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卧底- 第6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件事情持续发酵之后,随着税吏催逼赋税的手段越来越残酷。他们一定会对那些些拒不肯交税(实际上是交不出来)的百姓,做出天怒人怨的事来。
  在这之后,整个蜀中被一年连收两次征收重税的百姓心中,就会被愤怒的火焰烧灼得民怨沸腾!
  随即整个蜀中盆地,就会迅速变成星火燎原之势。
  所以在这件事慢慢的酝酿发酵之前,沈墨就要将黄道计划上,那些在无锋老人的威逼利诱下变节投敌的大宋官员,一个个的逐一唤醒了。
  就在沈墨在昭觉寺,等待着张焕他们两个人的消息的时候。成都府果然已经开始了筹款动作。
  ……
  就在这一天下午,整个成都府知名的大商家一共十二户,全都来到了成都府的府衙中。
  这一次会面的地点,就决定了所谈内容的格调。所以当这些商家进入成都府之后,一被衙役带入后面的花厅,这些人的心里就开始忐忑起来。
  成都府的花厅被称为“格伦堂”,是一处清幽雅致的院落。
  院落的四面是蜀中风格的尖顶砖瓦房,四面的建筑房檐挑得很深。将院子中间的一块天井,围成了一个单独的天地。
  在天井的中间,荷花缸里新荷荡漾,几条红色金色的鲤鱼在绿水中载沉载浮。
  院落里翠竹丛丛,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几只湘妃竹笼被挂在竹稍,笼中的画眉在竹叶间婉转娇声啼鸣着。
  这些蜀中的商人都带着拿衣包的小厮,还有各自家里的大掌柜。他们十二个人穿过天井,被人让到了格伦堂中就坐。
  而他们的手下人则是低头立于廊下,在院落里站成了一排人屏风。
  往常这些商人被知府请来,都是到二堂议事的。
  如今他们被带到了花厅,大家就知道今天的事只怕是非同小可。于是一个个心中也都是暗自忐忑,不知道今天的这场会面到底是凶是吉。
  等大家坐好之后,就见成都知府赵玉坤大人身着官服,在后堂里神色威严的走了出来。
  在他向大家拱拱手,作了个罗圈揖之后,随即在堂上的主位上坐下。
  一见到知府大人如此客气,这些商人纷纷站起来行礼,屋子里的十来把太师椅随即发出了一阵乱响。
  等到大家再次就座之后,就见赵玉坤向着这些成都府内数一数二的大商家,脸上逐一扫了一眼。
  他慢慢的叹了口气,随后将他召集大家的来意说了出来。
  赵玉坤说的内容无非就是,这一次押运往临安的税银被人给劫了。
  所以蜀中官府在今年年底之前,在缴纳的最后期限到来前,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怎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税银收齐了。
  不过好在补缴税款的命令已经下发,现在民间的税银正在催缴。应该在两三个月之内就可以交齐。
  但是这两三个月的时间差,却需要这些数中的商人垫付一下银两,让官府先把解往临安的税银交上去再说。


第1342章:手眼通天四海帮、财通天下、富达三江
  听到了这段话之后,眼见得这位成都知府赵玉坤说的开诚布公,分外坦诚。只见屋子里的这些商人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心里却都是七上八下!
  要说这官府向商人借钱,应该是问题不大。可是整个蜀中一年的税银有多少?这些商家谁心里没有数?那可是将近一千万两的一笔巨大数字!
  要是这些银子在这些户商的脑袋上平摊的话,每家每户所要掏出的银两,都几乎要超过百万……试问这笔现银,谁能拿得出来?
  另外和大宋官府办事,他们这些人的身份还是些商人,又哪里有什么道理好讲?
  万一要是人家拿到钱,过后说好的三个月还款期限,却不能把本金还上,那他们这些商家就得有上吊的打算!
  不说这些商人的心里忐忑不安,在商人的中间,却有一个人脸上虽然也是一片忧虑之色,但心里却在暗暗发笑!
  这个人,当然就是咱们的四海商社老板赵正清了。
  他现在已经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知道得明明白白,所以赵正清知道眼前的这件事,对于这些商人来说可能是个巨大的忧患。但是对于自己的四海商社,还有商社身后的统帅,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眼看着事情就要向着自己想象的方向发展,这位赵正清,你说他能不乐吗?
