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马扩命人将耶律达鲁献于金人,谁料得金人竟然也搜查到了郭药师这个倒霉鬼。
有得郭药师同耶律达鲁为证,童贯同完颜斡鲁立马翻脸,南京道中,第二折好戏又开始上演。
童贯同完颜斡鲁之间为了天祚帝,便开始斗气起来。
又有得赵良嗣暗中放水,两人之间仇恨一日深似一日。
这才过得十几日,便有惊人消息传来,完颜斡鲁已领大军前来攻打童贯,且童贯正领人退往紫荆关。
闻听得如此消息,耶律大石同王叶二人自是大喜,乃举杯相庆。
当下王叶便开口道:“如今双方已坠计中,恭喜林牙,西京道可得,辽国可存!”
耶律大石也是喜不自禁,只站起身来,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便朝王叶深深一揖,开口道:“若非贤弟相助,为兄安有得今日。”
王叶之所以扶持耶律大石,首先当然是为了自己,其次才是宋国,最后才是耶律大石。虽则如此,这些日子来自己也算是殚精竭虑。
见得耶律大石行此重礼,王叶也不回避,便生受了这一礼。接下来这才举手道:“林牙多礼了!”
耶律大石便兴奋地搓手道:“如今大事已定,为兄这便按计行事,且遣三千兵马前去塞得居庸关,使完颜斡鲁不得出。复领大军北上,攻灭得云中府这二百金人之余,再死守杀虎口,使中京道金人援兵不得入。如此一来,西京道入吾手中,且稳如泰山。”
王叶便摇头道:“林牙且休要心急!如今尚且未到同童贯翻脸之时。若未得童贯军令便行此大事,虽能得西京道,却必然惹怒童贯。”
耶律大石稍一沉吟,便开口道:“为兄得意之下,倒是有几分忘形了!贤弟既有此语,自当另有妙计!”
王叶哈哈大笑,便开口道:“此事却也甚易,林牙只需如此如此便可。”
耶律大石闻言大喜!
童贯引兵据紫荆关而守,这才过得数日,便接到耶律大石报急文书:“探听得中京道金人兵马大动,已然集结得数万之众,似有南下入援南京道金人之意!”
童贯得书大惊!光完颜斡鲁麾下这三万金兵自己便吃不消了,何况还有金人大军来援?
且金人若大举集结得南京道,必有南下侵宋之意。
自己不过暗中偷取天祚帝归宋而已,何况还没有得手!
自己不过是稍稍拖延了一下金人的粮草的而已,又不是不给!
如此小事,竟然也能惹下弥天大祸。若果然因此事引得宋金交战,只怕自己封王之梦顿成泡影不说,即便逃回宋国也难逃一死!
当下童贯赶紧作书回复,且使亲卫奉大量珠宝前来封赏耶律大石,书信之中只有两字:“拒之!”
亲卫前脚这才离去,又有耶律大石报急文书前来:“探听得完颜斡鲁引大军欲出居庸关,似欲接应中京道援军之余,且可南下攻取飞狐,前后夹攻紫荆关。”
得此书信,童贯又是大惊!
且不说完颜斡鲁接应中京道援兵之事。
只说完颜斡鲁若出得居庸关,南下攻取得飞狐,自己便是必死无疑。
金人自东往西攻打紫荆关自己不怕,若是让完颜斡鲁绕到飞狐,前后夹击紫荆关的话,自己只怕难逃一死。
前面的亲卫这才离去,童贯赶紧又命其他亲卫奉珠宝前来慰劳耶律大石,且作书回复:“拒之!”
两波亲卫这才离去,谁料得耶律大石第三波报急文书又来到了童贯跟前:“探听得云中府金人留守兵马有所异动,似欲要接应完颜斡鲁出关。”
有得前两封报急文书为铺垫,这回童贯想也不想,便只回复了两字:“屠之!”
赵良嗣于一旁见得此事,明知其中有所破绽,却也不肯出声。
在赵良嗣看来,云中府金人异动之事必定为假,中京道金人集结兵马南下也未必为真,唯有完颜斡鲁引兵欲出居庸关之事,则实打实必定是真事。
若果然让完颜斡鲁出得居庸关,顿时便是海阔天空之局面。进则可以南下攻取飞狐,前后夹攻紫荆关,如此一来,自己同恩帅必定难逃一死。退也可以引兵撤回中京道,如此一来,耶律达鲁必定能逃得一命。
这两种情形都不是赵良嗣所希望见到的。
唯有恩帅麾下士卒稀少,守住紫荆关犹恐不足,又如何有能力取堵塞居庸关?便不得不依仗耶律大石出动兵马了!
