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们只好循序渐进的按照规程来建造工厂。
他们这些人用最快的速度在长江边上建立了水能动力站,在水轮机开始转动的第一时间,就在螺杆上安装了纯钢锻造的锯片。
一根根的圆木被飞快的切割成木材,运向了各个工地。
于是每一天到了休息时间,都会有一群人捧着饭碗,看着这个魔鬼一般的锯片飞快的切割着木头。
在这个时代,如果你要是想把一根粗大的原木破成两片,那就要一个师傅一个徒弟一上一下的拉大锯,差不多要足足半天的时间才能锯开。
而在那个转动得看不清影子的铁片上面,只要不到20秒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这个过程!
这些南宋人看着这个神奇的机器,似乎是怎么看都看不够。他们几乎把它当成一个娱乐项目来看待了。
于是就这样,第一炉钢水开始出炉,第一块模具开始成型,第一台车床开始转动了起来。
沈墨的化学工厂也在一个偏远的地方建成,很快的他们就用带来的原料,开始飞快的加工出各种化学试剂。
而沈墨本人,则是以飞快的速度在设计他这支部队将要装备的第一批武器。
在这些武器中间,让沈墨最为难的,其实是看起来并不重要的一点……就是子弹。
现在这个阶段,无烟火药作为枪炮发射药的工业化生产还是个问题。所以沈墨的第一批枪械,依然还是需要用黑火药来作为发射药。
现在沈墨设计的思路已经有了,就是使用金属弹壳的定装弹,但是弹头还是个问题。
铅制弹头可以在枪膛内膨胀,所以气密闭性更好。但是这样的弹头远距离碰到重甲的时候,贯穿性能就弱了一点。
可是用铜制弹头呢?又会出现成本较高的问题。
到了最后,沈墨还是决定使用黄铜被甲的铅芯弹。
沈墨考虑到他们要对付的是骑兵,步枪还要兼顾射击马匹的能力,所以弹头必须够重够粗。
而且他们现在在超长枪管上钻孔的技术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所以步枪的口径不能太小。一米长的钻头刚性不足,只能加粗。
就因为这样,沈墨依然还是把枪弹设计成了11毫米口径。
等到设计完成之后,沈墨第一件事就是让工厂制作冲压模具,用现成的黄铜板材冲压出弹壳的壳体和弹头外壳。
在黄铜的弹头外壳中加入铅芯,用冲压机再次冲压一次之后,弹壳底部的黄铜边就内卷成半包围状态,只露出了一点点铅芯。
粗大的黄铜弹壳里放入了颗粒火药之后,安装上尖锐的步枪弹头。沈墨在使用样枪试射之后,得到的实验结果让他很满意。
在300米的距离上,这种子弹的弹头在膛线的旋转下,弹道依然稳定,贯穿力和杀伤力也颇为可观。
沈墨还特意找来了几名不会武功的士兵,让他们进行了步枪试射,发现这种威力的枪弹,它的后坐力也是平常人可以承受的。
于是沈墨立刻就将这种步枪弹生产定型,开始在工厂里大批量的制造模具,大批量的生产弹头和弹壳。
像是这样的武器,正是沈墨心里想要的。因为这样的步枪即便被敌人拿走之后,他们也无法仿制。
因为这颗小小子弹的上面,最关键的技术就是触发型底火,那上边的雷汞就是再给帝国的工匠500年时间,他们也仿制不出来。
有了子弹,在这之后就是枪的问题了。
现在沈墨他们面临的形势是,无论他如何改进钻头的制造工艺,枪管钻孔时的极限长度就只有一米,这还是在11毫米枪膛内径之下完成的。
不过现在沈墨只能是因陋就简,有什么技术就用什么技术,所以步枪的性能他也是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做到最好。
锻钢的实心枪管坯料,在经过了退火之后,在钻床上钻出枪膛和外圆。用镗床修正内壁之后,在车床上拉割出了六条右旋螺旋膛线。
在这之后,再经过了复杂的热处理工艺之后,一根合格的枪管这才得以制造成功。
在这只新型的枪管通过了强装药试射试验之后,沈墨终于将枪管的钢材冶炼、制造工艺和尺寸定型。
之后,就是这支步枪的发射机构。沈墨在反复考虑后,因为加工技术不成熟的原因,还是舍弃了弹仓式步枪的推拉枪机设计。而是采用了类似短喷子的那种铰链式连接的双管两套发射机构的设计思路。
第568章:三棱刺刀、长柄手榴弹
最终等到沈墨这支枪经过了实验之后,终于开始定型生产的时候,时间都已经过去了将近15天。最后当沈墨拿到了这支试制出来的样枪的时候,他自己看这支枪都觉得有些眼熟。
这真是一只大杂烩一样的步枪!
