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卧底- 第9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墨这次的目的,是铁木真的藩属国——东辽和东夏!
  ……
  当他们的第一批部队两万人登上海岸之后,卸下了所有人员和辎重的船队立即调头启航,再次返回山东,去装运第二批两万人的部队过来。
  这时的沈墨即刻命令军队整队集合。他率领着麾下的山东军团,毫不停留的开始向东辽内陆进发。


第1854章:时势成就运数短、成也勃然、败也萧然
  要说这东辽东夏两国,之所以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寿命极短,从立国到灭亡只有三五十年的时间。
  这两个国家其实都是蒙古大军南进,才造就的产物。
  简单的来说是这样的:在蒙古开始攻打金国之后,他们向着金国的都城猛攻之时,兵锋已经到了山东附近。
  在这种情况下,金国位于辽东的大面积国土就被蒙军切断,和金国不再接壤,成了一块飞地。
  于是就在后世的辽宁省附近,当年在金国灭亡辽国的时候,投降归附金国的辽国贵族,也就是那些契丹族人。他们见到金国气数将尽,已经对辽东失去了控制力,于是便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当时的辽国虽然已经覆亡近百年,但却依然留存下了大量的契丹人。他们在金国的统治之下备受压迫,甚至金国人还要求每一户辽国人的左右邻居,都得是金国人才行。
  类似这样的暴行,再让这些契丹人隐忍至今。终于在1213那一年,在辽国皇族“耶律留哥”的率领下,契丹人开始反叛了。
  他们一打起复兴辽国的大旗,就在后世的辽宁地区成功立国,国号“东辽”。
  其实东辽的国土面积,也就相当于后世的一个省大小。
  这位东辽的开国之君耶律留哥也算是个人物,可惜就是死得早。他是在去年,1225年死的。
  至于东夏……那有意思得多了。
  东夏的立国之君“蒲鲜万奴”,原本是一位金国大将,女真贵族,官拜辽东宣抚使。
  当蒙古人打来之后,他负责镇守的地区和金国本土之间,已经彻底被蒙古人分割成了两块。
  于是在耶律留哥开始造反,建立东辽之后。这个蒲鲜万奴当然就接到了金国皇帝的命令,让他去剿灭反叛的契丹人。
  结果这哥们儿两次以优势的兵力,大举征伐耶律留哥,却居然两次被人打得大败!
  甚至于,蒲鲜万奴狼狈到连自己的媳妇李仙娥,都被耶律留哥抢走,还被留哥娶了当老婆。也真不知蒲鲜万奴的仗怎么打得这么臭。
  在这之后,蒲鲜万奴因为接连两次战败,唯恐金国因为这件事降罪于他。于是他索性在自己控制的区域内另立一国,自己变成了东夏国王。
  说到这个东夏国的地域,可就比东辽要大的很多了。
  当他势力最大时,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龙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辽宁省丹东九连城),东南到曷懒路(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与恤品路(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双城子)都是东夏国的国土。
  他占据的土地不但包括了后世的吉林和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区域,甚至后世俄罗斯共青城都在统治范围之内。
  当时东夏国的地域面积之广,已经超过了这个时期金国和西夏的总和,跟南宋的面积相当了。
  可是在他势力范围之内的整个北方,却大部分都是苦寒的无人之地。所以蒲鲜万奴空有这么大的国土面积,却硬是对抢了他老婆的东辽咬牙切齿、无可奈何。
  当大家看到这里的时候,你以为他这就够窝囊的了是不是?
  没有!我告诉你,这个蒲鲜万奴窝囊的事儿还在后边呢!
  ……
  当蒙古人发现自己的侧翼像蘑菇一样,一夜之间冒出了俩国家,他们立刻就派人过去攻打,然后东夏和东辽就毫不犹豫的先后投降了。
  就这样,耶律留哥的东辽和蒲鲜万奴的东夏,就全都成了蒙古的附庸国。
  随后,东辽国内的大将“耶律厮不”率军反叛。他在被耶律留哥打得无处可逃的情况下,竟然一头冲进了高丽国……其实要是我我也这么干,谁吃柿子还不会捡软的捏呢?
  就这样,耶律厮不就在高丽国内建立了另一个辽国。为了好区分,被后世称为“后辽”。
  可是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高丽国,名义上也是蒙古的附属国!
