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卧底- 第1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不知道后世关于梁红玉击鼓助战的事到底是不是真的,但是萧太后这件事却是记录于正史,真实性是一定没问题的。
  ……
  就是这样一位萧太后,如今却被沈墨提起来。弄得天子赵与芮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沈墨笑着对天子说到:“萧太后监国之后做了很多事,使得辽国的实力大幅上升。军队作战也分外有力,才最终打得我们大宋偏安于江南……”
  “我给天子举个例子”就见沈墨说到这里,向着赵与芮笑了笑道:
  “原本在萧太后监国之前,所有被抓到的汉人百姓和俘虏的大宋军人,全都要作为奴隶,奖赏给当时有功的将士。”
  “所以当时我宋国的将领和士兵打仗时,一想到自己要是战败被俘,就要当人家一辈子的家奴。他们自然要拼死向前,奋力厮杀。”
  “可就是这条命令,却被萧太后改了过来。她让那些被俘的大宋士兵和占领区的汉人百姓,全都拥有了辽国百姓居民的身份。并且全国上下的奴隶因此也都要被释放。”
  只见沈墨慢慢说道:“至此之后,我大宋的抵抗意志大为削弱,而辽国的实力却因为平白多了那么多人口和百姓,以至于逐步上升。”
  ……
  当沈墨说到这里的时候,赵与芮还在莫名其妙的看着他。
  这时就坚沈墨接着说道:“天子不妨想一想,当时萧太后发布这条命令的时候。她要一下释放辽国将领和高官权臣,以及全国巨富勋贵家里所有的奴隶。”
  “要知道这些奴隶,原本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财产!”
  “可是就在这位萧太后的一纸命令下,这些财产就被人放弃,让这些奴隶重获自由……如果要是天子现在想做这样的事,陛下能做得到吗?”
  ……
  当沈墨向赵与芮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这时的天子愣了一下,随后就用力的摇了摇头!
  说实话,他这个皇上如今在朝堂上的力量,如何能比得上当时的萧太后?
  这时的赵与芮看着沈墨,也好像明白了什么。
  果然,就见沈墨接着说道:“所以即便天子胸藏锦绣,有无数利国利民的好主意,但是陛下要是没有萧燕燕那样的影响力和权柄,您也永远没有办法把它付诸于实践。”
  “因为在朝堂上有很多事,是陛下的力量不足以改变的……”
  “我明白了!”听到这里时,就见天子赵与芮皱着眉头,重重的点了点头!
  ……
  刚才沈墨给他举的这个萧太后的例子,就是明明白白的在告诉这位天子。唯有像萧太后那样的君主,才能把自己的政令贯彻下去。如果天子没有那样强势,他就应该想办法让自己强大起来!
  要不然虽然他身为天子,可是说的话却永远都没人听,他也当然不会有任何建树。
  所以说到这里的时候,沈墨要表达的态度就已经很明白了……赵与芮清楚的知道,这是沈墨在有意剪除朝堂上,那些把持权柄之人的力量!
  从他们手中掌握的军队开始,沈墨要大刀阔斧的削弱那些朝臣们的权势!
  赵与芮的心里也在暗自想道:“要是全大宋的军队重新整改之后,都能听命于天子而不是朝臣。到那时他这位天子说话的声音,该有多响亮啊!”
  ……
  想到这里,就见赵与芮终于还是咬着牙答应了沈墨的建议。
  然后按照正常的手续,就是沈墨上奏天子,把军改的计划走朝议路线了。
  于是在次日早朝之际,沈墨拿出了自己准备好的改革军制计划——如今他作为大宋枢密使,这正是他份内的事。
  可以想象得到,当沈墨这个建议抛出来的时候,一下就在朝廷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这位沈郎君沉寂了这么久,原本朝廷上的衮衮诸公还在暗自庆幸。可是当三年后,沈墨在次出现的时候,果然一出手就搞出了这么大一件事!
  这也让那些敏感的朝臣们意识到,这个沈墨下一轮的大动作,只怕就要来了!
  于是在朝堂中的群臣议论纷纷,没过多久就有人纷纷跳出来,反对沈墨的提议。
  这一下群情汹涌,他们拉出了一幅要和沈墨死扛到底的架势!


