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处理完扔给其他人剥皮,皮有用,肉可以吃。
  李易他们戴厚手套、面不防护措施上了,有的蛇还活着呢。
  处理完的蛇还能咬人,可惜没有牙和毒腺,随便咬。
  蛇毒和蛇胆俱为药材,蛇毒需要进一步处理,蛇胆炮制相对简单,比如制作蛇胆川贝散。
  蛇皮一样当药,后续要额外增加炮制手段,因为不是蛇蜕。
  不过蛇蜕含有的东西生剥蛇皮一样有,看怎么炮制。
  大的蛇皮也能制作其他东西,比如说乐器的包装,二胡?京胡、高胡?
  说起来蛇骨与蛇肉一样属于药,膳食里旳。
  遗民们想帮忙收拾蛇,海军们拒绝,他们怕给李易添麻烦。
  蛇肉里可能存在寄生虫,处理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手给划破了,保证得处置。
  遗民们对于小刀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别给李易找事情。
  本地人只好去干其他的活儿,孩子扔给沰儿。
  小家伙像个孩子王似的,带着大家玩耍。
  大人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交流起来费劲,孩子不需要,跨越语言,玩儿得很开心。
  小家伙带他们进行钻木取火,有弓,一人一个,木头由大人给处理好。
  他们自己制作引火绒和干草,然后开始‘拉锯’,木头冒烟,把火绒放上去吹。
  每当一团火出现,大家就开心地笑。
  要不就是找一条小河,大人帮着挖出来水渠,孩子们用石头、沙子、泥土修坝。
  甚至抓到了一条一尺长的鱼,鱼缺心眼,顺着挖的地方跳上来,然后扭动着身体一路朝孩子们修的坝扑腾过去。
  小伙伴儿们因为一条鱼开心一下午,鱼遭罪了,被按在‘坝’里不让走。
  “行,晚上给你们喝这条鱼做的鱼汤,你们太厉害了。”
  李易收拾完蛇过来瞅瞅,为那条掉了不少鳞的鱼难过,你都经历了什么?
  ……
  五天后,第一批之前打完坯子晾晒完的黏土砖被送进刚建好的砖窑里。
  “有点废窑,后续看看吧,是否需要补,实在不行就再建。”
  李易有一点无奈,他着急出砖,砖窑刚建好,正用小火烘着呢,就撤火吹风,往里送砖坯。
  与在院子里面砌的炉子一样,没干透,直接上大火,烧完就裂了,要不停地补湿泥。
  其他的砖窑在慢慢处理着,这个是为了看效果,废就废了吧,烧一窑。
  他没测黏土具体数据,大概差不多就用了。
  或许烧完了,不但窑没废,反而更结实也说不定。
  遗民们在看,他们参与了整个过程。
  第二批遗民大多数人的疟疾被治疗好了,少数之前严重的变成了轻症,同时给了抗生素。
  他们总发烧,烧时间长了会烧出肺炎的。
  抗生素李易用得提心吊胆的,实验室里做出来的,不是他兑换的。
  就是青霉素,给药的单位很小,效果明显。
  即便试敏了,中途也可能出现特殊情况,哎呀!他不想抢救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太难了。
  医疗上最讨厌的就是过敏,甚至有的患者对抗组胺药物也过敏,必须换另一种。
  组胺组胺,生死之关。
  好在生存环境越艰苦的地方,人的求生欲望和忍受力也越强。
  他们只能承受,没有别的选择,指望别人是指望不上的。
  当一个土著在群体中成为拖累,他必然被淘汰。
  有如吐蕃、后突厥等地方,粮食不够了,把老得干不动活的人送出去,留下一点食物。
  那点食物无非是解自己的心宽,所有人都明白,活不下去的。
  跟非洲的狮群一样,当一头雌狮子被鬣狗咬断尾巴逃回来后,狮群要驱逐她,少了尾巴的她在狩猎的时候会影响行动。
  一旦脱离狮群,她必死无疑,哪怕她还带着刚出生的小宝宝。
  土著亦是,你不能给这个群体提供帮助,反而成为拖累,你就……走吧!
  他们没有悲田坊,更不用说年岁大的老人朝廷给补贴。
  遗民的求生欲望使他们恢复的速度加快,他们在尝试着学习和理解。
  他们看到大唐队伍中的老人,有的很老了,什么活儿都不干,还吃好的,有人专门照顾。
  比如卢怀慎、毕构、姚崇……
  这帮人就知道整天吃喝溜达,凭什么?
