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0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永穆公主、小兰、小丫头和李归藏都刻意整理下衣服,再近前上香、鞠躬。
  百姓们等他们的仪式完毕,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放到一个个位置上,上香!
  东西得带回去呢,给家里的人吃,吃完了就不怕外邪了。
  “在这吃饭吧,吃完就回去,我不往前去了,最后两天,看他们还有什么要布置的。”
  李易不准备走了,给僧人道士一个空间。
  他过去的话,对方压力大,万一‘演出’效果差了怎么办?
  人家商人都打广告了,现场气氛越热烈,广告投入的汇报率才越大。
  队伍开始准备饭菜,大部分都是熟的,其他生的用来制作凉菜。
  李易找到守陵的人:“可有僧人道士前来?”
  “李东主,还不曾。”看门的人回答。


第两千一百零八章 医治免费香油钱
  一只只熏鸡被取下分给百姓,方才摆在上面当供品。
  制作的方法按照沟帮子熏鸡的来,只不过选的鸡为母鸡,两年左右。
  百姓家中养鸡,至少半年方能下蛋,到两年时产蛋量下降,淘汰。
  有个别的母鸡会留下,用来带领鸡群,还给这种母鸡抱窝的机会。
  人工孵化的小鸡不敢吃虫子,看到虫子自己先跑。
  有老母鸡带,鸡群敢斗天斗地斗空气。
  李家庄子收家禽和猪,给后来的百姓提供脂肪、蛋白质。
  河南府养殖的百姓赚一笔,减少相互间的价格冲突。
  “李东主!”二十几步远的位置上,一老妪的手放在双手捧熏鸡的六七岁大的男孩儿后脖子上。
  “大娘,请到近前。”李易起身。
  一老一少过来,旁边有人给盛葱花猪油汤。
  猪油汤先烧水,水开后放盐、花椒面、葱花,最后猪油膏,熄火。
  对于一口,喝开水总觉得缺少点东西。
  主食为发面饼,不放油,直接在锅里烙。
  “东主,果然有英魂保佑,我这三孙子前天晚上去上茅房,回来说有人在飘着,喊他的名。
  晚上睡觉开始发热,照报纸上说的法子多喝水,用冷手巾给降热,好用一会儿。
  昨天晚上又烧,还说那人喊他的名。没办法,给领来。
  你看,好多了,大口喝汤,慢着点,烫。”
  老妪说情况,对孙子喊。
  “哦!”李易看看孩子,一扭头。
  小丫头已经起身,坐到孩子的前面,不用脉枕,直接抓手腕。
  “师父,还烧着呢。他现在兴奋,喝汤属于补充水。不过从面上和脉象上看,情绪稳定了。”
  “开方子吧!安神和风寒的,前天下小雨,白天出去玩耍被淋到了吧?
  晚上本就开始发热,有去茅房,冷风一吹,出现幻觉。
  并非看到什么东西之后才发烧,烧两天了,无妨,没咳嗽。”
  李易观察,听大娘说的话,判断情况。
  “神医,李东主你果然是神医,淋雨了,这孩子就不听话,下雨非到外面跑。”
  老妪神情放松,眼中带着激动的神色。
  小丫头有人送上东西,她开方子,两个。
  “李东主,不吃药……那个……”老妪又面露为难之色。
  “不吃药不行,回去后带方子去李家庄子抓药,我落印,不要钱。”
  小丫头掏出个小印哈哈气,按上,非她的官印,官印个头太大。
  “这怎么使得?这怎么使得?回去的时候在庄子的站下车?快,给李东主磕头。”
  老妪表情复杂,不好意思的时候还接受,催促损失磕头。
  “大娘放心,到地方会准备好。钱并非我出,青黛落的印,青黛付账。”
  李易摆摆手,孩子被人抓住脖领子跪不下去。
  “快,给阿姐磕头。”老妪又对跪不下去的孙子说。
  李归藏皱下眉头:“没多少,一个方子两副,一个方子三副,加起来八钱。”
  “啊?八钱?我有,我给钱。夏天时候我二孙子差不多的病,足足要了我三缗。”
  老妪茫然,差距太大,三千钱和八钱,这……
  “医好了吗?”小丫头跟着纳闷,同样的病情,开的啥药?
