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成笑道:“数年未见,主席身姿越发雄壮,眼见如此,末将不胜欣喜。”
“这种肉麻的话就不该用上末将、主席之类的称呼。”
苏咏霖笑着拍了拍赵玉成的肩膀:“走吧,我已经准备好了宴席,就等着你来了。”
“恩!”
赵玉成笑呵呵的跟着苏咏霖进入了广州城,在广州刺史府内吃了一顿不错的接风宴。
“既然来了海边,就要吃一次标准的海鲜,广州人善于做海鲜,滋味儿十足,也和江南人常吃的河鲜不同,我就很喜欢这个味道。”
苏咏霖亲手剥了一只海里螃蟹的大钳子递给了赵玉成,赵玉成笑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双手接过,然后像是享用龙肝凤髓一样将这只蟹钳子吃个了干干净净。
底下一堆文官武将极为羡慕的看着赵玉成,似乎对于苏咏霖亲手剥肉给他吃的待遇是十分的向往。
倒也难怪,以苏咏霖的实际身份地位,能这样做,对于下属来说真的是一种莫大的荣幸,比起什么赏赐都来得更让他高兴。
他们大部分人也知道赵玉成的特殊地位,不过为了安抚文官武将们的心,苏咏霖频频举杯敬酒,感谢文官武将们为了革命大业所付出的努力,感谢他们为了这场伟大的统一战争而付出的一切。
几个功劳最大的文官武将被苏咏霖点名,然后亲自走过去举杯敬酒。
大家一起喝酒,一起吃海鲜,不亦乐乎。
酒足饭饱之后,苏咏霖亲自安排他们的食宿,又去城外军营视察士兵们的食宿,得到了士兵们的热烈欢迎。
视察一阵之后,苏咏霖在赵玉成的陪同下回到了广州城,此时已是黄昏,苏咏霖却不太想休息,便带着赵玉成登上了广州城楼,眺望远方海天一色之美景。
“上一次与你单独在一起说话,还是数年前的中都,在你出发南下去江南西路的时候,革命成功以后你一直都在江西忙着整编军队,也没空回来看看我,可叫我想你想的紧。”
“我也很思念雨亭叔。”
两人独处的环境之中,赵玉成也不喊什么主席、末将了,叫起了光复军时期的称呼。
“从始至终,倒是只有你一个人这样喊我。”
苏咏霖笑着拍了拍赵玉成的肩膀,笑道:“实际上算起来,我只比你大三岁,你却叫我叔叔,总觉得有些奇怪。”
“辈份之类的亲属称呼本身就是不怎么看年龄的,昔年族中有一刚刚出生的幼儿,辈份却高得吓人,算是我的爷爷辈,我却比他大了十岁左右。
您与我父亲是同辈交往,我叫您叔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些年您对待我就像是自家子侄一般,如何当不起这个称呼呢?”
赵玉成笑了笑,开口道:“我倒是很庆幸能有您这样一位长辈指导我教育我,让我知道我该怎么做,该怎么活,否则我还浑浑噩噩,不知道人这一生到底该怎么做才是最有意义的。
当初我被族人背叛,关在监狱里面,那段时间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了,无非是心里还相信着雨亭叔一定会来救我,否则,说不定就在监狱里自杀了。”
第1347章 你很认同我的世界革命之说吗?
赵玉成这话一说出口,倒是让苏咏霖想起了赵开山,想起了光复军,想起了曾经的山东农民大起义,想起了那段峥嵘岁月。
“一转眼,这都是十多年以前的事情了,我与你的父亲,还有很多山东豪杰一起起兵反抗金国,历尽艰险开创大明,走到如今这天下一统的局面,到底是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呢?一路走来,又有多少人掉队了,不在了呢?”
闻言,赵玉成略有些感伤。
“我们如今的事业和理想,应该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所以他们必然掉队,必然不在,这是革命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对我,对你,这个代价确实都有点大。”
苏咏霖握住了赵玉成的手,略有些感伤道:“尤其是对你,革命让你和整个家族为敌,也让你的家族为之覆亡,我心里始终觉得过意不去,对你有所亏欠。”
“您对我有所亏欠?”
