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更多的交流,才好知道那边具体的情况,契丹归附突厥,新罗的地方咱们都让出来了,总不能放着不管。”
李易说出原因,那边理论上是归大唐,但都是私下贸易。
东北的很多东北虎的皮、貂皮、熊皮、梅花鹿皮等东西就到了大唐别处。
现在的契丹还不强大,后来一次次战斗,归降、被杀、逃跑、卷土重来,建立了辽国。
哎呀,这些少数民族都很顽强啊。
“游牧民族必须解决,不然死人太多。”李易想着朝代更迭,浪费了太多的发展时间。
“怎么解决?咱们抽不出兵力。”王皇后知道那边的事情。
安东都护府说是安东,结果去年都迁走了,战略收缩。
收缩完了,就没有战时,大家都在等,很和平。
李易喝一口汤,说道:“现在他们粮食少,种粮的几个小地方亩产根本上不去,粗放式耕种。”
“是呢,他们笨。”王皇后找到值得开心的事情。
“所以就让他们学会种田,今年处理完大事,开春看看能不能接触上,与他们交换土特产,换给他们种子。”
李易说出自己要做的事情。
“他们有粮又该起兵了。”李隆基皱眉。
契丹和突厥是有吃的时候就来打,没吃的东西时也来打。
有军粮自然要抢地方和人口,为了不饿死,过来抢吃的。
“三哥,其实种了田后,他们的兵士训练就少了,一大部分人要转成田户。
而且我教他们种大豆,大唐需要豆油。大豆不能成为他们的主食,到时我们用小麦和他们换豆子。”
李易告诉李隆基教契丹人种什么作物,黄豆。
黄豆在河边就能种,耕出来的地种完黄豆,如果豆秧翻进地里,可以肥田。
“他们若不换呢?”李隆基问出关键的问题,你想换就换?你让他们种他们就种?
“镜子、花露水、香皂,只要大豆,别的不给交换。”李易提出奢侈品。
他相信那些部落首领们会喜欢,而且对这些东西趋之若鹜。
李隆基略作沉吟:“我与大哥说,你先拿出来一些镜子,咱们皇亲国戚,应为大唐出力。”
李隆基准备尝试一下,看那些人对镜子的需求大不大。
针对东北契丹的事情暂时就说到这,要看之后的情况。
一群人继续吃饭,王皇后最先忍着再吃几口的想法放下筷子。
她才吃半饱,然后她拿起匙子喝汤,要再喝三分饱的汤,这个可以。
“去看看他们走没?西突厥的人身上味道大,我烦。”王皇后找个理由让太监去看。
紫玉跑出去,片刻后回来。
“他们吃饭呢,一个个太能吃了,吃完饭还要泡澡。”紫玉报告。
“叔叔,你与王兴熟识,不如一会儿去上面的皇庄瞧瞧。”不想被认出来的王皇后又找个借口。
“好。”李易无可无不可,皇庄他就去过两次,没在里面逛过。
吃过饭,大家直接从这里去皇庄,皇庄和李易庄子原本有道沟。
一到夏天多了积水,沟里变散发出臭味。
如今填上,修了四条从庄子到皇庄的路。
大量的木耳和猴头菇被送过来储存,王兴按照李易的提点作假账。
一大部分东西放在李易庄子,少部分送上去。
这一部分东西卖给天上人间,然后就是李隆基赏赐人用。
外面根本买不到,只有野生的别人采的才会出现在东市。
一行人过去的时候皇庄的庄户看到了,他们不认识李隆基和王皇后,见到李易纷纷问候。
打完招呼,他们转过头又去忙碌。
有大棚子,有人在煮水和你,连着草木灰一起包裹在一个个鸭蛋的外面,再装进坛子中。
李隆基从未见过这等保存鸭蛋的方法,扭头看李易。
“生石灰,大量草木灰的水煮液,配合上草木灰和泥、糠,放盐,和泥的时候再加一点酒。
在一定温度下,蛋中的蛋清会变硬,同时有所改变。
要让这一过程更快更稳定,需要加入炒的铅粉,或者用胆矾蒸馏物与铜混合制作的东西。
不过这两种东西我不想用,就放了点酒,凝固的效果不是很好,但依旧可以做出来。
