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后方安稳,再重新商议是否还要联军,继续进攻韩涛。”
袁绍毕竟地盘最大,损失也更为惨重,让他更为担心,所以率先打起了退堂鼓。
袁绍的提议正合刘备的心意,毕竟他是好不容易才得到了徐州这样一块领地,又苦心经营,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拥护爱戴,当然也不想轻易失去。
“盟主所言极是,我也赞同暂时解散盟军,先各自回去救援本土。”刘备立即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赞同意见。
两人都表达了想要回去的意愿,曹操自己也没有独自坚持的必要,也看着二人轻轻点头:“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各自清点兵马,收拾行装,尽快回去吧。”
三人意见达成了一致,袁绍就要当众宣布解散盟军的决定。
许攸却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态度坚决地对袁绍三人说道:“主公,玄德公、孟德公,此时万万不可以撤军回去救援呀!”
袁绍听了许攸的话,皱起了眉头:“子远,刚才我们三人的谈话你没有听到吗?若是再不救援,只怕我们各自的领地就都要被韩涛的奇袭部队占领,会损失极大。”
“主公,但如果此时撤军,只怕我们的损失会更大!”许攸煞有介事地回应着袁绍的话。
他这样一说,袁绍、刘备和曹操都露出了疑惑的神情,显然不明白为什么此时回兵救援,反而损失更大。
“子远,你这句话,我有些不明白了,你解释清楚一些。”袁绍开口向许攸询问着。
“主公,通过韩涛部队对我们各自领地的偷袭,我们不难分析出,其实他之前的败退,固然是有我军威猛善战的结果,但也不排除他引诱我们远离驻地的意图。”
“既然他是有意地想将我们调离领地,肯定也是早就想到了一旦领地遭到袭击,我们就会撤军救援,他又怎么可能没有做好准备,在我们的背后进行追击?!”许攸向袁绍等人解释着此时撤军的危害。
诸葛亮也在这时站出来,附和着许攸的话:“子远先生说得极有道理。韩涛现在采取的就是围魏救赵的计策,用奇兵抄袭我们的后路,迫使我们撤军救援。”
“他就可以采取围点打援的策略,在沿途设下伏兵,对我们赶回救援的部队进行打击,就如同当年的孙膑击败庞涓一样。”
“韩涛的大军一直在长安蓄势待发,看到我军撤退,也会从后追击,我军着急撤军救援,必定断后兵马不足,极有可能遭到对方冲击,损失惨重。”
“而且盟军解散,变成各自为战,也会战力下降,极有可能被韩涛的兵马各个击破,那的确是损失更大!”
诸葛亮镇定自若,很详尽地向众人讲述了他分析出的韩涛的战术。
袁绍、曹操和刘备听了,不由得面面相觑,他们不得不承认,诸葛亮和许攸的担心不无道理,仓促撤军,的确是面临着更大危险。
“二位先生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毕竟领地是我们的基础,如果我们此时不去救援,一旦领地丢失,我们也就失去了物资和粮草的补给,那又哪里还有能力继续和韩涛抗衡?”袁绍向二人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是啊,本身我们自徐州来到洛阳,就已经舟车劳顿,十分疲惫,粮草供应也极为不利。此时若是再不回去救援,一旦断粮,不用韩涛进攻,只怕我们自己就扛不住了。”刘备也在这个时候表达着自己的忧虑。
诸葛亮却在此时笑了起来:“主公为何守着金山、银山,却还要自己哭穷?”
刘备一脸疑惑地看着诸葛亮,没有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坐在刘备身边的张飞,着急地说道:“孔明先生,你说什么金山、银山,俺老张也听不明白,你就直接说,我大哥担心的粮草问题,到底怎么解决。”
诸葛亮这才平静地回应着:“诸位,难道你们忘了,我们现在身处何地?这里可是大汉天下的东都洛阳,又是刚刚经过战后重建,你们担心在这里得不到粮草和物资补充吗?”
诸葛亮这样一说,袁绍一直紧锁的眉头稍微舒展了一些,之前他派人到洛阳安民,倒是的确发现洛阳的物资充足,征调一些粮草,维持大军一段时间,应该不成问题。
诸葛亮看着袁绍细微的表情变化,知道他已经被自己的话打动,于是继续说道:“更何况,我们前方还有大汉新的国都长安!只要我们现在孤注一掷,继续进兵长安,将其夺下,还用得着担心,没有粮草物资吗?!”