  ……
  所以在高丽被后辽打得狼狈不堪之后,他们立刻就向蒙古求援。而蒙古军除了自己派了三百人之外,还下令让两个附属国:东夏和东辽一起发兵高丽,去攻打后辽的耶律厮不。
  于是,这个被人抢了老婆的蒲鲜万奴,居然又跟自己老婆的新任丈夫耶律留哥一起进军高丽……这一对儿同道中人,这一回居然成了队友!
  在这之后,他们这支蒙古、高丽、东辽、东夏组成的四国联军,成功的在高丽境内剿灭了后辽的耶律厮不。
  然后,东辽国王耶律留哥1220年就死了,耶律留哥的长子耶律薛阇进入蒙古作为人质,现在这位留哥的大儿子耶律薛阇,正跟着窝阔台南征呢。
  如今的东辽的国内,是耶律留哥的妻子,一个叫“姚里氏”的女人掌权。
  而东夏那边……咱们那位忍者神龟蒲鲜万奴,居然又干了一件特别不着调的事儿——等他给蒙古人打完仗以后,蒙古兵一撤,他居然又造反了!
  就在八九年前,也就是1217年。蒲鲜万奴果断的决定不再伺候蒙古人,再次立国。弄得这些年蒙古派到高丽的使者,都得绕道东辽才能过去。
  不过现在蒙古人忙着西征,实在是没工夫搭理他。所以蒲鲜万奴现在还没意识到自己频频作死的后果,在他的东夏国里活得有滋有味儿。
  而这一次,沈墨带兵入境,来就是为了要找这东辽和东夏两国的麻烦!
  ……
  等到船队返回,岸上的军队也集结完毕之后,沈墨随即毫不犹豫的带领他们向内陆挺进。
  在他们上岸的地方是一处天然良港,名字叫做天桥港。即便是在后世,这也是一处难得的风景名胜。
  在天桥港距离海岸的两三里处有一座小岛,而小岛和岸上则是有一条天然的通道相连。
  这条通道呈之字形,是被海潮自然冲击形成的,每当潮水退去的时候,它就会自然显露出来,供人们来往于海岛和陆地之间。
  而一涨潮,这条自然形成的桥就淹没在潮水下看不见了。所以它才被人称之为“天桥”。
  这一次沈墨带队一路向北,他率领的部队一共有两万一千人。其中有山东军团的一半,两万人的山兴军和东兴军。


第1855章:渡海孤军家国远、惊天奇计、云海浪翻
  同时,军中还有另一只沈墨自己带来的部队,一千女真暴风营重装铁骑!
  当杨妙真跟着沈墨一路向北的时候,他们在向内陆进发的过程中并没遇到一座像样的城镇,当然也没有东辽的兵士军队过来阻挡。
  于是他们一九六上午向北疾进数十里,直奔东辽重镇锦州。
  进入八月之后,这个季节正是东北最为酷热的时候,迎面吹来的热风挟裹着沙砾,敲打得战士们的铠甲噼啪作响。
  在这一路上到处都是延绵的丘陵,山下的田野里长满了庄稼,而山上的地貌却和南方的山截然不同。
  这些山上,到处都是被本地人称为“糟喇子”的石头形成的。简单的说,它就像是放得异常坚硬的饼干一样,用脚用力一跺就会变得粉碎,但是外形看起来却很像是石头。
  就是因为附近的丘陵都是这样的石头,所以四周目力所及的群山上,植被并不茂盛,有不少地方都露着斑驳的石壁。
  在进入内陆五六十里之后,沈墨的军队停留在一座名为“汗王殿”的山上。他们居高临下,观察了一下山下的锦州城。
  这座小城从辽代开始建立,那时就以锦州为名。城池的四面都是边长为四里的城墙。在城中心的位置,一座辽代古塔高高的屹立其间。
  要说辽东这个地方,确实是挺有意思的,无论什么东西到这里,都会变成另一个样儿。
  闻名天下的宋代定窑瓷器,向来以洁白晶莹、玲珑剔透的刻画而闻名于世。一到了辽东这里就变成了粗糙厚重的“辽定”。
  一样是宋辽时代的瓷器,还都是白釉芒口,“辽定”的瓷胎却足足有“宋定”的三倍厚度!
