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换新的,为何杀人?我族人不多。”李失活摆一下手。
“不杀好,我这人心软,见不得血腥。别人流一滴血,我见了腿哆嗦。”
李易表情真诚,似乎在说真的。
李失活和李大酺就那么一听,打死他俩,他俩都不信。
刚才抽血的时候,李易平静着呢。
“那里有铁矿,还有好煤矿?都好挖?我就担心因为一个铁矿和一个煤矿死人。”
李易还是那副悲天悯人的样子。
李失活二人互相看一眼,瞬间想通刚才去打枪的意思了。
警告?看样子铁矿和煤矿?能够参与进去。
“与陛下说一声?”李大酺咽了一下唾沫,激动不已。
“那两个地方我大唐占着?我说出来,有人因此出意外?我心中难安?唉!”李易又叹气。
“不会,我们保证不会出任何问题。我们派人去挖,给我们一点就行,我们耕地用铁。”李失活保证。
李大酺跟着说:“对?我们冬天取暖烧柴火不如烧煤。”
“好吧。”李易准备给出一个他那时鞍山的大型露天铁矿?不是最大的、最好的。
同时给出一个抚顺的东露天矿,阜新的海州煤矿他舍不得,鞍山的超级铁矿他舍不得。
抚顺另一个更好的煤矿,西露天煤矿,他还是舍不得。
抚顺的煤还有?却不能采,抚顺叫煤都?整个地下全是煤,很多地方挖空了。
除非搬家?然后继续挖,煤好啊?还有大量的煤精、煤磺?以前煤精都当煤烧了。
煤磺?即琥珀也烧。
谁家冬天买一车煤,不是煤面子,煤块,然后很容易找到琥珀,几乎每一块煤上都能发现小琥珀。
跟阜新的海州煤矿一起被倭国人占领,然后各种挖,往倭国的国内运。
西露天矿是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海州煤矿是亚洲第一大机械露天煤矿。
李失活攥了攥拳头:“我们去挖,挖十斤,自己留一斤,其他的给你。”
“别给我呀,给朝廷,倒是用不着那么大的比例。你们修路,有煤就能烧水泥。
我告诉你们哪里的石头比较好,也是露天的,石头就摆在外面。
咱们一起修,从这边往你们那里修,你们也往这边修。”
李易要加强统治力,兵贵神速,路不好怎么运兵?
去鞍山、沈阳和抚顺好办,有辽河,从辽河进浑河,整个一条线全穿。
“船,我们要大船,装货等黄河有水了运货。”李大酺惦记起船。
“明年夏天看看能不能开通航线,船到各处的码头停靠,你们把东西运到码头。
你们出人装船,再随船过来买卖,不收你们船钱。
从你们那里到长安免费,从长安回去还免费。
你们在长安吃饭住宿要花钱,算你们便宜一点。”
李易又给出承诺,可大方了。
李成器在旁边蹙下眉头,却未出声。
等两个人高兴地吃完饭去休息,李隆基找过来,李易泡功夫茶。
“易弟,船费怎般计较?”李成器把情况先说给李隆基听,再问李易。
“咱们自己的船,船员有钱赚,咱们补贴。
从那边过来,咱们可以收东西,拿兑换券收,价钱比他们过来卖的低。
等回去时,咱们带上自己的东西去卖,顺路带他们的人和货一程。
有利润,赚多赚少而已。关键通过这个方式加强交流,你看我跟你说……”
李易讲解交流和民心的关系。
契丹、奚族,还有渤海国,皆可通过免费的船来贸易。
他们的工业和手工业不行,卖过来的东西俱是初级资源,价钱提不起来。
卖完东西他们要买,正常来说会买什么?当然是长安的一些带有技术含量的商品。
这样的商品附加值高,本身有利润。
那里的煤炭与铁矿石运过来了,形成补充。
当地人会按照大唐长安,或者说京兆府的消费习惯来养殖、种植、采集、狩猎。
凭借现在的武器和人数,想把东北的某种动物给杀绝了,不可能。
最后契丹、奚族、渤海国对大唐的贸易形成依赖。
打仗保证中断贸易,火枪先给看的,想一想通过战争夺取的机会有多大?
