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卧底- 第13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本他们是亲兄弟啊!可现在为什么却变成了这个样子?
  造化弄人,天道无常!
  此时的赵与芮心里清清楚楚,他无论是怎么呼喊都没有丝毫用处。沈墨想杀的人,哪怕远在万里之外都难以活命,更何况此时他的剑就在自己兄长的脖子上!
  ……
  “假的……都是假的!”
  这时的赵与莒,看着城头上赵与芮满面的泪水,从牙缝里狠狠地挤出了这样一句话!
  赵与莒根本没有去理会城头上的天子,而是只顾着如痴如醉的看着眼前的临安城!


第2689章:家国锦绣终渐远、奉旨勤王、全胜而还
  赵与莒喃喃自语地说道:“沈墨你逆天下大势而行,势必不得善终,你的下场将会比我还惨!”
  “大势?你懂什么大势?”
  这时的沈墨一边将剑锋贴近了赵与莒的喉头,一边冷冷地说道:
  “你利欲熏心是无义,荼毒百姓是无德,伤害手足是不仁,反复无常是无信!”
  “你做臣子的时候只顾谋取大权,当上了天子又不能上体天心、下察民意。你为一己私利祸乱天下,你在我手上几次三番,败得一塌糊涂!”
  “就凭你,也配跟我说天下大势?”
  此刻的赵与莒咬着牙,慢慢地说道:“我知道你要干什么……一个人再强,也无法和整个天下对抗!”
  “沈墨!我在前面等你……你再往前走……就是地狱!”
  当他说到这里时,就见沈墨淡淡的笑了笑。
  他右手缓缓后拉,锋利的剑刃割进了赵与莒的咽喉!
  “……你错了”这时的沈墨把嘴凑到了赵与莒的耳边,轻声说道:
  “我从无间地狱而来,我……就是地狱!”
  ……
  此时的赵与莒,喉咙里一阵咯咯作响。
  锋利的剑刃冰冷而滑顺的切开了他的喉管气管,破开了他咽喉上的血肉。
  一股热血喷出来溅在自己的脸上,竟也是灼热滚烫!
  此时的赵与莒看着面前渐渐变得迷离梦幻的临安城,在那里应是繁花似锦、玉树琼楼。应是笙歌不断,灯火如昼。应是人人锦绣,万民欢腾!
  那是我的临安……我鲜花锦绣般的临安!
  ……
  沈墨把血河剑从头抽到剑尖,就像是用小提琴上的哀弦奏出了一个悠远的长音。
  赵与莒的人头被他信手摘下来,只留下了一个身着黄袍,跪在地上不断喷血的腔子。
  这时的沈墨嗅了一下空中血雾的味道,然后回剑入鞘,他捧起了手中的人头,把它转到跟自己脸对脸,仔细打量了一下赵与莒。
  他的眼中已经失去了光彩,可是他还保持着远望临安时,那副贪婪痴迷的样子。
  “是权势和欲望把他变成了这个样子,还是他原本就是这个样子?”沈墨看着这张脸,心中感慨万千。
  在沈墨前世的历史中,赵与莒是正好二十岁那年,也就是沈墨刚刚到来的第二年登上皇位的。
  在这之后。他起给自己改名为赵昀。
  历史上的赵与莒,在他登上皇位之前的十年,全都处在史弥远的挟持威逼之下,手中没有一点天子的权威可言。
  在史弥远死后,赵与莒立志中兴大宋却毫无作为,晚年更是荒淫嗜酒。他成天就知道和临安名妓唐安安私混,还任用了丁大全、贾似道这样的奸臣为相。
  一直到死他也没留下个儿子,最后还是赵与芮的儿子接替了他的皇位。
  在这之后,直到这家伙死了,他的人生才一下子精彩了起来!
  ……
  对,您没看错,其实他死之后,比活着的时候要多姿多彩太多了。
  赵与莒死了以后,到了元朝时,有个僧人名叫“杨琏真伽”。他在盗掘南宋皇陵的时候,又把这位赵与莒的尸体给挖了出来。
  因为赵与莒入殓时为了防腐,曾经用水银浸泡了棺材。所以当时他的尸体栩栩如生,并没有腐烂。
  于是杨琏真伽就将他的尸体从陵墓中拖出来,倒挂在他陵前的树上,把他尸体中的水银全都控出来卖钱。
  之后这位赵与莒的脑袋被人割了下来,并且做成了一个酒碗!