第2568章:金殿一语静无声、强军横行、腐儒何凭
  那些朝臣有的说:军事制度是朝廷法度,岂可轻易更改?有的说那是太祖留下来的遗训,祖宗之法断然不可轻易违背。
  还有的朝臣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不要去胡乱改变政令。若是沈墨此举进行下去,一定会造成极大的混乱!
  更有些对沈墨极其仇视的朝臣,直接就跳出来指桑骂槐的说。这是某些人想要动摇大宋根基,有夺国篡权的嫌疑。
  这些人的说法纷纷,不一而足,而沈墨却对此早有准备。
  ……
  这时的沈墨站在朝堂上,他回头扫了一眼那些吵吵嚷嚷的大臣,嘴角上带着淡淡的笑意道:“你们说军制没问题,既然如此,敢不敢拿出来比一比?”
  “随便哪支大宋军队,出来和通州军十比一的对打。我也不用武器欺负你们,就用冷兵器作战!”
  “若是你们一万人也打不过我一千人,你们还有什么脸说大宋的军制没问题,不需要整改?”
  “所谓的祖宗旧例,也该依时而动,不然的话咱们现在还靠着战车和长戈打仗呢!”
  “如今天下的格局,已经不再是我朝初创时的样子。部队作战的方式更是日新月异,和以前已经是大为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还抱着之前落后的方法去和敌人作战,我大宋焉能不败?”
  “……还有那些说我沈墨居心叵测的。要我说居心叵测之辈大有人在,却不是我沈墨!”
  “就在此时此刻,在临安禁军里有多少士兵正在市井上卖菜,在运河上摇船?”
  “这些事你们大家心里都有数,不信现在就奉请天子出宫,随便找支禁军查点一下人数,看看究竟是我居心叵测,还是你们对这一大注财源不肯割舍?”
  沈墨在金殿上言辞犀利,出招凶狠,句句都是直指人心,说得那些朝臣们一个个哑口无言,却是难以辩驳!
  ……
  因为往日在大宋的朝堂上,大臣之间但凡有所争辩,从来靠的都是权谋机变和口才。可现在沈墨却一开口,就打破了朝臣们舌战金殿的套路。
  沈墨这家伙就像是综合格斗冠军进了养老院,不管你说什么我都是同样的一句:你不是说大宋军队很能打吗?不服咱打一场试试呗?
  “这就没法儿弄了!”此时的这些大臣心中,都悲愤地想道:
  你不管舌灿莲花,说出什么精妙的论调来,终归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就是你那一万大宋军队,真打不过人家通州军一千人啊!
  别说是普通部队了,就算是禁军里那三两千每日里习练武艺,演练战阵的军士……话说这些人都是特意练好了,专门留着在节日庆典之时供天子校阅用的。
  可就算是这些宋军,又怎么可能打得过通州那些虎狼之师?
  所以在争论之下,那些缺乏准备,又拿不出有利武器反击的朝臣,只得无奈默认了沈墨的奏书。让他先把大宋的军兵一路一路的改过去,看看效果再议。
  这时沈墨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向着赵与芮请下了圣旨。
  ……
  可是在朝议结束之后,等沈墨拿着圣旨走出了朝堂。金殿中的大臣向外走的时候,却一个个不住的交换着眼色。
  沈墨这次的打击让他们猝不及防,所以他们势不如人的情况下,以他们一贯的德性,又开始想着如何算计沈墨了。
  于是在朝议结束后,这些人分门别类按照各自的派系和师承凑到一起,开始琢磨今天这件事。
  ……
  次日沈墨就拿着圣旨从临安返回通州,准备进行他第一步变革军制的计划。
  沈墨首先选定的目标,就是跟他比邻而居的淮南西路。
  淮南西路和淮南东路都在长江以北,两个地方就像是肩并肩的一对儿兄弟。
  只不过在沈墨的淮南东路,早在他到达那里之前,就有扬州高邮这样的鱼米之乡。而淮南西路则是山脉高耸,河流纵横,所以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都比淮南东路差了不少。
  等到沈墨入主通州之后,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更是天差地别。所以沈墨也将这个离他最近的地方,确定为自己的第一个目标。
