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颂- 第9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昭亮大声嚷嚷着,招呼着所有武臣一起赶去了樊楼。
  寇季不想扫他们的雅兴,所以跟着他们一起去了。
  武臣们今天高兴,所以有些放浪形骸。
  一众人奔到了樊楼,包下了整个樊楼。
  有人在樊楼里摆谱,直接被他们从窗户口给扔了出去。
  武臣们在樊楼里吃吃喝喝庆贺了一夜。
  若不是寇季不喜欢拈花惹草的话,他们还想带着寇季去开一场无遮大会。
  寇季早朝的时候入宫,半夜的时候才被仆人们送回了竹院。
  向嫣赶忙派人将寇季抬回了卧房,帮寇季洗漱了一番,又煮了一些醒酒汤备着。
  寇季一觉睡到了日上三竿,睁开眼就看到了向嫣端着一碗清汤递给了他。
  寇季揉了揉有些发疼发胀的额头,端过了清汤一饮而尽,放下了空碗以后,寇季笑着道:“自此以后,我可就有得忙了。”
  向嫣笑着道:“忙点好,忙点好……”
  寇季摇头笑道:“忙起来了,可就没办法陪你了。”
  向嫣笑吟吟的道:“妾身在汴京城可是有很多姐妹。”
  听到此话,寇季似乎想起了什么,对向嫣道:“回头你入宫的时候,跟曹皇后说一声,就说寿王赵润,敛财巨万,让她看着办。”
  向嫣先是一愣,随后哭笑不得的道:“那孩子为了那点钱,放下了身段,东奔西跑的忙活了好几个月,其中的大头还被你分走了,手里就剩下了仨瓜俩枣,你居然还不肯放过。”
  寇季感叹道:“我也不想苛待他。可他天生不凡,注定了人生也不凡。若是官家只有一子的话,我放纵他也没什么。
  可官家如今子嗣众多,有心组一个夺嫡局的人也不少。
  他的身份,注定了他得如履薄冰的活着。
  若是走错一步,很有可能就会被人无限放大,最终成为压垮他的泰岳。”
  向嫣迟疑了一下,道:“没那么严重吧?”
  寇季看了向嫣一眼,笑着道:“现在官家诸多子嗣中,只有他稍微年长一些,所以看不出什么。
  等其他的皇子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向嫣沉吟着点了点头,盯着寇季疑问道:“真要是出现了夺嫡的场面,你会不会参与其中?”
  寇季翻了个白眼,道:“我参与到其中,那他们还夺什么?”
  等那些龙子龙孙有资格夺嫡的时候,他的人恐怕能占据半个朝堂。
  他要是参与到其中,那就不叫夺嫡,那叫选嫡。
  向嫣有些失神的道:“你如此自信?”
  向嫣又不是什么乡野村妇,她知道夺嫡有多困难。
  寇季能在夺嫡局中选嫡,那就不是一般厉害。
  要知道她祖父,以及寇季的祖父,两位位极人臣的人物,都没能力在夺嫡局中选嫡。
  寇季见向嫣失神,略微拍了一下向嫣的肩头,笑着道:“你想那么多做什么?皇位归属,跟我们没太大关系。
  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该回封地去了。
  等我们到了封地上,皇位上坐的是谁,跟我们没有太大关系。”
  向嫣仔细想了一下,苦笑道:“是妾身想多了……”
  寇季笑着道:“行了,你给我备一些饭菜,顺便再派人去驿站里瞧瞧,看看近几日有没有韩地送过来的信。”
  向嫣答应了一声,出了房门。
  寇季起身,穿上了衣服,洗漱了一番后,赶到了膳堂去用膳。
  刚吃了一半,门子匆匆闯进了膳堂,向寇季禀报。
  “老爷,宫里派人来传旨了……”
  寇季抹了抹嘴,跟着门子到了前院,就看到陈琳带着人,捧着圣旨站在院子正中。
  寇季上前。
  陈琳宣了一声,“寇季接旨……”
  寇季拱手弯下了腰。
  陈琳展开了圣旨宣读了起来,只有简短的百字,所以陈琳很快就宣读到了最后。
  “迁寇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钦此……”
  “臣寇季领旨谢恩……”
  寇季躬身一礼后,拿过了圣旨。
  陈琳在寇季拿过了圣旨以后,感叹道:“这是咱家宣读过的最短的圣旨。”
  寇季收起了圣旨,笑着道:“这也是我接到的最短的圣旨。”
