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许仙的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做许仙的日子- 第2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只不过这一次。他没有了朱棣的运道,以失败而告终。
    可是朱棣不知道啊!许仙也没有解释,朱棣也就那么想当然的以为了。他是沉吟又沉吟,思量又思量,才问道:“王叔,皇上真的不追究!还要以周礼分封?”
    许仙点了点头。
    这一下朱高煦急了。大声道:“父王。那雷信必然抓住。”朱高煦比起朱棣这个老子,造反的心态更足。
    因为无论是削藩,还是推恩令,都没有他这么个二儿子什么事。只有造反,他才有机会。光脚的自然不怕穿鞋的。
    许仙扫了他一眼,却没有出声。朱棣已经对朱高煦起了疑心,他再一开口,只会是更加动摇朱棣的心。
    许仙不出声。朱棣也不出声,现在朱棣的心很乱。他可以造反。因为他不造反就会死,即便不死,也会让人圈禁一辈子。但是这绝对不等于他就愿意自己儿子在今后的日子里攻来伐去的。
    “父王,快让王叔公出手!万一雷信跑了,今后岂不是将提心吊胆过日子。”朱高煦受不了沉默,他只想快快地把许仙送走,他们还有着许多许多的事情要做。
    朱高煦自比李世民,李世民的才能,朱高煦是没学到,但是李世民劝自己老头造反,他却是学了个十足十。
    只不过没有成功的才能与气运的朱高煦,再没有了他老子朱棣的支持,其结果只怕连历史都比不上。
    命运变了,许仙自然没有参与的必要,他说:“抓捕雷信,还需要王爷的手令才行。”
    “不不,王叔言重了,我这燕王府,我这领地。王叔任何人,任何地,都可以任意调动,任意搜查!”为儿孙计,已经熄了造反心的朱棣差点儿蹦了起来,不是一时间转换不过来,他都将诅咒发誓,今后绝不会反。
    不反是好事,为了自己的屁股,打生打死—场,倒霉的不还是百姓?这样的结局未必不好。不要说什么削弱了中央统治。这不是后世,这是大航海未开启的时代。这是—个需要利益推动的时代。
    西方王室大封殖民地,使得其对土地的开拓走在了世界前面。大明也这样做,未必不是好事。中国人需要什么,金银?权势?但是这不是最能吸引住中国人,最吸引中国人的永远都是土地,再没有一块比自己可以拥有的土地更能吸引中国人了。从上到下,都是如此。
    所以说,什么金钱、爵位的封赏,最多也就是霍去病了,反倒是周天子分封制才能引发中国的殖民浪潮。
    至于外族,没有了集中的国朝力量是不是会打不过人家。不要开玩笑了,周天子的诸侯国不是已经证明了吗?不了解周朝情况,三国总知。魏对北,蜀对南蛮,而吴更是反过来去山越抢人口。
    不需要替古人担心,真心的。
    许仙担心的反倒是雷信。“不!他已经不在大明的国土了。”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他不在大明,那他在哪?”
    许仙没有出声,只是看着朱棣。
    朱棣先是不解,突然又面色大变,心说:他知道了?朝廷知道了?是了,—定是这样!
    朱棣有信心起兵谋反,除了他的北平外,其实他还通着外国…高丽。
    高丽王国是王建于公元十世纪建立的,这个王朝取代了之前的新罗王国,一直延续下来,但这个高丽王朝与明朝的关系并不好,这是有着历史原因的。
    在元朝建立之后,发兵攻打高丽,高丽最终不敌,被迫屈服蒙元。而元朝统治者按其一贯的方针政策,将是隶属过的高丽归并为元朝的征东行省。元朝还随意废除高丽国王,其目的在于通过王室的通婚。将高丽牢牢控在手中,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元世祖到元末,元朝皇帝先后将七位公主下嫁高丽国王。
    元朝的目的达到了,经过长期的相亲介绍和血缘分配,三代高丽国王都带有元朝皇室血统。当然了,如果要算出到底是哪一辈的,互相之间怎么称呼还是要翻家谱的。
    正因为高丽王室与元朝皇室的血统联系,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统治者被赶出中原后,高丽仍然依附于元朝。
    这便是明朝与高丽王国战争的原因。而这时候,朱元璋派去策封高丽王的使者让人杀了。
    按说这件事不一定是高丽干的。因为在自己地盘上干这些活就等于在凶案现场写下杀人者系某某,太过招摇,此事恐怕是北元派人干的。
    但朱元璋岂是好得罪的?阴谋居然搞到了他的头上,怎肯干休!他暴跳如雷。收回了给王颛的谥号。表示绝不承认辛隅的国王地位。高丽也是一肚子苦水没办法倒,只好转而向北元请封,获得了高丽国王、征东行省左丞相的封号。
    至此,明朝与高丽王国决裂,双方亮出了兵刃。眼见一场大战又要开打,但刀剑虽然没得商量,带刀剑的人却是可以商量的。
    高丽国王决定动手了,洪武二十年(1387)。冯胜和蓝玉率领军队打败纳哈出,控制了辽东。并在辽东设了铁岭卫都指挥使司,控制了铁岭,这可是一个敏感地带,因为铁岭在元朝时就是元朝和高丽之间的国界。高丽一直想占据这个缓冲地带,而明朝的军事行动无疑打乱了高丽王朝的如意算盘。
    高丽国王辛隅毕竟政治经验不足,居然去找朱元璋要求获得铁岭的领土,这一要求搞得朱元璋啼笑皆非,自己打了几十年仗,就是为了几块地盘,这位少年天子居然异想天开,想找连工资都不愿意多发的朱元璋要土地。
