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荆湖北路有的山区盛产茶叶,原本运不出来,就在当地作为山茶自产自销。
  但因为服务区的的开设,山茶进入了服务区售卖,因为口感很好,受到了很多商人的喜欢,于是山中茶农大肆种植。
  服务区中的茶叶也越来越多,甚至挤占了淮南十三场的市场,于是引起了江陵府榷货务的注意。
  宋代承袭唐制,茶叶都是禁榷品,由官府专卖,禁止私贩。
  六务十三场就是官方专门设置来榷茶的机构。
  所谓六务就是设置在要会之地的榷货务,江陵府榷货务就是其中一个。
  而十三场则是设置在淮南的十三个茶叶生产山场,天下的茶叶都是从十三场出来的。
  六务十三场控制了大宋的茶叶买卖,不允许民间另有茶叶买卖。
  荆湖北路的茶叶出现,还挤占了他们的市场,自然引起了他们的愤怒。
  于是江陵府榷货务介入了。
  江陵府榷货务先是找到了央行分行,分行长虽然不愿意,但也只能照办。
  因为虽然交易也都是缴税的,但的确不符合国法,所以分行行长立即停止茶商在服务区交易茶叶。
  于是茶农立时损失惨重,但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所谓叛乱并不会发生。
  榷货务盯上了荆湖北路茶农。
  荆湖北路所产的山茶的确口感出色,绝对可以打造成高档茶叶,这里也可以打造成第十四个山场。
  于是江陵府榷货务的官员带着衙役,强迫当地的茶农加入新建立起来的山场。
  茶农自然不愿意。
  分行行长怕欧阳辩不了解情况,还特意解释了为什么茶农不加入的原因。
  茶农自己种茶出售虽然也要交税,但完税后的收入都是自己的,他们人身也是自由的。
  但十三场的‘园户’却并非如此。
  园户是没有人身自由的,而且他们还要承担配额产茶,若是未能完成配额,就要贴田卖屋,将缺额的茶叶给补上。
  他们当然不愿意啊。
  他们不种茶,还可以种其他的,但若是成了园户,就世世代代是园户,谁会愿意。
  于是江陵府榷货务的官员就直接抓人,说茶农私自种茶、贩茶,已经触犯了国家法律,要将他们投入监狱。
  茶农们无奈,只能哭哭啼啼地加入新开设的第十四山场。
  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
  今年不知道怎么的,可能是气候原因,也可能是茶农积极性不高,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导致茶叶歉收。
  这让因为新开设十四山场而升迁的官员勃然大怒,下了死命令,缺额的部分要茶农自己承担。
  茶农哪里承担得起,官员为了达成任务,将一些茶农抓起来,当着茶农们的面严刑拷打,想要给其他的茶农压力。
  却没有想到茶农已经忍无可忍,当场有人暴动,动手打了官员,官员指挥兵丁动刀,当场有茶农死亡,终于将整个事件推到不可测的地步。
  茶农见有人死去,彻底失去了理智,直接一哄而上,将兵丁和官员都给打死了。
  荆湖北路的茶农现在已经啸聚山林,集体对抗官府了。
  江陵府榷货务见事情已经不好收拾了,赶紧将事情扔给了江陵府,江陵府也不敢管,将事情推给了荆湖北路的监司。
  荆湖北路监司见民乱已经起来,赶紧上奏疏,于是事情终于捅到了汴京城!


第238章 官逼民反!
  “这帮废物!”
  韩琦一脸的铁青。
  曾公亮连连摇头:“这是官逼民反啊!”
  韩琦冷声道:“张方平怎么还不来?”
  “来了来了。”
  张方平笑呵呵而入。
  韩琦哼了一声:“看你们三司干的好事!”
  张方平摇摇头:“死掉的官员也是忠于职守罢了,这事不能怪他。”
  韩琦斜睨了张方平一眼:“不怪他……那怪谁?怪我韩琦,还是怪官家?”
  张方平苦笑道:“谁也不怪,要怪就怪这制度,这茶课岁入不多又害民,早就可以废弃了。”
  韩琦冷笑道:“说得倒是轻巧,你倒是和官家说去。”
  张方平笑道:“正要和官家说这个事情呢,韩相公,曾相公,要一起吗?”
