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他们一路走过去,将这里的百姓和民众的生活看得清清楚楚之后。就连心眼儿不够用的岳大魔都忍不住小声嘀咕:“我要是有这么个地方,鬼才愿意出去打仗!”
第1790章:血战经年回首处、父老犹在、仍是故乡
“总得有人出去打仗,才能让这些百姓们尽享平安之福。”听见了岳老三的念叨,旁边的花神三人组笑着说道。
……
如今的花神组三个女孩,在沈墨不能离开通州的情况下,就负责起了带领这支参观团游览成都的任务。
她们向杨妙真和山东众将介绍着此地居民的生活,还有当年统帅夺取川中几路之地的时候,为此付出的艰辛和血泪。
尤其是老师的弟子于无憾以生命换取黄道计划,进而帮助自己的老师夺取川中三路的事迹。让杨妙真她们几个人听了之后,心中都是犹如翻江倒海一般的久久难以平静。
随后,就在他们离开成都继续向北的时候,杨妙真私下里找到了花神三人组。问她们能不能在回到通州之后,带他们到鹿岗烈士墓那里,祭拜一下战斗中逝去的英灵。
那还用说?花神组三个女孩儿,自然是立刻答应了下来。
……
随后他们这支队伍又一路北上,穿过了大宋的利州东西两路。越过岷山山脉,来到了临洮路。
一到了这里,温度风土气候等等一切,却都和他们熟悉的山东有着相似之处。
而杨妙真她们几个人,更是有一种回到了山东的感觉——原因就是在这里,到处都能见到山东人!
此时的杨妙真,终于知道被草桥镇的商人用粮食换走的跟父老乡亲们,到底上哪儿去了……他们全都在这里!
如今这些山东人都以居民点的形式,分布在临洮路广袤的土地上。凡是水草丰美,能够放牧和耕种的地方,都有山东人的身影。
他们居住在统一建好的堡垒式村镇里,里面的房屋整齐而又结实。
这些曾经的山东居民,他们手上的农具、身上的衣服、包括口中的食物都是沈墨统一发放给他们的。
如今这个季节,春耕已经完毕。百万山东农户已经将寄托着他们希望的种子,播种在自己的土地上。
在这之后的秋天,每家每户所占有的广阔耕地,收获了粮食之后都足以让他们丰衣足食,后顾无忧。
杨妙真在他们这些人的脸上,再也看不到山东兵乱之时的乡亲父老,那种绝望无助的神情。
这些曾经处在饿死边缘的乡亲们,如今每一张脸上都是满怀希望,每一双眼睛都是充满了自信!
这是杨妙真从来没在自己家乡看到过的神情,等她一路走过这样一个个充满了生机的居住地,看到他的父老乡亲如今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杨妙真已经不知道多少次热泪盈眶,多少次在心中暗暗感激自己的老师。
……
在这之后,杨妙真还看到了曾经在自己麾下作战的那些红袄军老兵。
他们虽然曾经伤残和衰弱,但是现在却成为了一个个居民点里德高望重的主心骨。
这些老兵们在耕种之余,还负责整个居民点青壮年的军事训练。曾经征战杀伐的经验,正在被他们一点一点的传授给年轻人,准备用来抗击侵入他们土地的敌人。
自己曾经的这些袍泽兄弟,已经成了各个居民点中防卫的中坚力量。有不少还重新组织了家庭,开始满怀希望地建设自己的家园。
杨妙真在这一路上一步步的走过,眼前的这一切犹如梦幻一般,让她时时刻刻都在心潮激荡。
“要是山东能变成这样,那该多好!要是整个天下都能变成这样,那该多好!”
这个念头从杨妙真的心中一生出来,立刻就像燃烧的野火一样,再也难以扑灭!
……
在这之后,他们又走过了当年沈墨夺取临洮路的南川堡。还有李慕渊一直驻守的倚天要塞。
当杨妙真知道这个小小的要塞周围,居然让足足十四万金军在这里饮恨埋骨。杨妙真不由得惊诧的看向了李慕渊那张年轻而睿智,又充满了沉稳气质的脸。
“再过几年,这个李慕渊,又是一个老师这样的人!”此时的杨妙真心中震撼地想道:“老师他,到底教导出了多少这样的英雄?”
