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卧底- 第1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无悔在广南西路那里站稳了脚跟,开始经营起一个专门给大宋捣蛋的南方小朝廷。
  根据宋无悔的报告,他在到了广南西路之后,在那里编练士卒、筹集粮草、收取赋税、开始逐渐建成了一支人数约为五万的山地步兵军。
  这支军队是以原本的绍兴军为班底重新组建成的,无悔在得到沈墨暗地里在武器方装备方面的支持之后,一支强军已经在他和自己的几名助手的组织之下,渐渐的成形了。
  在他们战斗力与日俱增的同时,这支军队成军伊始,就露出了他嚣张勇猛的性格。
  他们成天叫嚣着北伐复国,没事儿就派兵攻打两国交界处的大宋州县。弄得临安朝廷日夜忧心,深感不安。生怕一不留神就被他们打回临安。
  也因为这一点,现在大宋朝廷对沈墨的态度,也始终保持着很客气的状态。并没有因为现在赵与芮控制区域极度膨胀的原因,由此和沈墨的通州反目。
  因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一旦要是那个南国小朝廷真的朝临安这边打来。就凭他们手里的大宋军队,只怕是万难抵挡。
  到时候免不了还要请沈墨出手,才能镇得住那些逆贼叛军。
  ……
  与此同时,广南西路的宋无悔手中,那支五百人的烈风营也终于完成了任务。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他们在琼崖海岸登船出发,顺着水路回到了通州,这些党项族战士也可以回去跟家人团聚了。
  这五百烈风营虽然战斗力极其强悍,但是在广南西路那样的山地地形中,却很难发挥出具装铁骑集群突击的战斗力。
  并且现在的宋无悔,也训练出了一批忠诚的精锐卫士,并不需要他们贴身保护,所以他们也就此回了家。
  ……
  如今原本新宋这个名头已经没有了,临安朝廷重新被赵与芮群臣改成了“大宋”。至于广南西路的赵与莒那边,自然在他们口中就变成了“伪朝”。
  不过西夏和通州这边为了称呼方便,倒是有人给广南西路的赵与莒那边重新又起了一个新名字,以便和大宋作为区别。
  这个名字让沈墨听了之后,也觉得有些哭笑不得。
  对,你猜得没错。由于他们地处大宋的疆域最南,所以被人称作“南宋”!
  沈墨心说,这世上的事真是难以预料,让人每每想起来,都会觉得万分感慨!
  ……
  与此同时,另一波回家的军队则是大宋孟珙的一万宋军。当然,他们现在只剩下了七千人。
  虽然所有的钢臂弩都还在,但是损失了三成的军士,也让孟珙回军之时觉得臊眉耷眼的,有些抬不起头来。
  虽然他随军带回了完颜守绪的金甲,作为呈给大宋天子赵与芮的缴获,不过这也让孟珙觉得有些拿不出手。更何况,没有金国的文武百官和宫女嫔妃,他觉得这场胜利怎么都不圆满!
  当孟珙回朝之后,他自然在临安的金殿上,向着赵与芮和满朝文武群臣讲述了此战的全部过程。
  当他讲完之后,说实话这些大宋的臣僚之属,脸上却是一点儿欢欣鼓舞的表情都没有……好像他们这一场仗根本就没打胜,而是被彻底击败了一般。
  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就是因为在孟珙的描述中,那支通州军已经彻底成了一个他们惹不起的庞然大物!
  首先在孟珙的叙述里,在这场作战中,实际上对付完颜守绪四十七万大军的通州部队,并没有由沈墨亲自带领。其次,它们还竟然只是通州军一半的实力!
  因为通州的五大军团,成都、巴山、蜀山、淮阳、山东,在这场长江壁垒之战中一共才来了俩,人数比两万稍稍多了点。
  就凭着这点军队,他们就成功将完颜守绪的数十万大军打得片甲不留——那可真是片甲不留,四十七万金军就活着回去了郭虾蟆一个人!
  也就是说,之前打得赵与莒屁滚尿流放弃了临安,乃至于差点占了大宋全境的这支金国远征军。却被沈墨仅仅伸出了一只手,就把它们砸得粉碎!
  于是这些大众的文武群臣心中,立刻就出现了一个让他们心惊肉跳的联想——如果通州军把兵锋对准了大宋,那他们还能保得住大宋江山不能?


第2393章:八万浮屠卸战甲、成就西夏、铁骑纵横
  “……不能!”