  眼前的这座宝塔也是如此,原本细长高挑的宝塔,却被辽国人修建成了又粗又壮的密檐式辽代古塔。沈墨远远看起来,觉得它活脱脱就像一根放大了数百倍的竹笋。
  沈墨在望远镜里仔细观察着下面的这座小城,此刻的锦州就像是安然沉睡于群山的环抱之中——不过它很快就要被沈墨的铁蹄惊醒了!
  ……
  当沈墨帅兵走下汗王殿山,接连渡过了小凌河和女儿河两条河流之后。山东军团终于来到了锦州城下。
  这里就是后世所称的辽西水网地带,大凌、小凌河、女儿河纵横其间。沈墨的军队还要绕行一段距离,寻找水浅处涉渡过河,才能继续前进。
  等到他们兵临锦州城下的时候,这时的杨妙真终于没忍住向着沈墨问起,他们为什么要大老远的来攻打东辽和东夏?
  要知道,现在杨妙真在战略上的目光,早已是今非昔比了。
  现在蒙古大军要是想进攻大宋,蒙军的侧翼已经有了山东这个牢固的支撑点。所以沈墨这次深入敌境,来东北地区攻打东辽和东夏的举动,却让杨妙真很有些不解。
  等沈墨听到了杨妙真的问题之后,就见他笑着说道:
  “这东北金矿遍布,东夏东辽两国立国二十余年,想必他们的国库储备也很可观,这就是我带兵过来的原因之一。”
  “您还是继续说吧!”这时就见杨妙真掩口笑道:“我怎么也不信,老师会为了这两国国库里的黄金,特意带着兵攻打他们一回!”
  “除此之外,东辽和东夏只不过是个鱼饵而已。”这时候,就见沈墨接着笑道:“等到咱们把狗打急了,自然后面的主人也就该出来了!”
  “……这一次,我要正面碰一碰蒙古军队!”
  “好家伙!”此时的杨妙真听到老师的这句话,就觉得他平淡的语气中,似乎带着一股澎湃的豪情,杨姑娘的心里顿时就激动了起来!
  “这才是她的老师沈墨!他什么时候干过被动挨打的事?”
  “通过和蒙古兵的直接交战,咱们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数据。”就见这个时候,沈墨又笑着说道:
  “然后在咱们正式和蒙古大会战于中原的时候,咱们就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所以这次的一战,其实是必不可少的。”
  “嗯……除此之外,您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意图?”这时就见杨妙真接着问道。
  在她问出这句话之前,杨姑娘的心里却陡然间想起了一件事!
  其实说起来,沈墨现在占据的临洮路,才是最为接近蒙古大军的地点。
  如果沈墨真的是单纯的想要试探一下蒙古军的实力,那么他根本用不着深入敌境这么远,还需要用海船将山东军团运过来。
  所以老师既然舍近求远,那就一定另有理由!
  这个时候,沈墨听到了杨妙真的问题,只见他回头赞赏的看着她笑了笑。
  如今的杨姑娘,真可谓是脱胎换骨了。就从她刚才问出的这个问题来看,杨妙真就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一军统帅!
  “除了掠夺战争红利和试探蒙军的实力以外,我还有另外一个计划……”
  只见这时的沈墨,说到这里的时候却陡然间停住了话头。
  他看了看周围,发现旁边的人都离得他们稍远一些,只有杨妙真距离他最近。
  这时就见沈墨轻声说道:“咱们这次的军事行动,是为了配合一个早就制定好了的计划。不过这个计划是绝密,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
  沈墨的话语声虽然放的很轻,但是在杨妙真听来,却犹如一道惊雷般在她耳畔炸响!
  如今的杨妙真,也是通州一系的高级指挥员身份。在学习之中,杨姑娘也了解过通州的保密制度。
  如今的她身为独当一面的领军大将,亲手率领沈墨麾下的五大军团之一,更何况她还是老师的亲传弟子!所以杨妙真现在的保密级别也是很高的。
  可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妙真依然不够资格了解这个计划。那就说明,这是一个足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安危的重大秘密!
  真不知道这位统帅,心里有多深的城府。
  此时的杨妙真只觉得,他老师的心灵似乎像深渊一般,让人永远也看不到底。
  杨妙真想到这些年来,他老师沈墨在弱势之下依然苦苦筹谋,一点一滴的在扭转面前的危局。这个男人身上独自肩负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如果这个人换成是她杨妙真,只怕她早就被这样的重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