  陈琳淡然一笑,又道:“官家说了,他只能给你一个同中书门平章事的职位,其他的加官他没办法加给你。”
  寇季点头道:“明白……”
  寇季的一应爵位,已经被他传给了寇天赐。
  寇天赐如今身上背着爵,寇季就没办法再获爵。
  陈琳传完了圣旨以后也没有多留,他将宫里为寇季准备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服送到了寇季手里,然后带着他的人离开了寇府。
  次日。
  天麻麻亮。
  寇季就穿戴着宫里赐下的官服,坐着马车,点着灯笼,入宫去上朝。
  由于天寒地冻的。
  满朝文武到了金水桥边上以后,几乎都没有下马车,一个个都在马车里窝着,借着马车遮挡着寒风。
  待到上朝的鼓声敲响,众人才下了马车,沿着金水桥入了宫。
  到了垂拱殿的时候,殿内的地火龙烧的正旺。
  文武官员们脱下了身上穿戴的大氅,入了殿内。
  寇季一身紫色官服,在满朝文武注视下,迈步走到了文臣之首。
  站在寇季身后的王曾,心里那是五味杂陈。
  他依稀记得,当初初见寇季的时候,寇季还是一个任由他踹打的少年。
  一晃,寇季就到了中年。
  更重要的是,寇季站在了他的前面。
  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就在王曾满怀心事胡思乱想的时候。
  赵祯已经出现在了垂拱殿上。
  陈琳依例宣了上朝,满朝文武依例施礼过后,朝会正式开始。
  寇季没找什么存在感,所以什么也没有说。
  赵祯也没有特意的点名,让寇季作一番自我介绍。
  朝会开始以后,户部、工部等多个衙门的人纷纷出声奏请,奏请朝廷拨款赈灾。
  由于正值冬日最寒冷的时候,各地都有降雪。
  一些地方还遭了雪灾,朝廷需要出钱赈灾。
  赵祯在吩咐工部和户部派人下去核实此事的同时,吩咐户部准备好赈灾用的粮食、衣物等等。
  一场大朝会,在商量完了雪灾的处理结果以后,就结束了。
  寇季全程没有说一句话。
  下了朝,寇季并没有回府。
  而是跟着王曾和蔡齐去了政事堂。
  政事堂身为大宋的中枢,应该是大宋所有衙门里最忙的一个。
  寇季不能像是以前一样将政务甩给手下的人,自己回府上去偷懒,他必须赶到政事堂去坐镇。
  到了政事堂。
  政事堂的属官引领着寇季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专用的公房坐下。
  刚坐下没多久,王曾就出现在了门口。
  “寇相不去公堂办公吗?”
  王曾人了门,开口就问。
  寇季瞥了一眼王曾,懒洋洋的靠在了火盆边上了的座椅上,道:“办公?办什么公?有什么事情,你和蔡相看着处理就行,需要我出面的时候,我自然会出面。”
  王曾被寇季如此不负责任的话给气笑了,“您是到政事堂来坐镇的啊?”
  寇季没有在意王曾讥讽的语气,他十分坦然的道:“那是当然。若是事事都需要我处理,那朝廷要下面的那些个官做什么?”
  王曾听到此话,居然无言以对。
  “你不是有许多大事要做吗?如今你已经坐到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位置上了,为何还不动手?”
  王曾忍不住开口问。
  寇季淡然笑道:“许多事情,都需要徐徐图之,急不得。”
  “徐徐?!”
  王曾瞪了寇季一眼,“我看你徐徐到什么时候。”
  寇季又笑了一下,没有说话。
  王曾哼了一声,出了公房。
  他没想到的是,寇季这一徐,徐到了三个月后。
  三个月。
  大宋经历了寒冬,经历了年节,经历了柳枝吐出嫩芽。
  当王曾忍不住准备去找寇季,好好质问一番的时候。
  一骑从西而来,直奔入了汴京城。
  与此同时,一则捷报也如同一阵风,吹遍了汴京城。
  捷报入宫以后。
  赵祯就下令召集了满朝文武。
  满朝文武纷纷穿戴着朝服,赶到了宫里。
  寇季也在此列。
  垂拱殿上,赵祯还没有到。
  王曾站在寇季背后,幽幽的道:“寇相爷,您这一徐,可徐了三个月有余。三个月时间,您是什么都没有做。
  政务都是我和蔡相处理的。
  如今,汴京城里都盛传,您是我大宋第一位泥塑的相公。”
  寇季回过头问道:“什么意思?”
