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卧底- 第6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崔瑀肝胆俱裂的回过头,就在他的面前,城头上已然是一片大乱!
  他脚下的土地随着沉重的炮弹叩击城墙,依然还在不停的震颤着。从他刚才跑下来的斜坡上,一片片的土块和石子正在震动下不停的向下滚动。
  “将军!赶紧想办法!”
  这时候,崔瑀的侄子崔章在一边扶着他的胳膊,脸色被惊吓得犹如黄蜡一般难看。就见他惊骇欲绝的向着崔瑀喊道:
  “照这样打下去,咱们的城墙坚持不了多一会儿,就要塌了!”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狠?”就见这时候的崔瑀,万分悲愤的向着天空大喊叫一声!
  此时,这位崔将军也知道,如果自己再不想办法,它的城墙只怕顶不了一顿饭的功夫,就会变成一个平缓的土坡。
  所以崔瑀一咬牙,奋力的大声喊道:
  “把城里的五千短兵队全部集合起来,打开南城门冲出去,把那些大铁管子拖回来,要不就砸碎了它们!”
  “只要他们没了这种古怪的武器,就奈何不了我的城墙!”
  听到了崔瑀的命令,只见城中的守将立刻将严阵以待的短兵队召集到一起。让他们排列到南门的附近。
  这些短兵队士卒全都是右手短刀、左手圆盾,一个个用白布条扎着自己的额头,看起来分外凶悍。


第1282章:拼死战重重有赏、离城三步、射杀一巷
  “此战若胜,人人都有重赏!要是败了的话,全队皆斩!”就见此时的大将军崔瑀站在城头的半截腰上,一把拔出了腰刀举在天空,大声的向面前的短兵队喊道:“打开南门,冲出去杀了他们!”
  在崔瑀的命令之下,南门随即就被缓缓的推开了。
  ……
  此时此刻,这些短兵队的士卒手里握着短刀,站在黑暗的城门洞里。
  他们听着外面犹如滚雷般的炮声响个不停,身边的城墙就像被一把大锤不断的重击着。头上的城门洞里,不停的在刷刷刷往下掉土……这声音和情景,真是让人心惊肉跳!
  当城门被缓缓打开,外面的一线阳光终于投射进来之后。
  就见这些高丽短兵队的战士,猛然间奋力发出了一声大喊,奋勇向外冲了出去!
  当先的二三十名短兵队士卒,一瞬间就冲出了城门。
  就在它们刚刚跑在耀眼的阳光下那一刹那,在他们的面前,猛然间腾起了一片血雨!
  沈墨的两只步兵营排列在炮兵阵地的前方,他们就是沈墨布置在那里,专门等着城中的高立军狗急跳墙,冲出城门来死战的。
  这些步兵战士手里托着步枪,已经在500米外不知等了多久了!
  就在南门打开的一刹那,数百发子弹形成的弹雨,倾刻间就横扫了这片区域。
  就在这一瞬间,黑暗的城门洞里,立刻就变成了一条鲜血飞溅的胡同!
  无数的高丽士卒被横扫而至的子弹打得浑身颤抖。他们手中的铁皮盾牌在子弹的面前,就像是纸片一样被轻松的穿透!
  粗大的步枪子弹,开始在一个个高丽士兵身体里各种肆虐!
  这些子弹利落的穿透一个个士卒的身躯,翻滚着造成更大的伤害。直到停留在那个最后的躯体之中。
  就在城门打开的一瞬间,整个城门洞里血雾飞溅,就像是在种满了大葱的土地上,被人一棍子横扫了过去。
  数百名短兵队士卒还没等冲出城门,就被飞射而来的弹雨搅成了一片血肉,整个城门洞里各种姿态栽倒的尸体,顷刻间就像一片海浪一样依次倒地。
  当那些子弹穿过城门洞,继续向后射去的时候。就连城墙后面列阵的短兵队士兵也受到了波及,开始大量的伤亡!
  就在这一瞬间,才明白过来的高丽短兵队兵士,立刻就像是一群炸窝的马蜂一样,向着四面逃散。跑得慢的那些士卒还在不断的被弹雨横扫,成片的栽倒!
  ……
  看到了眼前发生的景象,就见崔瑀大将军手里握着自己的佩刀,原地跺着脚大声嚎叫了起来!