这支枪上面,金属加工是米国南北战争时候的工艺水平,钢材是建国前后的钢铁冶炼水准。子弹的装药是1870年普法战争时候的黑火药。弹头的流线型设计是现代步枪弹的形状。但是他的形状,却是一支双筒猎枪!
总的来说,这支枪除了具有了雷汞底火和金属定装子弹之外,简直跟南北战争时期的步枪有一拼。基本上……还是公元1800年以前的水平。
经过沈墨设计出来的这支枪,枪长1米30、枪管长一米,全重4。5公斤。
上下两支枪管立式排列,枪托和护木采用胡桃木,枪管上是手工锉出来的刀式准星和凹形照门,照门上安装了标尺。
枪管的前方,还用铰链的方式安装上了一根40厘米长的三棱刺刀,这把犀利无比的刺刀平时可以折叠在枪管下方的护木里面,在使用的时候甩出来,就可以自动锁死。
这把三棱式刺刀是五六式三棱刺刀的加长放大版,刺刀的根部有无名指粗细,越往前越是尖锐。三棱形状的刀身成型的时候,采用的是模冲锻钢工艺。
这种刺刀对于现阶段沈墨的军队来说,制造工艺简单,战斗时在骑兵的冲击下不易弯折,可以穿透重甲。而且它造成的伤口也是三角形,非常难以愈合。比同等重量的刀剑型刺刀更加坚韧结实。所以沈墨果断采用了这个设计。
在步枪制作的过程中,真可谓是困难重重。现在对于沈墨的兵工厂来说,在钢铁材料上的问题还并不严重,最关键难点就是加工精度。
如今在他们的工厂里,真正接近现代加工精度的机床其实只有一台,就是沈墨自己亲手精心制作出来的那台机床。
除此之外,在过去的这段时间,由天工营的孩子们和江叔共同制造出来的几台机床,制作出来的产品公差还是比较大。
实在没办法,他们在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水力驱动转速不稳、机床自身采用滑动轴承产生的震颤、这些技术难题全都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机器生产出来的零件在装配的时候,就只能靠人工修磨的方法来进行组装。
无奈之下,沈墨只好提高了装配工人安装调试时的操作规范,让他这批枪出厂的时候尽量符合标准。
等到第一批12支枪制作出来之后,沈墨立刻进行了大量的试射。
最终得出来的结果,让他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虽然这支枪的加工还是显得有些粗糙,但是有螺旋膛线和金属定装弹这两个尖端科技在,这支枪倒也还不算太差。
经过了沈墨的试射之后,发现这支双管步枪的子弹初速大概在400米每秒以上,而且发射出去的弹头即使是在1500米之外,也足以对无防护的人员造成杀伤。
子弹在300米之内的落点还算精准,由于是双管设计,一次装弹就是两发。而一个熟练的士兵一次装弹设计的时间,是在五秒钟上下。换句话说,这支枪一分钟的理论射速是20发子弹。
沈墨在发射场上一枪一枪做着不间断急速射。每次两发子弹射出之后,他就用右手大拇指推动枪管后方的拨杆,把枪管和机匣之间折弯。在抽出弹壳之后,他又飞快的装填弹药,之后再继续射击。
等到接近一百发子弹射过之后,沈墨的脸上已经沾满了黑色的硝烟。而温度过高的枪管已经把前端的护木灼烧出了缕缕青烟。
直到沈墨连续射击了200发,他才把这支烫得吓人的枪飞快的扔在了地上。
“好!”沈墨看着地上这只呼呼的冒着黑烟的枪,大声的赞叹了一句!
眼前的这支步枪只要略加修改,就可以上战场了!