赵玉成摇了摇头,缓缓道:“是我的那些族人对山东百姓亏欠的太多了,他们不欠赵家什么,却被赵家奴役、欺凌、压迫、剥削,不仅要参军打仗,该得到的都得不到,连最后的一点点抚恤金都要被贪污掉。
之前许诺的土地没有,房屋没有,钱财没有,什么都没有,连用命换来的抚恤金都被贪污掉了,这样的人如果不能得到正义的审判,那么我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有问题的。
我们一路奋战,一路浴血厮杀,面对那么多敌人都是拼了命的战斗,为的不就是现在吗?雨亭叔,您没有对我有任何亏欠,是赵家亏欠百姓太多,他们理应偿还,至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玉成……”
苏咏霖握紧了赵玉成的手,微微笑道:“你的心,已经如钻石一般清澈、坚定了,你就是我的钻石啊。”
赵玉成面露疑惑之色。
“钻石?那是什么?”
苏咏霖笑了笑。
“一颗坚硬的清澈的石头,当然,这不重要,我只是真心的为你感到高兴,为你感到自豪,你能有如此感悟,便证明我们这一路革命,是有成果的了。”
“那必然!”
赵玉成兴奋起来,开口道:“就算灭了南宋,我们的革命也没有到可以停下来的时候,南越,大理,更南边还有真腊国,往西是西辽,还有花剌子模国,往东还有高丽、日本,往北,更有无尽大草原!
雨亭叔,我认为,我们的革命不应该局限于华夏十三州,不该局限于大明,更应该在这些地方同样掀起革命的浪潮,我认为,我们兵锋所能及之处,就直接那位国土,进行彻底之革命。
如果是距离遥远,大明无法直接治理,那么就派遣更多的复兴会员前往组织复兴会,建立起更多的复兴会组织,号召当地被压迫的民众发起革命,掀翻压迫者!”
赵玉成语气激动,说话的时候双手握拳,情绪很是亢奋。
这让苏咏霖很感兴趣。
“你很认同我的世界革命之说吗?”
“不知道您相信不相信,在您提出这一点之前,襄樊战役的时候,我就和张司令粗略地提起过一样的看法,所以在您提出之后我才十分高兴,觉得我没有辜负您的期待。”
赵玉成笑眯眯的,似乎正在等待着苏咏霖对他的夸赞。
苏咏霖倒是没想到这一点。
“真的?我还没提出来,你就想到了?”
“真的,我不会骗您。”
赵玉成立刻点头道:“当时,我和张司令在襄阳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似乎是因为什么事情谈起了您大规模处理贪腐官员的事情,张司令说这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必须要靠政策的调整来处理。
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他们之所以懈怠、贪污,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是因为他们安逸下来了,他们一旦安逸下来了,就给了意图不轨之人可乘之机。
而他们为什么会安逸下来?无非是认为革命已经成功了,事业已经结束了,他们可以安然享乐了,如此,便懈怠了,您觉得呢?”
