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卧底- 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起”这种事,沈墨还真是从来没这么胡闹过!
  “行!到时候咱们仔细参详,我一定要给你们……多拿出几套方案来才行!”沈墨立刻假装严肃的点了点头,随后这才走出了大堂。
  ……
  “小梨儿你少来!我可不跟你胡闹!”直到沈墨走了以后,坐在另一边的莫小洛这才面红过耳地说道:“真要像你说的,那成什么样子了?”
  “我的小洛姐呀,你可长点心吧!”这个时候,就见龙璃儿娇媚的看了一眼莫小洛。


第837章:商行九州、四方来投、沈郎今夕如酒
  “你没看见张九泰的那个独生女儿?”只见龙璃儿桃腮上露出了一抹羞红:“她看咱们家沈郎的眼睛里,都直往外冒火!”
  “咱们要是不换着花样儿的把那个小魔星给喂饱了,回头他要是出去偷吃,那可怎生是好?”
  “那……行吗?”
  莫小洛闻言,她神情纠结的看了一眼龙璃儿,羞红着脸低下了头。
  等到当天晚上,沈墨在仔细检查那几件衣服的时候,看着面前温柔似水的两位娘子,心中也不由得大为感慨。
  “脉脉双含绛小桃,一团莹软酿琼缪。等闲不许春风见……玉扣红绡束自牢!”
  沈墨的心里,霎时间就浮现出了这样的诗句。
  ……
  转过天来,沈墨又和另一位大商家,那位扬州盐商杨六福先生面谈了一次。
  这次沈墨还是婉转的拒绝了他入股通州工业园的请求。不过杨先生盛情难却,执意要投资。所以沈墨索性一股脑交给了他三项产业。
  这其中第一项,就是罐头食品。
  在阿普的努力之下,南洋的橡胶开始逐渐加大产量。这个问题解决了之后,密封胶圈的生产就已经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
  于是沈墨的工业小组,研制出了一种白瓷罐装的罐头。
  这种罐头有很多品种,其中大部分都是肉食。这些食物在用高温蒸汽杀菌之后,再用薄铁的盖子配合橡胶密封圈加以封盖,就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
  为了加长存储时间,沈墨还在罐头里面加入了微量的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使得这种罐头的保质期更长。
  这种苯甲酸钠的制取原料是盐酸,再加上它的用量极其轻微,所以沈墨现在生产起来并不困难。
  这些产业,实际上不但可以作为民用,而且还是沈墨军队采购的其中一项。所以杨六福在得到了全套生产工艺之后,立刻就是如获至宝!
  在这之后,沈墨还把印刷机交给了杨六福,并承诺让临安的张天如抽调几个报业的精英,协助杨六福在扬州办一份报纸,名字初步定为《秦淮晚报》。
  如今的扬州一带,临安日报的影响力已经是日渐增大。就连杨六福本人也是临安晚报的拥戴者。但是没奈何由于运输的关系,报纸上的消息总是比临安晚了两天。
  杨六福这次一听说沈墨要帮助他在扬州办报,让他成为本地的报业大王,他立刻就是惊喜万分。
  在这之后,由于杨六福本身就是盐商,他在食盐分销渠道这方面,在整个大宋甚至其他的国家,都有他雄厚的人脉关系和基础。
  所以这第三项产业,沈墨索性就把精盐提纯工艺这项专利,也一并交给了他。
  除了秦淮晚报是杨六福独资之外,罐头厂和精盐生产厂这两个厂家,都是沈墨和杨六福联合开办的。其中杨六福占了股份的51%,而沈墨则是占了49%。
  换句话说,杨六福在花了500万两银子给自己开办了工厂之后,他所获得的利益利润,还要有一半分给沈墨才行。
  不过即便是如此,也还是把杨柳福乐得喜心翻倒!
  作为一个大盐商,杨六福当然知道这种高档的食盐,在市场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价格!
  而且大宋的无数家庭里,只要是条件稍稍好一点的用户,都会细水长流的常年食用这种精盐,这可是一个千秋万代都能源源不断赚钱的生意!