为了自己大仇,为了自己同恩帅性命,又何妨让耶律大石占据得西京道?权当为此事之谢罢了!
故此赵良嗣明知此事有破绽,却不肯于童贯面前说破。
耶律大石一日三次告急,便得许多赏赐不说,又得了自己最期盼的童贯军令。
当下耶律大石便使赫鲁引三千精锐,携带强攻硬矢,又搬运得十数台小型投石机,便往八达岭而来,堵塞金人出关之路。
自己便领大军北上,攻打云中府。
云中府中只有得金人二百,又如何是耶律大石数万大军的对手。
这才半个时辰不到,耶律大石终于将垂涎已久的云中府纳入囊中。
带占据得此地,耶律大石便将萧后以及宗室权贵等非战斗人员悉数安排在此,且留得千余人马为用。自领其余人马火速往杀虎口而来。
却说完颜斡鲁分兵就粮,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金人若要将大军聚集于一处,不管是顿兵顺州也好,析津府也好,当地粮草都无法满足大军需要。
若要从外地驳运,且不说地方州县有多少粮食,听不听完颜斡鲁吩咐,光是运输一条便是大麻烦。
故此完颜斡鲁便将大军拆分为数十支,分散前往各州各府就食。如此一来,南京道各州县只需要负担千余金人粮草,一时半会之间到也能勉强对付。
不过此策到底也是下策,只能解燃眉之急。南京道粮食总共就那么一点,根本不够大军长久食用。若未得大批粮食运入,大军迟早死路一条。
故此完颜斡鲁一面拆散兵马,一面遣信使赶往中京道求救。
一则自然为了粮草之事。当日大军破得辽主青冢大营,曾缴获大批牛羊,唯有南京道并无草原,故此携带粮草不便,完颜斡鲁便不得不命麾下将之送去中京道。
如今自己被困在此地,粮草将尽,自然是希望中京道尽快派出人马来援,且携粮草以为救急。
二来也是为了攻破居庸关。
童贯据紫荆关为守,唯有此地实在太过险要,由东而西无法攻取。故此完颜斡鲁便欲领军入得西京道,若能前后夹击得紫荆关,料来要破此关不难。
谁料得宋人奸诈,竟然早早便以兵马填塞得居庸关。完颜斡鲁出居庸关不得,便被困于南京道。欲要破居庸关,其实也颇为简单。只需要中京道再来得一支人马,照样采用前后攻击的法子,自然能破得居庸关。
前文便已经说过,南京道前往西京道只有两条路径,一条为紫荆关,一条为居庸关。
其他路径还有没有?
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当年战国时期,燕、赵诸国均于自己境内修筑得长城,到得秦始皇一统天下,便大发民夫,将这些零零碎碎的长城连接在一起。后来列朝列代又几经修缮,便有得如今的长城规模。
南京道于西京道之间,只有得太行山脉为隔断;南京道于中京道之间,只有得燕山山脉为隔断。
燕、赵也好,秦始皇也好,乃至于后来列朝列代也好,自然不可能于平地上修筑长城,只沿险峻的山脉而来,如此方能起到防御的效果。
例如燕长城,其中一段就在燕山之上。赵长城,其中一段就在太行山上。
如今居庸关、紫荆关既然以为宋人遣兵马堵塞,完颜斡鲁欲要朝中京道求援,便只能遣人潜入燕山之中,再翻越长城,如此方能前去求救。
燕山虽然险峻,长城虽然巍峨,奈何并非处处有兵看守。金人只要舍得死伤,自然能到达目的地。
当年鲁迅曾有一句名言:“这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其实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便是,这世界上本来没有路,却也处处都是路,前提是你肯走。
南京道同中京道之间虽有得崇山峻岭乃至长城为阻拦,只要你肯翻越,总是有路的。
当年南京道同中京道之间的情形便是如此!
