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玩机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古代玩机械-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雷晓飞见张铁匠会错意,连忙说:“是我自己用的,张叔您不用客气。”

张铁匠不解地问:“你用?你用来干嘛?”

“我自有用处,到时您就知道。”雷晓飞笑着说。

当雷晓飞让拉煤车的人把煤缷到食店后时,食店所有的人都走到门前,不解地望着他。但他们见惯了雷晓飞的怪异行为,知道雷晓飞的所为肯定有他的用途,也就没有出声询问,直到雷婶爽快地付了钱,那拉煤车的人才收起疑虑,高兴地赶车走了。

煤买下了,要做成煤球就先得把煤变成煤粉,这个工作让雷晓飞搔头。在前世时,雷晓飞到水泥厂炒过更,知道水泥厂是用球磨机让石头变成粉的,那球磨机足有百多个立方米大。古时候哪有这么先进的机械呢?只好想个土方法来解决。

吃过晚饭,没有客人的时候,雷晓飞抽空出了厨房,到屋外转转,想在呼吸新鲜空气之余,思考下看有什么办法磨煤粉。他一边走一边无意识地念着:“磨煤粉磨煤粉。磨粉磨粉……”。突然,他心里一激灵,猛拍脑袋,叫了出来:“我想到了,磨粉。”

幸好四周无人,否则定会让他那突而其来的大叫吓得一跳。雷晓飞急步来到村口那个众人用来磨粉的大石碾子前,想:用这个家伙磨粉不就成了吗?只要用完洗干净就行。

用大石碾子磨煤粉,也要先把煤块敲成碎粒才能磨。雷晓飞就从张铁匠那里借来了两个大铁锤,带着洪彪利用食店没客时的空余时间,敲起煤块来。

一天下来,盘子般大的煤块变成了乒乓球般大的煤块,这样还不行,要敲成指头般大才能磨。雷晓飞又张铁匠那里借来了两个小铁锤,和洪彪继续敲。

街坊邻里看到两人干得热火朝天,就围过来看热闹。现今,雷晓飞在这里已经是明星般的公众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惹人注目。胡医师凑近打趣地问道:“雷小哥,你又搞什么东东呀,是想改行开煤店,还是嫌脸不够黑,用这些东西来打扮打扮?”

雷晓飞的脸不白,是呈健康的小麦色,胡医师的打趣,引来围观众人的善意哄笑。雷晓飞自变回年轻后,性格也随着变得小孩气多了,他也玩笑着对胡医师说道:“我这个东西不能脸把变黑,却能把胡子变黑,做好后,第一个给您老试一试。”

围观的众人又哄笑起来,胡医师慌忙地用手遮着下巴那心爱的山羊胡子,调侃道:“雷小哥,难道你不怕我变年轻了,就和你争女孩子?”

胡医师说完,他看到林采微也站在旁边看热闹,又接着对林采微说:“是吗,林姑娘?”

林采微单纯,开始没有领会胡医师的调侃,接口说:“关我什么事?”

林采微说完,才知道自己上当了,被胡医师摆了一道,她气恼地跺着脚指着胡医师道:“您老欺负人,我回去告诉爸爸。”

围观的众人被林采微的小女儿神态逗得笑声更大。雷晓飞悄悄地反击道:“胡医师,您老想女孩子了?那也不用变年轻,只要我做多几个昨天的炖品给您老吃就行,或者,今天起,我就在您吃的菜中加入一些那个成分,好吗?”

胡医师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似,惊跳起来,忙对雷晓飞作揖道:“雷小哥,雷大哥,你饶了我吧。”

众人虽不知道他们说什么,但也被胡医师惶急的狼狈样子逗得大笑。

第44章制作模具

雷晓飞和洪彪足足化了两天的工夫,才把所有的煤块都敲成指头般大。雷晓飞挑了个食店空闲的时候,和洪彪把小煤块运到石碾那边准备磨煤粉。

这用石碾磨粉的设置,雷晓飞只在前世的电影中看过。一块三米直径左右的整块大石当盘,石盘的表面光滑如镜,从中开着一些浅槽,雷晓飞估计这些浅槽是用来增加摩擦力的。石盘的中央开着一个碗口大的孔,孔里竖着一根碗口大的木柱,木柱上横连着一根同样粗的木棍,木棍穿过放着在盘上的一个直径大半米、长一米左右的圆柱状的大石碾子,人们在穿过碾子的木棍那头做了个架子,只要把架子套在牛或马的身上,让它拉着架子绕着石盘转,大石碾子就把石盘上的东西碾成粉。