它可以在远到一千米的距离上,用集火射击的方式压制对方的集群冲锋。而三百米之内,在它的有效射程里面,步枪弹可以形成极为精准的弹雨,杀伤这个距离内的一切敌人。
虽然这支枪的制作和设计还是有些简陋,但是好处是射速足够快,射程足够远,而且不需要太复杂的操作。
只要他的士兵克服了开枪初期的恐惧,不用太长的训练时间,就完全可以用它打出漂亮的射击成绩来。完爆这个时代的弓箭类武器!
就这样,经过沈墨最终的修改之后,生产出来的第一批50只步枪,随即就开始进入军队作为训练用枪。供士兵们开始学习这种现代武器的使用。
然后是手榴弹,这个比步枪就相对简单得多了。
因为沈墨之前就有制造手榴弹的经验,所以手榴弹上的装药和引爆装置,基本上就不用再重新设计了。
沈墨新设计的这种手榴弹,为了节省成本,采用的是翻砂铸铁外壳。
因为要对付身穿重甲的骑兵,手榴弹的破片质量要适当加大。所以按照沈墨设计铸造出来的弹体上面,就像是菠萝一样铸造出了纵横的凹槽。一共72片破片,每一块都有花生米的体积大小。
这种手榴弹内部的装药,依然还是使用极限压缩黑火药,雷管的设计也是一如从前。沈墨只是把发火装置改成了拉火管,延时的时间也延长到了四秒钟。
在这之后,为了让手榴弹能够投掷得更远,沈墨又给它加上了一个加长型的木柄。
这样一来,除了里面的装药是黑火药之外,这颗手榴弹的外形几乎和二战时期,德军使用的长柄手榴弹一模一样了。
在可以预见的战争之中,沈墨麾下的这500名军人一定会遭到几倍甚至几十倍敌军的攻击。所以手榴弹这种价廉物美的武器一经定型之后,沈墨就立刻命令工厂加大力量生产。
说实话,像是这样的武器在战场上,就是有多少估计都不够用!
第569章:散弹炮、杀伤地雷、合金钢板
在这之后就是火炮,虽然沈墨现在有了锻钢炮筒的技术,但是炮弹的制作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就光是炮弹引信在发射时候的安全性,就足以让他大伤脑筋。
于是沈墨在思虑了好久之后,决定还是以稳妥为主。总不能一开炮的时候,一炮炸死自己的一片炮兵吧?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沈墨设计出了一种便携式的霰弹炮,和之前姜宝山扛在肩膀上的那种炮基本上是同一类型。
在增加了炮架组件之后,这种火炮拆卸开来以后,依然可以由两名士兵背负着携行。
炮膛的口径是120毫米,发射药是用丝绸药包包装好的颗粒黑火药。装在凝固纸浆杯里的200颗玻璃弹珠大小的葡萄弹是铅制的。
经过试射,这种火炮在800米之内威力惊人。散弹的射程最远可以达到1500米!
由于这种火炮需要携带大量的弹药,所以一个炮班12人,也只能携带两门。
等到这些火炮装备部队的时候,沈墨才暗自着急起来,因为他战士们的文化水平,真的是急需提高!
虽然这种霰弹火炮只需要概率瞄准,但是他的那些炮兵们,对于标尺和距离这些简单数据换算还是很难做到。
如果他的士兵都始终保持这种程度的话,那么即使有一天他能造出迫击炮来,那些士兵也肯定看不懂换计算尺和射击诸元表!
这下好了!迫击炮制作出来之前,还得教会那些炮兵学会基础数学!沈墨在心里郁闷的想道。
要知道即使是在沈墨前世的解放战争时期,一个会三角函数的炮兵俘虏,依然是我军部队里难得的人才。这就足以说明,一个不会数学的军人,是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炮兵的。
真是想到这些,头就大了三圈!沈墨越是把自己的部队向前发展,就越是觉得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上面说的这三种武器,基本上还是属于可以大量供应的普及型武器。再下来,就是更加尖端的武器装备了。
作为沈墨步枪兵方阵的最终防护,他还把自己库存的所有硝化甘油炸药,全都做成了定向杀伤地雷。
这种杀伤地雷,在战时将会布置在他们的步兵军阵前,用于轰击那些已经近在眼前的骑兵部队。这些用现代炸药装填的定向地雷,每一颗里面都有700粒钢珠,一次爆炸就是一个庞大的扇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