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一声巨响,他们脚下的地掀起来大量泥土。
刚刚稳定下来的马疯了,四处乱跑,吐蕃骑兵耳朵嗡嗡的,距离炸药包近的人,直接被气浪冲倒,趴在地上大口吐血。
这时密集的马蹄声传来,不是太远的地方突然冒出来一群骑兵。
骑兵的身上还有草向下掉,脑袋上是用草编织的草环。
马的身上也往下掉草,显然刚才马是横躺在地上被草给盖住了。
前、左、右,都有骑兵。
“往后跑。”队正只有一个选择。
骑兵们努力地控制着马,有的控制不住,马带着他们冲向敌人。
有的刚刚控制住,往后跑出去几十步。
‘轰!’又一个炸药包爆了。
同是大唐的骑兵越来越近,嗖嗖嗖一片箭雨落下。
“冲起来,冲起来。”队正扯嗓子喊,他知道骑兵没了速度意味着什么。
慌乱中,剩下的三十来骑催着马往后跑。
‘轰!’第三个炸药包爆了。
马再也承受不住,各种尥蹶子,还去啃旁边的马。
坑的后面十来步的位置草皮被掀起,一群人端着弩起身。
他们先射杀在坑里的人,再向吐蕃队正那里追去,队正已经倒了,被震的。
到达射程,一片箭雨射过去,大队骑兵也冲到位置。
不到半刻,一百五十人全失去生命,不要活口。
“其他的炸药包挖出来。”张孝嵩看部下收拢着没死的马,脸上有了笑容。
其他人按照位置挖炸药包,坑后面的人负责点燃,不是只埋了三个,一片地方都埋了。
炸药包不够,许多手雷堆在一起也埋了。
没想到只用了三个,对方的阵形太紧密,估计是怕遇到阻拦,想用密集冲锋凿穿阻拦队伍。
张孝嵩的队伍在打扫战场,另一边的吐蕃辎重队伍隐约听到了一点动静。
派出去报信的一队人在他们的视野之外遇到了伏击,炸药包不是飞到空中爆炸,声音传播的距离有限。
将领左右为难,是前进,还是继续等?敌人在哪?为什么不过来?
自己派出去的一队人有没有遭到阻拦?万一没成功,还派吗?
一连串儿的问题在他脑海中出现,俘虏们不敢出声,站在那里低个头。
他们也察觉出来,四队斥候没了,一队二十人。
一共一千骑兵,现在剩七百七十人,大家都很慌。
有敌人是一定的,敌人数量不清楚,一支二十骑的斥候没传回来任何情报,对方需要多少人围剿?
时间一点点流逝,吐蕃骑兵的压力越来越大。
再有一会儿天就黑了,大家需要休息和吃饭。
敌人在这个时候突袭,该如何是好,晚上偷袭呢?
“现在就吃饭,分批吃饭。”将领下达命令。
所谓的吃饭就是吃携带的青稞米,熟的,然后还有肉干,喝水就行。
奴隶们不敢吃,士兵轮流吃饭,他们得负责警戒,遇到战事,他们得打。
“他们吃上饭了。”旁边搭起的一个台子上,瞭望兵及时汇报情况。
“派斥候队伍过去骚扰,从左右后三个方向,每队五十人,其他队伍分散,准备接应、包围。”
张孝嵩看着三十五匹马被放在坑里收拾,随意地吩咐。
他其实可以一举就把那点人给收拾,骑兵冲锋,借惯性射箭,箭雨覆盖,敌人只能承受,谁让人数少呢。
张孝嵩是看到队伍中有大唐被抓去的人,若是那么射箭,自己人死掉的可能更大。
换成已往,他不会在乎,为了胜利,牺牲一部分大唐人,可以。
现在他不想,李易给松州提供东西,松州打胜仗,李易宁肯吃点亏,也要跟吐蕃把大唐的百姓换回来。
既然李易心中有百姓,在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就帮李易救一批人。
他故意派出三个方向的骚扰队伍,敌人的正前方没有。
目的是让吐蕃军队觉得他们派出去的人冲过了封锁,然后那面的唐军在追杀。
这是一个希望,万一成功了,自己又能坚持到大部队的人回援,就可能活下来。
若四个方向都有斥候,说明一队的人全军覆没,不用说其他的了,先杀大唐奴隶,再拼命。
队伍运转起来,处理死掉马匹的人也加快速度。