  ……
  随后,高坐在中间主位上的知府赵玉坤一见这些商家的神色,就知道大家心中还有疑虑,随后他就把自己的底牌说了出来。
  “当然了,这么大一笔银子调集,从在座诸公到我赵玉坤,都是担着血海一般的关系!”
  只见赵玉坤朗声说道:“所以这些借款,自然要有价值相当的抵押品,不能让大家白白的拿出这笔银子来。”
  只见赵玉坤向着商家们说道:“成都府下属的官田,可以折价成20两银子一亩。到时候根据诸位拿出来的银两数目,我们成都府会拿出相应数量的田契,交给诸位作为抵押……”
  一听到用田地作为抵押,这些商家顿时就松了一口气!
  如果平白就借款的话,他们怕的就是官府赖账不还。可是现在有了官田的田契作为抵押品,官府不还款就不再是什么威胁了。大不了你不还钱,我还有田地在手里!
  此时这些商家的心里暗自想道:那么这一笔银子想要出借多少,就看官府愿意出多少利息了!
  等到成都知府赵玉坤把所有的细节说清楚之后,又把还款日期和支付利息的数目确定了下来。
  在知府的示意下,在座的这些大商人心里忐忑不安的纷纷表态,将自己所能承受的数目纷纷说了出来。
  等到赵知府听到了这些数字之后,他在自己心里暗自核算了一下,随后就皱起了眉头!
  要说这些商家,还是不敢下注太狠!
  眼下他们可以出借的款项,十来个人加在一块儿,也就是那一千万两税银的三分之一,还不到三百万两!
  而这个时候,就见始终一言未发的四海商城的掌柜赵正清,却开了口。
  只见他脸上带着一丝尴尬的笑意说道:
  “如果要是府台大人愿意收银票的话,我四海商社倒是可以多认购一些,现银却是不怎么凑手……”
  “银票?那怎么行?”只见知府赵玉坤顿时皱了皱眉。
  “府台大人!以草民看,银票也没什么不行的。”
  只见赵正清摇着头小声说道:“反正这笔银两,成都府不还是要解送到临安去缴纳?”
  “到时候,您大可以拿着银票出川,到临安四海钱庄再兑换成现银。银票又小又好带,这一路上船只转运银两,兴许还能省下不少运费和风险……”
  “嗯?”
  就在这时,只见知府赵玉坤刚才由于心情烦躁,不断点着脚下青砖地面的脚尖,猛的停住了!
  在这一刹那之间,这个四海商社的赵正清掌柜,说的这一句“银票又小又好带”,却猛的击中了赵玉坤的内心!
  “对啊!”
  此时的赵玉坤,心中有个声音大声的呐喊道:“银票啊!”
  “就是啊!这四海钱庄财通天下、富达三江。手里只要捏着它的银票,到哪里都能兑换成雪花白银!”
  “要是这样说来的话,那一千万两税银,如果真的全都能兑换成银票……那自己想要上下其手的时候,还不是想怎么拿就怎么拿!”
  只见赵玉坤想到这里的时候,他强自镇定了一下自己的心神。最后假意装作沉思了一阵。
  之后,就见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四海赵老板说得也对!”这时候,就见知府赵玉坤面色沉重地说道:“这次税银二次押解,送上临安,一路上的风险依然不小!”
  “之前税银被劫的案件,至今还没告破,抢劫的贼人依然逍遥法外!所以这二次押送的税银,如何一路万无一失的送到临安,正让我府衙上下大伤脑筋啊!赵先生!”
  说到这里的时候,只见赵玉坤猛然拔高了声调,向着赵正清问道:“若是这一千万两都兑换成银票,在转运的过程中,就可以十分隐蔽安全!”
  “只是不知,临安的四海钱庄,一下能不能拿出一千万两这么多数目的现银?”
