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允让皱起了眉头:“陛下的意思是?”
  李承德挥挥手:“大越是礼仪之国,便不计较你们的无礼,赶紧回去吧,该干嘛干嘛去。”
  周允让眉头深锁:“陛下可以开价,高一点都可以,这个权力我还是有的。”
  李乾德皱起了眉头:“你已经涉嫌侮辱我们大越国的尊严了,一国疆土,怎么可以拿来买卖,看在你们首次触犯之下,朕便不与你们计较了,速速回去吧。”
  周允让颇为遗憾:“这样就太遗憾了,那只能如此了,诸位回见。”
  周允让与狄骧退下。
  这个事情在越李朝被传成了一个笑闻。
  “听说了吗,北面那个国家,派人来咱们的大越,说要买下富良江去大理国开矿,还要买下两岸的土地,你说这个事情好不好笑啊?”
  “不是宋朝,是叫西夏的,海上的南洋集团知道不,那就是西夏的……结果如何啊,当然是被咱们陛下给驱逐出境了啊!
  富良江贯穿大越全境,连应天府都在其中,那可是一国都城所在,那西夏人敢提出这个要求,可是侮辱另外咱们大越国了,陛下没有将他们都砍了脑袋,已经算是仁慈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又好笑又有趣的新闻,自然也是传闻得飞快,不出几天的时间,整个大越国都知道了。


第690章 灭国!
  “接下来该怎么办?”
  狄骧问道。
  周允让道:“回去点兵,开始进攻吧。”
  狄骧惊诧道:“这么简单粗暴……不需要制造点争端什么的吗?”
  周允让点点头:“那就说我们为宋朝被屠戮的百姓报仇来了。”
  狄骧:“……咱们是大夏人。”
  周允让恨铁不成钢:“狄兄,你也是军队的领袖之一,您得记住了,宋朝是中国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夏一定会完成统一的,所以,宋朝是大夏的,宋朝百姓也是大夏百姓,所以,咱们帮自己的百姓出头,一点毛病都没有。”
  狄骧:“……你说的都对。”
  周允让与狄骧的对话,其实他们都知道并没有什么意义,这个事情早就预定好了的。
  无论越李朝的李乾德怎么回应,这土地都得交出来,这不是讲不讲道理的事情,宋朝君臣讲仁义道德,那不过是他们不得不讲仁义道德,欧阳辩愿意讲仁义道德,是因为他心中有仁义道德。
  越李朝对宋朝的领土有想法,这很正常,屠戮了宋朝百姓,也是正常,什么战争不杀平民的说法,就是一个谬论而已。
  徐皓峰说过,战争都是从屠杀平民开始的。
  越李朝没有做错什么,那不过是丛林法则罢了,当然,欧阳辩的大夏对越李朝的土地有想法,那也不过是正常的土地要求。
  无关道德。
  周允让和狄骧心中还是有所谓道德的,但他们能够说服自己,因为越李朝屠戮宋朝百姓几十万,这就是他们的道义。
  于是,庞大如同小山一般的军舰迫近富良江的入海口,士兵如同饿狼一般扑上了海岸,长州被海军一战而下,继而进逼太平州,一路势如破竹。
  另一路在南册江入海口登陆,拿下永泰州,进逼谅州,在西安攻下万春洲,也是一路势如破竹。
  海军从陆上行进,后勤的舟船从大河溯游而上,不断地提供后勤供应。
  越军在路上抵挡不住,在河中更是不堪一击。
  等李乾德组建起军队准备抵抗的时候,海军已经突进到了都护府,也就是京都所在。
  好嘛,直接就是京都守卫战了。
  越李朝的地方不大,除去山区,其实精华地带也就是富良江一带而已,而富良江入海,溯游而上便是京都,这个时代没有从海上进攻的敌人,于是越李朝上下并没有想到周允让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李常杰指挥军队,准备将海军拒于府里这个地方,只是面对精锐的海军,号称的十万军队被打得溃散,李常杰带着一帮护卫狼狈逃回京都。
  而周允让随后就到了富良江畔的东扶烈,而海军已经抵达了都护府的城下。
  李乾德发诏命令各州府立即组织军队勤王,只是李公蕴立国的时候学着大宋朝将军权都击中在自己的手里,将政权交付文人的手上,到得这个时候,哪里有军队来勤王啊。
  京城应天府城仿造宋国城池建设而成,虽然气势不如,但也算是个颇不错的城池,因此李乾德以及李常杰以为可以等到各地勤王军队群起而攻的时候,城门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轰然倒塌!