  放人参、珍珠、麝香等贵药材的小朱砂丸也没这个价。
  若改成汤剂,一方医双症,连着发热都给解决掉,有个二百钱足以,给富人开的药方。
  “医好了,那和尚有本事。哦!不是买药,求药不花钱,是给的香油资。”
  老妪点点头,道明药材来源。
  “好啊!好个求药不花钱。”
  小丫头生气了,她家给人看病,没敢这么要过。
  倒是有的人给过金豆子,值七八缗,人家有钱,关键还是妇科病,冯家女子厉害,她还参与了呢。
  “师弟,你现在乃左拾遗,跟陛下说,查,查寺观中有没有师父写的医书。”
  小丫头找师弟,和尚的寺里如果有师父的医书,还敢这么要钱,罪大了。
  你要香油钱,你给师父灯油钱了吗?师父写医书多累呀!
  李易看看天色,招手叫青松一号过来,吩咐取生姜和胡椒粉,给孩子加汤碗里。
  转头说:“李家庄子去查,为师身为大唐巡查使,岂能容得下这个?”
  “哦!师父你又加官了?”
  小丫头稍微一愣,随即明白。
  师父的官职随便换,用完再辞。
  “我的官没什么用啊。”李归藏发现官有了,却用不上。
  “所以你要好好学,对得起这个官职,别给师父脸上抹黑。
  其实明年你愿意考童子科,考上也有官的。
  要不明年咱俩先考童子科,考完再考正常的。”
  小丫头对官不感兴趣,平本事,考上童子便封官,还是流内官,并非流外。
  考试内容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的一个,自己说会哪个,要求通,只会背不可。
  另外会孝经和论语,出十道题,全答对,直接给官。
  错两道,算七道以上,给童子科毕业证。
  得十岁之下,对普通孩子来讲,难如登天。
  在小丫头和其师弟面前,属于拿分题,全会,随便考。
  “师父?”李归藏缩脖子看李易。
  “倒是行,为师的劣徒,先拿童子科,再弄个进士科,凑合吧,我提一提。”
  李易觉得应该给两个弟子机会,跟学历似的。
  他那时有,少年班的,二十多岁的博士导师。
  “多谢师父,徒儿愚笨,给师父丢人了。”李归藏高兴。
  “此话且莫于毕宰辅面前说。”李易瞪二弟子一眼。
  众人吃过饭,往回赶,老妪的钱没给,八钱,她愿意要小丫头的药,似乎药效会更好。
  转眼,十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应该是圆,昨天晚上十四就挺圆了。
  一大早的,百姓纷纷往目的地赶,更有钱财多的昨天晚上住在梨园旁边的平康坊女子们的地方。
  李易拿出来好几件白大褂,今天看上去要下雨。
  别人穿道袍和僧袍,他不能穿官服,他最愿意穿的白大褂最好。
  护士们和小丫头二人同样一身白大褂,甚至太医署的太医也跟着学。
  医学的学徒在外面不准穿,白大褂在大唐代表一个技术的高度、一个德行的高度。
  属于所有场合的通行证,举办诗会了、庆生了、成亲了、送葬了……
  “小易,寺观中皆有你的医书或他们自己的手抄本,你打算如何?”
  毕构佛道俱接触,现在脸色不怎么好看。


第两千一百零九章 规矩当先永为法
  “回头算,国有国法,行有行规。”
  李易往河边走,那地方属于伏牛山所在,有河,游艇过去,走水路。
  调查出结果,僧人、道士全学。
  金仙公主帮忙印刷,给京兆府的寺观,京兆府的僧人道士配合。
  书会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朝廷官方送到地方,给地方的医者学习。
  河南府自然也有,当地的专门研究这个的僧人道士有的弄到,有的抄。
  学可以,规矩怎么不守?
  李易生气,像棒子那个国,说什么‘含’医,他们自己的。
  就那么屁大点地方,药材能弄全不?没有药材,你上哪研究出来的医学?
  大娘家的孩子一点小病,又不是你研究的医术,不需要你投入资金在研发成本方面,我抄现成的。
  如此你凭啥要三千钱?看给百姓吓的。
  河南府的百姓养殖赚钱,能给起。
  换个地方,百姓只能等死。
  当然,大娘蠢,看病去寺里作甚?
  河南府又不是没有医馆、药铺,药铺中有坐诊的医者。
  生病不去正规医院,反而去寺观,唉!