既然贸易可以达到目的,东北地区便稳定。
“这都不算什么,至少咱们还赚钱,利润少一点而已,京兆府百姓却能买到东北地区的特产。
他们有了铁矿石和煤,会自己制作农具、工具、武器。
突厥再想打他们,他们首先考虑的绝对不是投降,突厥给不了他们贸易福利。”
李易又总结,国策,不能锱铢必较。
曾经他的国家为了进联合国,给非洲提供了多少援助?是非洲兄弟把国家给抬进联合国的。
其他西方国家,不一样通过各种金钱上的支援来获得好处么?
何况大唐在免费提供航运的时候没倒贴,有利润。
“他们想要窜天猴。”李成器提起李大酺对他说过的要求。
“给,先给一批,包括炸药包,他们觉得好用,再廉价购买,不怕他们用来打我们。”
李易还是那么大方,支援给他们武器,他们针对突厥更有底气。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不呼夷狄融为己
李隆基慢悠悠喝茶,李易给他倒一次,他就喝两口,然后听着的时候水有点降温就倒扔。
喝功夫茶就这样,想喝就喝,不想喝便倒。
李易始终不停,他也不摆怎么动作,正常走流程。
“其夷者,畏威而不怀德。所谓的夷,是指未被融合的民众,与禽兽无关。”
李易又从民族融合方面说情况。
原文是: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
属于把对方当成低下的人和敌人来看待,李易则希望去融合。
包括吐蕃、突骑施、大食、新罗、倭国,李易都想给融了。
能用经济的方法融就用经济的,经济不行,那不是还有枪嘛!
历史上,很多重要的人物对夷族都表现得很激进。
李易若没在他那个时代生活过,亦如是。
但他知道他那时国家有多厉害,五十六个民族,几十年的时间,全给摆明白了。
既然有例子,那就通过各种方法来处理,保证给你融了。
李隆基又把喝了一口的茶水倒掉:“善!”
他觉得自己见到了新天地,处理夷狄的手段居然有这么多。
不过前提自己的大唐要足够强,面前慢悠悠给倒茶的人就办到了。
一边强国、一边利民、一边安边、一边抚夷。
感觉整个天下皆在其心中,动静相宜。
在朝堂上,即便开大朝会,也感受不到这种面对一个人的安心。
喝着茶,一个地方的事情给说清楚了,听着十分简单。
“易弟呀,突厥何日可灭?”李隆基对突厥烦了。
“突厥不是一个民族,东突厥没了又有西突厥,西突厥完了还有后突厥,领土没有占过去,永远别指望灭掉谁。”
李易没把突厥放在眼里,他在考虑领土扩张问题。
到现在他还没扩张什么领土,吐蕃那里在他的心中,就是自己大唐的。
他心中的领土不是元朝,元朝那么打把自己给打废了。
他认为第一阶段把吐蕃和突骑施给弄明白,然后陆路上的丝绸之路开启。
第二步才是突厥,就是蒙古国范围,别再往北去,冬天储备不足,日子不好过。
第三步为新罗?通过贸易和武力解决?不从长白山那里走,鸭绿江建桥。
跟第三步一起的是第四步同时操作?