赵玉成这么一问,苏咏霖倒也不得不点头。
“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
赵玉成便接着开口。
“所以,我也想了这个问题,觉得灭宋之后,的确,在表面上来看,我们该做的都做了,但是革命真的成功了吗?我认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我认为就算华夏十三州的革命成功了,也还有很多其他的地方没有进行革命,所以,一样可以发起革命,一样可以号召那些想要懈怠的人去工作,让他们不能懈怠。”
“原来你是这样想的。”
苏咏霖了解了赵玉成的思想,意识到他和赵玉成想要发起世界革命的原因是不一样的,但是却最终走向了同样的一条道路。
苏咏霖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与前途,意识到明国不能独自以革命国家的身份存在于这个世界。
哪怕这个世界还不是那么的互相连通,但是这个世界也是有联系的,中国,欧洲,中亚,西亚等地区,大家彼此并不孤立。
所以这些地方的国家和统治者迟早会知道大明的革命性质,他们会疑惑,会恐惧,有很大的可能会切断和大明的联系。
如果大明没有准备,只要完成一国之革命就可以了,那么外贸这一块迟早会遭受巨大打击。
解释明国内部上下游产业链会面临破灭的困境,大量人口会失业,除了农业就没有可以容纳他们的存在,社会会出现一定的动荡。
所以苏咏霖要在这些国家和统治者准备封锁大明之前,抢先动手。
在当地建立复兴会组织,传播革命思想,拉起反抗组织,以期推翻当地王朝政权,建立革命政权,解除自身被孤立的危险。
而且他认为,在这个时代传播革命思想、号召大家建立革命政权虽然很难,有交通通讯方面的巨大难题,可与此同时,也没有民族主义的牵制。
革命思想的传播与扎根不会受到民族主义的抵制。
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是工业时代的产物,需要教育、生产、战争、思想等等交汇融合在一起产生碰撞,而当前这个时代,能够满足【教育】这个条件的国家便几乎等同于零。
没有普遍教育,便没有广泛的民族主义,零星的萌芽民族主义思想也不过是灵光一闪式的诞生,偶然在历史的长河里溅出几朵水花,转瞬即逝,消失不见。
这个时代,除了明国,其他地区没有民族主义诞生的土壤。
而在明国国内,苏咏霖推行的教育主要是讲究明国这个概念为中心的国家教育。
他的着力点在于通过教育使得各个族群之间的差别消失,使得彼此之间的认同增加,共同接受明国国民这个身份。
简而言之,在当下的世界里,没有广泛的民族主义的存在。
也因此,阶级叙事的革命思想对于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族群是一种非常易于接受的思想,而反对者往往拿不出什么能够与之对抗的广泛传播的思想。
所以苏咏霖认为世界革命是可行的。
第1348章 苏咏霖决定尝试
面对明国的攻势和革命思想的传播,一团乱麻的封建奴隶混沌体金国直接被撕碎了。
金国统治者无论是之前的完颜亮还是之后的完颜雍,都没有想到或者利用女真族群这个身份认同来对抗苏咏霖统领的光复军。
倒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根本做不到。
他们也没有把底层女真人和他们自己摆在同样的群体当中,他们自己打心眼儿里认为底层女真人与他们不是一样的。
所以金国直接内部爆破了。
南宋倒是想要抵抗,领导者也更聪明,读了洪武政论之后,祭出了孔子的大旗。
他们试图用儒家思想所囊括的身份、文化与政治三重认同团结官僚、地主等国家精英,以此来对抗明国的阶级认同。
事实证明,这不是什么好的方法。
想要完成这个高级层面的认同,自己就要真的切身实际的去做。
说要建设大同社会,要走圣人门路,那就要真的去做,真的去克己复礼,真的去实现孔老夫子的梦想。
路走不下去可以调整,不能直接躺平或者放弃,好不容易出个王莽、蔡京要践行大同社会的理想,还要直接把他们打倒在地,一个是篡逆之贼,一个是六贼之首。
口号喊得震天响,私底下却男盗女娼狼狈为奸,尽做一些苟且钻营之事。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儒家门徒们自己人都不相信自己人所说的,纯粹只是为了利益结合,大难临头各自飞,谁管他人死活?
苏咏霖敏锐地察觉到了南宋内部的混沌,直接以【大同社会】为切入点,轻而易举的撕开了南宋儒家门徒们脸上虚伪的假面。
这波操作使得南宋内部的一部分心怀理想的读书人直接跳反,成为了革命思想的认同者,然后反戈一击。
南宋土崩瓦解。
有了这两个成功的案例,苏咏霖逐渐意识到在这个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大规模思想解放的时代以革命思想进行开拓,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没了民族主义的阻碍,没有了民族之间互相的仇视,革命的思想究竟能在世界各地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艰难险阻不会少,交通也好,教育也好,都是很大的问题。
但是面对一张白纸,就有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苏咏霖决定尝试。
与他不同,赵玉成则是出自一种对自身担忧的想法,担心一国革命完成之后大家会懈怠、腐化,会想要追求享受而放弃曾经的坚持,于是让明国堕落回封建的模样。
所以他要让大家走向长期革命的道路,给大家不断地找事情做,以此断绝他们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