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之春秋苦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直播之春秋苦旅- 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时之间!晋昭公很是头疼。

  维稳!是可以保持局面,可是!那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在他时期,六卿是动不起来的。可到了他儿孙时期,就说不准了。

  根据大神方基石说:晋国的最后命运是:“三晋分家”。

  方基石是个历史盲,也说不清这段历史。他的手机又给了太子姬猛,也无法查证。


第439章 楚灵王吊死郊外

  楚灵王,芈姓,熊氏,初名围,是楚共王的次子,杀了侄儿楚郏敖自立,即王位后改名虔。公元前541年,自立为楚国国君,是春秋时代有名的穷奢极欲、昏暴之君。

  楚国在张弓等人的努力,造成大乱。弃疾等人趁灵王不在家,杀掉楚灵王的儿子太子禄和公子罢敌,立自己的另一个哥哥公子比为王。

  弃疾,原来是楚灵王的弟弟,后为楚平王。

  弃疾!也就是被方基石打败的那个弃疾,灭陈国和蔡国的那个弃疾。

  公元前529年,楚国人民终于推翻了楚灵王,把他赶出楚都上郢。他的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吊死在郊外。

  楚灵王的生平事迹值得提一笔。

  吴国为朱方之役失败的耻辱,起兵来攻楚。灵王为报复又去伐吴,却失败了。他为了掩盖失败,不去整顿军务。却下令修建宫室,造起了一座宫殿,名为“章华宫“,占地四十里,中建高台,台高三十仞,叫做“章华台“,又叫“三休台“,取其高大,登上台顶中间要休息三次;又在台周围修建了大量亭台楼榭,极尽精美。

  建好高台后,灵王又派使臣去往诸侯国召集诸侯,来庆贺落成,并从此住在章华宫中享乐起来。

  公元前534年,鲁昭公八年,作七年三月,楚灵王建造章华台,并召见鲁昭公。鲁昭公前往祝贺,楚灵王赐给他宝器。过后楚灵王反悔,又将宝器骗了回去。

  楚灵王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弃疾杀死,倒在地上嚎陶大哭,喊天呼地。他对旁边仅存的两个随从说:“我不是为自己伤心,我是为儿子伤心。我对儿子多好啊,怎会遭到这种报应啊?”

  这时一个随从说道:“你杀别人的儿子太多了,能不到这种地步吗”灵王被他抢白了这一句话,当即止住了眼泪。

  楚灵王死后,死讯一时没有传开。时任蔡公的弃疾,听从手下献计,假称灵王杀回来了,吓得公子比和公子黑肱自杀,于是他自己登上了王位,成为楚平王。

  当时楚灵王的尸体还没找到,只找到被楚灵王丢弃的衣冠。为了稳定人心,楚平王在楚灵王落难的地方附近找了一具无名死尸,穿上楚灵王的衣冠,假称找到了楚灵王的尸体。

  三年后,平王再次访求灵王的尸体,申亥出头,灵王的尸体才被找到并以王礼重新下葬。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楚王就是指楚灵王。

  楚灵王偏爱细腰之士,所以!朝中一班大臣,把一日三餐减为只吃一餐。然后起床整装,先要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一年后,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

  橘逾淮为枳的典故,也与楚灵王有关。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灵王知道后,问大臣侍卫们:“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楚国,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好呢?”

  大臣回答说:“在晏婴来的时候,请允许臣等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经过。这时候,大王您就问‘他是什么人?’。臣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您问‘他犯了什么罪?’,臣就回答说他犯了偷盗罪。”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正喝得高兴时,两个士兵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什么人,犯了什么罪?”

  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

  楚王对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擅长偷盗吗?”

  晏子回答道:“我听说橘树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出生成长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树,橘树和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可是进了楚国就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盗了吗?”

