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是个二八芳龄的姑娘?武珝笑盈盈问答:“她长的美吗?”
苏程坦然道:“那位沈姑娘长的确实挺美的。”
真珠公主问道:“她真是你的粉丝啊?那她看到你得有多高兴啊?”
苏程听了也不免有些尴尬,毕竟当初他还十分自信的分析,示警的女侠客是他的粉丝,结果……
苏程干咳道:“不是,我特地为她作了首诗,结果,她说她听不懂,因为她不识字!”
武珝和真珠公主听了不由噗嗤一声笑了,她们可以想象,苏程自信满满的作诗的样子。
谁能想到哪位江湖女侠客竟然不识字!竟然根本听不懂!
笑归笑,武珝和真珠公主心里也都有些发酸,因为苏程竟然还专门为那女侠作诗了!
虽然心里吃味,但是武珝脸上却依然洋溢着笑容,笑问道:“作诗了?作的什么诗啊?”
“侠客行,一首关于侠客的诗!”苏程笑道。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
苏程写的诗,还是一如既往的惊艳!
虽然武珝是一个大家小姐,不会武艺,但是她也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潇洒和豪气。
连不会武艺的武珝听了这首诗都被这首诗的洒脱和豪气所感染,就更不用说会武艺的真珠公主了。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她的马就是白马啊!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太让人向往了!
真珠公主听的小脸通红,激动不已,真想从此就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算了!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杀掉那些不义之徒!
“苏程,你是不是特想去行走江湖啊?”真珠公主好奇的问道,她觉得苏程心里一定有一个江湖梦。
行走江湖,行侠仗义?
小时候确实有这种梦想,但是现在嘛还是算了,也曾想仗剑走天涯,后来因为太懒就算了。
而且他身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优秀青年,跑去行走江湖岂不是太浪费了?
苏程连忙摇头道:“诗嘛,随手写的,不必当真!”
第693章 担忧
任是谁都觉得能写出这样的诗来,心里一定是对江湖有着美好的向往,不然怎么可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来?
然而,苏程却说,这诗不过是随手所作,这怎么可能呢?
难道有才华就可以这么任性吗?
是的,有才华,就是这么任性。
武珝等人也不禁感叹,苏程的才学真是让人震惊啊,竟然随手都能作出这么好的诗来。
真珠公主则有些失望,她还以为苏程对江湖十分向往呢。
两艘官船顺河而下没走多久,又一艘船停在了宿州码头,正是太原王家的船。
“也不知道苏城的船是不是在这里。我先去打探一下消息。你要不要先等在这里?”王青云问道。
“我还是和你一起去吧?正好下去散散心。”王胜男笑道。
王青云听了,不仅在心里犯嘀咕。到底是想下去散散心,还是对我不放心?
“走走走,我就说嘛,就该下去去散散心。”王青云笑道。
两人在护卫的簇拥下了船,走在码头上,他们就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议论声。
什么安康郡公好大的排场,什么好多兵之类的,王胜男听了不由微微蹙眉,到底发生了什么?
听到码头上的人议论说,安康郡公在酒楼上写了一首诗,两人不由心中一动。
“走,去酒楼看看!”王胜男道。
王青云也十分感兴趣,他没想到苏程竟然还有心情作诗,难道他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吗?
酒楼里熙熙攘攘简直人满为患,在听闻安康郡公在这里作过诗,很多人都来跑来参观。
掌柜的和当时在场的食客已经齐心协力将听到的诗写了下来,并且贴在了墙上。
有侍卫们开道,王青云和王胜男很快就挤到了二楼。
自从进入了酒楼,王青云和王胜男就听到了一片赞誉声。
这绝对是一首好诗。
也对,苏程作的诗,有哪首不是好诗?
但是真的看到了墙上贴着的诗,王胜男还是禁不住赞叹。
即便是王青云也被这首诗里的江湖气所震惊,真有种从此浪荡江湖行侠仗义的冲动。
品了一会儿诗之后,王青云却突然笑了起来,苏程竟然写了一首诗赞颂江湖侠义,他大概还不知道自己正在被整个江湖上的人悬赏吧?
苏程,你可长点心吧!