  好在他们没说出来,不然能把卢怀慎等人气吐血,你们对一个人的价值定义就是能不能干体力活?
  那边的窑封了,火烧起来,一律是水洗煤。
  没有鼓风系统,需要烧两到三天,然后再自然冷却。
  里面的砖是否变形并不清楚,晾晒的时间短,应力不曾释放出来。
  旁边的棚子中有之前的打的砖坯,随时准备应对下雨,需要遮盖。
  “小易,我瞧着他们对老夫有种嫌弃感?”
  毕构手上拿个洗好的西红柿向李易抱怨,整个大唐有人敢嫌弃老夫?老夫还没进团儿呢。
  “老毕我不嫌弃你,别难过,他们为了生存,不是生活,只能考虑实用性。
  羽林飞骑在这里最受欢迎,战斗力强,在没有技术的情况下,武力决定一切。”
  李易宽慰毕构,你在乎他们咋想的作甚?
  “因此你李家庄子最初的时候疯狂往外放各种技术?实用性强啊!”
  毕构想起了李易曾经怎么玩儿的,好多先进的工具啊,丝毫不保留,给,谁要给谁,不要强塞。
  “你……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李易瞪大眼睛。
  “什么清白?老夫都听元之说了,你为了幸进,弄出来一些东西当佞臣,文武散官啊!”
  毕构鄙视之,当我不晓得,你刚去洛阳的时候不停地贿赂。
  “哪里是幸进?分明是辅佐,读书人的事情能叫幸进吗?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李易不愿意搭理毕构了,转身去考虑做啥饭,同时嘟囔着什么‘歌云佐汉,捧日匡尧……’等话。
  众臣哈哈大笑,一时间整个沙滩充满了快乐的气息,然后大雨突然落下。


第两千六百一十二章 环境越差人越争
  风起来,在悉尼港外面的捕鱼船队落帆、划桨。
  游艇冲出去接应、飞艇放气下降。
  海军和羽林飞骑检查帐篷的固定,游轮上的厨师们炒大锅菜、烙饼机自动烙饼。
  守窑的人搭起棚子,所有人员进入帐篷,其他特殊人员上游轮。
  李易等人呆在岸上,看着大雨落下。
  整个队伍忙中无乱、有条不紊。
  他们是军队,一个风雨若应对不了,敌袭还活不活了?
  帐篷周围的排水沟早在搭帐篷的时候已挖好,厕所都在旁边的位置。
  间隔拒马、三条护寨沟属于标配,甭管有没有敌人和骑兵队伍,安营扎寨该准备的一样不可以少。
  遗民中的老幼妇上游轮,其他人在岸上观察情况。
  那个头领又来到李易所在的大帐篷:“吃饭怎么办?”
  “以前同样的天气你们怎么办?”李易问。
  “不吃饭,雨大了在窝棚里也躲不掉,忍着。”
  头领倒是实话实说,遇到这等天气,他们没有丝毫办法。
  “一会儿有人送,下个雨而已。”
  李易觉得对方太可怜了,下雨不吃饭,想一想都想替对方大哭一场,活得太累了。
  “雨要是下三天呢?连续下。”
  头领给出了他自以为很难解决的问题,连续下三天雨,害怕不?
  “有本事他下一年,还能饿死我不曾?梅雨季节莫非大家守在家中不活了?”
  李易嗤之以鼻,下雨跟吃饭有何关系?大不了我烧灶旳时候倒烟比较大,我引一下烟。
  “好。”头领放下心,人家下一年雨都不怕。
  “可惜这里没有青梅,不然……春季哈?没成熟呢。
  咱那边的熟了,估计小孩子们很喜欢,应该采很多,制作青丝玫瑰。
  问一下那里有雨没?梅雨季节,秋天了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闭敲棋子落灯花。
  不好,这个太过纠结,心情不够愉快。
  应该是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李易无视外面的雨,心情很好,抄诗。
  他抄完了,大家没什么大的反应,李隆基等人知道他的情况,故此不在乎。
  土著们根本听不懂诗,何尝会欣赏?
  “我抄的诗不好?此处应该有掌声。”
  李易下雨天没郁闷,现在难过了。
  李隆基尴尬地拍两下巴掌:“易弟,为兄想吃尖椒干豆腐,大米干饭。”
  其他人纷纷点头,表示炒干豆腐行。
  李易难过中深吸口气:“好滴!我这便安排。”
  你们这满朝文盲不懂得欣赏文学,呸!