把曾经毛子的地方向白令海峡占了?隔着海峡是阿拉斯加,进美洲了?北美。
至于西南的亚洲和东亚,慢慢来?不能急。
“今年就这样了?我得把重心放在科研和教育上,等明年橡胶,我教他们出去的人怎么弄橡胶。
然后带回来,我再加工一下?咱们把内燃机搞出来?造个拖拉机,外面带壳的,当步兵战车用。”
李易说给李隆基和李成器听,更是说给自己停,别急。
时间够用?国内民生稳定住,才好对外扩张。
没有经济支撑?战难久。
没有科技支撑,守难恒。
“易弟?晚上吃螃蟹?死的,冻起来陆路送到长安。”
李成器一听今年没什么事情了?想到了吃。
“我抽检一下?可别有的没冻好?吃出病来,又得我治,最可怕的是我吃出问题。
我若是先病倒了,你们怎么办?哎呀,我得保证身体健康,不容易啊。”
李易不愿意吃死蟹,但现在的海产品最方便运输。
天冷了,零下二十多度,包裹在冰里的海货送过来,能吃。
扇贝了、牡蛎了,不直接取肉,那就无须挂冰衣。
倒是海虹,也就是贻贝,肉取出来冻硬了过来稍微多煮一会儿不错。
“用快马给你送鲜的,现在驿站好用。”李成器上心了,对,不能把易弟吃出病。
别人生病了,易弟可以救治,易弟生病了,大家全傻眼。
“现在有捞河蚌的,我在报纸上强调一下,捞起来先放一点盐,养着,等吐泥,泥里面的微生物多。
吃的时候最好采用蒸的方式,温度更高,我放高压锅,一钱就给加工一大锅。”
李易突然想到个情况,河里有河蚌,在冰封不完整的时候捞,相对来说河蚌肚子里的泥沙少。
河蚌个头大,大的跟梭子蟹似的,一个碟子装不下。
寄生虫多,放一点盐在水里养,多吐一吐,再多蒸一会儿,寄生虫也给弄死,一起吃掉。
大河蚌不好吃,看怎么做吧。
河蚌若是不煮透了,寄生虫杀不死。
煮透了,吃的时候发现咬不动。
所以先让河蚌吐淤泥,然后取了肉,记得取肉的时候手上别有伤口,或者用工具取。
然后加上调料放在盘子里蒸,这样温度够高,能够杀死寄生虫,河蚌的肉也能咬动,比直接煮强多了。
“我叫人捞一批,你给做?我想吃。”李成器没吃过,觉得河蚌在淤泥里生长,恶心。
“多捞点,我先写报纸上的内容,你们自己倒茶水。”李易站起来让出位置。
青松拉箱子的拉链,紫玉从怀里掏出来一个夹子,上面有纸和用小绳拴的铅笔递给李易。
青松的动作停了,抬头看紫玉。
紫玉对他矜持一笑,承让。
“哈哈哈……”李隆基大笑,他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看青松与紫玉斗。
四个班啊,每一个班的紫玉和青松都在斗,感觉是传统,继承了。
李隆基坐到李易之前的位置上泡茶:“闻恬哪去了?”
“给孩子们上课。”桃红应声。
宫女太监其实每个人都要负责一处事务,随时了解和掌握。
随时随地他们伺候的人会问一些什么,必须答上来。
答得要自然,应该如此一般。
没这个能力,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三十六人组中的一员。
现在他们也有手下,来回传递消息。
比如李旦,他喝着茶水突然问:老三干什么呢?
旁边的人要给出答案,陛下在哪。
“行了,拿去印报纸,其实这个东西切了涮串儿最好,一定要涮熟了,用带鸡油的汤来涮。”
李易写完,随手往后一递,葛岩接过,跑去印刷工坊。
“东主,大娘来了,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小儿子和儿媳妇。”宋德匆匆跑进来。
“哪个大娘?”李易迷茫。
“眼睛好了回蓝田县在醉仙居帮忙收拾卫生的大娘,他小儿子回来了,说是发了大财。”宋德提醒。
“请!”李易想起来了,房子塌了的那个大娘,双眼中浆,后来他给调理好,就去醉仙居干活,李易答应了,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海风吹拂人传奇
李易出去看到一辆冰车被一个二十三四岁的人用绳子拉着。
冰车上面有个小木头屋,里面铺了毛皮,还有门。
此时门开着,老太太坐在里面,一身穿漂亮丝绸衣服的女子跟在旁边。
拉车的人穿一身皮衣,好皮子,狼皮的。
保暖效果未必有鹿皮的好,却贵出十多倍,靴子也是狼皮制作。
女子的衣服李易瞧着有点别扭,要是往朴素一点,也就是花纹少一点,胸带向下一点,像汉服。
要是胸带再宽一点,再高一点,像和服。
现在这个他怎么……
李易形容不出来,似乎有点印象。
“我儿,这就是李东主。”坐在小屋里的老太太出声,要出来。
二十多岁的人看一眼李易,紧跟噗嗵跪地,嗙嗙嗙三个响头磕下来。
他站起来,又要跪。
“一次即可,我受了。”李易阻止。
女子跟着蹲身行礼,音调有点偏:“多谢李东主照顾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