早在隋唐时期,燕山之地为中原政权所占据,而燕山北面的草原正为游牧民族所占据。
中原政权贪图游牧民族的战马,皮货;游牧民族又贪图中原政权的铁器、茶叶等等。
既然双方各有所需,官方的榷场自然而然便出现了。
国际贸易嘛!几十倍利润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有得如此丰厚的利润为诱饵,民间走私也逐渐风行起来。
既然是走私,自然不能光明正大的出关,居庸关、紫荆关等关卡搜查甚严。在利益的驱使下,总有刁民会找到办法。
于是,许多从燕地往北面的小路边出现了,其中便有后世大名鼎鼎的古北口。
第一波走私人马从此地偷偷翻越长城而出,紧接着便有第二批,第三批,第无数批。
走得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第二层意思便是常人所能理解的,只要大家朝着一个方向走,便能走到出路。这里且不讨论。
唯有第三层意思却完全相反。
“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句话其实反过来理解也成立。
那便是“这世上原本有路,走的人少了,路也就没了!”
如今南京道同中京道之间的情形便是如此!
到得辽国时期,情形又是一变。
辽国掌控得中京道等地,复扶持了一个石敬瑭,便将燕云等地纳入囊中。
如今南京道同中京道既然成了一国,所谓的走私自然不存在了!
国内运转货物嘛,反正利润不高,大大方方地走居庸关或者紫荆关便行了。
如此抄小路翻越长城的人立马便少了下来。
辽国已经持续得二百余年,也就是说当日这些走私路径也几乎荒废得二百余年。
古北口等原来的走私路径,经由二百余年的风雨,旧路已经不复存在,沿途皆是高山密林,再也难觅旧迹。
如今完颜斡鲁遣使翻越燕山同长城往中京道而去,便需重新寻找、开辟得此等路径。
故此也可以说没路。
如今完颜斡鲁虽然麾下大军挨饿,虽然见得宋国粮草堆积如山,犹自不敢南下攻打宋国河北诸路,宁可分兵就粮,宁可遣信使翻山越岭前去求救。
也不是这货好心!实在是如今尚且未曾到得绝处!
第380章 原来坑的是金人(三)
却说完颜斡鲁遣得百余人马,便冒死翻越燕山山脉前往中京道,欲要求得兵马、粮草来援。
此时掌控中京道的却正是金人第一猛将完颜娄室,此人自随完颜阿骨打起兵以来,大小数百战,从无败绩,且屡次都是以少破多。
前文便已经说过,金人待占据得辽国四京之地后,便无意大兴兵马,但专心平定内乱。唯有金人兵精而少,死一个便少一个,且平定内乱这种事情而已,杀鸡焉用牛刀?且让辽人狗咬狗去!
例如说此次平定中京道辽人之乱,便是完颜斡鲁领着三万本兵为监督,却命耶律余暏驱使十万辽人仆从军动手。
待听得天祚帝讯息,完颜斡鲁便引本兵前去擒拿,却将平定内部辽人叛乱之事悉数交给了耶律余暏。
当日萧奉先诬陷晋王谋反,身为晋王舅父的耶律余暏便为天祚帝所忌恨,无奈之下这才投得金人。
谁料得这货倒是颇为金人看重,但凡辽国投诚兵马,多使耶律余暏统领,且往往随金人大军征讨各地,也算立下了许多大功。
既然上了贼船,便只得一条道走到黑。回头无路,又感金人之恩遇,此时耶律余暏倒是颇为忠心。
即便完颜斡鲁这个监工已然引金兵东去,耶律余暏犹自在放手攻杀中京道不肯降金的辽人,每过得三五日便能剿灭得一股“乱贼”,报捷文书只潮水般往东京道涌去。
中京道剿贼顺利,阿骨打便也放下心来,将此事尽数托付。故此即便完颜斡鲁已然领大军西去,金人朝廷犹自未觉。
耶律大石闻听得此事,便作书劝之,书云:“吴越之地有异蛇,民多死之。闻泰山有逐蛇之犬名斯熬,大喜,遂遣人以千金购之。斯熬至吴地,日食异蛇数百。吴越之民以之为神,乃设庙祀之。三年,异蛇尽!烹斯熬,取皮为鼓,取骨为槌,藏之于庙,谓可传万世!今足下捕蛇甚力,只恐取皮拆骨之日不远矣!窃为君子忧之!”
耶律余暏得书大惧,自此以后便开始放起水来。
剿灭中京道辽人叛乱的兵马就两支,完颜斡鲁麾下的三万金人本兵,耶律余暏麾下的十万仆从辽军。
如今完颜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