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换了!你别走!”就见这时的邱正印心中一急,连忙把他喊了回来。
随后就见那个中年男人又转身回来,笑嘻嘻的从袖子里掏出了早就写好的文书。然后掏出毛笔来拔开笔帽,舔了舔笔尖递给了邱正印。
随后邱正印把怀里自家的房契,心疼不已的交给了这个人。又接过了他手中的笔,在那张房舍交易的契约上,飞快的签字画了押。
在这之后,四颗圆滚滚的珍珠终于揣到了邱正印的怀里。而此时那个中年人又像是游鱼一般,在队伍里穿行到了另一处达官贵人的轿子前。
……
要说这个家伙是谁,他在咱前文中却是出现过,大家或许还有印象。
他就是在临安四海钱庄挤兑风暴的那次,那个史弥远手下的暗子……单启东。
他自从被龙玉珏俘虏,被沈墨收服之后,单启东也把家眷全都接到了通州。在这之后,他和莫大通两个人作为临安走私小组的两个成员,接受了培训之后,又被沈墨派回了临安城。
可是谁承想,形势居然急转直下,他们这个走私小组竟然连一次走私都任务都没做成。临安城就变成了几方势力争夺厮杀的血战之地!
在如今金军入境,直逼临安的情况下。在单启东和莫大通这条线上,却早已将走私的所有准备活动全都做好了。
在这种形势下,沈墨当然不可能再让他们干什么走私肥皂香水的勾当。而是把这条走私线交给了姜瑜馨姑娘,作为姜姑娘攻略临安的辅助手段。
这时的姜姑娘,当然也立刻利用起了这条走私通道。
当然了,原本的走私小组里面,莫大通这位国丈爷是绝对靠得住的。而这个单启东一方面实在太过机灵,同时又由于他刚刚归顺沈墨,还没经过考验。所以用他走私还行,在军事行动方面,他的保密级别就严重不够了。
所以这种情况下,莫大通另有任务。而这个单启东却因为那条走私通道上正在进行一次绝密任务,所以被排除在行动范围之外了。
让人好笑的是,姜姑娘也没让他闲着,而是又给他布置了一项新任务。
姜瑜馨给了他一批通州养殖厂的新产品——人工养殖海水珍珠,让他去趁着战乱,尽量收购临安城内的房产。
这个海水珍珠养殖项目,其实是在沈墨的亲自授意指导下完成的,如今已经进入到了第三年的量产阶段。
其实养殖珍珠这东西,说穿了技术含量并不高。无非是用蚌壳之类的天然骨质材料磨成圆珠,然后放入珍珠贝里面的特定位置。
之后只要养上一两年,这些蚌壳珠上就会累积一层珍珠质。表面上看来跟天然珍珠毫无分别。
所以这个秘密进行的项目,实际上已经开始帮沈墨大量创造了财富。尤其是在胡商阿普的那条外贸线上,如今的通州已经从海外珍珠的进口地,变成了大宗养殖珍珠的出口港。
至于临安城的房子……那可是一笔天大的财富!
……
用现在的话讲,临安城里官宦世家居住的豪宅,那是天价都买不下来的。
可是在这个临安即将被放弃的时候,单启东却用他怀里廉价的养殖珍珠,不断的从那些高官手中,把房契交换了过来。
现在的他几乎是每成交一笔,就是几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到手!
单启东的心里是最清楚的,也就是眼前的这帮大傻子,才会认为这个花团锦簇的临安会落到金国人的手里!
用不了一天时间,这些人就会哭得连他娘都不认识……临安城已经被统帅预定下来。弄不好那个新宋天子赵与芮,都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
到时候,临安城依然还是宋人的天下。等统帅尽数干掉了入侵的金国军队之后,临安的房价立刻就会恢复到原先的水准。
所以现在,单启东的行为根本就不能算是交易,而是在赤裸裸的趁火打劫……他简直就是在抢钱!
这个被姜姑娘利用起来的情报员单启东,也是个精明机智到了极点的人物。怎么可能会不明白这些?
如今他大冬天儿的,已经跑得是汗流浃背。可是随着他怀里的那一大叠房契越来越厚,他的心里却兴奋得不要不要的了!
“这简直就是一弯腰,就捡来好几十万两银子啊!这么多钱都是白来的!我得抓紧时间!”
