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受了沈郎的熏染日久,俞馨的心不知怎么却越来越软。这些日子看到百姓们如此凄惨,真是让人于心不忍,心里这股火摁都摁不住!”
沈墨听见了自己媳妇儿的话,他的心中也是万分感慨。
……
沈墨知道,在这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姜姑娘心里都没有什么正邪之分。
在姜姑娘的眼中,谁胜了谁就名正言顺地获得了书写青史的权力,可以任意地把历史打扮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所以所谓的史书,后人根本没办法从那上面判断,历史上到底真正发生了什么。
就因为这个,所以这姜姑娘的眼中只有成败胜负,本无正邪善恶的分别。她之前是因为被沈墨吸引着,所以才一直在帮助沈墨。
可是如今,终究她还是在沈墨的影响下,被这些灾民激起了心中的善良,姜姑娘终于还是慢慢走上了沈墨的这条路。
“你可小心了,一定要继续保持之前的清醒和冷静!”
就见这时的沈墨,笑着对自己的小媳妇说道:“所谓黑化强十倍,洗白弱三分……你想明白了是好事,可别因为这个功力大减啊!”
姜俞馨闻言,顿时笑了出来。
她天资聪秀之极,虽然是第一次听到这句带点古怪味道的话,还是瞬间就明白了沈郎的意思。
……
沈墨和姜姑娘两人的心情平复下来之后,又谈起了下一步的打算。
姜俞馨向沈墨说,如今的难民营已经完成了清剿内部叛徒和思想改造工作,正是一片欣欣向荣之际。
饥民们现在可以进行自我管理了,所以眼下已经不需要大量军队在四周布防,他们中间酿成暴乱的可能性已经基本消失。
沈墨点了点头,随即让姜姑娘把这里的工作交给锦云管理,她本人则是回通州那边,重新负责起所有的政务。
还有,正在负责给灾民作警戒的淮扬军团,也要在姜宝山的率领下,迅速前往黄河岸边的楚州城。那里是整个淮南东路的最北端,和金国只隔着一条黄河。
姜俞馨姑娘听到了沈墨的话,顿时就是微微一皱眉。
其实沈墨现在正是用兵之时,起码来说他下一步到淮南西路去平定叛匪,带去的部队就是多多益善。
可是现在沈郎君竟然在这种情况下,把手下的精锐调往大宋和金国的交界……姜姑娘此时脑筋一转,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只怕是现在沈郎和朝臣间的交锋,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双方现在再也不会顾及到什么规则和斯文脸面,而是变成了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之争!
在这种情况下,蒙古人要是发现其中有乱中取胜的机会,他们从通州北面大举攻来的可能性,其实是非常高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沈墨才会在急需用人之际,把淮扬军团调到了北部边界。
“这么说来……”就见姜姑娘轻声细语的向沈墨问道:“郎君你要带着这支临安军插入淮南西路,去对付那些反叛军了?”
第2607章:残匪岂知死劫临、降而复叛、富贵加身
“没错。”沈墨摇了摇头说道:“那帮降而复叛的叛匪,估计现在还等着朝廷招安他们呢!”
“你看着吧,这次我去之后,他们一个也别想活!”
……
随即沈墨提兵向西,亲自带领临安军,冲进了淮南西路。
最近的临安军战士们,心里全都憋着一股火气。正准备劈头盖脸地向那些造反的叛军好好发泄一番。
他们这支队伍成军三载,日夜艰苦训练,战士们原本就等着有朝一日杀敌立功呢。
可是谁也没想到,他们不但没迎来让他们打出威风的第一战,却反而弄出了这次的军队哗变事件。
在肃清了判匪之后,这支队伍也越发纯洁高效,同时在这些战士们的心中,也都把之前的事视为全军的一个污点。
这些战士们差不多全都经历了数年之前金军入侵,然后皇帝弃城逃跑的事。在这之后他们加入临安军的时候,也是满怀着一腔热忱。
所以长时间的军事训练和这次的内部事件,也使得战士们杀敌立功的心情,更是迫切了许多!