  楚灵王尴尬地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楚平王当上楚国君王,为了与各诸侯国和好,他立陈哀公之太孙公孙吴为陈国君主,立蔡灵侯之太孙公孙庐为蔡国君主,恢复两国。陈国与蔡国名存而实亡,成为楚国的附庸国。

  恢复陈国与蔡国,只是给张弓等人一个安慰而已,平复民怨而已。

  张弓等人于楚平王也就是之前的弃疾,是有“功劳”的。楚平王也看到了:不恢复两国,是很难平复民怨,才不得已而为之。

  楚平王以伍奢为太子太傅,费无极做太子少傅。

  楚平王派费无极替太子建到秦国,迎接秦女孟赢来和太子结婚。孟赢甚美,费无极便劝平王自己娶她,并被宠信有加。

  伍奢后来被费无极迫害而死,其子伍子胥逃至吴国,先后兴兵伐楚五次,屡次大败楚国。楚国国力江河日下,不但失去了晋楚争霸的强大实力,还屡屡被小国侵犯。诸侯国都叛楚归晋,楚平王郁郁而死。

  张弓夫妇平安归来,与子团聚,重建家园,皆大欢喜。

  陈国复国,老子又可以公开讲道了。

  其实!自从方基石打败弃疾后,老子就可以半公开讲道了。只是!老子学乖了,仍然保持着不公开讲道,以免招惹麻烦。

  公元前528年,也就是鲁昭公十四年,方基石带着张山风,回了一趟鲁国。

  在回来之前,他带着张山风先去了陈国,看望老子,再让张山风回家看望爹娘。

  这年!老子得到周景王的诏令,回了东周。再则!老子守丧期满,也到离开的时候了。

  老子在守丧期间,以陈国为中心,将道学广泛传播了开来。

  张弓夫妇虽然平安归来,可显得比以前苍老了许多。由于为了报仇,不择手段,张弓受了伤,一条腿不是很方便。但是!他马背上的功夫仍然不减当年。甚至!比以前更厉害。

  父子二人又比试了一番,张山风自叹:老爹的力气没有减,在技巧上面更老到、狠毒。

  当然!如今的张山风懂事了,自然是给老爹的面子了。

  张弓见儿子在奉承他,脸上露出苦笑。

  娃他娘没有以前话多了,变得沉稳、沉默寡言了,不再动不动就哭、流泪。

  “爹!娘!等我满师后我就回来,孝敬你们!”

  “嗯!”娃他娘哽咽着哼道。


第440章 孔子的平凡人生

  这年的孔子,跟以前一样平凡。不!可以用默默无闻来形容。

  因为不会讨好与巴结,还秉公执法,惹怒了季平子等人,从而“被下岗”了。表面上是“带薪休假”。其实际上,就是“终身不用制”。

  鲁昭公见状,只得把他招到麾下,给他家管理畜牧业。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个“放牛郎”。

  是放牛郎不是放牛娃。

  不!应该是放牛倌,相当于孙悟空的“弼马温”。

  没有办法!为了创办私学,为了领一份工资养家糊口,他只得隐忍着。反正!这份官职也很清闲,“朝九晚五”,去工作单位看看,分配一下任务,检查一下工作,做个报表后就可以回家了。