  ……
  在这之后,沈墨就开始着手布置这次行动。
  淮南西路是军事改制的第一步,这个计划能不能顺利实施,就看这第一步走的如何。所以沈墨对此极为重视,准备亲自到淮南西路那里推进军队改制。
  于是在这之前,沈墨给他所有准备带到淮南西路的人,做了一次突击培训。
  今天就是如此,眼看着部队正在积极准备出发,沈墨在崇明岛上的总参谋部里,召集了这次参加行动的所有人员。
  ……
  天气渐渐炎热,窗外的阳光被蓝色的薄棉布窗帘挡住。会议室的门开着,一股穿堂风让屋里的人觉得分外凉爽。
  在这间会议室里,沈墨站在最前面的讲台上讲课。下面的人像是小学生一样,各自拿着本子在做记录。
  这里的人几乎都是沈墨手下的新一代将领,他们就是沈墨要带到淮南西路的班底。
  之所以沈墨要像老师教学生一样对他们做培训,就是因为在沈墨亲手把淮南西路梳理好之后,这些人就要奔赴大宋各地。他们要把每一路军兵,都用老师的方法梳理整顿好。
  毕竟大宋天下这么大,沈墨不可能每个地方都亲自去,那样效率就太低了。
  所以他的这些弟子们人,在跟随老师到淮南西路实习过后,就将奔赴各个地点,实施军事改制。
  ……
  如今沈墨的部队,基本上第一批刚刚起家时的武将都已经成熟起来了。
  在这里,常春远带领成都军镇守临洮路,负责威胁蒙古侧翼。
  蜀山军由赵锦屏带领,驻地是黄河岸边的楚州城。他是金国在蒙古的进攻压力下,崩溃后的最后一道屏障。
  巴山军是骑兵军,由钟与同带领,驻扎在利州东路,防备蒙军在漫长的西北国境线上发起突袭。
  然后淮扬军团由姜宝山带领,镇守通州作为防御力量。最后的山东军,主帅依然是杨妙真将军。


第2569章:男儿应知家国难、腹心相换、焚身向前
  杨妙真原本的五万部队,现在已经有两万人正式转为地方守备武装。野战军由原本的五万变成了三万人。虽然人数规模大为缩小,但是山东军的战斗力却变得强了不知多少倍!
  因为这三年来沈墨让军工厂全力开工,生产了大量的装备。终于还是把这支冷兵器部队,武装成了三万人的快速步枪军。
  这支山东军可以随时出击,把后方留给那两万地方守备军。
  由于山东军在之前的作战中缴获了大批蒙古战马,所以他们因为蒙古马吃苦耐劳,善于奔袭的特点。由此变成了一支长途机动性极强的部队。
  在这之后,就是姜俞馨姑娘在长江壁垒之战时,攻克临安后,招收临安子弟组成的临安军。
  这支临安军依然还没有一位军将负责带领,它在成军之后就驻扎在大宋境内,位于淮南东路长江以南的镇江。和沈墨的地盘仅有一江之隔。
  这支临安军也装备了步枪,而且战斗力一直在稳步提升。但是由于他的驻地并不在沈墨的治下,而是在大宋境内。所以沈墨并没有向哪里委派进攻型的领兵将军,以免临安朝堂为此神经过敏。
  不过大家谁都知道,这支临安军大将的人选,十有八九是沈墨的弟子李慕渊。
  ……
  所以这次的会议,各大军区的将领由于各有职责并没有参加。在下面听沈墨讲述的这些人,全都是年青的新锐将领。
  在这里有包括李慕渊在内的利刃四杰,海慕棠等三人组成的花神组。还有包括伍朝阳在内,除了变身大辽国大将的四大反王之外,十二盗火者里剩下的八个人。
  这样沈墨亲自做完淮南西路的军改之后,除去宋无悔占据的广南西路。这些人正好每人负责一路,各自负责一方宋军的整改工作。
  所以沈墨在这次培训之中,也是每句话都直指核心,以便让他们将来下去后,能抓住工作的重点。
  ……
  会议室里除了沈墨清朗的讲话声之外,就只有铅笔在纸上滑动的刷刷声。这让李慕渊他们这些利刃营的弟子觉得,好像他们又回到了儿时的课堂上一般。
  此刻沈墨在上面正讲到,如何调整大宋旧军队士兵的心态。
  ……
  “……要知道,旧军队和咱们的通州军,从根儿上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制。这一点你们一定要让士兵们在最开始,就清晰的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不一样。”
  沈墨站在前头,不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