磨煤粉的工作被力大如牛的洪彪抢着包了。大力士洪彪磨粉就比常人简单多了,他并不用牛或马拉石碾子转,只是把煤块倒在石盘上,再运力推动架子绕着石盘转,绕几次后,煤块就变成了细嫩的煤粉。

雷晓飞看到磨粉成了洪彪的表演,用不着他插手,他就思考如何做煤球去了。

煤球,雷晓飞在前世见过的有两种。

一种是把煤用手捏成两个乒乓球左右大的圆条状,架叠在炉子里烧,这种煤球的特点是易做,不用工具可以做成,但却难燃,而且火候不易控制。

另一种是蜂窝煤,顾名思义这种煤球形似蜂窝,用一个模具把煤粉做成一个圆柱状,圆柱的中间布满通透的孔,用一个专用的炉子把两块三块煤球叠起来烧,这种煤球的特点是火候易控制,好燃好烧耐烧。

雷晓飞打算做的是蜂窝煤球。

雷晓飞在前世的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烧蜂窝煤球。那时,煤球在煤店就有买,不用自己做。他只见人做过一两次蜂窝煤,那是因为有的家庭长期烧煤,在运输、堆放的过程中,有的蜂窝煤坏了、散了就不能烧,日积月累,坏的煤球越来越多,扔了又可惜,于是,就去借个模具,把那坏煤重新和好、打过再用。

打蜂窝煤是把和好的煤填装进模具中,再从模具中把已成型的煤球弄出来,风干或晒干就行。

打蜂窝煤的模具也并不复杂,做成和蜂窝煤相反形状,再在里面做一块可以活动的推板就行。雷晓飞前世的蜂窝煤模具是铁做的,如果备好材料,在设备充足的工厂,不用两小时就可以做好这个模具。但在古代,做个这样简单的模具都很困难,因为古代就算有铁,也没有设备把铁做成圆管状,看来只能想其它办法。

雷晓飞思考了良久,也没有想出应如何做这个模具,他长叹了一声,想道:如果确实做不出打蜂窝煤的模具,就只好用手捏了,虽然手捏的煤球难烧点,但总比烧柴强。

洪彪把所有的煤块都磨成了煤粉后,把磨好的煤粉用箩挑着回食店。因为两箩煤粉很重,洪彪没敢用扁担挑,用了一根大竹子来挑,那竹子的口径足有碗口大。雷晓飞真勾勾地望着竹子,脑中闪出一个念头:用竹筒不是可以代替铁管吗?

真是踏破铁蹄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雷晓飞喜出望外,高兴地大呼了一声。雷晓飞的叫声,把洪彪吓得一跳,连肩上的煤也差点倒了,他疑惑地瞪了雷晓飞一眼,雷晓飞吐了下舌头,连忙摆手表示无事,然后转身飞快地找王木匠去了。

雷晓飞找到王木匠后,跟他说了老半天,王木匠还是摇头表示不明白。雷晓飞没法,只好先拉他到后山去挑选竹子。

王木匠按照雷晓飞提供的各种口径,挑选好老竹子,两人合力把竹子伐了,拖回王木匠家中。

竹子拖回来后,雷晓飞先从碗口大的竹子中,锯出一段竹筒,然后让王木匠找两块硬木板,按竹筒的内径和外径各制作一块“圆木饼”,自己则按想好的尺寸选裁起竹子来。雷晓飞选裁了十二根直径十五毫米左右,长八十毫米的竹子,准备用来制蜂窝煤的煤眼;又选裁一根五十毫米直径左右的竹子把全部的竹节打空,用来做模具的杆;最后再选裁一根二十五毫米直径左右的竹子,用来做出煤球的推杆。

雷晓飞做好这些工作后,王木匠的工件也完成了。雷晓飞就把十二根用来制煤眼的小竹子,按需要的分布,均匀地镶钉在大的“圆木饼”上,然后在小的“圆木饼”上,按小竹子的位置划好十二个洞,叫王木匠把划线的位置掏空,让小竹子能顺利通过。

雷晓飞自己把剩下的竹子拼装成型。等王木匠完工后,雷晓飞再把王木匠的工件也装了上去。这样,制蜂窝煤的模具就完成了。雷晓飞YY地想:这应该是当代人使用的第一个制煤工具吧,我真他妈的天才。

模具做好后,雷晓飞检查、调试过后,还算比较满意,就吩咐王木匠对模具的一些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加固,自己去找钱师傅做烧蜂窝煤的炉子去了。

王木匠看着这个不知是什么的新奇东东,虽不知它有何用,但却也没有出言相询。因为按雷晓飞平日的表现,王木匠相信他不会做无用的东西。王木匠就按雷晓飞的嘱咐,一丝不苟地对模具进行了加固。