想到这里时,单启东一边躲避着史弥远的耳目,一边在人群里乱窜……因为现在也就只有那位史相大人认识他。
他越发精神抖擞,加紧继续着他的掠夺行动!
……
与此同时,临安城内钱塘县,一座宽阔空旷的府邸之内。
一个相貌英俊的中年人手里端着一杯酒,正意态萧索的坐在空无一人的院落中。
看着杯里面酒液的粼粼波光,他幽幽的叹了口气。
此人正是崇福侯杨峻,在这个满朝文武连同皇帝都仓惶出逃的时候,这位位高权重的侯爷,却根本没有从临安城里逃走的意思。
只见他坐在院落当中,好像是在缅怀着过去的一幕幕情景。连杯里的酒慢慢冷了下来,都是浑然不觉。
崇福侯没有走,是因为他后党的根基就在大宋军界。而现在的宋军,都已经快被金军彻底打烂了!
现在的崇福侯只要跟上赵与莒的队伍,估计他用不了多久,就会被那位天子使出什么阴毒手段给秘密处置了!
第2100章:举杯遥问东君主、繁华如梦、一生沉浮
像崇福侯这样的人,在手握军权时就被赵与莒深深忌惮。而当他一旦没了军权,也就失去了对军队的影响力。那时他在赵与莒的面前,就只能是更加碍眼而已。
所以他走也是死,不走也是死,现在留在临安城中,也不过是等死罢了。
一旦金军进城闯入府中,那么崇福侯阖家上下面临的不但是死亡,而且还要备受侮。所以崇福侯已经决定在金军赶来之前,就先结果了自己和全家的性命。
……
此时的崇福侯回忆着自己的一生,他这一辈子有辉煌也有暗淡,有金马玉堂锦衣玉食。也有萧索无助,身不由己。
终归到了这一日,这一生的富贵繁华,不过是一场梦幻泡影罢了!
……
就在这时,崇福侯见到一个小厮从外面急匆匆的跑进来。一听到他的脚步声慌乱而急促,崇福侯又是轻轻的叹了口气。
只见这个小厮走到他面前,语声急促地说道:“金军已经过了天宋水门……他们冲进城了!”
“知道了,”侯爷点了点头,随即招手喊过了两名下人。
“你去把夫人少爷和小姐都请过来……你!我书房桌案上有个红色的小瓶子,你把它拿过来,在热一壶好酒送到这儿。”
在崇福侯的吩咐下,几个下人立刻就分头而去。
没过多久,侯爷夫人和两个侧室,再加上两位少爷和三个女儿全都来到了这个院落当中。
等到崇福侯看到他最钟爱的女儿杨紫璎时,他也不由得沉痛的叹息了一声。
此女清新灵透、天真可爱,平日里最得崇福侯的欢心。只不过今日金军已经进城,为保清白,他也只能如此了!
只见崇福侯把那个小瓶子里的毒药倒进了新端来的酒壶里,将酒壶晃了晃,然后把桌上的一行酒杯一个个亲手斟满。
刚热好的酒,在冬日的院落里发出了袅袅的雾气,一阵酒香随即荡漾开来。
“你这丫头,平时最爱偷爹的酒喝……”只见这时的崇福侯,颤抖着手端起了一杯酒,把它递向了杨紫璎。
“早知有今日,爹就不应该管着你。爱喝的话,便让你喝个痛快该多好!”此时的崇福侯一边说着,一边看着自己的这个爱女,眼泪围着他的眼圈儿直转。
“爹爹你错了,”只见这时的杨紫璎接过酒杯,嗅了嗅之后,随即两只大眼睛便笑成了两弯月牙儿。
“百花羞,这可是我最喜欢的酒!”就见这时的杨紫璎笑着对崇福侯说道:“我喜欢偷爹的酒喝,其实就因为它是偷来的……却跟酒本身没什么关系。”
此时这位杨紫璎姑娘,当然也知道自己手中的酒,喝下去就要没命。
可是看她的样子,脸上竟然没有什么凄惶悲伤的神情,居然是言笑如常。
“爹爹对我一生娇纵溺爱,要什么便给什么。只有这酒却不肯轻易让我喝。也就是因为这个原故,所以我才会特意偷来喝的……这世上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是不是爹爹?”