  王曾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王曾身后的蔡齐瞪着眼,沉声道:“就是看得见、摸得着,但没有用。”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肯定是有奸人在背后毁我名声。”
  蔡齐听到此话,气的吹胡子瞪眼,“你在政事堂里的那副做派,还需要诋毁吗?”
  寇季刚要反驳,却见赵祯迈着步子入了垂拱殿。
  殿内的文武立马站好。
  赵祯坐定以后,不等陈琳开口,就哈哈大笑道:“诸卿,大喜啊。青塘传来捷报,月前我大宋永宁军和元山部的兵马一起携手,彻底覆灭了青塘。
  自此以后,青塘就归我大宋所有。”
  青塘被攻破,是意料中的事情。
  满朝文武虽然欣喜,但却也没那么激动。
  在赵祯说完话以后。
  满朝文武齐齐躬身道:“为大宋贺!为官家贺!”
  赵祯在满朝文武道贺以后,笑着道:“朕决定,封覆灭青塘的永宁军大将军陈尧咨为王,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满朝文武闻言,齐齐一愣。
  不等他们有反应。
  陈尧佐率先开口,“臣以为不妥。陈尧咨征灭青塘,固然有功,可比起之前的几位殿下,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官家若是封陈尧咨一个一等公,陈尧咨倒是当得起,可官家若是封陈尧咨为王的话,他当不起。
  因为他没有为我大宋立下足以封王的功劳。”
  满朝文武听到陈尧佐此话,反应不一。
  武臣们觉得陈尧佐是傻了,居然放着王爵不要。
  文臣们觉得,陈尧佐这是在自保。
  赵祯封陈尧咨为王,固然是好事。
  可一旦陈尧咨受封为王,那陈尧佐就得离开朝堂,跟着陈尧咨去就藩。
  陈家上上下下那些读书的种子,也会彻底失去仕途,去封地当一个无所事事的贵公子。
  赵祯听到了陈尧佐的话,不咸不淡的开口道:“王爵都不要,是觉得我大宋的王爵不值当吗?”
  陈尧佐赶忙道:“不敢!”
  赵祯盯着陈尧佐没有言语。
  蔡齐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帮陈尧佐说话了,“官家,陈尧佐言之有理。陈尧咨虽然帮我大宋征得了青塘,可功劳比起此前封王的那几位,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所以陈尧咨封王不妥。”
  赵祯毫不掩饰的道:“但是朕需要一个人去青塘和元山部的交界处,帮朕坐镇西陲。陈尧咨若是不去,难道朕自己去吗?”
  赵祯此话一处,蔡齐陷入到了迟疑当中。
  赵祯不等其他人开口,又道:“青塘地广人稀,更准确一点的说,那就是青塘没有人。因为青塘覆灭以后,青塘境内的青塘人和黑汗人,全部被元山部虏去做了部从。
  我大宋和元山部携手攻打青塘。
  我大宋要地,元山部要人。
  如今功成,我大宋拿到了地,元山部拿到了人。
  我大宋既然拿到了青塘的地,总不能不管吧?
  我大宋境内如今没有合适的人口迁移出去。
  所以必须有一个人率领着兵马镇守着西陲,为我大宋守住这一片地方。
  若是不守,它们迟早会被人侵占。
  诸位总不想看到我大宋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疆土,被人兵不血刃的占去吧?
  诸位觉得朕封王不妥,那就拿出一二百万人来,给朕填满青塘。
  只要你们能拿出一二百万人来,朕再也不提封王的事情。”
  满朝文武听完了赵祯这番话,一个个闭口不言。
  若是以前,朝堂上必然会有人强辩几句,秀一下存在感。
  可如今的大宋比较务实,没营养的话,在朝堂上几乎没有人会讲。
  一时间。
  赵祯和陈尧佐等人陷入到了僵持当中。
  陈尧佐等人不赞成赵祯封王,可也没办法解决赵祯提出的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寇季缓缓的走出了班列,在所有人愕然的目光中,开口道:“陈尧咨既然不适合,那就让李昭亮走一趟吧。”
  满朝文武先是一愣,随后齐齐看向了李昭亮。
  李昭亮神色有些复杂。
  王爵,是他想要的。
  可青塘和元山部交汇处,并不是什么好地方。
  寇季在众人看向李昭亮的时候,继续道:“陈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