诸葛亮在此时抛出了他的想法——继续进攻长安!
第644章 决战黄河边
“继续进攻长安?孔明,韩涛的主力部队还在,我们这个时候不去救援我们的领地,却去和韩涛拼命,这又是何道理?”袁绍显然无法理解诸葛亮的用意,开口询问着。
“因为天子在长安,只要我们全力以赴夺下长安,让天子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韩涛就变成了乱臣贼子。”
“原本对他归心的天下各州也就会对他失去信心。我们更可以以天子的名义,征调各地兵马,一起反攻韩涛!”
“那时候天下归心,击败韩涛,收复失地,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诸葛亮向袁绍解释着自己坚持进攻长安的原因和目的。
“孔明,就算我们接到了天子,就能做到让天下归心吗?”刘备提出了质疑。
其实刘备很清楚,就算真的接到天子,想让天下群雄真心归顺,也不是那么容易。
“董卓最初进洛阳之前,不过是凉州刺史。可就因为他救驾有功,掌握了朝政,官居太师,权倾朝野!”
“韩涛也是一样,他怂恿吕布杀了董卓,掌握了天子,以大将军之名号令天下,才能得到各方支援,拿下荆州、益州、扬州、交州等地。”
“现在盟主官居大将军,韩涛只是丞相,却能得到天下支持,不就是因为天子在他的掌控之中?”
“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还需要我们再多做解释吗?”
“更何况,主公您也是汉室宗亲,一向以天下苍生为重,盟主更是四世三公,世受皇恩,眼下有从韩涛手中解救天子的机会,难道还要错失良机吗?”
诸葛亮向刘备做着解释回应。
诸葛亮的一番话,让刘备有些无言以对了。
毕竟他一向以汉室宗亲身份自居,诸葛亮给他扣上一顶这样的帽子,的确是让他无法再反驳,只能低头不再说话。
曹操此时的内心却也是十分纠结,诸葛亮和许攸的话固然是有他们的道理,但曹操也清楚,即使夺下长安,迎回天子,也是要落在袁绍的控制,对他的帮助并不大。
但豫州一旦丢失,自己没了地盘,也就失去了和袁绍未来讨价还价,甚至取而代之的筹码。
一直沉默不语的郭嘉,看出了曹操内心的纠结和不安,走到他的身边,低声用只能让他听到的声音劝说着。
“主公,此时我们回军,要赶到豫州,需要数日的时间,沿途又的确有可能遭到韩涛兵马的追击和前路的埋伏,的确是危险重重。”
“妙才将军统率能力一流,引兵固守豫州一段时间,还是可以做到。至于仲康(许褚的字)的武勇,我们都十分了解,与那典韦也应该是不相上下。”
“只要他们二人能够更多地拖住敌军,给我们争取时间,我们能在长安一举击败韩涛,那的确是就掌握了主动权,那时再发动反击也不迟。”
连郭嘉也做出了这样的建议,曹操也就点了点头,不再纠结。
众人的眼光都看向了袁绍,毕竟他现在是盟主,提出解散盟军,各自回去救援,也是他的提议,自然最后还是需要他来敲定盟军的去留。
袁绍看到刘备和曹操都不再提撤军的事,觉得此时自己坚持退军,倒显得胆怯怕了韩涛。
于是,他心一横,对刘备和曹操说道:“孟德、玄德,几位先生说得的确很有道理。既然这样,我们就不要浪费时间,留下部分兵马驻守洛阳,确保物资供应,大军马上集结,杀往长安,与韩涛决一死战……”
袁绍如此决定,曹操和刘备也只能一起拱手回应:“喏!”