“女儿说的对,”这时的崇福侯,这句话才刚一出口,眼泪终于还是抑制不住的流了下来!
“我杨峻一生随波逐流,宛若江中木雕沉浮飘荡,却是身不由己。”就见这时的崇福侯感慨地说道:“若是能再活一辈子,我该做些更有用的事,而不是做一个裹满了绫罗的木偶……”
“这世上的事,总是让人悔之晚矣,如之奈何?”
说到这里时,就见崇福侯也伸出了手,在面前的桌子上给自己拿了杯酒。
此刻他的目光一个个的从自己的夫人、儿子和女儿的脸上一一扫过,却是满带着不舍和眷恋。
下一刻,当崇福侯举起酒杯的时候,这些人也全都拿起了各自的酒。
这时的杨紫璎姑娘脸上却是毫无惧色,只是她的眉宇间,似乎带着一丝惆怅与不舍。
在人生的最后一瞬间,这个净如琉璃一般的女孩儿,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北方……那正是通州的方向。
那个在她心里每每想起,都会觉得温暖的人……她今生再也难以相见了!
……
此时杨紫璎的眼前,又出现了当年她和那个人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就连他们之间的对话,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过偷了两瓶酒而已,爹爹也至于专门找个捕头来抓我?”
“……我就欺负你了,怎么地吧?”
“……听说你可厉害了,会翻跟头不会?”
“我不但会翻跟头,还会劈叉呢……但你是看不见的!”
真可惜!死了就永远看不到他了啊……这时的杨紫璎微微一叹,将手中的那杯毒酒,举到了自己的唇边。
……
“这么好的酒,侯爷为什么不给我喝一杯?”
就在他们全家人要饮鸩自尽的这一刻,猛然间却听得院墙上,竟传来了一个人的说话声。
崇福侯一听到这个声音,便是全身一阵震。
这个人的说话声他好像是极为熟悉,又像是多年没有听到过了。
当他惊讶的转过头去时,就见一个身材壮硕的老者坐在墙头上,正笑呵呵的看着他们。
这个人,正是起威镖局的总镖头——莫大通!
就在这一刻,崇福侯只觉得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里,冒出了一身的汗!
不知为什么,他的泪水又是滚滚而出。
这一次是热泪,脸上两道热流,热得烫人。
……
莫大通和崇福侯是老相识,在投奔沈墨之前,起威镖局原本就经常做侯府的生意。凡是江湖上不方便侯府出面的事,通常都是由这位莫老英雄代为解决。
可是今天,当崇福侯一见莫大通,就知道他是为什么而来的。因为现在莫大通的身份,是通州沈墨沈云从的泰山老丈人!
……
“他曾经对我说过……”这个时的崇福侯满脸是泪,向着莫大通慢慢说道:
“即便是我身临绝境,九死一生。即使天下人都不管我,他也会来救我的……我知道那小子,他就是这么个犟种!”
“他倒是没这么跟我说过,”只见此时的莫大通呵呵一笑,一纵身从墙头上跳了下来。
只见他一边走过来,一边笑着对崇福侯说道:“他让我来的时候,只是对我说……”
“侯爷有两千五百万两银子存在他那里,你这个债主,可万万死不得!”
第2101章:巍巍天子何惊惶、都城抛却、人心尽丧
“扑哧”一声,崇福侯脸上还带着泪,却忽然笑了起来。
他一边用袍袖擦着脸,一边摇头说道:“果然是沈云从那小子的原话,这家伙的逻辑从来就跟别人不一样……债主死了又有什么不好的,他还省得还钱了呢!”
……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想有人可能还对这两千五百万两银子的事,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好吧,让我们回到当年临安票据风暴的时候。
当时龙玉决的钱庄正在遭受挤兑,马上就要信用破产。那时大师兄沈小虎临危出现,亲自押送了四五十辆大马车,总计两千五百万两白银,送到了四海钱庄。
甚至沈小虎还在街上当街发放兑换银子,差不多把临安城所有百姓手中,四海钱庄的银票全都兑换成了现银。
从那之后,这一大宗银钱的来历,就成了很少人知道的绝密!
其实沈墨根本没有从通州运去大笔银两,而是直接在临安城里来了短途运输——这两千五百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