  这个答案,瞬间就从这些大臣们的心中蹦了出来。因为他根本就不用思考,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在这之后,那些平时对沈墨耿耿于怀,一心想要将他搞掉的大宋臣子也只得暂时隐忍下来,不再明目张胆的跳出来跟沈墨为难了。
  至于那些他们十分眼红的赋税,也就是被沈墨派弟子把持税关收取,然后自行截留的那一部分。原本有些人对这些税银一直虎视眈眈,现在也不由得放下了他们心中的贪婪和算计。
  他们惋惜的把口水吞了下去,强行忍住了向那些税银伸手的贪念。
  至于赵与芮本人,对这次沈墨取得的大胜倒是欣喜的很。
  不管怎么说,沈墨对他的态度,赵与芮的心里最是清楚不过的。在这位青年天子的记忆里,在他当上皇帝之前,这位沈兄就在接连血战之中数次救了他的性命。
  在这之后,赵与莒作乱的那次,沈墨又是孤身来救。
  那一次沈墨不但解了他的身上的毒,更将他这条性命从赵与莒的手中抢了回来。甚至还一手给他打下了一个江南小朝廷!
  到了现在,他又重新回到临安,成了这泱泱大宋的天子。他现在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说是沈墨替他打回来的。而他除了回报给沈墨善意和真诚之外,现在还能给人家什么?
  所以看着自己手下的群臣那幅不得不安分下来,却又有些心痒难耐的样子。赵与芮真是无比的腻歪,却在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怎么能让这些玩意儿消停一些,免得再给沈墨添什么麻烦。
  不过现在的沈墨好歹是为国征战,立下了大功。当然他击败蒙军的黄河壁垒之战,因为全部是在敌国境内进行的,所以并不能因此对他大加封赏。
  但是仅凭长江壁垒的那场无与伦比的大胜,也足以让赵与芮的朝廷重臣,挠头挠得连脑袋都要秃了。
  在这之后,他们好歹经过斟酌,想办法给沈墨再来了一次加官晋爵,才算是酬谢了这位权势熏天的沈大将军对大宋的贡献。
  不过由此之后,那位孟珙将军也因为在这次作战中的英勇表现,获得了赵与芮的赏识。还将他从一个之前不知名的小将,提到了军方高层的位置。
  在这之后,孟珙也凭借着之前作战的经验,还有经过这次大战之后,对于新式武器和全新作战方式的理解。重新开始编练手下的军队,想要打造一支强军。
  就此,孟珙的实力也渐渐成长,成了大宋军方一位少壮派的实权人物。
  ……
  与此同时,西夏军队在完成了作战任务以后,也终于得以一路返回他们的大夏国。
  在这期间,姜俞馨姑娘按照沈墨的指示,将金国留下的武器装备之类的缴获交给了西夏军一大批,让他们带回国,作为此行的酬劳。
  这里边别的不说,就仅仅那八万套金国铁浮屠战甲,就足以让领军大将阿沙敢布这个老头儿,乐的好几天都睡不着觉了!
  要说这具装铁骑的战甲到底有多贵?那可是除了西夏和金国之外,世上再没哪个国家能装备的起的一个军种!当然通州除外。
  要说大宋虽然有钱但是却没马,至于蒙古人有的是马,但是过多的重装铁骑跟他们来去如风的作战方式并不符合,所以蒙古军队中也只有少量的重装铁骑部队。
  至于西夏,就是因为他们有先进的冷锻铠甲工艺,再加上大量的河曲战马资源,才得以打造出了几万人的铁鹞子。
  阿沙敢不将军当然知道这些铁鹞子是怎么来的。那可是从开国皇帝李元昊开始,历代西夏皇帝一点一点、几十上百领战甲慢慢积攒起来的!
  所以这些铁鹞子战甲,在大夏往往都被保养得极为精心。其中大部分都是百年以上的老物件。
  即便是这样,他们的每一代皇帝,还以能为国家新添几百件铁鹞子战甲而沾沾自喜!
  不但大夏如此,金国的铁浮屠也同样是这么攒出来的。
  虽然金国幅员辽阔,而且在全盛时期经济和武器技术也很发达。可是他们的铁浮屠数量,却依然没有比西夏超出太多。
  如今这八万套战甲,只要配合上河曲战马,就是他的大夏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虽然金国锻造铁浮屠的工艺比不上他们铁鹞子,从防御力到重量都差着一点……不过那可是八万件啊!