这时的杨妙真才意识到,当初她第一声向陈浩南军师喊出“老师”这两个字的时候,她有多幸运!
原来他的弟子,竟然全都是这样的英雄人物。在这里有为国捐躯的余无憾,有坚守孤城的李慕渊。有搅动川蜀之地的十二盗火者,还有鹿港烈士墓纪念碑上,一个个曾经代表着鲜活生命的名字!
这样的一次旅行,宛如生命的洗礼。杨妙真觉得自己就像是走过了一片重生的烈焰。
在这一刻,她再度想起了沈墨曾经向她说过的那句话:
“你为山东父老,我为天下百姓,咱们两个做的,都是一样的事……”
“不一样啊,这是不一样的啊!”此时的杨妙真。在心中大声的呐喊着。
“人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算是活着,只有为了这样的目标战斗的人,才算是英雄!”
……
一场旅行旷日持久,从来到回足足一个月的时间。
当参观团再次回到通州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再是那群纪律松散,满脸都是好奇的农民军将领了。
这些人不由自已经不由自主的对眼前的这一切,产生了深深的依恋和向往。
在这之后,沈墨让所有的军官进入补习班学习。让这些连等高线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红袄军军官,重新接受系统的军事教育。
为期一个半月,填鸭式的教育足以让他们掌握初步的军事常识。虽然在这里毕业之后,他们还说不上用现代化的思维指挥作战。但是毕竟一些常识性的低级错误,想必再也不会在他们身上发生了。
在这期间,除了队长以上的军官受训之外。沈墨还给杨妙真为首的几大将领特意开了个小灶。由花神组三位那美女教官,单独向他们传授指挥作战的军事技能。
据说第一天开班的时候,分明是啥也听不懂,却又不肯放弃学本事的岳大魔,就把发给他的七支铅笔全都咬了个稀碎!
第1791章:学员逃学打靶场、军事重地、谁敢擅闯
在这期间,还有一件事让杨妙真很是尴尬。
在学习班里,她们相互间的称呼全都用学员代号。结果弄的花神组三位小老师上课的时候,每次称呼杨妙真时都叫她“学员一号”,但是出了教室又得管她叫师姐。
杨妙真平生有个好习惯,就是最佩服真正有本事的人。可是这三个几乎无所不知的女先生,反过来还管她叫师姐,把个杨妙真姑娘给臊的都不行了!
……
有一天沈墨视察课堂的时候,他发现杨妙真这些人学习的氛围很是沉重。于是他果断的就从课堂上把这些人给拐走了。
“老师,您这是上哪儿去啊?”在沈墨的后边,讲课讲到一半儿的海慕棠手里拿着教鞭,莫名其妙的向着他的背影问道。
“带他们逃学!”
远远的,沈墨的声音理直气壮的传了过来。
这次的逃学,让这些突然走出课堂的学员,尤其是马英和令飞扬他们几个年轻人的精神,立刻就振奋了起来!
没多久,他们就在马车上听到了前方,一片轰隆隆犹如雷震的声响。
当他们掀开马车的门帘,只见车子正穿过两扇大门,走入了一片极为宽阔的场地。
在那扇门旁边的牌匾上写着:“崇明岛武器试验场”几个大字。
与此同时,门边的高墙上还用白色的灰浆,写了一条剑拔弩张的标语:
“军事重地,擅闯者死!”
……
一直到马车行驶进了这个场地里,等大家下了车以后才发现,这里是一处宽阔至极的场地。
远处是垒得平平整整的高高土坡,四下里到处不断传来轰响声和零星的枪声,周遭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熟悉的硝烟味儿。
杨妙真她们一闻到这个味道,立刻就兴奋了起来。
这是那种厉害之极的火炮,还有杨清岳手中那支百步穿杨的步枪发射之后,散发出来的味道!