  他做梦也没想到,城外那支敌军根本就没有给他肉搏战的机会。他们这些士卒想要出城都不可能,更别提是跑到人家的对面,拿刀砍对方了。
  现在崔瑀的心里,就像是油煎火烧一般难受。他在这无休无止的炮火中心急如焚的四处乱转,拼命的想要憋出一个办法,抵挡住敌军!
  就在这时,只听他身后的城墙,发出了“轰隆”一声沉闷的巨响!
  当崔瑀回过头的时候,就见他身后的城墙上,已经有五六米长的一段城墙垛口,不翼而飞了!
  不用问,这是外面那些古怪武器的不停轰击下,城墙上的大窟窿越掏越多,终于导致城墙垛口开始成片坍塌了!
  这一声巨大的响声,猛然震动了崔瑀的神经。只见他从焦躁不安的状态,反而一下子冷静了下来。
  就见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了一下,随后上前几步,一把抓住了他的侄子崔章。
  “把那个崔敏实给我找到!”见崔瑀在隆隆炮火的巨响之中,大声向着崔章喊道:“让他从东门出城,告诉对面的沈将军。”
  “让他们不要打了,先停下来,我们……投降!”
  ……
  最后的“投降”两个字,是这位崔大将军在声嘶力竭中喊出来的,语气里包含着无限的无奈和悲愤!
  可是现在的形势,崔瑀的心里最是清楚不过,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了!
  如果在城墙被彻底轰塌,进入开城的道路变成一片坦途之后。那个时候他再投降还有什么价值?人家沈将军要是能同意才怪呢!
  只见崔章闻言,立刻果断的点了点头。随后他领着一队士兵,飞快的去找那位崔敏实先生去了。
  而这个时候的崔瑀,就见他仰面向天,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其实他现在倒并不觉得如何屈辱,因为高丽人对于投降的态度,和大宋人是决然不同的。
  大宋人投不投降,取决于他们有没有风骨和志气。而高丽人是否向别人投降,则是直接取决于他们能不能打得过对方。
  文天祥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陆秀夫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才是儒家的精髓所在。
  这些高丽人枉自学了千年的儒学,这些精神,他们却从没学到过一星半点!
  所以在这种时候,选择向对方屈膝投降。在崔瑀的心里倒并不觉得如何耻辱。
  只不过,他让他仰天长叹的是,这次他要付出的代价,只怕是实在太大了!
  现在的崔瑀手中,已经没有了任何筹码来和外面的敌军讲条件。他向沈墨投降,只不过是想留下一条活命而已!
  不过以崔瑀想来,对方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在高丽常住,毕竟迟早是要走的。
  这一次他投降也没什么关系,只要他崔瑀能留下一条活命就行。当敌军走了之后,他依旧还是那个高丽国中,呼风唤雨的上将军!
  ……
  此时,开京城外。
  除了南门正在被惨烈的轰击之外,其余的东西北三门,全是由阿旺的斥侯队和钟与同的狂飙营封锁着。他们的目的就是避免重要人物从这里逃脱。
  所以这次,当程无忧带着崔瑀的使命,顺着东门骑快马跑出城,他迎面就遇上了钟与同的轻骑兵。
  之后就见这些轻骑簇拥着程无忧,向着南门方向沈墨的主阵地那里飞奔而去。
  这时候,在城中的南面城墙下。
  在炮火中胆战心惊,度日如年的崔瑀,忽然觉得外面连绵不绝,震得人心烦意乱的轰响声,忽然就停了!


第1283章:片刻后全城皆亡、丢盔弃甲、城下刀枪
  在这一刻,虽然空气中充满了硝烟味和飞扬的尘土,但是这片刻的宁静,却让人的心情立刻就安定了下来。
  崔瑀一怔,之后他在自己卫士的扶持下,快步走上了南面的城墙。
  当他再次上城的时候才发现,曾经被他引以为傲的开京城墙,现在就像是被人打了无数棍子的死蛇一般,已经是斑斑驳驳、惨不忍睹!
  在刚才的炮击之中,足有150米长的一段城墙,已经在火炮的轰击下变得面目全非。
  尤其是在南门附近的这一段,几乎所有的城墙砖全都被炮弹掀飞。城墙朝外那一面的垛口全都不知飞到哪去了。
  甚至在城墙的某些地段上,还出现了大面积坍塌。原本能在城头上来回纵马驱驰的平整道路,现在已经断断续续塌陷得不成样子。
  看样子过不了多久,整片城墙就会在爆炸的轰击下,彻底变成一个土坡!