……
长安城内的丞相府,韩涛正和家人们一起共进晚宴。
今日的宴会上,还有两位特殊的“客人”,那就是刚刚从益州返回的韩冲,以及从扬州返回的马原。
作为韩涛最亲近的两位兄弟,他们也早已成为了他的家人,所以韩涛得知他们回来,也是十分欣喜,亲自下厨做了几道特色美食一起享用。
宴席上,韩冲、马原分别向三个嫂子和孩子们讲述着各自在益州和扬州的见闻和风土人情。
三位夫人和孩子们被二人的讲述所吸引,纷纷缠着韩涛,表示也想去益州看看那美丽的山川,再去扬州看看江南水乡。
“好,等这次打完仗,将袁绍等人的联军击败,天下彻底平定,我一定带着你们好好的在天下游玩一番。”韩涛没有推辞,一口答应下来。
前世的他因为忙于写作,大部分时间都是闷在房间里搞创作,根本没有时间去陪家人游玩。
来到这个世界的十几年时间,颠沛流离,辗转征战多年,和家人也是聚少离多。
现在终于到了决战的时刻,离实现统一天下,建立太平盛世的宏愿实现也已经不远,韩涛也是十分期待着,战乱结束之后,可以好好地补偿家人。
就在此时,门外有斥候来报,袁绍大军已经从洛阳出发,向着长安杀来。
韩涛有些无奈地对家人们说道:”看来今天的家宴也只能到这里了,我和子善、马原要赶紧去调动兵马,准备迎敌了。”
刘菁理解地回应道:“明白,你们安心去吧,早些将这些乱臣贼子击溃,你也就更早的可以实现你带着我们一起在天下游玩的承诺了。”
韩涛笑着微微点头,随后立即更换衣装,和韩冲、马原一起去往城外的军营。
军营中,各路将领还有谋士们得到指令迅速集结,这其中也包含着跟随韩冲一起从益州返回的徐晃、张任等人。
此时贾诩、荀彧等人已经知道,韩涛之前的低沉和败相都是故意做出来迷惑敌军,自己却还怀疑担心,真是低估了韩涛的大智慧,此时已经重新拾起了信心。
至于吕布、马超等将领,此时心中也是有团火焰在燃烧,之前的隐忍退却,都是为了今日的胜利。
他们都用殷切的目光看向韩涛,等着他发出指令。
“各位,袁绍现在已经派出大军杀往长安,这是要孤注一掷,抢在我军的部队夺取他们的老巢之前,和我们决战!那我们就奉陪到底,大军马上出发,前往弘农,我们就在三门峡驻军,在黄河边和袁绍决一死战!”韩涛向众人下达了指令!
第645章 荒野之战(一)
此时已是深秋,刺骨的寒风夹杂着漫天飞舞的黄沙落叶,给战场增加了几许凄凉之感。
韩涛的兵马在三门峡结下了数十里的营寨。
此时,袁绍的兵马也已经来到,在数十里之外也扎下了营寨。
伴随着震天的战鼓声,韩涛的兵马出营列阵,准备迎接这场黄河大决战的第一场战斗。
韩涛在战阵之中搭起了高台,他端然稳坐在高台之上,可以将脚下的己方兵马,以及对面开始列阵的联军兵马都一览无余。
在韩涛的脚下,旌旗招展,兵戈林立。
在高台的周围,是文谡带领的黑甲军,作为韩涛的禁卫军,他们会寸步不离地保护自己主公的安全。
在黑甲军的外围,是高顺的陷阵营,他们是挡在黑甲军之前的另一道屏障。
高台的两侧,数名将领端坐在各自的坐骑上,蓄势待发。
分别是:吕布、黄忠、马超、魏延、徐晃、张任、庞德、张绣八名猛将。
另有其他一些将领分散领兵在他们的身后压住阵脚,准备迎敌。
秋风呼啸,橙黄色的战袍在狂风中随风舞动。
集结在这里的是韩涛多年来精心训练的嫡系部队,也是他手下最为精锐的陆战部队。
数日来,为了完成对袁绍联军的诱敌之计,这些部队也是千里奔袭,极为辛苦,更是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现在,他们个个怒目圆睁,瞪着对面的袁绍兵马。
他们就像是一只受了轻伤,已经蛰伏许久的猛虎,现在终于到了复仇的一刻,只待韩涛一声令下,就要张开血盆大口,将对面的敌人一口吞噬。
在韩涛大军的前方,联军也已经列开了阵势。
袁绍一向自诩是汉室忠臣,现在又顶着大将军的头衔,所以他的部队一直秉承着大汉正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