  “这一点,府尊大人无须忧虑!”就见赵正清笑着向赵玉坤知府说道:
  “我四海商社的头寸(现银)调集,在临安府一地,从来都是准备金最多的。”
  “因为天下商家到临安办事,都是存入现银之后,用银票随身携带,以图方便。”
  就见赵正清接着说道:“所以我们在成都府这里开具银票,到临安府提取现银的时候,还能得到一些贴水(就是不收取转账的费用,反而还要支付利息)”
  “这是我们四海商社内部存银流动的惯例……在这一点上,您大可放心!”
  常言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刚才赵正清的这一番话,别人可能听不懂,但是这位临安知府赵玉坤,却是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第1343章:谁料古刹闻惊变、接头怒喝、袍泽深陷
  因为在临安上任的那些京官,其实每一天都在收受着地方过来办事的那些下属官员,奉上的大量孝敬。
  在过去,一旦等这些京官员告老还乡的时候。他们那都是整船整船的往家里运银子!
  虽然这么做既扎眼又不安全,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不过现在有了临安四海钱庄,那些京官回家的时候,只要把现银换成银票,带回自己的家乡就可以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临安城内的四海钱庄里面,他们的存银会越来越多。而地方的现银却在临安无法回流。
  所以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临安的四海钱庄和地方上的四海钱庄,相互间无法抵充账目!
  所以,才会出现贴水(就是倒找利息)这种怪现象!
  ……
  “这就好办了!”只见赵玉坤,假意的笑了笑说道:
  “这一次,你们四海钱庄可以出具银票,而不是以现金的方式来支付这次借款的银两。”
  “除此之外,为了方便押运和转送,各个商户所要支付的现银,你们也不必拉到府里来了。”
  “你们直接就把银子运到四海钱庄去,让他们全都兑换成一千两一张的银票,然后大家再一起拿到府衙里来交纳!”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不足一千万两的借款,剩下的部分,就由四海钱庄包销好了。”这时候,就见赵正清笑着向知府赵玉坤说道:
  “只要您愿意接受银票,我们四海钱庄就把剩下的七百万两都吃下来,也没关系!”
  赵知府闻言,立刻就是一阵大喜过望!
  ……
  经过了今天的这番商讨之后,在场的三方,居然全都离奇的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在这里面,其他的11户商家,每一户大概只出了二三十万两银子。对他们来说不伤筋不动骨,却是让他们喜出望外。
  而赵正清也成功完成了他的任务。
  他按照数目的要求,将七百万两白银折算的田契拿到了自己手里,同时还收获了各大商家拿来的小三百万两现银,代价就是……付出了整整一大包袱一千两面额的银票!
  而那位知府赵玉坤,已经开始幻想起自己搂着那一大堆印刷精美银票时候的情景。
  此时他的眼里,不断的闪耀着雪花白银闪亮的光芒!
  到了现在这个程度,赵玉坤已经忍不住开始盼望起金国大军来。在他想来,金国人进入蜀中的时间,那真是越快越好!
  ……
  眼看着这方面的事越办越顺利,而此时的昭觉寺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沈墨在院子里,正和姜姑娘下棋。
  眼看着日头偏西的时分,只听外面的脚步声响。
  当沈墨回头一看,只见安俊正在飞一般的向这边跑过来。
  一看这样子,沈墨就知道出事了。他把手中的棋子捻动了一下,扭头看向了安俊。
  只见此时的安俊已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这个半大孩子的脸上全是汗珠!
  就见他一边喘着气,一边说道:“张焕大哥被人抓住了,就在金钟巷!”
  “慢慢说!”
  沈墨一看见安俊的神情焦急,他皱了皱眉,让安俊不要着急,把事情慢慢讲来。
  随后,就见安俊向着沈墨说道:
  “我们两个人一路向着府衙那边走,走到了一个叫金钟巷的地方……”
  ……
  那时的安俊,正远远吊在张焕的后面四五丈之外,一路看着这张大侠在前面走。
  在张焕的身上,带着沈墨的亲笔书信和那半枚铜钱,这是张焕和府城里那位监司的接头信物。
  那半枚钱币原本是一枚崇宁通宝,它大概有鸡蛋的横切面那样大小。
  这是宋徽宗时代铸造的铜钱,在当时,可以一枚顶20枚铜钱来花用。
  不过这枚铜钱,现在已经从中间被掰成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