  仕途上不顺,但在创办私学上面,却积累了一定地名声。

  “孔子幼儿园”第一批学员,已经进入“大班”。阿毛等几个年龄大一些的学员,孔子直接把他们调出来,进入“一年级”接受正规教育。

  另外!每年都能招到几个新生。

  反正!此时村子里的适龄儿童,几乎都来孔子家上学。

  另外!邻村的有钱人家,也将娃送过来。由于有些路途,一般没有车和佣人的家庭,是上不起这个学的。尽管孔子的学费标准很低,可“陪读”费用太高。所以!邻村的学生不多。

  方基石回来时,孔子家的学生已经达到近三十个了。他走的时候,只有十五个学生。

  孔子的教学方法正如他设想的那样:他只管教阿毛等人。然后!低年级的学生,都交给亓官氏和方基石的两个妾室。再则!阿毛也可以当“代课老师”,辅导同学们功课。

  幼儿园课程就那么回事,教娃们识字、写字,然后就是玩,在玩耍中潜移默化学习新知识。

  两个妾室为了方便方忠、方恕两人上学,从鲁宫中搬了出来。

  当然!鲁宫中的家并没有丢,两人还经常带方忠、方恕回去。毕竟!她们曾经是鲁公的侍女。

  鲁昭公为了证明给季平子等人看,经常地把方忠、方恕两人接到鲁宫中去,好生款待,证明他与大神方基石的关系是刚刚地。这样!就能震慑季平子等人,不敢对他怎样。

  两个妾室利用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村子里买了一座院落,比孔子家还大的院落。孔子家那边,因为孔鲤还小,不能太吵。所以!就把幼儿园搬到方基石家里去了。孔子家这边,只剩下阿毛等几个已经懂事的“大学生”。

  历史记载并没有记载孔子办私学之前的过程,只猜测孔子大约在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孔子27岁前后创办私学的。

  其实不然!孔子自从宋国迎娶亓官氏回来后,就开办私学了。

  只是因为规模小,没有引起注意。

  再则!孔子又在鲁宫做了小官。

  自从他告别过去,不再给别人吹喇叭开始,他的生活进入一段空泛时期。没有收入来源,又没有新的工作。

  这一段空泛时期,是对孔子的最大考验。

  在生存考验面前,他的心志也更加坚定和成熟起来。

  也有可能是:由于幼儿园迁移到了方基石家里,孔子家里没有几个“大学生”,才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

  反正!孔子自从创办幼儿园开始,就正式开办私学了。

  也许?史学家是从有记录孔子招收后来出名的弟子为基准的,认为那个时候是孔子正式开办私学的。

  孔子没有规定到底收取学生多少费用,但是!实际得到的回报,也是相当不错的。学生家长为了感激孔子,都愿意分享自己的吃食。

  特别是那个猎户,很仗义,每次捕获到大型动物后,卖剩下来的,都要分一份给孔子家。结果!虽然他没有正式交学费,却比任何人交的学费都多。

  当然!也有例外!那些喜欢占便宜不自觉的人,还是占了便宜。他们打着马虎眼,把孔子等人当傻比。别人要是说他不自觉,他还跟你急。

  不过!为了平息民愤,他们多少还是要交一些“学费”的。

  只是!每次交学费的时候,都要大张旗鼓一番,生怕周边的人不知道。

  孔子无所谓,你送来“学费”我就收,这是我的本分。你不送来,我不找你要。对于教学,一视同仁,绝对不会因为这娃的家长没有交学费而对该娃施脸色。

  该怎么教我还是怎么教,学不学由你。

  亓官氏当初的担心,结果在现实面前她也无话可说。家里收了二十多个学生,交来的学费就够她们一家人生活了。另外!孔子当委吏、田乘的官职得到的俸禄,都是积余。

  所以!家里的日子还是很富裕的。因此!也就没有再提及过,要具体收学生多少多少学费。

  另外!亓官氏把孔子的俸禄和以前的积余,再加上从方基石的两个妾室那里“借”来的钱,在村子里买了一块地。课余时候,她带着阿毛等人下地干活。

  孔子反抗亓官氏这样做,可反对无效,也就默认了。就当教学吧!农村的娃,学习种地也是应该地。

  反正!他是不会下地干活的。他是士,不能干农活。

  士有士的身份级别,是不能干农活的。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决意不再干儒生的。

  要是他不坚持的话?他一直做儒生的话,他的生活也一样很富裕。他做儒生给别人办理丧事吹喇叭的收入,也是相当丰厚的。

  可是!他就是不愿意再干。

  因为!他是士!

  也正是这个原因!后来历史记载:孔子五谷不分。当然!可能是夸张了一些。不过!韭菜与刚刚长出来的小麦,他是绝对分不清的。

  因为!他是士!

  在这个等级社会里,你是这个等级你就要从事这个等级的事业。就跟现代社会一样,你是大学生,哪怕是三流大学、技校出来的大学生,你就不能从事农民工的职业,去建筑工地上搬砖。不然!就要遭遇别人的笑话和嘲讽,被人瞧不起。

  方基石回到鲁国,并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