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们算是明白了,难怪原本一片荒芜的西域之地,原本破败不堪的轮台城。
能被太子殿下改造成人间天堂。
高瞻远瞩,
思虑周全。
打破常规,
勇于创新。
有勇有谋,有胆识!
有才有干,有魄力!
“众卿,以为如何?”
李根侃侃而谈良久,端起茶杯,浅饮一口,放下茶杯,微笑着开口说道。
“臣等,谨遵殿下口谕。”
这一次,即便是长孙无忌,都卯足了劲的,高呼出声。
响亮的高呼声,让显德殿余音绕梁。
也让立政殿里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面带喜悦之色。
大兴铁路,建造八大炼钢厂之事。
昨晚上,李根已经跟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通过气了。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自然是欢喜之余,非常支持李根的工作。
李世民甚至,当场表态,让李根尽管放心大胆的去干,放心大胆的去传诏老臣来安排。
若是有不听话的,李世民会亲自出马收拾他们。
李根还有一个最大的秘密,暂时没有告诉父皇和母后。
此事,还是等到上元节过后再说为好。
“殿下,不知臣等,可否做些什么?”
白发苍苍的房玄龄,再次站起身来,施礼说道。
“房伯伯有心了,本宫确实需要房伯伯等人的鼎力相助。”
“殿下,您尽管吩咐,老臣即便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房玄龄事先,对此事并不知情,此时此刻的房玄龄,被太子的雄心壮志,宏伟蓝图所折服。
年迈的房玄龄,只是想,趁自己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尽可能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毕竟太子所言之事,乃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功业!
“房伯伯,您请坐下,听本宫把话说完,再做决定。”
房玄龄闻言,恭敬的施礼,坐了下来。
“众卿,本宫所计划的这八大炼钢厂,对于未来铁路线的建设,以及大唐未来繁荣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八大炼钢厂,本宫需要绝对值得信赖,绝对可靠之人,前往八地督办,而且还要挂职各地炼钢厂,八大炼钢厂各需一位厂长,两位助手协助。”
“而这八位炼钢厂的厂长,需要德高望重,经验丰富之辈,本宫思虑良久,不得不将诸位老臣召集前来……”
“殿下……老臣愿意前往一地……”
房玄龄再次起身,开口说道。
“房伯伯,您先坐下,听本宫把话说完。”
李根微笑着开口说道。
对于房玄龄三番两次,打断自己的话,李根自然不会介意和生气。
毫无疑问,老房同志,绝对是支持自己工作的。
“众卿,不管是谁前往八大炼钢之地督办,或者是协助督办,本宫绝不会亏待你们的。”
“待大唐铁路线修筑完成以后,本宫会依据个人业绩,给予各地炼钢厂一定比例的股份。”
李根并不是画大饼,而是内心实实在在的想法。
当然,这个比例,必须在可控范围之内。
而且,给诸人兑现的,肯定是金钱或爵位,毕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钢铁,都会是大唐的紧俏物资。
“殿下,老臣愿意听从殿下调遣。”
作为太子的岳父,魏征这个时候,再不起个带头作用,属实有点不像话了。
八大炼钢厂之事,昨晚上,魏叔玉已经跟魏征提前通过气了,就连地方,也已经安排好了。
“岳父,您也愿意前去督办一处炼钢厂?”
“殿下,老臣眼下,在长安城闲着也是闲着,趁着这把老骨头还算硬朗,尽力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吧!”
“若是此生能看到,殿下刚刚所言的一切,此生无憾也!”
