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崛起-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因为听到了一些风声后,高睿觉得,他有必要和杨承烈谈谈,让他多小心一点。
  和高睿深谈之后,杨承烈也就变得更加小心。
  每天早上,他回去翠华山上的太乙池旁边,为明崇俨扫墓,而后陪着明崇俨说说话,下午就回到青牛宫里,看看书,静思一下,亦或者在青牛宫后院练练刀法。
  说实话,这些年下来,他真的有些荒废了当年所学。
  “杨居士,外面有人求见。”
  就在杨承烈在凉亭里坐下不久,一个道童从外面走来,恭恭敬敬的行礼禀报。
  这青牛宫的道长和道童,是明崇俨之子明珪请来的人。
  从另一方面而言,青牛宫就如同是明家的家庙,也是武则天给予明家独一无二的礼遇。
  道童名叫清风,年月十二三岁,长的齿白唇红,颇为俊俏。
  看到他,杨承烈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杨守文所著《西游》里,那位五庄观的与世同君镇元大仙家的道童。他脸色顿时柔和下来,招手让清风走进这凉亭之中。
  “谁找我?”
  “说得弘农口音,但是却没有表明身份。”
  弘农口音?
  杨承烈眉头一蹙,便站起身来。
  他隐隐猜到了对方的来历,但是却不清楚对方的来意。
  “请他到厢房一叙。”
  “是。”
  “另外去哪些果子来,来者都是课,这清静之地也需要有招待客人的物品。”
  “喏。”
  “还有,待会儿若是见情况不对,便去叫道长前来。”
  “是。”
  清风答应了一声,便匆匆离去。
  杨承烈则闭上眼睛,良久后发出一声幽幽叹息:有些事情,该来的终究是躲不过去。
  ……
  杨承烈来到厢房,不一会儿就见清风带着两个男子,来到门外。
  “文宣贤弟,别来无恙。”
  为首之人看到了杨承烈,笑着拱手道:“不知贤弟可还记得我吗?”
  “七哥哪里话,小弟焉能不认得七哥,快快请进。”
  那人生的中等个头,身体微微有些发胖,以至于看上去有些臃肿。天气很热,他满头汗水,甚至还有些微喘。而在他身后,则是一个年纪和杨承烈相仿的中年人,生得魁梧健壮,个头和杨承烈差不多,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行伍气息。
  “杨执一见过十九哥。”
  他走进来,躬身一揖。
  “文宣,还记得卅七郎吗?”
  杨承烈看到那人,愣了一下,旋即笑道:“卅七郎,未想到你也来了。”
  这微胖的中年人,正是当代弘农杨氏家族,观王房的族长,前地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杨执柔。
  弘农杨氏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家族,规模丝毫不逊色于五姓七家与河东四姓。虽然杨承烈并非观王房的子弟,但此前一直居住在弘农,所以也被列入了杨家序列。
  杨承烈道:“卅七郎,十九哥这个称呼还是别再说了,我已经不是杨家子弟。”
  杨执柔道:“文宣还在记恨家父吗?”
  “七哥说得甚话,我怎会记恨伯父?”
  杨承烈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言语中更给人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
  杨执柔的父亲,名叫杨思昭,是杨续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上一代杨家的族长。当初,执意将杨大方父子三代逐出杨家的人,正是杨执柔的父亲。除此之外,杨思昭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武则天生母杨氏的族侄,也算是武氏一脉的人。


第三百四十二章 杨执一(中)
  武则天曾说过:我今当宗及外家,常一人为宰相。
  这个‘一人’就是杨执柔。
  只是杨执柔身体不好,自三年前告病休养之后,就一直没有再入仕。
  杨承烈没有回答杨执柔的话,只是请两人坐下,清风奉来了瓜果放在边上,便退出厢房。
  杨执柔看着杨承烈,半晌后叹了口气。
  “文宣,你还是以前那个倔脾气。”
  他轻声道:“当年你闯下那么大的祸事,而圣人对武承嗣极为依仗,你要家父如何选择?
