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3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战功,他也有,但是并不辉煌。
  虽然河北大反攻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曾经攻城略地包围了中都,但是大反攻的那惊天动地的一战是苏咏霖亲自指挥的,攻破中都也是苏咏霖亲自谋划的。
  金军主力都被打颓了孙子义才占了便宜,所以军中公认这其中他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当时孙子义当燕云兵团的司令官质疑声也不是那么大,军中戏称这五人为苏咏霖麾下的“五虎将”。
  一开始,这真的是戏称,甚至有点贬义的味道。
  但是随着灭金战役的进行,其他四人大放光彩,虎将之称也没有了贬义的味道,成为了真正的美称。
  这一美称可不得了,作为五人当中唯一拖后腿且充满了关系户味道的人,孙子义的处境开始变得有点尴尬。
  五虎将五虎将,每人都要是如同猛虎一般能征善战的强悍将领才算是虎将,但是你这边算什么情况?
  孙子义甚至听闻军中有传言说光复军的顶端是四只虎围着一只猫。
  这让他情何以堪?
  换了别人估计是要暴怒之后寻机报复那些说闲话的人,但也就是孙子义了。
  孙子义好就好在有自知之明,且懂得进退。
  当他发现自己的确不太适合待在光复军顶端的位置上的时候,尤其他的出身还不是那么的优越,而此时此刻又是苏咏霖即将称帝的档口。
  这个时候闹事,对自己,对苏咏霖,对整个光复军,有好处吗?
  认真思考之后,孙子义认为,急流勇退,未尝不是以退为进之策。
  中国人的某一部分哲学思想在这一刻、在孙子义的身上发挥到了极致。
  孙子义决定退一步。
  他要离开燕云兵团司令官的位置,退位让贤,不做了。
  转而担任一个他可以胜任的官职。
  苏咏霖是没想到孙子义居然那么坦然,那么洒脱,军中顶端的位置说不要就不要了。
  他根本还没那么个打算,孙子义就主动提出来了。
  于是苏咏霖觉得自己是不是该稍微安抚一下孙子义。
  “如果是因为军队里的某些传言,我觉得子义兄大可不必如此,燕云兵团司令官的职务是你应得的,在我心里,你名副其实。
  而且当初咱们一起起兵,你的身份地位与我相当,如今你作为我的部下,与我原先的部下并列,已经是你退一步的结果了,我怎么能让你再退一步呢?”
  苏咏霖做除了挽留的举动。
  孙子义心里放松,但还是笑着摇了摇头。
  “这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我孙子义堂堂男儿,怎么能让别人指着我嘲讽我而不自知呢?
  继续这样下去,闲言碎语只会越来越多,而且燕云兵团短时间内也不会有什么战事,我也不会有什么发挥才能的机会,况且我本来也没什么军事上的才能。
  这种事情别人不知道,我自己不能不知道,继续担任司令官这种厚着脸皮的事情我实在是做不来,所以雨亭,你还是给我换个地方吧。”
  用一个那么大的实权职位和苏咏霖做交换,苏咏霖又能拿什么来换呢?
  当时苏咏霖手上就一个枢密使的职位,听上去固然威风八面,但是又怎么能比得上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呢?
  枢密使经过他的魔改之后,现在就是个军队大管家,说是手握军队后勤和升迁命脉,那是面对一般的小鱼小虾很有威势。
  但是枢密使眼下需要面对的是跟着苏咏霖打天下的功勋将军们,面对那么多战功卓著且强势的将军,做个军队大管家也真是不容易。
  这支军队要什么补给,那支军队要什么补给,这支军队的补给有多少,那支军队的补给有多少,新来的军械拨付给哪支部队,这都是问题。
  稍微有点小争端,强势的将军们搞不好都要去枢密院闹,作为大管家,枢密使到时候会一个头两个大。
  换做同样有功勋的人做这个大管家,尚且能镇住那些功勋卓著的强势将军们,所以苏咏霖甚至想过要不要干脆由自己暂时兼管枢密院。
  苏咏霖把这个事情明明白白的告诉了孙子义,没想到孙子义听了以后却意外的很满意这个职位,觉得自己比起战场争锋,还是更喜欢做做后勤工作。
  “我的指挥水平,雨亭你也是知道的,打打顺风仗我是可以的,真要遇到强敌,我可就手足无措了,我害死过很多部下,实在不希望未来遇到强敌的时候还要害死更多的部下,至于大管家……姑且为之,相比那些将军们不会太过为难我吧?”