“善,大善……”
“岳父有此想法,本宫甚是欣慰。”
“岳父,您年事已高,本宫会派书宛和书立,协助与您。”
魏征微笑着点点头,带上俩儿子,自己可以敲着二郎腿,每日里悠哉悠哉的喝茶喽。
不过,依照魏征的脾性,这样美滋滋的事情,他也是只在心里想想而已。
“岳父,河北道您是最为熟悉的,本宫以为,您前方邯郸,可有事半功倍之效。”
“臣,谨遵殿下口谕。”
李根之所以,没有让岳父前往更近的陈仓和太原,自然是有原因的。
………………………………
第二百三十六章长孙无忌很慌,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却告诉他,不要紧张……
杜如晦,虽然十年前,经过李根救治,脱离险境。
奈何,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杜如晦的身子骨,明显一年不如一年。
因此,李根决定,将距离长安城最近的炼钢厂,陈仓炼钢厂,交由杜如晦督办,并且让杜勾和杜林,协助与他。
而太原炼钢厂,则交由房玄龄督办,协助之人乃是房遗直和其长子。
这属于是爷仨齐上阵了。
显德殿里。
李根开始,仔细认真的,分配各地炼钢厂所需人员。
最后只剩下,距离长安城最远的岭南之地时。
“舅舅,本宫以为,您修身养性多年,是时候,活动活动筋骨了。”
长孙无忌心里苦,可是,长孙无忌还不能说。
眼下是头猪都知道,太子今日设置大唐八大炼钢厂,大兴铁路,乃是实打实的利国利民之举。
自己身为皇亲国戚,若是不支持的话,到哪里都说不过去。
可是,太子竟然遣派自己去闽南。
明显是针对自己。
闽南乃是贫瘠之地。
至古以来,便是流放之地。
闽南炼钢厂,是距离长安城最远的八大炼钢厂。
长孙无忌严重怀疑,太子此举,有借刀杀人之意。
自己能不能,平安抵达目的地,尚且未知。
不过,形势比人强,眼下还是先答应下来,然后再去找皇后娘娘和陛下求情也不迟。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恭敬的施礼说道。
“臣,谨遵殿下口谕。”
“能为大唐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臣甚感荣幸。”
长孙无忌话说的,那叫一个漂亮他妈给漂亮开门,漂亮到家了。
李根微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舅舅此行,足足有四千余里,若是乘坐马车的话,舟车劳顿,需要半年之久。”
“鉴于此,本宫以为让表弟长孙涣,长孙灒,长孙淹,长孙温,四人陪同舅舅同行。”
“一来,他们四人可以一路上照顾好舅舅,二来,他们四人也可以借机历练一番。”
李根不得不佩服,长孙无忌造人的本事,和取名字的功夫。
这些年下来,长孙无忌虽然官场失意,可是一年一个儿子,让长孙府邸越发人丁兴旺起来。
不算女儿,仅仅是儿子,加上长孙冲,刚好一打,不多不少,十二个整。
而这十二个儿子,长孙无忌为他们取名,尽数带水字旁。
除了长子长孙冲和七子长孙净,是两点水以外,其他十个儿子,全部都是三点水。
在长孙无忌看来,水能生财,也是他对水字旁,情有独钟的原因所在。
听闻李根的话,长孙无忌越发觉得,太子真是在针对自己啊。
以前自己费尽心思,给他穿小鞋,现在世道变了,小鞋扣到自己头上了。
“臣,谨遵殿下口谕。”
长孙无忌,只能先领命答应下来。
至于陛下和皇后娘娘那里,能不能给他逆天改命。
长孙无忌感觉希望还是非常大的。
他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调换一地便好,哪怕是安东或江城,也远比岭南要好得多。
更何况,还要去岭南之南呢!