变蛋口味独特,保存时间比咸蛋长,尤其是在坛子里。”
李易说出来的是松花蛋,不加入金属离子跟着反应,口感差,成型时间不稳定。
硫酸铜相对铅来说要好很多,但硫酸和铜,哪一个都不便宜,硫酸能做很多东西。
纯碱李易也没放,自己弄点纯碱不容易,舍不得。
反正大唐人没吃过正宗的松花蛋,自己做出来的就是最好的。
“不然鸡蛋怎样保存?”王皇后眨眨眼睛问,她确实不了解。
“放在稻壳和谷糠中,要么放在粮食中,沙子和草木灰也行。”
李易对此很有了解,庄子上的蛋多,不想想办法放不住。
茶叶蛋的价格都掉下来了,比蛋的价钱贵一点,商人们过来会大量购买再拿出去卖。
其他的腌咸蛋、孵化家禽、庄子自己吃。
李易顺手把松花蛋方法拿出来,这玩意儿里面其实还是含铅。
含就含呗,他也没少吃过用黄丹粉制作的松花蛋。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天下无有断头账
李隆基夫妻站在旁边看,泡蛋、煮水、和泥等一系列操作。
“易弟,这个可比五香茶叶蛋烦琐许多。”李隆基想到了价钱。
“这个不可用来赚大钱,否则保密工作忙不过来。”李易摆一下手,说明情况。
“可是皇庄的人?”
“并非。”
“不赚便不赚。”李隆基只是觉得庄子应该多捞钱,用买卖赚。
几人继续往里面走,里面有一座行宫,随时为皇帝准备,只不过没有一个来住过。
人群中少了一个人,褐岩。
褐岩此时刚跟庄子里的李隆基的人接触,吩咐一通,几个人离开庄子,骑马回城。
边走边看的李隆基嘴叫露出一丝满足的笑容。
“皇庄比起其他庄子,还是不错的嘛!”李隆基如是说。
“今年确实比往年好。”李易认同。
李隆基一愣:“其他年景庄子上的庄户不是这般?”
他说的是穿衣服和神态,皇庄的庄户干活的人穿打补丁的衣服,没有作事的人则是穿新衣服。
他就觉得皇庄比别人强,当然比不得李家庄子的庄户。
“喊一个人过来。”王皇后干脆。
宫女过去找来一个妇人,妇人的头发扎着,上面还插了个银簪子,簪子后面有流苏,走路的时候就摆动。
“贵人问话?”妇人先看李易,又看王皇后。
“你这簪子不错啊,人也漂亮,正合适。”王皇后先夸一句。
“还多亏了李东主,不然哪里有钱拾掇自己,更不用说买个簪子了。”妇人扬扬脸。
“往年不好过?”王皇后顺着问。
“唉!”妇人先是哀叹,才说:“那也就是个活着,蒙几个陛下开恩,家中没饿死人。”
李隆基嘴动了动,他感觉这女的在骂人。
什么叫几个陛下开恩没饿死?你确定你是在感谢?
妇人自己说:“说起来皇庄有好处,有活做的时候只在皇庄,别人不能调去。只是租子要高一些。
一天两顿,顿顿吃饱不能指望。到青黄不接时,庄子上能遇到野菜挖,就了粥喝,大人孩子就活下来了。”
“我看你的衣服不新不旧,穿了有些日子?”王皇后换个穿的事情说。
“今年,哦,是去年秋时做的,就一身,总穿。现在家中有两套衣服,一人两套。”
妇人说到这个眼圈一红,眼泪涌出来,对着李易要下跪,又突然止住。
“李东主大恩大德,现在一天吃三顿饭,只要愿意,顿顿有肉。
李东主和王监事瞒着上面,可是留了不少钱下来,上面不知道。
如今半个月得的钱,比那时一年还多,今年皇庄王监事说,照李东主庄子半学。”
妇人直接把作假账的事情给说出来。
“叔叔有这本事。”王皇后夸,似乎作假账是个值得表扬的行为。
“杨思勖自然看不出来。”李隆基跟着称赞。
李易不答应,他解释:“属于财政结算延迟,并不是隐瞒,额外做了赚钱的事,当然有额外收入,都是庄户勤劳。”
他瞪眼说瞎话,延迟能把钱给延迟多了?用在了庄户身上?