真不知道当苏程知道自己被江湖人悬赏的时候,会是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再回想起这首诗的时候,苏程心里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他现在突然很想快点见到苏程,然后告诉苏程正在被全江湖的人悬赏,然后好好的欣赏一下苏程脸上那种错愕、后悔、惊恐的表情。
那绝对能让铭记一辈子,让他反复回味。
“掌柜的,安康郡公是在多久前在这里写的诗?”王青云问道。
“就一两个时辰前,安康郡公还在这里饮过酒,还对敝酒楼的菜肴赞不绝口,这位公子,要不要尝尝连安康郡公都赞不绝口的美酒佳肴啊?”掌柜的热情道。
王胜男有些奇怪的问道:“掌柜的,安康郡为什么会写这么一首赞颂侠义的诗?”
一边说着,王胜男直接扔出了一个银角。
掌柜的接过了碎银子,脸上都要笑开了花:“当时安康郡公正坐在临窗的位置小酌,然后一个江湖女侠飞了过来,和安康郡公相谈甚欢,那姑娘长的可真俊啊!”
“我在这宿州码头开酒楼十几年了,南来北往跑江湖的人见过不知道多少,还从从没见过这么俊的江湖姑娘呢!”
原来这首诗是为一个美貌的江湖姑娘写,王青云听了不由有些错愕,这些江湖人可以啊,竟然还知道用美人计。
王胜男听了也感到很无奈,苏程就没察觉到那江湖姑娘接近是不怀好意吗?竟然还写诗给人家,她当时帮了苏程那么大忙,十五万贯拱手相送,也没见苏程写诗!
两人走出酒楼,王青云笑道:“我总觉得这江湖姑娘来的蹊跷,很可能是江湖人的美人计。咱们还是快点赶路吧,快点追上去告诉他,免得他真中了美人计。”
王胜男听了有些诧异,没想到王青云竟然主动要求快点去追苏程,这家伙怎么了?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好心?
不过这也正合她意。两人登上船忙不迭的下令开船,迅速南下。
既然苏程的船行过去没有过久,也许很快就能追上。
沈晓骑着马一路疾驰南下,速度比起船来要快。
也不知道师父他们到哪里了,沈晓一边南下,一边在心里嘀咕,师父说南下探查一下消息就北上,也不知道有没有启程北上。
说实话沈晓心里有些担忧,虽然师父武艺高强,但是南边聚集的江湖人太多了,因为那一万两黄金,他们都疯了。
看到前方数骑疾驰而来,沈晓惊喜的叫道:“师父,师父。”
“晓晓,见到安康郡公了吗?告诉他悬赏的消息了吗?”中年美妇问道。
沈晓有些骄傲道:“那安康郡公一直都没下船,我找了弓箭,直接写了布条上,射到了他的船上,我聪明吧?”
旁边一身劲装的粗豪大汉笑道:“嗯,晓晓真聪明!”
中年美妇哭笑不得道:“你竟然往船上射箭,人家安康郡公没把你当成强盗抓起来啊?”
沈晓笑道:“怎么会,我射完箭之后他就下船了,还去酒楼里喝酒,竟没把这当回事,真是气死我了!”
中年美妇一脸狐疑道:“你不会写错字了吧?让你平常多多读书认字你不听!”
“不,不可能,我没写错。”沈晓听了还真有些心虚,不会真写错了字吧?
“后来,我去酒楼里见了安康郡公,不是我写错了的问题,是他自己不愿北归,他这人还是有些胆量的,也许觉得自己有几百个兵很厉害。”沈晓道。
不愿意北归?中年美妇听了不由眉头微蹙,没想到苏程竟然不愿意北归,这可就麻烦了!
“只有几百兵怕是不行,聚集在苏州的江湖人怕不有近千之众!”中年美妇叹道:“他还说什么了?”
第694章 商讨
若是放在平常,有几百兵随行保护,那走到哪里都不怕。可是现在整个江湖风起云涌,几百兵怕还真不够看。
“只有几百兵怕是不行,聚集在苏州的江湖人怕不有近千之众!”中年美妇叹道:“他还说什么了?”