“善,大善……”
“诸位如此支持本宫,本宫绝不会亏待诸位的。”
“本宫已经派人,前往众卿府邸派送新年贺礼。”
“过年了吗,众卿忙碌了一年,也该好好陪伴家卷,好生休息休息。”
“上元节过后,八大炼钢厂督办之人,便要立即前往各地。”
“至于如何快速建立炼钢厂,如何快速炼制钢铁,本宫自然会派一流的工匠,前往各地炼钢厂的。”
“还有一件事情,本宫需要和众卿商议商议。”
“眼下大唐四海升平无战事,这些年军队人数急剧上升,本宫询问过兵部尚书,大唐军队总人数,已经达到了百万之多。”
“鉴于此,本宫以为,有将士们的帮助,铁路建设会快上许多。”
李根虽然一直,口口声声说商议。
实则根本没有商量一下的余地。
长孙无忌,发现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
这朝堂之上,已经成了太子的一言堂了。
即便是陛下主持超会,每日里都会有不同的声音。
这家伙,新任太子监国,比陛下还要威风霸气几分。
长孙无忌环顾朝堂左右,差点哭晕在厕所。
怪不得别人,都是自己当年,自作聪明惹的祸啊。
如今状元学院出身的那些少年郎,早已经身居要职。
魏叔玉,房遗爱,杜荷,李德奖,柴令武,更是身居高位。
眼下,程处默,尉迟宝林,程处亮和尉迟宝琪以及薛仁贵等人也站在了朝堂之上。
虽然他们还未实封官职,不过,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这都是太子亲信中的亲信。
再看那些老臣,宰相马周,岑文本……
河间郡王李孝恭,江夏郡王李道宗……
还有虎视眈眈的程咬金,尉迟恭,秦叔宝……
完犊子了,满朝文武,几乎都是太子的人。
就在长孙无忌感到后怕的时候,李根的声音再次响起。
“众卿,都是大唐建设和发展的肱骨之臣。”
“本宫初掌朝政,希望众卿全力配合本宫,至于官职调动一事,上元节过后,本宫会做一次较大的调整。”
“众卿,不管以后在任何职位,只要用心去做,做出了政绩,本宫一定会善加重用的。”
“对于不思进取,不务正业者,本宫眼里,绝对揉不得沙子,该撤职的撤职,该罢免的罢免,若是有违法乱纪者,该依法查办的依法查办……”
说这番话的时候,李根满脸都是冷峻郑重之色。
也让显德殿的温度,都降低了几分。
长孙无忌看着自己的长子长孙冲,感到非常之不妙。
实在不行,自己还得把冲儿带走。
把他留在长安城,长孙无忌心里岂能踏实。
好不容易熬到朝会结束,长孙无忌欲要往立政殿而去。
发现太子直奔立政殿方向,长孙无忌知道,这是太子去给陛下和皇后娘娘请安去了。
长孙无忌带领长孙冲,立即直奔宫外而去,眼下还是先回府。
午膳过后,再来也不迟。
立政殿里,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一脸欣喜的看着小兕子挥笔泼墨。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万万没有想到,小兕子一手飞白体,竟然写的如此之好。
模彷李世民的笔迹,简直是难辨真伪。
即便是李世民自己,都很难分辨出来。
“父皇,母后……”
“兕子再给父皇和母后,献上一首春江花月夜……”
“好,甚好……”
李世民龙颜大悦的点点头。
满脸都是父爱如山的表情。
小兕子提笔蘸墨,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虽然眼下,鹅毛笔已经盛行,也只是学习时,记录更加方便。
书法一道,还是要看毛笔。
李根踏足立政殿内。
“儿臣,给父皇和母后请安。”
“嗯,根儿,今日朝会一切顺利吧?”
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开口询问道。
“回父皇的话,一切都顺利,儿臣提出大兴铁路,建造八大炼钢厂,群臣都鼎力支持。”
“善,大善……”
“如此利国利民之事,群臣想不支持都难。”
“根儿,来,坐下叙话,兕子的书法进步很大,你的功劳甚大。”
“父皇所言甚是,大哥可是一直指导兕子课业呢,若非如此,兕子也不会高中状元。”
说起上次在轮台城的科举考试,小兕子满脸都是骄傲之色。
“父皇,母后。兕子回去写了,兕子知道,父皇和母后,肯定有政事和大哥相商。”
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小兕子真是聪慧伶俐啊,宛如当年的长乐。
和长乐不同的是,兕子从不任性和撒娇。
这也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越发喜欢这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