如今经过了这小半个月的学习,杨妙真他们现在多少已经对火器有了些概念。最起码不会像最开始的莫大通一样,把子弹当成是用机簧发射出去的暗器。
所以一到了这个靶场,杨妙真她们几个人的眼睛立刻就开始烁烁放起光来。
除了杨妙真他们一伙人,靶场里还有几个重要人物。当他们过来跟沈墨会合之后,沈墨就给他们相互间介绍了一下。
……
这次来的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常铁豪。
这位资深军士和血手刘明一样,都是沈墨军队中的兵王。是墨字营里的第一批战斗英雄,也是入伍最久的一批战士。
常铁豪这一次是代表成都军,过来接收新装备的。
最新生产出来的武穆二型步枪,已经开始装备沈墨的四个野战军。虽然枪支的数量依然有限,但是军队中装备热武器的比例还是在不断的稳步上升。
武穆二型和三型这两种步枪,如果要是沈墨稍稍放松一些制造标准,作为战时装备快速生产的话,现在列装的速度最起码还能快一倍。
但是在沈墨的命令下,部队里使用的步枪,在精准度和耐用性方面的要求反而提得更高,所以生产的速度始终都没有大幅度的加快。
按照沈墨的要求,所有的步枪在故障和维护方面的性能都是十分顶尖。这样一支步枪,平均要发射三千发子弹之后枪管才会报废。
在这之前,这支步枪在野战军手中退役之后,还要翻新修理之后装备地方守备部队。在这之后再交给民兵作为武器,要充分发掘它的所有使用效能之后才允许退役。
所以沈墨的要求不是快速装备,而是造出一把来,就要有一把靠得住、深受战士信赖的步枪。这对于沈墨的精兵政策来说至关重要,也能极大的加强战士对自己武器的信心。
一把经常损坏,怎么打都打不准的步枪,对于士气的破坏是极大的,更在是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从这一点上来说,沈墨宁可武器的数量少一些,也绝不肯粗制滥造一支枪。
这次常铁豪是代表成都军方过来验收新枪的,因为他除了是一位战斗英雄之外,也是成都军中射术最准的特等射手。
除了常铁豪之外,靶场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人,这次就是一个重要人物了。他就是川蜀三路的民政官宋慈。
这一次宋慈是有任务从通州这里经过,所以沈墨顺便把他拉到靶场上来,让他接受一次为期三天的基本防卫训练。
其中包括近距离武器射击,还有基础格斗术之类的战术技能。
沈墨让宋慈接受这样的训练,其中的原因也很有意思。
因为上一次沈墨在四川和宋慈交手的时候,宋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件事。一是宋慈的智慧如海,对人心的揣测极其精准。
同时另一方面,宋慈的武力水准之底下,也是让沈墨分外吃惊。
对于宋慈这一类重要人物,沈墨除了派侍卫贴身保护之外,还要给他们自己随身佩戴枪支,作为预防危险情况的防卫手段。
所以宋慈这次要是不接受训练的话,连枪带在身上都不知道怎么用,那就成了笑话了。
在这种情况下,宋慈也来到了靶场。他听到了沈墨的介绍以后,也笑着跟杨妙真一行人挨个儿打了招呼。
早在杨妙真她们去到四川参观的时候,就曾经见到过这位宋大人。所以杨妙真第二次见面也跟宋慈熟络了许多。
在这之后,他们几个人就被沈墨带到了一个四面通透的草棚子里。在他们的对面,就是一排枪靶。
一看见草棚子里的桌子上摆的那些长短枪支。杨妙真她们立刻就是一副心痒难耐的样子。
沈墨看见他们已经急不可待,于是招呼过来一个班的卫士,让他们挨个教会这些人打枪。
首先试射的是左轮手枪,杨妙真他们惊讶的发现这个小小的武器,威力居然如此惊人!
随着手枪弹的一发发的射出去,二十五米外身穿盔甲的靶人,被打的就像漏勺相仿。
杨妙真她们这些人立刻被这种小巧而犀利的武器吸引住,喜欢得爱不释手!
第1792章:军械惊煞红袄将、攻城火箭、震天一响
他们这些人戴上了防护耳朵的耳罩,随后就在卫士的指导下,射击25米外的靶子……说实话这个距离对于第一次拿起手枪的人来说,难度还是不小的。
不过杨妙真她们在卫士的指导下,飞快的就掌握了射击要领,每一轮射击的成绩都渐渐的有所提高。
在硝烟之中,靶场上清脆的枪声不断响起。沈墨在旁边笑着看红袄军这些将领们向着靶子射击,对于杨妙真的射击成绩也是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