……
这次临安军一出发便如犹如烈火燎原一般,冲进淮南东路后,随即就展开了他们的攻势。
沈墨将部队分为九路,放弃了行动缓慢的重炮团,而是将手中的快速步兵分成了九个千人队。
这九个队分别由李慕渊、卫慕青、赵慕云、白慕起、萧高六六等人,再加上沈墨各自率领一个团,兵分九路冲向了淮南西路的各处战略要地。
如今淮南西路的叛军虽然人数超过了十万,但是沈墨还是决定果断分兵,分头去攻打他们。
因为根据沈墨对他们的了解,这些人已经杀老百姓杀红了眼,奸淫掳掠狂欢得都要疯了。
就以他们之前的盗匪的底子和后来大宋官军的德行,沈墨用千人队去攻打他们,都是瞧得起这些人渣!
在这之后,淮南西路的形式随即就是急转直下!
原本那些盘踞在各地的叛军就是毫无准备,而沈墨的部队更是靠着战马机动,行动快得有如暴风。所以叛军基本上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沈墨的军队就已经到了他们眼前。
就在沈墨率军攻入淮南西路的次日,他手下的三支部队已经连破濠州、梁县、巢县三城!
在这之后,这九支军队犹如九把绝世利刃,一头插进了淮南西路腹地!
……
临安军过境之后第二天,庐州城下。
庐州是淮南西路的大城,同时也是此地的府城所在,淮南西路“帅漕宪司”的官署全都在这里。
以此地的繁华富庶,盘踞在这里叛军自然也是比较大的一伙。
这里叛变的官军首领姓黄,昔日在落草为寇之际,他在江湖上得了一个匪号,叫做“过山黄”。
其实这种“过山黄”是淮南西路的一种猛兽,据说比猛虎体型还大一倍,专以虎豹为食……其实大家一听就知道,这种民间传说多半做不得准,绝对是无稽之谈。
过山黄曾经是庐州附近巢湖水匪的总瓢把子,在朝廷对付不了他之后,只得无奈招安了这股水贼。
于是过山黄就带着自己的手下,摇身一变成了官军。至此之后五六年间,他始终都担任庐州厢军巡检的职务。
此人手下原本有三千多水贼,在这些日子起兵反叛之后,他的人马已经飞快地扩充了起来。
这次过山黄真可谓是志得意满,他在起兵之后把庐州城内外的官府富户抢了个精光。而且还大肆拉壮丁,搜罗青壮扩大队伍。
这才十来天的工夫,他就把麾下的军队扩展到了两万人的庞大规模!
原本他心里还在想着,等到这次他在庐州附近抢的再没啥可抢了,儿郎们也都玩够了之后。等朝廷来了这一回再受招安,他怎么也得弄一个庐州防御使当当!
到时候他手下坐拥两万军兵,也算是一方诸侯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再有机会,他还能再反叛一回。
弄不了这三番两次的反叛下去,他的势力越滚越大,将来一鼓作气弄个皇帝当当,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位过山黄连同他的手下,在庐州城中没日没夜地狂欢饮宴,四下里搜罗美人财宝,没多久就把个庐州城糟蹋得不像样。
过山黄做出的这番举动,倒不是因为他缺少防范意识,或是因为脑筋不好使的缘故。
而是在这之前不久,在把八十万淮西饥民赶入淮南东路的那次行动里,就有他一个。
所以他虽然知道通州兵厉害,但是此刻过山黄还料想着,那将近百万饥民已经冲进了淮东,肯定会酿成很大的麻烦。
估计通州那边的军队再怎么厉害,要想把这些百姓造成的乱子平复下去,只怕两三个月的时间都不够!
所以这时的过山黄丝毫没有大战将至的打算,而是放心大胆的醉生梦死,肆无忌惮的拼命取乐个没完。
……
可是谁能想到,没过多久,通州军就来到了庐州城下!
这一下,把过山黄吓得差点儿黄子都淌出来了。因为临安军是全骡马化部队,所以他们进兵的速度,甚至远远超过这些江湖悍匪放出去的探马。
所以直到人家的刀尖都顶在了自己的肚子上,这时的过山黄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堵在了庐州城里!
