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卧底- 第1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哎呀我的天!这还了得!”
  沈墨这句话一出,大家的眼前已经浮现出了一片让人惊奇的情景。
  要是在大宋每个桑蚕产出的地方,都有通州的缫丝工厂甚至是丝绸纺织厂。到那时只怕整个丝绸行业,再也不会有任何不公正和压榨百姓的情况发生了!
  到了那时,每一家工厂里恐怖的加工生产能力和由此带来的巨大效益,只怕会让所有的蚕农喜笑颜开。
  那时他们就不是被官府用绢税硬逼着养蚕了,而是欢天喜地的要飞快的扩大蚕业生产。
  在短期之内,被那些贪官污吏和垄断丝绸商占据的红利,就会飞快的流入养蚕户的手中。
  等那些织造工坊的织户进入通州工厂,变成工人之后,他们也将会是第二批利益的获得者。
  在这之后市场运转开来,大量的丝绸就可以成为更多百姓都消费得起的产品。
  而且广阔庞大的海外市场,那不断吞噬着丝绸、却也永远也难以填满的大嘴,最终将被华夏丝绸塞得满满!
  到时寰宇之内的财富,都会飞速向着大宋的丝织行业集中。而在这其中不但百姓得利,国家的赋税增收,而且淮扬财团乃至于整个通州工业,都会因此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当大家想到这里的时候,都已经被他们统帅的胸怀和眼界深深震撼了。
  在这次涉及到桑蚕行业的翻天巨变中,沈墨居然同时兼顾了百姓、国家和自己财团的利益。他在干掉了无数蛀虫的同时,也让整个大宋的变革如同翻天覆地一般,走得越来越快!
  ……
  在这之后,沈墨就在会场上制定了这次行动的详细计划和时间表。
  这里面,以中秋蚕上市的时间为节点,调动起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庞大资源。
  这次的行动,发挥了沈墨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依靠着淮扬财团雄厚的财力。再加上泰山商社恐怖的转运能力,还有沈墨最为自信的先进工业生产力!
  这个庞大的计划随即就在沈墨的布置下飞快的展开。没过多久,也同时在大宋的朝堂和民间,掀起了一场狂波巨澜!
  ……
  当沈墨的奏本送到临安,他上奏天子赵与芮。请求天子取消蚕农身上的苛捐杂税,改为收取丝绸商税的时候。这封奏本随即就在朝堂上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可是朝堂上的那些大佬虽然极为愤怒,在道理上却根本没有办法对沈墨的计划加以辩驳。
  因为沈墨上奏时说得清清楚楚,所有在百姓身上免除的赋税,都将在税关那边翻成三倍的收取回来。
  沈墨还和朝堂上的天子约定,如果要是沈墨所说的与事实不符。并没有收到那么多的银子,导致朝廷的收入降低。
  那样一年之后,沈墨将会在扣除自己的那六成的税款之际,将不足的部分用银钱给朝廷补上。
  并且在一年之后,朝廷可以自动将变革后的商税,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可是到时如果真像沈墨所预料的那样,朝廷能收到三倍以上的商业税。那么这次革新后的税制,就将作为永久性政策,在大宋境内开始实行。
  人家都拍胸脯保证了,而且还愿意拿自己的钱来跟你对赌,这些文武百官又能拿出什么来,跟沈墨唇枪舌剑的对决?
  ……
  可是在这些人哑口无言的同时,却有另一些人张牙舞爪的跳了出来,明目张胆的跟沈墨对抗。
  首先就是那份由文官集团和儒家学界合作创办的报纸《儒林要闻》。
  他们在沈墨上奏了革新税制的奏折之后,第二天反驳和诋毁沈墨的文章,就在报纸上刊登了出来。
  当临安的百姓拿到这份《儒林要闻》的时候,映入他们眼帘的就是一连串拳头大小的黑体字:
  “妄改税制、与民争利!”
  接下来报纸的内容就是连篇累牍的诉说着,沈墨手下的走狗淮扬商团,开始要利用他们主子的势力盘剥百姓了!
  他们妄图改变大宋祖宗旧制,打算把天下所有养蚕缫丝的人家全都逼得家破人亡,等等这一类的谣言和诋毁。
  期间尽是穿凿附会和无耻的污蔑,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
  可是创办儒林要闻的大宋学界大儒,还有朝廷中的那些反对沈墨的大臣,却万万没想到。当临安人见到了这张报纸上所说的内容之后,他们做出的反应,竟然跟自己想象的截然不同!