  李乾德与李常杰这两个在越李朝百姓眼中的雄才大略的皇帝以及柱国大将军成了狄骧的俘虏。
  李乾德以及李常杰这对君臣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堂堂一个国家,竟然被一个商人给打趴下,君臣还成了俘虏,更加没有想到的是,对方只花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直接将刺刀抵到他们的颔下。
  周允让没有客气,直接将李乾德以及李常杰处死,将一种不愿意投降的文臣武将也都一一处死,将愿意组建新朝廷的人留了下来。
  越李朝没有覆灭,周允让扶持了李乾德的一个五岁的侄子上位,朝政则是周允让与狄骧两人主持。
  勤王军队从各地赶来,但不过是一些乌合之众罢了,狄骧命人一一将其击溃。
  随后,江南八大海贸世家进场。
  ——管理这些地方,还得这些有大量人才的世家帮忙,这也是之前的协议之中规定的。
  狄骧带着海军打击那些不愿意投降的州郡,打下来之后,就让八大世家的人帮着管理,经过一个多月的扫荡,所谓富良江以及南册江两江流域的精华地带,尽数落入新朝廷之手。
  至于其他的边角地区一来是顾不上,而来是没有必要现在就打下来,就暂时不管,等核心地带稳定下来再说。
  核心地带到手,周允让立即安排土地革命,这个是欧阳辩叮嘱过许多遍的,想要在这里立足,就要争取最广大人民的支持,至于最广大人民,除了农民还有谁?
  越李朝与大宋其实是很相似的,从李公蕴开始,就亦步亦趋一般学习宋朝的文化,朝廷架构也好,还是服装建筑等等,若是第一眼看到还会以为就是宋朝。
  而在县乡里面,阶层结构也大抵相同,乡绅地主是县乡的统治力量,周允让的变革侵犯了这些人的利益,于是他们就站出来造反了。
  这个也早在周允让的预料之中了,土改在大宋、在大夏,就少有不造反的。
  周允让虽然没有亲自主持过,但业务流程却是半点也不陌生的,杀一批、打一批、拉一批、帮一批,农民分到了土地,八大海商世家又在周允让的主持下按照大夏的各类农业公司的模式进行改造,各地的农民进入公司架构里面,地方的局势也都安稳了下来。
  周允让虽然性情清冷,但他是个很会办事的人,每一步的工作,他都会详细写下来,还会把下一步的计划都给记上,然后寄回京中,让欧阳辩随时了解这边的情况。
  在汴京的欧阳辩看到周允让的稳扎稳打,也不由得赞叹道:“让这小子去当商人也着实浪费了,这等人该当一个封疆大吏才是。”
  不过他随即笑了起来,当南洋集团的总经理,可能比封疆大吏还要爽上三分。


第691章 耍无赖!