  “好险!”
  当崔瑀看见眼前城墙的惨状,他额头上的冷汗顿时就冒了出来。
  随后,当这位崔大将军放眼向着远处观瞧的时候。就见对面的阵地上整整齐齐排列的火炮,正冒着大片的蒸汽。
  这是炮兵们正在用炮刷清理火炮内膛,然后将后膛打开,让炮筒散热造成的。
  刚才的一阵急速射,让那些不断装填弹药的炮兵们甩开了膀子。在急速运动中,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是热汗淋漓。
  这些炮兵小伙子们都甩掉了棉袄,他们有的穿着贴身的棉布内衣,有的干脆光着膀子。健硕结实的肌肉上,腾起了一片热腾腾的蒸汽。
  就在刚才,阵地上的每门火炮,都经过了将近20发的急速射。
  现在火炮的温度也快要升高到了极限,正好趁着这个停火的机会散一下热,好方便接下来继续轰击。
  而这个时候的崔瑀,就见远方的帅旗之下,他们这一边的使者崔敏时刚刚结束了和对方主将的谈话,正在飞快的向着这面的城墙下跑来。
  只见崔敏实在急速的跑动中累得气喘吁吁。当他一路来到南城下以后,随即抬起头仰面向上看。
  等到崔敏实飞快的找到了大将军崔瑀那张脸之后,就见崔敏时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沈将军给咱们半个时辰,让咱们出城投降!”
  “大将军您要把咱们士兵手里所有的武器弓箭,全都顺着城墙扔下来。然后亲自带人出来投降。”只见崔敏时急切的向着崔瑀喊道:
  “对面的沈将军方才言道:在这之前,他也给过江华岛这样的机会,但是江华岛守将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率军出城投降。所以满城的人,就活下来一个!”
  这时候,城上的崔瑀闻言,立刻就狠狠的咬了咬牙!
  沈墨说的这件事,他当然是知道的。
  因为活下来的那个人名叫元大同,这是他在金甲钟的信里看到的消息。
  对面的沈将军之所以把这件事,透过使者的转达,又向他重复了一遍。沈将军就是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他:这是他崔瑀的最后一次机会,只有半个时辰!
  “抓紧时间行动!”
  只见这时的崔瑀,脸色铁青的大声喊道!
  ……
  此时的沈墨,正坐在自己的战马大白上。他一面抚摸着大白温热健硕的脖子,一面倾听着开城里的情况。
  在这段时间以来,大白和所有的阿拉伯战马,从春季开始就在耽罗岛上,适应这个纬度的气候和水土。
  在经历了温度骤降的换毛期之后,这些战马的身上已经长出了厚重细密的新皮毛。
  从这一次攻打高丽的表现上来看,这些战马对北方寒冷的气候,已经完全能够适应了。
  换句话来说,沈墨麾下的所有骑兵,在经过了耽罗岛上的适应性训练之后,终于可以在北方冬季的大地上任意驰骋了。
  对于沈墨来说,这可真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因为在这个没有任何机械运输设备的时代里,沈墨要想率军在北方作战,战马的状态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实际上,机动能力直接决定了战争模式。
  在人类战争史上,战争模式的重大改变,往往都是因为机动能力的变化造成的。其中从徒步行军到骑兵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是一次,而飞机能够投送军队之后又是一次。
  就因为这样,所以沈墨才千方百计也要拿下耽罗岛。这才最终保证了自己的军队,在北方冬季大规模机动作战的能力。
  当沈墨想到这里的时候,他又想起了不久之前,他在西夏看到的蒙古军队。
  相比之下,这支部队的运动能力,简直是无解!
  两个国家之间的攻伐不是铁笼决斗,军队间的鏖战也不是擂台赛。没有人会在一个小小的战场上和你周旋。在国战之中,千里之内的进退腾挪都是司空见惯的。
  现在的沈墨,他虽然凭借着先进的武器,拥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但是现在他的部队里面,重甲骑兵追不上蒙古军队。可以上马的步兵营,最多只能打胜蒙古人一次!
  一旦对方开始大纵深撤退,自己的军队,无论如何也追不上人家!
  沈墨毫不怀疑,如果他现在跟蒙古大军在战场上相遇,对方一次在火器的射击下受挫之后。立刻就能牵着他的鼻子,一路跑到贝加尔湖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