三十五匹马,一千个人在收拾,剥完皮,一人分一块肉,开始切,切得薄一点,但要长一点,方便揉盐后风干。
不能熏制,烟太大,大家都吃冷食。
现在大唐的兵冷食比吐蕃好,以前大唐兵肉干少,基本上都是炒米、炒面和干巴饼,用醋布。
现在是肉松、压缩饼干,什么都不用放。
压缩饼干里有葱花、胡萝卜等东西,吃着觉得比饭还香。
出去的队伍布置完毕,五十骑一组,冲向吐蕃的这支后勤部队。
边冲边吆喝:“呦吼~~呦吼~~”
没吃东西的吐蕃人立即上马,开始围绕着队伍跑动起来,准备随时加速。
吃东西的人也停下,喝口水上马,等待命令。
三个方向都有,随着距离接近,一队五十人,不用细数。
“不可能,五十人不可能让二十人无法回来。”将领瞬间判断,大唐人有阴谋。
第九百九十一章 俘虏俘虏俘虏啊
唐军三支斥候队伍开始绕圈子,一人双骑,速度不快不慢。
吐蕃军的人绕小圈子,绕着绕着分出来三支百人的队伍,额外集结到一起,同时也额外牵了匹马。
大唐的奴隶脑袋来回转,互相之间用眼神来交流。
他们兴奋又担忧,大唐军队看样子来了不少。
打赢吐蕃人应该没问题,那样一来,自己会不会被杀?得反抗啊。
不能跑,跑把后背留给吐蕃人,是在考验吐蕃骑兵的箭术吗?
“呦吼~~呦吼~~”大唐斥候开始调整速度与距离。
他们要让自己正好正面对着吐蕃骑兵兜圈子侧面的时候进入射程,放了箭再赶紧兜到旁边去。
吐蕃骑兵又不傻,显然知道对方要干什么,他们也在找同样的机会。
双方不停地调整速度和位置,谁都不让自己失去冲击的惯性,否则箭的射程不够。
转着转着,唐兵又出现一百多骑,这些人到正常骑兵弓箭的一箭之地外下马。
挽强弓,上蹶张弩,不玩了,你们自己找位置吧,咱们有射程更远的弓弩。
“冲锋!”吐蕃将领一看情况,二话不说,指挥着骑兵冲向下马的唐兵。
下马的唐兵赶紧射出一箭和一弩,转身上马,跑哇。
吐蕃骑兵落马十几个人,催着马继续追。
一共二百人,不给唐兵转身的机会。
一百多骑唐兵使劲抽马,快,再快,不能进入敌人的射程。
同一时间,三个百人队的吐蕃骑兵去冲三支五十人的唐兵斥候。
斥候也转身便跑,来吧,看谁快。
将领望着自己一方现在占优势,松口气。
紧跟着他猛然想到了什么,大喊:“回来,不要追。”
只有一队追斥候的人听到,放慢速度,在那边兜圈子。
其他三个方向的没听到,依旧追杀。
“快,追上去,告诉他们回来。”将领急得直冒汗。
他想起来了,唐兵有望远镜,双方交战,敌人会先发现,然后从容布置包围圈。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不是看到敌人转身跑就可以。
当看到的时候,就意味着敌人完成包围。
一刻钟过去,回来一队人,这队人明显不足百人了,而且后面还跟了一大群唐兵。
“准备迎敌。”首领想到缘故,派去的人追上了,追了很远,然后自己的人及时往回来。
唐兵发现情况,来不及合围,直接追杀,这才有活的自己人回来。
守在这边的就剩三百七十人,包括之前就停下的一百骑兵。
那一百骑兵还没集结过来,唐兵的五十个斥候没跑,继续兜着呢。
将领带着二百七十人加速,不能失去速度,就算是跑也应该有个过程才能把速度提到最快。
跑回来的这支不足百人的队伍身后的唐兵继续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抬眼看去,密密麻麻,应该不下两千人。
“绕过去,绕过去,去打那五十人。”将领对着跑过来的自己人喊。
他也准备跑了,回来的人去配合另一百人冲杀五十唐兵,他绕半圈也往那边跑。
他刚喊完,追杀的唐兵队伍中突然蹿出来二百多骑,这些人的速度明显比其他骑兵快。
二百多人使劲抽着马,一下接一下,屁股抬立马背,身体前倾,随着马的起伏而起伏。
一看就知道是骑术高手,而且马也比别的马好。