  越李朝的覆灭,在宋朝也罢,夏朝也罢,还是在辽国,都没有引起任何的波澜。
  宋朝片帆不得下海,能够下海的江南商人将消息掩盖得严严实实的,谁敢把消息传播出去,谁就要被扔下海,他们现在一心一意搞工业园,以及帮着周允让接手越李朝。
  接手越李朝可不是义务劳动,那是有大利益的。
  一来他们在攻打越李朝的时候有过投资,虽然说有多有少,但都有份子在里面,关键是,接手下来运营一样有大利益。
  现在按照周允让给出的章程,他们建立农业公司,接收交趾农民加入,产出除去给农民的分红、工资,以及缴纳给南洋开发总公司的利润,剩余的就是他们的经营费用,这笔经营费用可是可多可少的。
  还有一项是江南商人都关注的东西,就是南洋集团在大力的收购所谓的橡胶,橡胶树种子南洋集团会发放,他们只需要种下来,以后就可以每年收成了,橡胶园将会成为他们的稳定收入。
  之所以看好这所谓的橡胶树,是因为这橡胶用来生产现在马车用的车轮,以及诸多工业都需要这玩意,尤其是蒸汽机。
  橡胶的作用是其他的东西很难代替的,江南这些商人眼光过人,自然看出这玩意是一本万利的东西。
  水稻这些农作物实际上是精耕细作的产物,而橡胶树并不需要如此,能够节省很多的人力以及成本,这才是真正的一本万利。
  虽然说这一次是八大家带头,但八大家后面还跟着一大票的商人呢,有人非常看好,于是在交趾揽下很多的土地,想要在这里一心一意的种橡胶树了。
  对于宋朝的商人来说,这交趾经济太落后,虽然也学着宋朝的文化,但总体不过是沐猴而冠,只学到一点皮毛罢了,经济上却是一塌糊涂。
  但这交趾地方水土太好了,虽然说生产力一般,但人家生得好啊,这地方随意种些东西都能够吃得饱,你说命好不好。
  因为如此,这地方其实人口密度还算是可以,有人的地方,自然是做生意的好地方。
  对于宋朝商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发财的好地方。
  如此好的地方,自然不能让人知道啊。
  所以除了能够参与到项目里的商人,其余的人并不太会告知,大多就是说去琉球,虽然说琉球让大夏给占了,但明面上还是宋朝的土地。
  至于对于大夏来说,交趾那地方就是个旮沓,如今大夏一片如火如荼,谁关注那些蕞尔小国。
  至于大辽那边,大辽那边现在是焦头烂额的,虽然说与大夏算是不打仗了,但女真部越打越强,大辽感觉已经有些摁不住了。
  所以谁也不会在意一个距离那么远的地方。
  真正注意到越李朝这边的是周边的国家,比如说占婆这些周边国家,毕竟这动静还是不小的。
  南洋集团攻打交趾,巨大的军舰遮天盖地,还有众多的商船来来往往,打下来之后,更是船舶如云往来。
  看起来就像是中央王朝倾国之力来攻打交趾了,将占婆等国家吓得瑟瑟发抖,赶紧派出人去打听,周允让温言告知:“我们只是来惩罚罪孽深重的越李朝君臣,与其余的国家无关,你们不用紧张。
  而且,我们来到这里,也是想要与你们做生意的,以后大家可以多多做生意……”
  有了周允让的保证,周边的国家算是暂时松了一口气,但依然没有放下所有的担忧。
  ——一个庞然大物就趴在自己的身边,谁能够真正的放心,而且看南洋集团这姿态,可不是想走的意思。
  他们看得没错,周允让等人的确是不走了,走了怎么给欧阳辩一个产粮地。
  周允让等人不仅不走,而且还扎下根来。
  一个个农庄被建立起来,当地的农民被吸收进农村去,官府也被重建起来,当然是使用愿意投靠的人,而有些重要职位则是由南洋集团里的高管来担任。
  南洋集团分了远洋集团的一般的家当,远洋集团这些年来培养的人才很多,能够处理得了海外贸易的人,来管理交趾自然也不在话下。
  在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式之下,得到了好处的交趾农民自然是非常拥护南洋集团的,而交趾的地主集团,则是已经被打散了,根本成不了事,交趾已经是稳定了下来。
  不过要等交趾稳定下来,那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而在此事,大夏朝正在迎来一个巨大的改变。
  连接长安与汴京的铁路虽然没有全线贯通,却完成了从汴京至郑州的一段。
  当然这一段也并不短了,足足有一百六十里路。
  从郑州到汴京,如果是在有水泥道之前,这段路骑着马要走个四五个时辰,但有了水泥路之后,只需要两个时辰就到了,现在又不一样了。
  欧阳辩带着百官一起坐了一趟,只花了半个时辰,就从汴京抵达郑州,欧阳辩带着百官在郑州吃了一顿羊肉烩面才回去的。
  “咱们前面坐了两节车厢,后面的都是装货的,装的是几万石大米,就用了一个小时,就全数到了郑州了,这效率可以不?”
  苏辙感慨道:“这何止是可以,这太惊人了,等咱们这火车铺到了长安城,长安就不用害怕缺粮了。”
  欧阳辩笑道:“是啊,长安城地理位置的确是都城的首选,不过因为运河堵塞,近代以来已经不适合做都城了,现在有了火车,长安又具备了做都城的条件了。
  咱们大夏目前的国土,长安就是中心,以长安为都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