  那时候,每天都在死人,就连圣上也是朝不保夕。
  家父之所以那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你们离开后,家父也非常思念。有好几次,他都想把你们召回来,可是碍于族中反对声甚大,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
  杨承烈低着头,久久不语。
  半晌,他叹了口气,轻声道:“七哥,有什么话,你直说吧。”
  “你可真是……”
  “过去的事情都已经过去,我与父亲从未埋怨过三伯。当年若不是族中出力,为我谋了一个昌平县尉,只怕我一家不知道要流落到何处。当年的是是非非,就不要再提了。我没有记恨,包括我父亲到死也没有埋怨过什么,七哥不必挂怀。”
  杨执柔闻听,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沉吟了一阵子,扭头又看了看杨执一。
  杨执一也是观王房子弟,但却不是杨续一脉。
  他属于杨续弟弟杨演一脉,其父杨思玄,唐高宗时官至吏部侍郎、国子祭酒。
  “文宣这么说,我也就放心了。
  已经十几年过去了,事情也都过去了。今圣人召见文宣,想必也不再追究当年的事情。我今日来,是有一件事想要询问文宣,你可愿意再返回弘农杨氏族中?”
  “啊?”
  杨执一一旁道:“十九哥,今圣人重用世家子弟,各家也都努力恢复过往的荣光。
  我杨家自盈川公故去之后,再无能够执掌文坛之人。
  十九哥之子杨青之,在总仙会一鸣惊人,名动两京,正好可以填补我杨家目前的空缺。家中族老也赞同这一点,希望十九哥能携杨青之重返弘农,光耀门楣。”
  果不其然,是因为杨守文。
  杨承烈心中晒然,不过脸上却显得很平静。
  “逐出去的人,还能回去吗?”
  “呵呵,有何不可?只要能够有足够的贡献,回归杨家并非是一件难事。”
  “贡献?”
  杨承烈准确的捕捉到了杨执柔言语中最关键的字眼,目光一凝,看着杨执柔道:“却不知是什么贡献?”
  杨执一听到这里,闭上了嘴巴。
  而杨执柔则犹豫一下,沉声道:“我有一子,名叫杨浚,想必文宣还记得。他如今已成丁,已决定来年参加科举,并且极有把握能够及第。我需要青之能够助他一臂之力。若杨浚在朝中站稳,外有青之在文坛上与之呼应,内有卅七郎在朝中相助,则杨氏中兴可待。我知道,这样可能会委屈青之,但也是为我杨家。”
  哦!
  杨承烈听明白了。
  核算着是打算让我儿子,给你儿子当垫脚石吗?
  所谓‘外有杨守文在文坛上呼应’,其实意思就是让杨守文给杨浚当马仔,做小弟。
  杨承烈的眼睛,顿时眯成了一条线。
  “家父临终前,最大的遗愿就是重归族谱。”
  听到杨承烈这句话,杨执柔嘴角微微一翘,脸上露出笑意。
  “但家父在生前,最宠爱兕子。
  那时候兕子尚浑浑噩噩,脑袋也不甚清晰,可家父却不愿他吃一点苦,受半点委屈。”
  杨承烈说到这里,也不管杨执柔的脸色变化,缓缓起身。
  “我儿能有今日成就,我从未给过他半点帮助。
  当初,他跟随家父,我对他便缺少关爱,每思及顿觉羞愧。他现在功成名就,靠的是他自身的才学,以及我妻冥中十余载的教诲。七哥让我劝说他为别人呼应?恕我开不得这个口。而且,兕子性情刚烈,比我还倔强,更不可能会答应。
  至于能否回归杨氏,早一年,或许我还有些期盼。
  可如今,我已经心灰意懒,回不回去,听天由命。若回不得杨家……呵呵,那就算了。”
  你想要让我儿子给你儿子当绿叶?也要看他有没有这个能耐。
  老子无欲则刚,我儿子更不会在意那劳什子杨家的门楣。其实,就算你让我们回归族谱也无所谓,我姓杨,我儿子姓杨,我们始终是景武房唯一的一支血脉。
  杨执柔的面颊微微抽搐,半晌后强笑道:“文宣所言,也有道理。
  不过这是族中元老的意思,毕竟杨氏沉沦至今,手中并无太多力量,扶助青之。”
  “哈哈哈,若是如此,回不回又有什么区别?
  我儿若有真才实学,便不需家族扶助;如果他是个草包,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废物,就算是倾家族所有,成就也有限。这个,我倒是真不在意,七哥不必再说。”
  你道你杨家底蕴深厚,可是自杨炯,也就是杨盈川之后,杨氏在士林的影响力就越来越低。我儿子不需要你们的帮助,已经得了谪仙人之名,何需你们帮衬?