  更何况掌握了报业,就相当于掌握了整个淮阳地区的喉舌。而罐头厂不但能为他大获其利,甚至还因为沈墨的军队对罐头有着军需方面的需求,可以让他跟沈墨的关系,始终处于良好热络的程度。
  所以这个合作条件,对于杨六福来说,真可以说是分外优厚了。
  如今他的那个二儿子杨延彬已经成了沈墨的弟子,对他这个大盐商老爹的产业,都有点看不上了。
  这次杨六福在见到杨延彬之后,还委婉的问他,是不是在经过了沈墨的培养之后,会把整个淮阳地区的产品经销等等事务,都交给杨延彬管理。
  结果杨延彬就一句话:“您就成天盯着那块铜钱大小的淮扬?”就把杨六福老爷子给顶了回去。
  如今这位杨延彬志在四方,眼界早已是非同小可。他在沈墨的熏陶之下,这位从小生长在商家的孩子现在的眼界开阔,目标远大,已经远远超过了他这位大盐商的爹!
  ……
  当庞大的淮扬商团满载而归,就此离去的时候,还有两个人并没有走。
  其中一个人,当然就是咱们那位张嶷如姑娘,她作为张九泰老先生的代表留在了通州。
  为此,张老爷子还特意从扬州派了高手匠人,打算给张姑娘在这里修一座园子作为宝贝闺女的居处。
  这个时候,大大小小的花木和太湖石,已经开始从扬州往的通州转运了。
  而另一个留下的人,就是那位珠宝商张翔的大舅子秦凌羽秦先生。
  等到他拜见沈墨了之后,说明了来意。沈墨这才知道这位秦先生这次到通州来,就是准备大老远的来投奔他的。
  这位秦凌羽一腔热血、人品方正,在高邮城攻防战的时候,原本打算拿着自己的兵器上城助战,跟金军死磕到底来着。
  可是等他到了高邮城头的时候才发现,这里基本上没有他发挥实力的余地。沈墨重步兵的火枪和火炮,才是高邮城真正的主心骨!
  这场惨烈的战斗,这一次大宋百年来难得的大获全胜,让秦凌羽热血沸腾之时,这种全新的战争方式,也让他从中感触颇深。
  于是秦凌羽在思考了几天之后,毅然决定投入沈墨的军队,跟着沈墨一起抗击异族。
  当秦凌羽在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以后,沈墨这才惊讶的看了他一眼。
  原来这位秦先生,居然还是唐代大将军秦琼秦叔宝的后人!
  这个人今年25岁,生就的一副彪悍高挑的身材。剑眉凤目,长得分外精神。
  他常用的兵器是一对熟铜双锏,两支兵刃都有30来斤重。就凭这重量,沈墨也知道这个人身上的功夫一定错不了。


第838章:D日将到、耽罗故岛、苍龙过海长啸
  更何况秦凌羽家学渊源,对于排兵布阵等军事常识,倒是也都学过一些。
  沈墨见猎心喜之下,立刻就毫不犹豫的把他和杨清岳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军校中学习进修。
  沈墨军校如今已经办到第二期了,他的那些高等级军官,如今差不多全都在第一期里毕了业。
  这里面,常春远耐心细致,炮兵科的成绩最好。而赵锦屏则是对于重步兵的排兵布阵很有心得。
  至于钟与同,他本身的性子就是灵活机变,计谋百出。所以他现在是沈墨狂飙营轻骑兵的领军将领。
  还有姜宝山,他除了是一位猛将之外,在悍勇的外貌之下也不乏心机,所以现在他麾下率领的是沈墨的重骑兵。
  这一次,军校中的新学员西北刀客王云峰,杨家小将杨清岳,和这位秦氏后人秦林宇,几个人武功底子都不错,而且各有所长。
  沈墨于是亲自从军中挑出了一些精锐之士,组成了一支人数不到百人的特战营,由他们三人各自担任一个排的排长。
  这些战士,又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全都是认识字,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此外他们还全都是身经数战的老兵,勇悍和沉稳之处,早已远远的超过了普通的士兵。
  这个特战营的武器装备,以及训练方式都是沈墨为他们特制的。这个时代的特种作战,其实原本就已经有了雏形,岳武穆的卫队背嵬军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在沈墨的教导下,还有特意为他们不惜工本的制作各种武器武装之下,想必这支特战营,一定会在将来焕发出他们惊人的光彩!