  就是再在给西夏一百年的时间,他们倾全国之力,也不可能弄出这么多重装铁骑!
  于是这位阿沙敢布将军喜心翻倒,忙不迭的让将姑娘转达他对沈墨统帅的谢意。
  ……
  当他带领着麾下的五万西夏大军,乐乐呵呵的顺着来时的路返回西夏时。当然剑门关是必须要路过的,因为那里还存着他们一大堆战利品呢!
  此刻在阿沙敢布的心里,真是觉得心满意足。
  他这五万人到大宋转了一圈之后,只损伤了一两千士兵,却带来了这样丰厚到难以想象的报酬。这么合算的买卖,真是让他每每想起来都喜不自胜。
  不过与此同时,他在这一次大战之后,也彻底死了心中那条暗自窥探南朝大宋的心。
  因为通过这场战斗,阿沙敢不清楚的意识到。要是他的大夏还想安安稳稳的留存于世上,哪怕就是他们犯了失心疯,去攻打强大到没边儿的蒙古人,也绝不要去惹那位通州沈郎君!
  在这场作战之中,他是彻底被通州军的作战方式,吓得心都凉了!
  无坚不摧的金国铁浮屠,跟他们西夏铁鹞子的相比,再怎么说也是同样的军种,实力相差不大。
  可是那些雄壮的铁浮屠却在通州军的步枪射击下,远在百丈以外就被人家像射杀羊群一样,一打就是成千上万的一片!
  完颜守绪的四十余万大军,被他们打得几乎脚下一步都没停过。自从过了长江之后,就一直是在逃窜之中。以至于直到最后,金国人也没打出过一场漂亮的战斗!
  非但如此,沈墨的军队遭受的伤亡也是微乎其微。让这位阿沙敢布将军每每想起来的时候,都觉得难以置信。


第2394章:世间几人可争锋、绝世神兵、名将满营
  在这一战中,损失最大的战斗,就是被金军铁浮屠干掉的那三千军队。里边根本没有一个通州军人,全是新宋小将孟珙的手下。
  在最后攻克童子渡县城,彻底歼灭完颜守大军那一战中。他甚至没看见几个通州军阵亡的士兵,就连伤员也是少之又少。
  跟他一起并肩作战的通州军队,他们身上的铠甲防护,让这个时代所有的远程武器都束手无策。而他们手中的步枪手榴弹、攻城火箭还有地雷,这一样样东西在这位老将军的心中,都是犹如神仙法宝一般的武器!
  最让他震撼的是,被自己的大夏军队视若珍宝的钢臂弩,人家通州却是根本就不稀得用,竟是人家从未列装过的外贸产品!
  除了这一切之外,最令这位阿沙敢不将军忧心的,还是通州军里人才济济,几乎到了让他心怀恐惧的程度。
  在这里面,姜元帅的神机妙算就像是未卜先知一般。她甚至可以把敌军像自己的手下一样任意调动指挥。姑娘想让他干什么,完颜守绪就得乖乖的干什么。
  除此之外,通州军中的将领赵锦屏和钟与同沉稳镇定,从容不迫,作战的全过程都没见过他们犯一点错误。这样的将领放到他们大夏国,那都是独当一面的元帅级人物!
  哪怕就是他们手下的那三个千夫长(阿沙敢不自己的说法)白慕起、卫慕青和赵慕云,作战时也都是灵活机变,战术变幻多端,作风狠辣异常!
  甚至是他十分欣赏甚至是佩服的年轻战将伍朝阳,竟然只能在这支军队中,担任一个小小校尉的军职!
  这种极端恐怖的人才储备和将领素质,使得阿沙敢不心里每当想起这件事,就觉得难以置信甚至是万分忌惮!
  要知道在古代,一向都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说法。
  在这个时代要想征兵,只要拿出钱粮来征召平民,再花点儿本钱打造兵器,想弄出几千几万的部队是非常容易的事。
  可是要想要找到一名合格的领军大将,他要有着充足的行军打仗经验,并且还能用得出计策、熟读兵法、准确判断敌军的意图、制定出合理的作战方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阿沙敢不心里非常清楚,就连自己手下的千夫长里面,原地转过三圈之后找不着东南西北的、数到一千以上脑筋就开始混乱的将领,那也是大有人在!
  他甚至有一种感觉,自己好像和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