  韩琦冷哼道:“有何不可,请参知政事一起吧,哦,对了,事关民乱,请枢密院也派出代表一起商议吧。”
  在韩琦的提议下,一个小型会议召开,二院三司的主要领导与会,赵祯列席,张方平主持。
  张方平道:“荆湖北路江陵府发生官民纠纷,牵涉甚大,所以我建议开这个会议,我先介绍一下情况……”
  韩琦打断道:“大家都收到了消息,不用介绍了吧?”
  大家都点头。
  赵祯道:“那就不用介绍了,下个流程吧。”
  张方平点点头道:“今日请大家来,一是商量出一个解决当下的问题的方法,二是如何长久的避免当下这样的情况。”
  赵祯点头道:“大家都说说吧。”
  韩琦道:“当下解决方法又有何难,令央行银监卫镇压即可,这等乱民与土匪何异,以银监卫的能力,镇压也不过半月时间。”
  曾公亮、欧阳修等人都点头同意。
  赵祯有些不忍:“他们并非土匪,如此处置怕是不妥。”
  欧阳修平静道:“茶榷本是国法,这些茶农知法犯法,被收容后,竟然还敢杀官,犯法造反,罪无可赦。”
  众人俱都点头,一副理所当然。
  张方平点点头:“那就讨论一下长久的问题,我先抛砖引玉吧。”
  赵祯点点头:“爱卿请说。”
  张方平点点头,提高声音说道:“臣请弛茶禁!”
  众人侧目。
  张方平解释道:“茶榷法沿袭唐代,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其中问题很大。
  官榷制度下,官府必须维持五务十三场的庞大机构,每年所耗费的费用几乎达到上百万贯,但收入却不多。
  这样盘剥园户,劳役百姓,受益的是商户,朝廷却担负了聚敛的恶名,着实得不偿失。
  所以,臣……请弛茶禁!”
  韩琦弗悦:“计相所说可有依据,现在国库虽然稍微宽裕了些,但茶税恐怕还是大头吧?
  现在朝廷用钱的地方也多,俸禄、三军之食、百万待哺之卒、岁币等等花销,计相可曾想过?”
  张方平呵呵笑道:“那是自然,我给大家算笔账吧。
  按计划朝廷每年在查课上收入是二百四十四万八千贯,但实际上收入才一百二十八万贯。
  除去给商人让利的四十二万贯,每年才收益八十六万贯,除去拨给园户的本钱三十九万贯,这么算下来,官府每年的毛利才四十六万九千贯而已。
  区区四十六万九千贯,却要滋扰地方、园户受困、民夫劳苦,着实不合算,现在还因为茶榷出现官逼民反之事,着实是不值当!”
  韩琦道:“但计相可曾想过,官府毛利收入虽然不多,但这五务十三场可以承接多少官员,咱们大宋官多差遣少,若是裁撤,这些官员又该如何安置,计相想过没有?”
  张方平一愣:“这……也不能这么算吧?”
  韩琦冷笑道:“陛下,这五务十三场虽然所课不多,但毕竟能够养官,若是贸然裁撤,民怨我不知道,但官怨是肯定的,还请陛下三思。”
  赵祯皱起了眉头。
  大宋朝讨好读书人,是为了巩固政权,现在读书人越来越多,官员也越来越多。
  但差遣就这么多,的确有官员抱怨补不上缺的现象,在差遣这么少的情况下,裁撤一个这么大的机构,的确是不太妥当。
  欧阳修却道:“臣倒是觉得计相建议可行,古时候山泽的利益本身就是与百姓共享,所以百姓富裕,君主也国库充足,国家也因此安定,刑罚也无需多用。
  茶禁之法,不过是唐代才有,至今也就二百来年,然而臣看来,茶禁给国家没有带来多大的利益,但为患却不少。
  如果能够废除茶禁,民间自然安定,百姓也多出一门谋生的生路,饥民也不会更多,朝廷也不必和百姓互如仇寇,如此功莫大焉。”
  政事堂有了分歧,赵祯也举棋不定。
  一场会议讨论下来,也并没有什么结果,连派兵平乱之事也没有决定下来。
  欧阳辩回去之后倒是和欧阳辩说起这个事情,欧阳辩惊诧莫名:“直接派兵平乱?”