  ……
  在这之后,随着日子一天天的向前推进,沈墨的军事行动也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起来。
  眼看着登陆日期即将临近,攻略济州岛的日子就要来了。
  经过了一番悉心准备之后,师宝瑛的海军已经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杀向济州岛。
  而在这个时候,沈墨也接到了在济州岛上,他的潜龙营弟子程无忧发来的情报。
  当沈墨打开这封情报的时候,竹管里面的这些纸张上,还带着远路而来的海风新气息。
  沈墨把它们在桌上展开之后,这份详尽细致的情报,开始展现在他面前。
  这里面有济州岛的潮汐表和洋流情况,地图上标出了适合登陆的地点和备用登录点。还有济州岛上的兵力分布图,和城市内部的详细图纸。
  此外,包括岛上的官员、将领和士兵的情况,甚至是本地居民和周边岛屿的情况,全都被事无巨细的记录在这上面!
  只见沈墨笑着看了看边上的师宝瑛,有了这份情报,济州岛几乎可以说就像近在眼前一般,任凭他们审视,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秘密可言!
  ……
  “做好准备,四月二十日,准时出发!”沈墨随即向着师宝瑛命令道。
  “是!”
  师宝瑛立刻一脸严肃的站起来,向着沈墨敬了个军礼之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沈墨的这只伪装成海盗的海军,终于展露出了它狰狞的爪牙,开始了它攻略天下的第一步!
  ……
  此时的济州岛,在一百多年前还是一个单独的国家,叫做耽罗国。
  就在宋室南迁的一百多年前,这个国家才正式并入了高丽,变成了耽罗道。
  这座岛的面积有1825平方公里,距离高丽最近的海岸一百公里,而距离沈墨的通州正好是500公里,在这个时代是一千里远。
  济州岛周围有34座大小岛屿,都是他的属岛。在岛上的最高处还有一座火山,名字叫做“汉拿山”。
  在这个时代,岛上的居民只有数千人。还有大概2000人的本地守军。
  这些人中间,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为高丽国供应战马,专门在这里饲养马匹的人员。岛上本地人的数量大概只有4000人,基本上全是农民兼做渔民为生。
  由于常年下海,捕捞风险很大,很多男性经常丧生于海上的风浪。所以济州岛上的三多:“风多、女人多,石头多。”这其中的一条“女人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形成的。
  若至于另外还有2000人,就全都是负责养马的官奴和官女子。这些人就像是大宋的军州中被刺配流放的人一样,都是家里人犯了罪以后,发配到这里世代为奴的。
  基本上,他们除了养马之外,还要给那些负责马场的官吏们做苦工。不但劳作得辛苦无比,而且饮食极其粗劣,动辄被官吏打骂致死。
  甚至就连他们结婚和盖房子,也要上官批准才行,所以基本上跟奴隶也没什么区别。
  在程无忧的情报上写得清清楚楚,岛上虽然有2000人的军队编制,但是实际上能拿枪上阵的,就只有500人左右,其余的都被官员吃了空饷……看起来在这个时代,哪个国家都一样,免不了这种喝兵血吃空饷的情况发生。
  至于这500人的战斗力……还是别说了。基本上就是给农民塞一把红缨枪的水准。而且这把枪的长度只有1米6,还没有沈墨的宝剑长!
  眼看着时间渐渐临近,配合这着次登陆作战的一项项准备,也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起来。
  毕竟济州岛上的防卫力量虽然不强,但沈墨他们这一次的攻击,并不是过去打它下来就完事了。他们还要守住那里,还要把这个纳入自己的治下。而且他们还要防备高丽国一定会到来的反扑。所以沈墨对这次的军事行动,也是极为重视。
  D日,就这样一天天的临近了。
  (D日,就是“那一天”的意思,在诺曼底登陆之后,成为了登岸当天的代名词。)
  ……
  而此时的济州岛上,正是大风呼啸的时候。
  济州岛的纬度较高,所以春天的植被还没长起来。大风卷起了岛上漫天的枯草和灰尘,打在低矮的房门上,啪啪作响。
  崔敏实少爷今天一早,在吃完了早饭之后就披上了他的大氅准备出门。
  这个时候,奴婢金若顺赶紧把少爷的鱼竿和鱼篓拿了起来,一遛小跑的跟在了少爷的身后。


第839章:临风凭海、极目远眺、血火便是今宵
  “崔少爷对若顺可好了!”这个奴婢一边想着一边走在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