  杨执柔的脸色,阴沉下来。
  他看着杨承烈,半晌后站起身来:“既然如此,那我这就回去,向族中元老禀明文宣之意。”
  “恕不远送。”
  杨执柔拂袖就走,杨执一连忙跟在他身后。
  杨承烈则走到厢房外,看着两人的背影,突然间冷哼一声,脸上笼罩了一层阴霾。
  没错,我的确是想要重归杨家。
  可要我那我儿子的未来和你们交换,确是休想!
  更何况,我需要你杨家帮助吗?
  杨承烈想到这里,不由得冷笑不止。
  他迈步走到凉亭里,坐在蒲团上平静了片刻,正准备起身,却见清风又跑了过来。
  “杨居士,刚才那人,又来了。”
  杨承烈本打算去找青牛宫的住持道长手谈两局,听到清风的话,他不由得为之一愣。
  怎么,那杨执柔还不死心吗?
  我把话都说到了那个地步,他再来又有什么意义?


第三百四十三章 杨执一(下)
  杨承烈想到这里,不由得蹙起眉头。他有心拒绝,但又不想真的和杨家撕破脸。虽然他对重归杨家不在意,杨守文也是可有可无,但那毕竟是杨大方生前遗愿。
  如今杨执柔为族长,如果真的闹得太过了,日后杨大方重归杨家的愿望也就难以实现。
  “那就请他们过来吧。”
  无非是再谈一谈,可不管谈什么,他都不会出卖了杨守文的利益!
  有了这个前提,勿论杨家和他说什么,杨承烈都无所谓。
  不过,出乎杨承烈意料之外的是,来的人并非杨执柔,而是先前随杨执柔来的杨执一。
  “卅七郎,你怎么回来了?”
  杨执一闻听,顿时笑了,“十九哥莫不是以为,七哥还会回来?”
  杨承烈顿时哈哈大笑,“我倒是没想这些,不过若卅七郎说的还是刚才那件事,就不用再开口了。自古以来,有坑爹的儿子,却没有坑儿子的爹。我的确想回杨氏,那也是我父亲生前所愿。但要我儿子为他那儿子捧臭脚,恕我不能接受。”
  杨执一笑着连连摇头,“十九哥放心,我来并非为了此事。”
  “那卅七郎是……”
  “七哥自三年前告病还乡之后,整日里就在家中,调教他那儿子,与外面少有接触。他不知道青之如今是什么名望,让青之为杨浚呼应,传扬出去会被人笑话。
  而且,这也不是族中元老所愿,只是他个人的希望罢了。
  我这次折回,是另外一件事,请十九哥助我。”
  杨执一这一番话里,透出了太多的内容。
  首先,杨家的确是希望他们父子的回归,但杨执柔怀有私心,不愿意让杨浚屈居杨守文之下。他如今是族长,自然有一些权力。不过呢,这并非杨家的本意。
  而这其二,杨承烈听出来,杨家内部并不和睦。
  或者说,观王房不甚和睦。
  观王杨士雄,也叫杨雄,膝下一共七个儿子,分别是杨恭仁、杨綝、杨续、杨演、杨恭道、杨纲和杨师道。其中,杨恭道因随杨玄感造反,早已经没落下去。其余六人,又以杨恭仁和杨师道两兄弟成就最高。其中,杨师道死于贞观二十一年,死后追谥号懿,所以又称作杨懿公,并且陪葬昭陵,还获赐了东园秘器。
  杨师道生前,倾尽全力培养儿子杨豫之。
  谁料想,这杨豫之在娶了李元吉的女儿寿春县主之后,竟然在私下里和永嘉公主私通。
  注意,李元吉是李渊的儿子,而永嘉公主则是李渊的女儿。
  永嘉公主的夫君,是与李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窦家子弟窦奉节。杨豫之的作为,不但牵扯到了伦理,更得罪了窦家。于是,杨豫之被窦奉节所杀,而杨师道死后,杨家这一支更遭到了窦家凶狠的打压,以至于到了现在,都缓不过气。
  杨恭仁的情况好些,但也在杨思训死后,他这一支的力量被削弱。
  剩下五个兄弟,虽然是杨续一支得了宗房,可是彼此间谁都不服谁,暗地里争斗不休。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说一说弘农杨氏的主体结构。
  弘农杨氏以四知堂为郡望,到隋唐时期,分为三大宗房。
  隋朝时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