  欧阳辩理所当然的点头。
  “可他们都是被逼的!”欧阳辩道。
  欧阳修摇摇头:“银监卫所剿灭的土匪也都是这么说,无非就是灾年没了生计,只能靠着杀人抢劫才能够面前过日子之类的话。
  但灾年过了,也不见他们回去种地,这些茶农,本身就不是什么守法百姓,种茶本身就犯法。
  他们不仅种了,还拿到市面上来售卖,后来还敢杀官,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欧阳辩:“……”
  这道理没法讲了,以欧阳辩的看法,的确没有什么问题。
  茶禁的确是害民法,但法规是坏的,依然还是法规,只要犯法,就要被惩治。
  这就是宋朝人的看法。
  宋朝的高层是人治不假,但实际上宋朝可是‘依法治国’的文明国度。
  嘉佑年间,宋朝编制的律法有不少。
  比如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法的【嘉佑禄令】、适合诸军士兵特别法【殿前马步军编敕】、专门用于规定立法程序的【嘉佑编敕】、为下层军官注拟、升迁、酬赏的【三班院编敕】、专门的考试法【科举条例】、专门的驿站法【嘉佑驿令】,连规定中书门下五个办公室的部门行政都专门出了一个【中书五房总例】进行规范,哦,对了,还有一个【遗嘱法】。
  宋人是这么总结的。
  “汉,任人者也;
  唐,人法并行者也;
  本朝,任法者也。
  吾祖宗之治天下也,事无大小,一听于法。”
  宋人说这话的意思是:“汉朝啊,他们那叫人治,唐朝稍好,但也是人治为主,法治为辅,就咱大宋朝,依法治国,吊!
  咱们老祖宗治理天下,无论大事小事,事事都要依法而行,牛逼!”
  所以欧阳修的想法也很正常,你情有可原不假,但也罪有应得。
  不能说你造反是迫不得已,然后杀人之后还让你逍遥法外,这是不存在的。
  至于欧阳修所说讨论茶禁的事情,欧阳辩不太在意,比起茶禁,盐禁才真正害民。
  茶被官榷而贵,最大就是不买拉倒,不喝茶还能死不成,但不吃盐真的会死的。
  所以百姓不仅要交各种苛捐杂税,还得交这不叫税的买盐钱,实际上也是一种税了,而且很多。
  欧阳辩对荆湖北路茶农的命运忧心忡忡。
  他有责任。
  历史上并没有这么一档子事,全然是因为他开发荆湖北路而造成的。
  若不是他开设的服务区,茶农不可能走出来卖茶,也不会因此被榷货务盯上,更不会被强迫为园户,更不会因此而被迫杀官。
  “不行,我得阻止这件事!”
  欧阳辩下了决心。
  “欸,欸,你想做什么!”欧阳修赶紧抓住儿子。
  欧阳辩毅然道:“我要去面见官家,我要为民请愿,我要……”
  欧阳修骂道:“你什么你,这事情政事堂、枢密院、三司和陛下都没有异议,你瞎出什么头!”
  欧阳辩摇摇头:“事情因我而起,我怎么能够置身度外”
  说完欧阳辩甩脱欧阳修的手走了。
  欧阳修摇头叹息。


第239章 
  欧阳辩见到赵祯的时候,赵祯看起来有些开心。
  “季默来了,你可知今日朕有喜么?”
  欧阳辩道:“臣不知。”
  赵祯笑道:“你等着!”
  然后跑到后面去,一会抱出一个布团,将里面的物事展示给欧阳辩看:“来来,瞧瞧,朕的第九女!”
  布团里是一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看起来皱巴巴的像是个猴儿。
  赵祯笑得颇为真诚。
  “虽然是个女儿,但朕还是开心,朕的子嗣不旺,女儿也是小棉袄。”
  欧阳辩笑着恭喜:“陛下大喜!”
  赵祯很是开心,吩咐郑大用:“快快,去将赏赐拿来。”
  郑大用赶紧小跑拿来一小篮子金银、象牙、玉石、玳瑁、檀香等等制成的钱币瓜果,抓了一大把塞到了欧阳辩的口袋里,欧阳辩赶紧谢恩。
  赵祯乐了一会,将女儿递给了侍候一边的宫女,君臣二人坐了下来。
  “季默此行有事?”赵祯道。
  欧阳辩答道:“确有要事,陛下,臣请给荆湖北路茶农一条生路!”
  赵祯的笑容稍歇:“他们是乱民。”
  欧阳辩摇头道:“迫不得已而已,他们就想活下去,仅此而已。”
  赵祯叹息道:“朕其实也是这么想的,可诸大臣都力主镇压,朕也不好反对。”
  这个事情欧阳辩是知道的,他也不敢奢望赵祯能够一意孤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