在客栈里面。”
  “啊?”
  长孙冲愣了一下,但马上反应过来:“大哥要去哪里?”
  程修文脸上露出孺子可教也的神色。
  “这正是我来找你的原因,我先前和别人约好了时间,要去她那边瞧瞧。这几日忙的有些忘了,好在刚刚想起来,所以想要你好好的看着店,我去去就回。”
  一听程修文要出客栈,长孙冲就开始激动了。
  怎么说都是一个从小没有吃过苦的世家子。
  整间客栈加起来都没有他的小院子那么大,何况他还只能住小小的一个房间,更没有丫鬟仆人伺候。
  刚开始还是新奇的,呆久了之后,就觉得哪哪不对劲。
  如果不是为了出人头这几个字的诱惑,他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现在听到程修文要出客栈,立马就心猿意马。
  更何况程修文还说是要去拜访别人。
  “大哥也是如此厉害,他的朋友岂不是也很厉害?”心里这般想着,长孙冲就想去见识见识。
  于是兴奋的大喊,说道:“啊!大哥等等我,让我跟大哥一起去。”
  说着,
  长孙冲就一脸兴冲冲的,要整理好自己的四书五经还有笔墨纸砚。
  然后可以跟修程修文一起出客栈。
  谁知,
  “你就不要跟着去了,有些事情你就别要掺和了,再说我那朋友也不认识你,直接带你过去多不礼貌?你就好好看着店吧。”
  程修文断然拒绝之后,挥挥手,就走了出去。
  这一次,长孙冲张了张嘴终究没说出挽留的话。
  “好友之间拜访,带另外一个朋友,似乎也不是什么失礼的事情,又怎么会不礼貌呢?”长孙冲心里有些郁闷的想到。
  程修文哪里管被自己抛弃在客栈的长孙冲,心里在想什么,
  即便是知道了,也只会为自己抛弃那个拖油瓶而感到开心。
  毕竟这两天长孙冲在自己的客栈,简直就是走到哪,灾难就降临在哪里。
  虽然这家客栈的主打主题并不是富丽堂皇,而是经久耐用,但你这么对这些桌椅的,也无法经久耐用吧……
  估计再过不了几个月,自家的很多家具可能都要报废了。
  正所谓眼不见,则心不烦。
  正好程修文想起自己原先有一个约定,于是就施然然准备出客栈。
  想去跟小胖子长孙冲打声招呼,谁知就看到他读论语那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程修文穿越之前曾有一个至交好友,非常喜欢国学。
  受这位好友的熏陶,
  他有时间没时间也会去翻翻,古人的智慧结晶。
  虽然文言文有点劝退,但抵不住程修文的好奇心。
  其实他曾经也看过很多关于国学或者付费专辑或者学校的公开课之类的东西。
  结果他发现,这些老师教授的东西,水平参差不齐,有时候内容也无法自圆其说。
  因为很多老师不够严谨,而有些老师又过于的纠结字眼。
  “这么下去,是没有办法教给我真正的国学的。”秉持着这个想法,程修文就自学了。
  效果嘛……也就这样吧。程修文无所谓的想道。
  如果长孙冲知道程修文的这个想法,肯定会觉得他自谦了。
  身为齐国公长孙无忌,原先最重视的大儿子,差一点尚公主的长孙冲,
  从小接受的教育背景,虽不能和四大家的嫡系子弟相提并论,
  但在整个大唐,也是顶尖的一批。
  可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将论语讲得如此生动有趣,并且能将论语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如此浅显的方式讲出来。
  如果程修文其他的经典也都有如此,一一而贯彻的思想,以及解释方式,那甚至可以立书作传……成为当代大儒了。
  长孙冲的学习不行,能力也不高,但他的眼界绝对是不低的。
  因为这唯独是家庭背景,可以绝对培养出来的。
  他当然不知道,程修文之所以能将文言文浅显易懂,仅仅因为……
  一个笔名姓鲁的人,一笔划开了文言文和现代通俗文的界限。
  于是,
  不把文言文摸透,后代之人也根本没有办法学习……
  当然,其思想倒还真是这个时代独一份。
  可惜两个人没有继续聊聊,否钻说不定,程修文还能成大儒呢。
  这个时候,程修文已经离开客栈,来到一家集市。


第126章 袭击?秒杀!