  嗯~~!炒干豆腐要放蒜,告诉一声,蒜别受潮了,那样保存不了几天,只能立即生蒜苗。
  晌午时饭菜送来,尖椒干豆腐、香辣肉丝、毛氏红烧肉、醋鱼、一小汤盅的胡辣汤,主食为米饭,小咸菜一堆。
  李易对着发呆的遗民们说:“将就着吃点,下大雨,条件艰苦,没什么可口的菜。”
  遗民中不少大男人在抹眼泪,幸福的。
  在船上隔玻璃看外面大雨准备吃饭的遗民们有些发呆,看上去不适应现在的场景。
  大雨意味着不能去狩猎,无法采果子,躲在窝棚里面有雨水会落下。
  如果干的树枝和草都湿了,火种也就灭掉,等大雨过去需要晾晒才能继续生火。
  要是连续下几天大雨,会有人饿死,要么冒雨出去找吃食,可能死在外面。
  现在坐在干爽舒适的餐厅里看外面的雨,面前是香喷喷的饭菜。
  大唐队伍的人倒是无所谓,习惯了,厨师不累可以多做几道菜,厨师需要休息就四菜一汤,反正哪道菜吃起来都还行。
  尖椒干豆腐刻意多做了汤汁,适合拌米饭。
  小孩子不想吃香辣肉丝的给换成菠萝咕咾肉,鸸鹋的肉做的,目前鸸鹋数量多。
  不能吃饭的得疟疾依旧打营养的遗民们馋坏了,一边打着寒颤一边说自己好了,能吃饭。
  遗民们考虑的事情简单,只要天天给饭吃,就天天干活,他们没有额外工资的概念,吃饭便是报酬。
  他们需要生存,并非生活,人生追求不一样。
  ……
  大雨下起来,第一天下,第二天接着下,第三天依旧下。
  得疟疾的遗民们陆续好起来,第三天晚上的时候最后一个重症消失,能够吃粥。
  吃粥已经不错了,至少属于自己吃。
  重症患者更多的是感恩,他们自己清楚病成那样的结果,只有一个……死!
  没想到被送过来,不吃饭竟然能够活着,一天好过一天。
  厉害的巫医们说了,喝两天粥看看情况,再吃肉。
  游轮和游艇出海,去捕捞海鲜做饭,不能总消耗船上的肉和罐头。
  鱼肉丝毫不比猪肉和家禽的肉差,甚至比牛羊肉的营养价值都高。
  其他贝类的海鲜更好吃,厨师们换着花样做。
  从第四天开始,每顿饭至少二十道菜,即便早餐亦如此。
  在日子正常的时候,厨师们尽量休息。
  在环境恶劣时,他们开始表现,环境越差,灞水军团后勤越牛逼。
  李隆基等人笑了,遗民们傻了,他们有种无法说出来的感觉,最后只能归结为一个字……强!
  那个窑已经熄火,不能马上开窑,等雨停后再说。
  “鱼肚好吃,鱼籽也不错,都是红烧的,口感浓郁。”
  李易在大雨的第四天晚上给大家介绍鱼肚、鱼籽,好几种鱼的,鲨鱼的没有,鲨鱼只能介绍鱼翅。
  鲨鱼的肉也能吃,不过更多用来喂猪和鸡鸭,弄碎碎的,混合在其他食物中,鹅能吃两口。
  若嫌弃不爱吃,就不给添加了。
  马呢……它们能吃荤的,给鸡蛋都吃呢,种马都是用大水桶装鸡蛋。
  有时马还会吃小鸡崽子,一口一个,骨粉什么的更喜欢。
  还有胡椒、糖块、蜂蜜、大米、麦子,全喜欢,可惜不能随便给,养不起。
  “易弟,鱼油炼出来了?”
  李隆基倒是不在乎吃什么,他盘算资源。
  附近的鱼多,一网下去一大堆。
  “分类了,有的是药物材料,有的是化工材料,鱼肝油这东西吧,身体缺了就可以补,不缺不用补。”
  李易在捕鱼的时候有鲨鱼和其他鱼的时候,会给分类,鲨鱼的鱼肝油就是药。
  鳕鱼呢,本地海里的就不如河流湖泊中的多,生活环境不同。
  出海打不到,那得去倭国和新罗那一片海域。


第两千六百一十三章 酋长求援人性显
  大雨持续下着,到第五天的中午,疟疾彻底好了的一千一百一十一人部落的酋长找到李易。
  他一边哭一边说一边比划,告诉李易还有两个部落,离他的部落要走三天的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