猛冲出来的队伍瞬间打乱吐蕃将领原来的想法,他带着队伍不等调整好位置就斜着冲出去,准备兜大圈子与自己那边的汇合。
大家一跑起来,没人管辎重队伍和奴隶了。
大唐的奴隶互相看看,又一起看吐蕃的奴隶。
吐蕃的奴隶左右看看,举起手,大唐的奴隶找绳子去捆吐蕃奴隶。
吐蕃奴隶根本不反抗,人家骑兵多,没有人帮自己,活着重要,在哪当奴隶不是当奴隶啊。
不长时间,大唐的骑兵过来,其他的继续追,吐蕃的人跑不了,前面有堵截的,说不定还挖了坑。
坑不用大,也不用深,马蹄进去就完,可惜的是马废了,只能宰了吃肉。
大唐奴隶把吐蕃奴隶两臂在背后给绑好,串在一起。
站在那里等,脸上带着笑容。
唐兵几个下马,走过来,看着自己的人,说道:“巡使说了,会抓活的,到时候用来交换你们的家人。”
大唐奴隶突然不笑了,有的低头,有的抹眼泪。
他们想到了,之前就听说别的地方的大唐人被换回去,自己这边的不换。
现在自己这边吐蕃的人被抓,就会答应交换。
谁少了实力谁着急,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够坚持到交换的时刻。
“吃点东西吧。”唐兵把自己身上的肉松和压缩饼干拿出来。
“这里有,我们送的是辎重,有弓箭、熟的青稞米、肉干。”大唐百姓指着一车车的东西说。
“那是吐蕃的,我们留下吃,给你们吃咱们大唐的好东西。”士兵又递过去。
“好,吃咱们大唐的。”百姓们纷纷接过,先尝尝肉松,好吃。
再使劲咬一口压缩饼干,哎呀,这是什么东西?香!
百姓们吃一口,知道味道后,看看自己的身上,把斜背着的属于自己的食物口袋打开,东西装进去。
“赶着跟我们走,三十里外有一条小河,去那里生火做饭。”
唐兵过去把吐蕃奴隶的绳子给松开,指望他们帮忙干活。
大唐的百姓就坐在车上,不管了。
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辎重队伍抵达河边,河边已经升起了篝火。
一口口锅架在火上,锅中煮着马肉和野菜,还有草丛中的一些能吃的蘑菇。
这个季节正好是当地有野生蘑菇的时刻,士兵们知道哪种能吃。
一些骑兵在附近二十多里的地方继续往来巡逻,一些士兵已经吃上了。
等吃完了他们休息一下,就接替巡逻的人回来吃饭。
“借你们一些壶。”士兵递给大唐百姓三人一个多功能军用。
吐蕃俘虏十个人一个,轮换着喝汤。
不管是百姓还是俘虏,都是头一次见到如此稀奇的壶。
“怎么用?”百姓拿着壶看旁边吃饭的士兵。
第九百九十二章 初闻李庄心攒动
士兵拿着壶讲解,外面是帆布套。
拿出来,是铁皮壶,一抽,一个壶出现,剩下的是个壶没有壶嘴部位的壳子。
壳子上有一个折叠的金属条,抬起来,这个壳的下面还有一个盖。
抓着铁条,可以把装壶的壳平端起来。
铁条打开折过去,卡在另一边上,又能吊在什么东西上。
然后这个盖还能把壳上面的口给盖上,可以煮饭、炖菜。
百姓和俘虏看傻眼了,谁弄出来的?心灵手巧啊。
他们会用了,用那个壳子装汤,大家轮换着喝,那个盖也能装一点汤。
“现在我大唐军队已经用上这么好的东西了?”
一个百姓喝口汤,感觉浑身上下都暖和,询问起来。
“边关精锐部队有,其他的还没有,李家庄子做不出来那么多。”旁边的唐兵端着汤说。
“这仗我们会打赢吗?”百姓又问。
“会,以后再没有大唐人叫别人掠去了。”士兵轻声说道。
他知道身边的大唐百姓是怎么回事儿,吐蕃偷袭,大唐军队支援不及。
现在边关驻军数量增加,百姓在后面。
将士们吃的东西也好了,还有酒精、纱布等东西,大家学会怎样处理伤口。
通常一场战斗下来,许多人不是死在战场上,是战后伤口感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