  孙子义苦笑着自嘲。
  孙子义的指挥水平苏咏霖是清楚的,能打顺风仗,打不了逆风仗,更别说绝境翻盘了。
  所以孙子义见识了苏咏霖绝境翻盘的那场真定血战之后才那么佩服他,直接跪了,投靠了苏咏霖,不自立了。
  现在,孙子义可能只是再次发挥了他的自知之明,做出了急流勇退的决定。
  苏咏霖顿时觉得孙子义的前途还是很可观的。
  他有这样的决断力,勇于放手,在这巨大的权力圈子里,拥有这种咸鱼思想的可不是一般人。
  权力场看似花团锦簇,实则暗流汹涌,在这个即将建国的当口,山东系、燕云系、外族系和元从系四大派系围绕着建国初期的政治局面一定会展开一场又一场的争锋。
  稍有不慎,就会在这场权力争端之中跌下云端。
  权力当然好,但是就像一个人端着一盆热油似的,能泼出去伤到别人,也容易烫伤自己。
  苏咏霖忽然感觉到孙子义在未来不一定是最有存在感的一个人,但是一定是结局最好的一个人。
  能在权力场内全身而退,本身也算是一种偌大的本领了。
  所以,苏咏霖就决定任命孙子义为枢密使,提领枢密院,总管全军后勤事务。


第599章 尽人事
  枢密使的人选决定之后,枢密副使的人选苏咏霖也有了。
  奚人米援。
  据说米援的家族和北宋初年的大将米信有些渊源,都是一个姓,可能有点亲戚关系。
  米援是最早跟随苏咏霖行军作战的奚人头领,是苏咏霖麾下第一个奚人独立营的指挥使,也是当初真定血战时没有离开苏咏霖逃命的少数独立营指挥使之一。
  当初逃跑的那些营指挥使数量不少,都是眼看着苏咏霖扛不住完颜阿邻的进攻而逃跑的,后来有几个厚颜无耻的试图回到苏咏霖的怀抱之中,被苏咏霖直接赶走了。
  米援没走,虽然也没有敢于跟随苏咏霖死战,但是坚持到了最后,也算是有胆有识。
  他的军事才能也就那样,跟他的祖先米信肯定不能比,但是能坚持到最后这个点挺让苏咏霖欣赏的。
  所以苏咏霖就决定提拔米援担任枢密副使的职务。
  于是乎参谋院和枢密院的五个主要职位就这样被确认了。
  苏咏霖一个接一个点名,一个接一个任命,五人相继得到了苏咏霖的提前任命。
  中央权力基本上划分完毕,中央的政治格局基本上确定了,但是官职分配任务还远远没有结束。
  行省制度刚刚确立,全国划分为多少个行省,每一个行尚书省的主官到底是谁,这些都要确定下来。
  苏咏霖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怎么合适怎么来。
  他把目前光复军占领区的大地图展开来,一点一点的指给所有人来看。
  “首先是辽东,辽东之地地广人稀,但是地域庞大,牵涉甚广,若单独设立一个行省,恐管理不及,所以我决定把辽东一分为二,设两个行省负责管理。
  以宋瓦江为界,以西设辽阳行省,以辽阳府为治所,囊括原临潢府路、东京路和咸平路,宋瓦江以东设黑龙江行省,以会宁府为治所,囊括原金国会宁府、蒲与路、胡里改路、速频路、曷懒路。”
  苏咏霖指了指辽东之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众人没有什么异议。
  反正辽东是苏咏霖的自留地,后花园,是苏咏霖用纯粹的武力从女真人手里夺回来的,苏咏霖对辽东的处置不在他们的干涉范围之内,所以他们有什么异议也没有用。
  直接承认,不作任何干涉,以此换取苏咏霖的好感。
  接着是西北部。
  苏咏霖决定将原金国西京路地区划分出来单独设行省,以大同府为核心,设大同行省。
  再接着是山东地区,苏咏霖决定将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和大名府路合三为一,以济南府为治所,设山东行省。
  然后是原金国南京路地区,苏咏霖决定以开封府为治所,设河南行省。
  还有将原河东北路、河东南路合二为一,苏咏霖决定以太原府为治所,设河东行省。
  再把原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合二为一,以河间府为治所,设河北行省。
  还剩下关中地区,苏咏霖决定把关中地区以京兆府为治所,设关中行省。
  最后,苏咏霖把没有划分出去的原中都路和北京路设为中央尚书省直辖地区,简称中直辖。
  如此,目前光复军所掌控的全部地盘就被苏咏霖划分为辽阳行省、黑龙江行省、大同行省、河东行省、河北行省、河南行省、山东行省、关中行省和中直辖等九个行政区。
  每个行政区都会按照中央尚书省的规模设“行尚书省”用以治理当地。
  行尚书省在行政等级上比中央尚书省低一级,所以中央尚书省的主官为从一品平章政事,行尚书省的主官就是从二品参知政事。
  行尚书省在地方负责地方政务的全权治理,主导行政事务。
  对于这一行政区划,群臣大体上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倒是霍建白提出那么大的行政区划交给一个机构管理,是否会导致中央权力被削弱,而地方权力增强的隐患呢?