这时他连忙召集部队上城防御,准备和通州军刀对刀枪对枪的硬拼上一场再说。
这位过山黄虽然没什么才能,但是他跟官军打交道的经验却是非常丰富。
他知道无论是跟官军讲条件还是受招安,首先第一点就是要让那些官军老爷们知道,自己是块难啃的骨头。
所以只有打上一仗,让官军受到些伤亡,然后才能让这些朝廷官兵意识到与其硬打下去,即便打胜了也是死伤狼藉,还不如把这支反贼部队招安成自己人算了。
于是到了那个时候,他过山黄就可以去跟那些官军商谈条件,准备招安了。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无论他如何高估了通州军的作战能力。可是当通州军真正动起手来的时候,还是把他迎头一棒,就打了个晕头转向!
第2608章:庐州老贼临绝境、钟鼓齐鸣、酒色掏空
要知道,通州军的战斗力是何等强劲!
之前他们对战西夏、横扫金国、覆灭完颜守绪,与天下无敌的蒙古大军连续两战,皆获全胜!
像这样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又怎么可能是这些带着水贼和官军双重弱鸡血统的反贼能想象的?
就在过山黄的喽罗兵还在咋咋呼呼地向城头蜂拥而上,准备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据城防守的时候。
这帮人还没等赶到城墙上的战斗位置,城外的临安军战士就催动战马,向着庐州城发起了冲击!
没错,您没看错,这就是通州军的骑兵破城战术!
……
当庐州城里的过山黄,还在乱哄哄的朝着自己的各位寨主下命令,调集军械和喽罗完善城墙上的防御时。
隔着城墙,过山黄忽然听到城外一阵山陵崩塌般,隆隆震动大地的声音传来!
就在城外的巨响传来之际,过山黄陡然惊愕地睁大了双眼。他站在十字大街上,骇然向着庐州城南门看去。
这个积年老匪的作战经验也是异常丰富,他一下就听出,这居然是骑兵冲阵的声音!
这怎么回事?城外可没有我的部队啊!怎么那些通州军用上骑兵了?难道他们打算用战马来撞城墙?
正当过山黄想到这里时,隔着老远,他就看见远处的南城门,轰然间被炸得粉碎!
略显阴暗的城门洞里,霎时间就亮起了一团刺目的火焰,无数的城门碎片还有喷薄而出的火星,顺着城门洞子就喷到了城里。
攻城火箭,一发轰碎庐州南门!
……
之后一队全身包裹着钢铁的骑兵,在火焰还没完全熄灭之际就冲进了庐州城。
“我草!这就打进来了!”
此时的过山黄只觉得,一股阴寒至极的凉气从尾巴骨向上“嗖”的一下,就窜到了自己的后脑勺。
他怎么也没想过,他据守的庐州城竟会遇到这样的局面!
自己这边甚至还连一支箭都没射出去,城池就被人打破了?
随后他就眼睁睁的看着那支骑兵,狂飙似的冲进了城中。犹如开闸的洪水一般滚滚滔滔,势不可挡!
那些通州士兵手上端着要人命的火铳,他们骑在马上一边冲锋一边接连不断的开火。街道上凡是手持刀枪、身着铠甲的叛军,都成了他们射杀的目标。
这些人的动作就像是演练好了一般熟极而流,他们的骑兵在冲进城之后,随即就在高速行进中快速地分成了三股。
其中两股分别从城门左右两侧分开,贴着城墙根疾驰而去,顺着马道就往城墙上冲。
而另外一股则是顺着十字大街,直接朝着庐州城内部碾压了过来。
这一路上,枪声宛若爆豆一般响个不停。无数叛军还摸不着头脑,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就被他们打得人仰马翻,一片死伤狼藉!
此时的过山黄情知不妙,他急中生智,多年占据巢湖为匪的经验终究还是发挥了作用。
……
只见他一边带着自己的卫队慌忙后退,一边忙不迭的让手下几位可靠的寨主带着各自的部队,在街道上层层布防,拼死堵住这些杀进城的通州军。
可是他当一口气往北跑出了百十丈远,才一回头的功夫。就见自己刚刚派出去的那两三千部队,已经被通州军趟开了一条血肉胡同!
原本在长街上地形狭窄,手持长矛的步兵和临安军对战时,还是可以一显身手的。可是他们面前这支通州骑兵,明显跟之前所遇到的所有朝廷官军都不一样!
他们的火铳,远距离射击的杀伤力和准确性,要比叛匪手中那寥寥无几的弓箭,威力要强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