  他们没有义愤填膺,也没有对沈墨的行径加以指责和声讨。当这些报纸一经发售之后,最明显的反应就是……临安城内所有的绸缎,几乎都没人买了!
  ……
  之所以造成了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结果,原因就是所有百姓一看到报纸,就知道通州沈郎又开始向着丝绸业动手了。
  于是他们脑海里第一件反映出来的事就是,这件事儿跟茶业风潮出现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也就是说……丝绸要降价了!
  现在临安茶叶价格,跟去年相比一斤还低了一百七八十文呢!
  这些临安百姓们立刻就意识到,只要自己忍住这几天不买丝绸,说不定没过多久,丝绸价位就能跌到原本的五六成!
  至于说百姓们心怀愤怒,或者是误解了沈墨的行动,这样的人可真是不多。
  ……
  在这之后还没等到当天中午,临安日报就随即加发了号外。
  这一次的临安日报社主编张天如动作极其快速,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完成了定稿和印刷。
  在这之后,当临安日报的号外铺天盖地的在大街小巷上开始售卖时。百姓们一拿到这张报纸,随即就看见了上面的大字标题:
  “与民争利,还是为民夺利?”
  “大宋桑蚕业百姓生存现状调查——不忍目睹!”
  “我们买丝绸时多花的那些钱,都养肥了谁?”


第2531章:雷霆雨露江南行、苛捐杂税、一扫而空
  这次临安晚报上面刊载的,可就不是什么捕风捉影的谩骂和毫无理由的指责了,反而全都是极其详尽的数据和事实。
  在那上面篇累牍,竟然有来自大宋户部在税收方面的精确数据。有报社记者到各个养蚕的州府考察后发来的调查报告。还有那些养蚕桑丝制造的人家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和贫苦生活现状的真实描绘。
  最后这份临安日报上,竟然还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各个养蚕地区丝绸业大富商,他们本人以及家族在朝野中所依附的势力,也就是给他们做靠山的那些官员的名字!
  这一下,这张报纸的言行可谓是犀利如刀。那些百姓们看过之后立刻就知道,他娘的原来丝绸也跟茶叶一样,自己这些年不知在上面花了多少冤枉钱!
  而且地方上收税那些贪官污吏买官的钱,最终到底给了谁?那些大丝绸商到底仗着朝野中谁的势力,才会得以在地方的丝绸产业中横行霸道?这些内幕也全都被彻底披露了出来。
  这一回,不但那些为丝绸商提供保护的朝臣成了众矢之的,不断被临安的百姓谩骂和指责。甚至在各个地方催收税款的税吏,还有那些等同明抢一般“和买”百姓丝绸的残酷官吏,他们也受到了临安百姓的声讨。
  因为他们知道,若是没有这些人在丝绸的生产环节中捣乱,如今丝绸的价格就不会高成这样!
  所以,不管这些临安百姓心中的正义感是多还是少,其实都无所谓,因为这并不妨碍他们义愤填膺。因为他们也是在这个行业垄断之中高价购买、付出了代价的一群人!
  要知道没有这帮狗东西,这些年自己花在茶叶和丝绸上的钱就可以节省下来三分之一……剩下的钱都够老子养个小老婆的了!
  当所有人用仇恨的目光,看着报纸上那一篇篇高官名单的时候,他们心里想的想法都差不多。
  ……
  临安日报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整个大宋境内。所以即便是迟上三五天,在大宋的边远地区也能看到这份报纸。
  在此之后,朝廷上的高官显贵们都是哑口无言。
  然后在朝堂上,赵与芮跟沈墨两人也打了一个极其默契的配合。
  在天子的御案上就压着那张临安日报,赵与芮特意把为垄断势力做靠山的那些朝廷高官的名单,就明晃晃的露在外面。
  之后的赵与芮引而不发,根本不提他们收受地方贿赂的事,而是就在金殿上主持商议改变税制的议题。
  在金殿朝议的时候,只要是一有人蹦出来反对,赵与芮随即就拿出这张报纸,笑呵呵的看上一眼。
  然后他就让大理寺去查实这个跳出来反对的家伙,有没有跟地方上的丝绸商勾结。
  虽然赵与芮的做法就像沈墨说的那样,还是用饿狼去咬肥猪的套路,因为大理寺那帮家伙也未必有多干净。
  不过按照大宋官制,只要是有人弹劾或是参奏,反正是只要有任何指责在朝官员违反律法的情况。这位官员不管有没有罪,首先就要离开职位,之后等待调查结果出来再复职,这在当时叫做“避职听参”。
  所以在金殿上反对沈墨税制奏折的大臣,随即就被天子被逮着一个抓走一个,三两下之后就没人敢再说话了。
  随即临安报社就在金殿朝议的当天傍晚加发号外,瞬间一个消息就传遍了全城!