  毕构不清楚李易想什么,李易的态度他高兴。
  “小易!你放心,若有人弹劾你收拾人,老夫给你留中。”
  “没人弹劾我,因此事弹劾我,他家人永远不生病?去找三缗的寺里和尚给看?”
  李易根本不怕这件事情被人诟病,自己没做错。
  不信问问三孙子生病的大娘,看她站在谁一边?
  李易说着上船,白天先过去,晚上再开始论道讲法,天亮的时候僧人道士的手段难以施展。
  由于人多,游艇后面挂缆绳,拴别的船,往西走属于逆流,其他的船航行费劲。
  “睿智福厚的太上皇和雍容端庄的皇太后,请喝果汁!”
  小机器人跑到李旦和豆卢贵妃的船舱,送茶水,嘴甜。
  “是热的吗?不是热的朕不喝。”李旦拿捏起来。
  “是热的,不可以用吸管,烫嘴。”小机器人答。
  “我突然想喝凉的,怎么办?”李旦端架子。
  “加冰块呗!你喝坏肚子,我家东主给医,放心大胆地喝吧!”
  小机器人估计逻辑计算出对方找茬儿,怼!
  “开玩笑尔,热的好,暖身亦暖心,辛苦!”李旦用指头点点小机器人的脑袋。
  “为百姓服务!”小机器人回应。
  豆卢贵妃拿过果汁的杯子:“找人推你充电可好?”
  “谢皇太后,我在游艇上,不缺电。”
  小机器人说着自己出溜到角落,它不离开,守着豆卢贵妃和李旦。
  另一边百姓乘火车,有个老妪带着孩子逮谁跟谁说关于三缗和八钱的故事。
  “他们心是黑的,八钱的药,管我要三缗,人家那个李东主教的女娃娃,白给我,她当个学徒能有多少钱啊?”
  “三婶子,那个是冯青黛,她是李东主的大弟子,她跟其他的学徒不一样。”
  “对,她有官身,正三品,咱洛阳的县令才正五品上。”
  “没错,三品不分上下,只有正从。”
  “女娃娃比县令高两个品?”
  “不是两个品的问题,看实职,皇后宫中行走最厉害。当朝宰辅,不可以皇后宫中行走。”
  “怪不得呢?唉!和尚都该杀!”
  “别一竿子打倒一片,有好的。”
  “我就说我家的事情,他秃驴骗我家三缗……”
  老妪嚷嚷着,大家互相传,火车没等到地方呢,已经传成三盒子金子被和尚骗走,和尚装鬼吓孩子。
  “继续写,写到什么程度呢?写着写着发现自己不认识这个字了,然后又认识了。”
  被人提及的小丫头带师弟写毛笔字,就写一个字……永。
  每天要写上至少两刻钟,可以用不同的风格,楷书、草书、行书……
  一般情况下为楷书,端端正正。
  跟弹钢琴每天来一遍哈农一样,初学者一天弹不了一遍哈农,之后速度就快了,相当于热身。
  唱戏吊嗓子每天也得坚持,一样的道理。
  李归藏努力地写着,不是作业应付,必须写出来灵魂。
  写一写,自己茫然了,这个是什么字?
  “师姐,我现在只知道应该叫它‘永’,然后写的时候……你经历过是吧?”
  李归藏苦恼,越写越差。
  小丫头点点头:“写的时候必须随时把自己调整回来,与针灸行针有关,要对每一针负责。”
  “师父怎么不练?”李归藏写着。
  “停,你状态没了,师父练的时候你没看见而已。来,写‘走’字,要让那个字看上去是人在行走。”
  小丫头叫停,换个字。
  她教得很认真,李归藏之所以敬重师姐,不仅仅在于师姐各方面压他一头。
  师姐的家庭跟他不同,他一个孤儿,整体社会阅历少,只是一个小地方的孩子互相算计。
  师姐乃医学世家,给人看病会不跟人接触?
  接触的人很多,有穷的买不起药送药的,有富户不在乎钱财只看效果的。
  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师姐知道寿命不久,几年的活路而已。
  面对死亡时怎么办?师姐选择在活着的时候努力,尽量多救治一些人。
  “师姐,你练‘永’字的时候想的是什么?我总走神。”
  李归藏开始调整状态写‘走’字,走神的走。
  “永远究竟有多远?”小丫头回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