  这个酒碗因为原料比较稀有,所以极为名贵,被送到了当时元朝皇帝的手中。
  在这之后,这个名贵的酒碗一遇到宫廷饮宴的时候就会闪亮登场。只怕赵与莒活着的时候也万万没料到,自己竟然在死了之后,还能回到他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里。
  就这样一直到了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大都后,才在元大都的皇宫中发现了这个酒碗。
  根据明代严从简的《殊域周咨录》记载:当时的朱元璋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曾经“叹息久之”。
  然后明太祖就在洪武二年(也就是1369年)以帝王礼把这个头盖骨造出的碗葬于应天府(江苏南京)。
  然后过了一年,这家伙居然又搬了一次家!
  朱元璋又将赵昀的头骨归葬到了绍兴永穆陵旧址。于是这个活的时候折腾了一辈子,死了之后又折腾过了整个元朝的赵与莒,终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绍兴老家。
  他平生两次在临安登位未成,经历了两次成功的政变(临安对赵与芮和绍兴对宋无悔),两次失败的潜逃(先后落在沈墨师徒的手里)。他一生好酒,脑袋却被人做成了酒碗,他起于绍兴、败于绍兴(被宋无悔和烈风营所擒)、最后还葬于绍兴!
  此刻沈墨前后两世的记忆纠缠在一起,甚至分不清那个才是真实的。所以他才会这么兴致勃勃的端详这个人头。
  ……
  在这之后,就见沈墨手按着剑柄提着人头。一边走向余杭门,一边大声向城上喊道:“臣!”
  “……秦国公沈墨!”
  当沈墨的声音在城下回荡之际,城上的百官和皇帝全都惊诧的颤动了一下。
  就见沈墨一边走来,一边大声说道:
  “臣奉旨勤王、全胜而回,今以反贼首级,向天子交旨!”
  说到这里就见沈墨一轮胳膊,竟然将这颗人头向城头上扔了过去!
  只见这个人头飞出去画了一道弧线之后,正好打中了城头上一面迎风飘扬的军旗。
  然后它被军旗包裹着“出溜”一下滑下来,在军旗上染出了一条血渍之后“啪”一声掉在了地上。
  之后它在地上咕噜噜滚了两圈,最后终于还是脸朝上晃动着停了下来。
  就在城上的那帮朝臣发出了一片惊呼声之际,就见沈墨朝着城墙上一拱手,然后转身就要走。
  “云从!你干什么?”就见这时的天子赵与芮,在城头上大声喊道:“赶紧给我进来!”
  “不行!”
  只见这时的,沈墨脸上带着一丝微笑向赵与芮摇头说道:“反贼赵与莒勾结蒙古大军南侵,如今蒙军已经跨过了我大宋国境!”
  “臣要去杀敌卫国,恕臣不能从命!”


第2690章:身在江南心在襄、巍巍雄城、牵动肝肠
  按照常理来讲,此时城墙上的文武群臣,应该分外关注沈墨是不是要进城这件事。
  毕竟刚才天子赵与芮做出了当众摘皇冠这样的举动,使得文武群臣心中陡然产生了极大的警惕。
  可是他们现在却是噤若寒蝉,因为这帮人已经被沈墨的动作吓傻了!
  ……
  对他们来说,平生看过的最残酷的场面,无非就是在当监斩官的时候看刽子手杀人而已。那一刀下去人头落地,和沈墨这种细嚼慢咽一般的慢慢切割,怎么能一样呢?
  更何况被当场弄死的还是个天子,而且沈墨还像是非常欣赏自己的作品一般,意味难明的捧着这个人头看了半天。
  这血腥而残忍、变态又怪异的场面,使得墙上的官员们一个个心里突突地乱颤。到了这时他们看着沈墨缓步而来,谁还敢吭一声?
  不过这些人见到沈墨说完话转身要走,倒是本能的松了口气。直到这时他们现在才想起沈墨刚才说的,蒙古大军已经入境的事。
  “蒙古人打进来了?还是和那个赵与莒勾结在一起的?”
  此时这些脑筋慢了半拍的家伙,才从惊讶之中微微缓过神来,想明白这句话后又吃了一惊!
  而赵与芮看着沈墨骑马远去的背影,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
  一想到自己将要禅让皇位,他心中当然还有几分不舍。可是这时沈墨一走,他又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似乎恨不得立刻把这顶皇冠和天下扔给沈墨才好。
  赵与芮也知道那蒙古大军凶悍无比,而且蒙军这还是第一次攻入大宋境内。沈墨此刻面临大战,哪有功夫跟自己推来让去的管那禅让之事?