  “丝绸税改奏本蒙天子照准,从今以后所有的蚕户都不用再交税了!”
  一时间,在大宋各个地方不知有多少垄断行业的大丝绸商悲愤欲绝,贪官污吏寻死上吊。
  尤其像是木渎镇的钱三少爷这种,才刚刚买了绢大使的职务没多久,连本钱还没来得及收回的家伙。他们眼看着打了水漂儿的银子,更是心疼得捶胸顿足!
  ……
  在这之后,天下人都感觉到了沈墨做事的雷厉风行。
  就在天子颁布谕旨,撤掉了所有蚕农身上的苛捐杂税之后。随即沈墨的人就被飞快的派往了各个盛产蚕桑的地方。
  他们都有姜宝山和常春远这样的级别和身份,也都是在沈墨军中屡立战功,被朝廷频频加封厚赏的战将。
  这些人虽然没有干涉地方政务的权限,但是他们只要稍一走访当地的缫丝养蚕人家,就知道那些税现在还收不收。
  只要有人还敢以各种名目收取蚕农的税赋,随后通州发达的通讯系统运作起来,立刻就会将这个州府税吏的所作所为发送到临安。
  在这之后,等到这个名单被沈墨以奏折的名义送到朝堂上的同时。朝堂上还没开始议罪呢,临安晚报上就已经刊登出来了!
  这些税吏的所作所为,那是明目张胆的违反了朝廷的章程。更是让临安百姓看到报纸之后义愤填膺。
  再加上报告每个地方情况的人,都是具有官身的通州将领,有的还是三四品的将军级别,所以事件的真实性更是无可辩驳。
  就这样,朝廷对那些税吏的处置也飞快发了下去。
  此时在大宋的天南海北,还打算发蚕茧财的那些地方官和税吏。很快就发现他们周围的同僚伙伴全都因为乱收税赋的罪名被查抄家产,自己也身获重罪。
  到了这时候,谁还敢到蚕农家里去收钱?
  所以大宋朝堂上这次颁布下来的政令,居然以前所未有的空前速度,迅速落到了实处。
  在这之后,天下的蚕农百姓自然是欢呼雀跃。
  ……
  原先他们一听见敲门响和税吏进门,都会被吓得神不守舍的日子,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即便在大街上,他们迎面碰到那些昔日的绢大使,也可以昂首挺胸的走过去,根本不用搭理。
  因为蚕农知道,即便这些人可以借着上头的势力疯狂一时。可是只要通州沈郎的人下回再来,自己这些小老百姓上去一句话,就可以告到他们家破人亡!
  这种扬眉吐气的感觉,真是让这些百姓的心里,觉得无与伦比的幸福!


第2532章:耿耿之心浩荡风、五花蚕神、沈郎真容
  一时间江南万家欢庆,所有的蚕农都在感念着通州沈郎君的恩德。
  他们现在不但不用再交税,而且在售卖自己的蚕茧时,也可以直接到泰山商社的码头那里,去找淮扬财团的办事处。
  那些通州商人都是沈郎的人,在收茧子的时候绝对公平,该是什么价钱就是啥什么价钱,压根不用担心会受到盘剥或是恶意压价。
  华夏的百姓是最善良的,他们从来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感谢和崇敬真心对他们好的人。
  而这一次整个大宋的土地上从瓷工到茶农,从蚕户到丝户,全都亲身感到了通州沈郎为他们做的这一切!
  甚至因此,连江南一地桑蚕业的风俗都产生了改变。
  ……
  因为在盛产桑蚕的地域,为了保证丰收,他们都有着很多祭祀或者庆祝活动。
  就以苏州为例,在每年春蚕季到来之前蚕娘子要“戴蚕花”,然后还要“竖蚕花竹”“坐蚕花床”等等。
  而且每年三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