“查账可能查出来?”王皇后好奇。
“需要查我庄子的账才行,皇庄凭什么查我?我庄子那么多流水往来,还有成本核算。
真查的话,我再单独拿出几套工坊的账,工坊有材料损耗。
我说他损耗了他就损耗了,一环一环都能套进去。”
李易是在对妇人说,安慰一下,告诉妇人不会出问题。
“那就查不出来?”李隆基追问。
“倒是也能,只要你作了,就有痕迹,你说账烧了、丢了,本身就是问题。”
李易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财务审计那些人可厉害了。
以前公司如果遇到被审计,就拼命报损。
损失核算进成本中,冲抵利润。
审计的人知道怎么回事,但不可能继续往下查,太烦琐,而且收集证据很难。
现在亦如此,那个世界的查账高手组团过来,看庄子上的账,一样沉默。
但知道你有问题,还知道你怎么把钱给弄没的。
当然,庄子眼下没作假账,一账分正副本,自己看的。
“还有这等手段?好。”李隆基心情不错,以后要是谁敢作假账,就叫易弟出马。
王兴这时得到消息匆匆赶过来,对李隆基点点头,表示咱们认识。
又对李易说:“李东主今日有闲暇?”
“三哥和嫂嫂想来看看,我这借了王监的面子。”李易说话自然。
二人合作默契,关系好。
“听闻有的地方陛下总不去,行宫里东西缺失,却年年报账添置新物,这里的”
皇后轻飘飘问一句。
王兴忍着哆嗦的反应,暗自咬咬牙回道:“去年秋后都补上,皇庄行宫无须再用报损、增添来捞钱。”
“查账可能查出来?”李隆基此刻对查账比较感兴趣。
“查不出来吧?”王兴不确定地说,之后笃定:“对,查不出来,都扔了。”
“易弟你怎么说?”李隆基问李易。
“查库能查出来,陛下行宫所用,报损东西扔了便是大罪。
最多能捞点灯油钱,往日里给行宫照明,按照陛下不到行宫的要求,每日允许点多少灯有损耗,若不点灯,就能自己留下了。”
李易给出一个回答,可以捞点,其他的想捞,比如被褥,你扔?
“对,能查,库里没有,不过都补上了。皇庄往上送许多东西,还有一些钱财,谁会查咱家?”
王兴说实话,该补的补了。
而且其他皇庄可比不了自己管的皇上,使劲往上送东西、送钱。
“嗯!”李隆基满意,学一手,知道怎么查皇庄了。
突然有兴致索然,皇庄里就那么点事儿。
管皇庄的差不多是没什么大权力的人,不然谁不想留在宫里得机会往上升。
“可以在外面看看行宫吗?”王皇后从来没到过这里的行宫,想瞧瞧。
“不进去即可。”王兴说句违心话,不进去也不行,万一你是来察看地形的呢?
一行人去行宫。
行宫有前殿、正殿,左右侧殿,正殿旁边有偏殿,后面是后殿。
正殿坐北朝南。
墙很高,周围没有再高的地方,也不见树木。
整个行宫并不大,却什么都有。
各门的外面挂正灯笼,墙上涂了石灰,大门刷了新漆。
看样子确如王兴所言,该补的全补了。
“这里不好,阴森森的,还是叔叔庄子院落住着舒适。”王皇后看了看,给出评价。
李隆基点头认可,对,不好,没安全感。
第二百五十二章 腊梅不舍绽春姿
摔泥擀面入寒家,声声遮吵杂。客来自取淡清茶,歉说无有暇。
闻语话,看河沙,一墩千百压。坊间尤盛晚梅花,满城香自华。
几个人看行宫,转一圈,得知那些西突厥十姓的人终于走了,王皇后才提议回去,乏了,要休息。
长安令裴耀卿却歇不得,他刚刚得到千牛卫传来的消息。
着急衙门里的人开个简短的会,大家分散出去,找人帮忙宣传。
长安这边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不缺泥沙,尤其是烧陶的泥沙。
先得到消息的百姓跑出城去挖泥,人多了把冻土层刨开,再取泥就方便不少。
河边也有人淘沙子,拿筛子筛。
他们就要普通的陶器,不想要的卖泥也是差不多的东西。
沙子和泥的比例,以及要达到什么程度,已经告诉他们。
天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