  皇位的推让,实际上是古代禅让的规矩。这种行为现代人是很难理解的,其实完全是为了体现出一个人的德行比较高。
  一般禅让这样的事都是皇帝下旨,然后受禅者果断拒绝。之后一连三回以上,才可以正式接过皇位。
  所以一旦受禅者拒绝接受皇权,那个禅让的天子绝不能认为他是真不打算要这个皇位了。而天下人也都知道,他们俩必须把这个程序走完才行。
  所以沈墨根本没那个美洲时间去忙活这些事,因为现在他还要急着去打蒙古呢!
  ……
  当沈墨重新回到临安军的阵地,李慕渊也带着自己的警卫营匆赶回来了。
  “防线稳住了,萧高团长打得非常好,这一百万人跑不出去几个!”李慕渊见到老师回来,连忙下马过来汇报战况。
  他的脸上也是喜上眉梢,显然老师取得了这场胜利,让他这位弟子也是振奋异常。
  沈墨点了点头后随即说道:“我现在就要赶往襄阳,蒙古人次来弄了个避实击虚,他们选择了淮南东西两路和临洮之间的京西南路,在咱们没有驻军的空隙钻了进来!”
  “这批狡猾的蒙军,还得我亲自去对付。”
  听到了老师的话,李慕渊顿时一惊。
  虽然他心里也设想过,蒙军说不定会趁机攻入大宋,可是却没想到他们来的这么快!而且蒙军还是选择了通州军防守的空门,一刀插了进来!
  李慕渊脸上的表情一时变得分外复杂,显然在他的脑海中正在构想着襄阳一带的战况。
  这时的沈墨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眼下你有一百万士兵需要看管,临安军暂时放在这里不能动。”
  “我已经下令让通州紧急抢运粮食过来,先让这一百万人度过眼前的危机再说。”
  听到了老师的话,李慕渊立刻凛然称是。
  沈墨又接着说道:“这些人挤在一起很容易生出事端,你先把他们甄别出来。”
  “我让金显相和顾宇哲这些人帮你的忙,其中的八万飞龙军只是被咱们的锋矢阵杀透了一次,人员损失并不严重。”
  “这些人手上血债累累,把他们全都单独关押起来严密看管。等这些饥民回到江南东西两路的时候,让这些杀人放火的家伙做苦役,给百姓们盖房子!”
  “除此之外剩下的那些百姓,你注意作好防疫工作,让他们自发形成组织,自己管理自己。”
  “我已经给墨问商社的人发去了消息,他们很快就会派来大量的工作人员,可以和你一起管理饥民。”
  “等情况稳定下来,你就可以将百姓们带往自己的原籍,回他们家乡各自安置。”
  “现在通州的存粮已经不够了。”说到这里时,沈墨微微皱了皱眉道:
  “虽然通州的粮食产量是往年的四倍,但是淮南西路那里发生的混乱,已经消耗了咱们大量存粮。”
  “在这百万饥民安置下来之后,直到明年夏收的时候。这段时间里我会调用山东、临洮和川蜀的粮食,赈济江南一带遭受兵灾的百姓。”
  说到这里,沈墨又微微地叹了口气。
  他不由得暗自感叹,凌霄子这家伙,他探索美洲的功绩真是再怎么奖赏也不为过!
  若不是有这些从美洲引进而来的高产作物,又在通州治下的地区连续推广了三年。眼下这遍布大宋的饥民百姓,他拿什么来喂饱这么多张嘴?
  只怕到时的天下想安定也安定不下来,四处盗贼风起,群雄作乱的局面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
  李慕渊听自己的老师把所有的事都安排得妥当,他立刻凛然遵命。
  此刻的李慕渊一方面觉得按照老师的安排,江南一带的混乱可以被飞快的遏制住,对于纷乱的局势和终止人口的大幅度消减,都有很大的好处。
  可是另一方面,他却不能亲自率军去襄阳参战,这也让李慕渊觉得十分遗憾。
  沈墨像是看出了他的心思,微笑着说道:“先把江南一带安定好了再说,你还怕没有仗打?”
  说着沈墨命令手下重装铁骑的首领,暴风营的术虎和独鲁,以及烈风营的野利结衣和野利麻衣,让他们留在此地听候李慕渊的调遣。
  因为这支部队行动速度的原因,所以在他们与蒙古军作战的时候,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