第45章发明煤球

在雷晓飞前世,平常人家中烧蜂窝煤的炉子有固定的,有移动的,有单眼的,有三眼的。固定和移动都是用同样的炉胆,而单眼和三眼的炉胆就不同,雷晓飞找钱师傅就是想让他帮做炉胆,模具已经决定了煤球的大小,他根据煤球的大小让钱师傅做单眼和三眼的炉胆各一个,钱师傅问明了要求后爽快地应允了。

雷晓飞再回头到王木匠家时,王木匠已将模具加固好,雷晓飞又请王木匠帮做炉壳。在雷晓飞的前世,人们普遍喜欢用移动的蜂窝煤炉,移动煤炉的壳一般是用装东西的铁皮桶做成。但在古代,哪里有什么铁皮桶?雷晓飞只好让王木匠帮做两个类似木桶状的炉壳,用一节竹筒做炉门,炉门盖也用一段带节的刚好套进炉门的竹筒。雷晓飞把式样、要求交待清楚后,才拿着蜂窝煤的模具回食店。

回到食店后,雷晓飞就着手和煤。蜂窝煤是用煤粉、黄泥和水按比例和在一起做成的,具体的比例雷晓飞也不清楚,他只知道黄泥是用来增加粘性的,燃烧就当然要靠煤粉了,没有黄泥只靠煤粉就做不成球,而黄泥太多了,蜂窝煤又不耐烧。所以雷晓飞决定先从10%黄泥的比例试起,试到做得成煤球为止。

雷晓飞动手按10%黄泥的比例和煤,和好后试做了几个煤球,太松了,煤球才从模具中下地就散了。他又调高一点黄泥的比例,还是不行。试了几次后,直到用20%黄泥时,煤球终于成型了,雷晓飞才松了一口气。

晚饭后,正好没客,雷晓飞就叫上洪彪,两人把全部的煤按试成功的比例和了,然后,雷晓飞用模具把和好的煤打成蜂窝煤球,一个接一个地排列着打在空地上,让它晾干。

街坊邻里聚齐了来看雷晓飞表演,惊奇地看着雷晓飞一按一推就变魔术似的搞了个黑饼出来,黑饼碗口大,也像碗一样高,每个饼中有十二个同样大小的孔,黑饼的表面光滑,黑得发亮,看上很精致很好看,只是不知是用来做什么的。

王木匠就简直是震惊了,他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他有份参与制作的模具,原来是这样用的,从模具里出来的东西大小完全一致,就像一个个孖生兄弟。而且看来这个模具还简捷好用,不一会就已经出了成行成列的“孖生兄弟”。

胡医师忍不住了,出声调侃道:“雷小哥,你做什么呀?是不是要改行卖饼啊?”

雷晓飞同样调侃道:“上次不是告诉您老了吗?来,拿胡子过来,让我帮您老染黑。”

围观的众人哄堂大笑起来。

做好煤球(饼)的第二天,钱师傅的炉胆和王木匠的炉壳也已经完工。

雷晓飞又利用晚饭后的空余时间来组装,当时还没有水泥,当地人是用一种叫“观音土”的白色泥土当水泥用,雷晓飞先用“观音土”在木炉壳中铺底,然后用碎石、沙和“观音土”在炉底上筑个窝,窝口跟炉胆的内径一样大,窝口还横了两根从张铁匠那里要来了细铁,把炉胆叠在窝上与炉壳高度平齐,再用碎石、沙和“观音土”把空隙塞满,这样,炉子就完工。

雷晓飞把做好的两个炉子放在空旷处晾干时,这做煤球的工程已大功告成,剩下的工作就是等炉子干透后试炉。雷晓飞有九成把握这煤球的工程会成功。

做完炉子后,雷晓飞找了个矮凳坐下歇息,他打量着自己刚做好的炉子发起呆来,他YY地想着:以他在前世小时候的情形来看,蜂窝煤因为使用方便,很容易被人们接受,特别是在砍柴不方便的地方,如城市等。而且蜂窝煤普及的速度也很快,自己掌握了这门独家技术,就像找到了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如果现在把它推广出去,自己组织一班人专做蜂窝煤和煤炉,相信不久以后,自己就会成为大华帝国的首富。

不过,很快雷晓飞就否决了自己的想法,要大批量生产蜂窝煤,单磨煤粉这一工序就过不了关,洪彪这个超级大力士,用了老半天才磨两百斤左右的煤粉,这点煤粉也做不了多少个蜂窝煤,按这样算要多少个洪彪才能上批量?况且做炉子需的工夫也不比磨煤粉少。要批量生产,先要解决的是用先进的设备代替这落后的人力操作,最好是免去人力这个环节,产能才能提升,而现今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条件,这只会下金蛋的鸡只好先养着,等时机成熟了再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