“他呀,他还念了首诗,什么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还没等沈晓念完,中年美妇已经忍不住赞道:“好诗!好诗!”
这简直就是她心目中的江湖啊!中年美妇迫不及待的问道:“后面呢?”
“后面?后面我忘了!”沈晓有些赧然道。
这么好的诗,怎么能忘了?中年美妇心里的滋味那就甭提了。
感受到师父想要揍人的眼神,沈晓连忙道:“那苏程还想求师父一件事呢!”
中年美妇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了,好奇的问道:“他有什么事求我?”
难道是求她共同对付那些江湖人?可是就算加上她们师徒和师兄、师侄,总共也不过才五个人。
就算他们武艺再高强,可是面对的是成千上百的江湖人啊!
就算是再加上苏程的那几百兵,中年美妇也没有信心能对付那么多江湖人!
因为她不觉得那些苏程的那些兵会什么武艺,根本不可能是最普通的江湖人的对手。而聚集的那些江湖人中不乏高手。
“他想让师父帮他发布一个悬赏,悬赏那个徐先生,赏金是一万两黄金!”沈晓脆声道。
“什么?一万两黄金!”旁边的中年汉子惊呼道。
中年美妇也震惊的目瞪口呆:“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师父你看,我已经让他签字画押了!我聪明吧?”沈晓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叠的整齐的宣纸来。
此时的她十分的傲娇,多亏自己当时灵机一动,不然这会儿就说不清楚了!
“师父,师伯,你们看!”沈晓将宣纸展开来笑道。
中年美妇和中年汉子立即凑了上来。
“好字!好字!”中年美妇惊叹道,她早就听说过苏程不止诗文冠绝天下,就连书法都独树一帜。
但是她却从没见过苏程的笔墨,没想到今天竟然有幸得见。
怪不得传言说苏程的书法开创了一个流派!
今天一见,中年美妇感觉大开眼界,甚至一时都没注意到上面写的什么。
中年汉子仔细的看了看最后的落款和印章,叹道:“这真是一万两黄金悬赏徐先生啊,真是好大的手笔啊!”
一万两黄金啊,之前那个悬赏就已经震动江湖,不知道让多少江湖人疯狂了起来。
没想到这转眼就又出现了一个一万两黄金的悬赏。
什么时候,黄金这么不值钱了?
沈晓问道:“师父,您要帮他发布这个悬赏吗?那可是一万两黄金啊,万一那苏程他以后不承认可怎么办?”
中年美妇笑道:“当然帮他发,他可是安康郡公,是大唐第一才子,怎么可能不承认?再说了,不是有这张笔墨为证吗?”
中年汉子听了也不禁劝道:“师妹,晓晓说的也有道理,那可是一万两黄金啊,谁也不敢保证苏程到时候会不会反悔,万一苏程反悔了,那怎么办?咱们上哪儿弄一万两黄金给人家?”
沈晓道:“对了,师父,苏程还说过,若咱们信不过他,他可以先写个条子给咱们,咱们拿着条子可以去长安苏府取一万两黄金!”
中年汉子听了心中一震,惊呼道:“什么?可以先取了那一万两黄金?”
沈晓听了连连点头道:“嗯,至少他是这么说的!”
中年汉子听了惊喜道:“师妹,这倒是可以啊,这就不怕苏程会反悔了!”
中年美妇摇头道:“哪有没完成悬赏先把赏金取了的道理?这不是明摆着信不过他吗?不行,这可不行!”
中年汉子沉吟道:“那就先取五千两黄金,算是诚意,这样他也没话说,万一他后来反悔了,给人家五千两黄金也能应付过去,一举两得,如何?”
“说来说去,师兄还是信不过他!师兄,安康郡公不只是天下第一才子,他还是造福天下百姓的大善人啊!”中年美妇苦口婆心道。
“可以一年两收的贞观稻,多产出来的稻米能够让多少人饱腹啊?还有丰产的玉米种子,咱们在长安可亲眼见过,那么大的稻穗,若是推广开来能少饿死多少人啊?还有可以御寒的白叠花……”
“师兄,安康郡公做的每一件事都功德无量,足以永载史册,他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食言?我们怎么能信不过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