  “府尹大人,你这是……”师爷一脸好奇看着唉声叹气的京兆尹。
  “没什么,我就是想起最近灾荒的事情。”京兆尹老脸一红,转移话题说道。
  “灾荒?可朝廷不是已经下派了赈灾粮食吗?”师爷不解的问道。
  他不明白,现在朝廷既然已经赈灾了,京兆尹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说实在话,朝廷这一次的反应之快,粮食存货之多,对待百姓的态度之谦和……实在是有出乎师爷的意料之外。
  当初知道长安附近有灾荒的时候,师爷的心理非常的复杂。
  他也想到天降罪责于皇帝之类的想法。
  这也没办法,
  自从董仲舒天人感应一说之后,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又或者是普通读书人,都会觉得天人感应是存在的。
  诸如五方对应五脏之说,确实让人感到不明觉厉。
  而儒家的这一套理论,也确实深入到了方方面面。
  世俗的朝廷有君臣,于是中医也有君臣两药……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正是因为相信这一套理论,所以师爷的心里才复杂。
  一方面觉得李世民总算是,被上天惩罚。连天都看不过眼他弑兄杀弟逼父。
  另一方面又觉得百姓无辜。
  “当初建成太子在位的时候,就是以百姓为己念。”
  “若是让百姓受苦,而是为他复仇,他也是不愿意的吧……”
  秉承着这样的想法,师爷当时还想着是不是冒险去联系一下自己的同伴,在周边运一批粮食到长安附近。
  没想到,没过多久,朝廷救灾了。
  一批批的粮食,运到了各府县。
  简直惊呆师爷的眼睛。
  可现在情况一片大好,为什么京兆尹居然一脸不安?
  而且,京兆尹不是去客栈的吗?
  “你管的不是这一块,所以并不知道。赈灾的粮食是送下来了,但百姓之间的斗殴情况却屡有发生,而且正在越演越烈,若不及时制止,将来恐有大患。”
  能没有大患吗?身为皇帝陛下的李二郎都已经亲自出来了。京兆尹心里哪个愁啊。
  自从看到李世民,他心里不停的在猜,李世民究竟是为何去那个客栈的?
  仅仅是因为长孙皇后去过,还是私人和这个掌柜有交情,又或者是微服出访,结果……
  反正无论是哪一个,可能性都显得那么的荒谬,
  无论是哪个可能性,都显得自己那么悲催。
  至于师爷,
  一个县令的手下师爷就有十几个,每个师爷都有各自管理的事情,负责的方向。又何况是他堂堂的京兆府府尹。
  哦,对,这时候还叫雍州牧。
  这个时候给别人作师爷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不像是明清的时候,做了人家的师爷,就是吏,将来再也不能做官了。
  现在有很多屡次科举都考不过的人,会去给其他的官员,做幕僚或者师爷等职位,一边累积经验,一边准备考试,将来再战考场……
  所以这个时候的幕僚或者师爷的质量,也会比明清时代更高。
  也更受恩主尊重。
  因为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原先里的师爷和幕僚,就成了你的同僚,甚至是上司。
  这也是京兆尹面对眼前这个师爷所不了解的情况,好声好气解释的原因。
  “原来如此。不过府尹大人是京兆尹,即便是心里担忧,这事情恐怕还得上达天听,让陛下处置。”师爷劝解说道。
  “你所说的我如何不知?随便几个斗殴的百姓抓起来打,说不定都是哪一家权贵的佃农,都是我惹不起的人物……”
  说着,京兆尹摇了摇头:“这也是我喜欢你们不叫我用雍州牧,而是京兆尹的原因。”
  “别人外放出去当官,头上最多顶着一两尊。我这官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