  对于这个担忧,苏咏霖夸奖了霍建白。
  “霍郎中所言绝不是危言耸听,所以这个规划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未来随着人口增加,可能行省数量还会增加,目前先这样,而且,我还会在行省中设下负责司法的官署。”
  苏咏霖微微一笑,接着霍建白的话茬儿,宣布一省之中除了行尚书省的行政机构之外,按照定下的新规则,还要设主管司法事务的司法总局。
  司法总局为中央司法三司的下属部门,具体编制属于法部,相当于法部的地方分部。
  每一个行省都要设一个司法总局,司法总局设司法侍郎一名,司法主事二名,司法侍郎为正三品职位,司法主事为从三品职位。
  司法总局侍郎这个正三品的品级虽然略低于行尚书省的参知政事,但是二者没有直接从属关系。
  整个司法系统都和行政系统分开来运行,双方的直属上司都是皇帝,吏部虽然也管行政系统的官职升迁,但是新朝的吏部直属皇帝负责,不属于尚书省系统。
  所以司法系统内的官职升迁轮不到行政系统去干预,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司法系统与行政系统之间产生奇妙的反应。
  在这样的情况下,司法与行政双方也不存在因为品级高低而产生什么肮脏的交易——至少在制度设计上不会。
  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发生什么,苏咏霖也并非没有预见。
  只是这种事情很难在没有发生的时候做什么干预,只能说尽人事而已。
  行省下面是州、府,而每一个州府之中除了行政官署,也要设州、府司法局,州、府司法局主事也是分管一州一府之中的司法事务。
  州府下的县按照规定也要设司法分局,司法分局郎中的职责是一样的,同样是负责一县之内的司法事务。
  行政长官不得干涉司法系统办事,与此同时,司法系统办事的时候,行政长官必须要回避相关人员和事务。
  而如果司法案件牵扯到行政长官,则行政长官需要接受同级司法系统的问询,并且暂时停止公务,职权由副手暂时接掌。
  这一宣布让群臣感到惊讶,很多人看这霍建白的眼神都怪怪的,霍建白咽了口唾沫,尴尬的没有抬起头,假装在看地图。
  而另一方面,军事问题上,地方行政长官和司法长官都不具备干涉的权力。
  军事问题也是由枢密院和参谋院负责,与行政系统、司法系统平行,连军费都是单独拨付,不存在相交的可能。
  不过军队可以在战时暂时负责治安的任务,可是军队的主要职责还是国防和征战沙场,不能只是用来维持治安。
  所以苏咏霖决定在军队系统之外单独设一个治安系统,负责统筹军队之外的国家治安力量,负责治安。
  这一设定将取代原先兵部在六部之中的位置。
  只是国家草创之际人手奇缺,苏咏霖的精力也不够,所以这一构想暂时还是构想,地方治安还是暂时依靠当地驻军。
  地方如果没有驻军,那就靠行政官府自身招募衙役之类的存在来负责临时治安。
  等国家治理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