    建立了大明的朱元璋很明白一个稳定的边界的重要性,所以打败高丽后,便把自己那个能打仗的儿子封了过去,为的便是监视高丽。
    只不过北平当时实在是太荒芜了,朱棣没人没钱没粮,而这时候高丽又让老朱打惨了,高丽怕大明对其动武,一心建立一处大明与高丽的缓冲带。双方都有需要,也便这么勾搭上了。甚至朱棣还做过高丽的人口犯子。高丽奴,高丽人参……只要可以卖钱养军队,朱棣都没有少干。
    渐渐的,高丽已经成了朱棣半个粮仓和钱袋子。
    有这个粮仓与钱袋子在手,按历史朱棣绝对有足够的钱粮与朝廷打上一场。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应该在早反了称王,在朱棣帮助下与朱元璋搞上关系的李成桂,由于许仙帮忙搞死了元嗣君,使得高丽王室仅仅败亡—次,便不敢手了。这蝴蝶效应太大了。
    高丽不再动手,李成桂自然没有办法掌握兵权,没有兵权,他又怎么敢废掉国王,不要忘了朱棣已经与人家做起了生意,又怎么会支持他李成桂?所以—直到了现在,李成桂才突然动手,而帮助李成桂的便是这个雷信。
    雷信与鼠妖合伙谋算朱棣,他又怎么会一点儿事也没有。朱棣是王,欲抵消自己的业力,他自然是需要另—个王。大明的王,他是没希望了,也就自然而然瞄准这个在高丽做将军,却起了王运的家伙。
    朱棣是猜到了雷信逃到了高丽,毕竟北方就这么大,他朱棣的钱粮来历,锦衣卫还是查的到的。只是朱棣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雷信不仅从自己身边蹦开,还—下子蹦到了一个开国之君的身边。
    这一下,就是朱棣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王叔公,这,这……”这了半天,他也没有这出个什么来。
    来就是吗?如果雷信只不过是一个逃官,哪怕他在高丽再受欢迎,朱棣都有法子逼高丽王室交人。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这雷信不仅逃了,更是—下子帮助一丫高丽将军造反了。不仅反了,还一下子成功了。
    他这—成功不要紧,朱棣的那点儿关系便不顶用了。俗话说的好,新朝新气象。更加不用说这一手推翻旧朝,迎立新君的大功臣了。
    这不仅是麻烦,更加是个大麻烦!
    “我希望王爷发手令,逼他们交人。”许仙说。
    “王发手令?”朱棣苦笑—声,“王叔公,不是我不愿意发,而是现在高丽已经亡国了。现在他们是一个新的国家。”
    朱棣没有多说,而是这已经非常明显了。高丽,那是让老朱打怕了的,所以他这王子说话有用。可是这李成桂一直带着高丽军帮元庭打红巾军,双方结怨甚深。
    老朱也是红巾军出身,想让李成桂卖个面子,是有可能,但是让他交出自己称王做主的大功臣,他会不会愿意,这要打个问号了。
    许仙也沉吟了。
    是,历史上,称王后的李成桂拟定了两个国号——“朝鲜”和“和宁”请朱元璋决定,朱元璋选了朝鲜二字,这就是朝鲜国名的由来了!
    然而也说了那是历史了。现在连《皇极惊世书》都开始重组了,历史还会是那个历史吗?许仙也没有把握。
    “奏报南京,雷信行刺王爷,逃入高丽,请皇上下旨令高丽交人。”许仙想了想说。说完,却不由叹了口气,心说:朱元璋不在了啊!如果朱元璋还在,直接出兵便可以了,也许还有别的收获。可惜了!(未完待续。。)

第383章、复归命运

    “父王,这事真的要上奏朝廷?”许仙一离开,朱高煦便立即对朱棣进言。
    “那你的意思?”朱棣问他。
    “父王,好容易据有北平,不可再让朝廷插手进来。事急矣,可举事。”朱高煦立即劝自己父王造反。
    朱高煦的劝进,可是流传甚广。
    李渊及其子李世民、李建成“与晋阳令刘静谋举大事”时,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李渊治下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据马邑而自称天子,国号定杨。三月,刘武周攻破楼烦郡,进占汾阳宫,并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炀帝闻讯后大怒,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在此危急情势下,李渊对李世民说:“事急矣,可举事。”
    “事急矣,可举事。”这一句,自此之后,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朱高煦以此劝进,身为世子的朱高炽,自然是心中不安。因为李世民是次子,他朱高煦同样也是。但是朱高炽什么也没有说,他知道自己父王喜欢这个二弟,说了也没用。便一句不出声。
    朱棣就害怕自己儿子们学自己,现在朱高煦竟然这样说,自然很不高兴。再看看自己大儿子一声不发,不由说道:“你以为许王叔来了北平,北平还能在王手中吗?”
    “父王,他只是—人罢了。区区一人。父王惧他?”朱高煦只想着造反,根不明白自己父亲的意思。
    朱棣一指自己大儿子,说:“炽儿。你说!”
    朱棣一般不让自己儿子发言,特别是老大。一时间,朱高炽也没有准备,立即说:“父王可是担心北平城外的大军?”
    朱允防他这个四叔防的厉害,—开始便安排了对自己这四叔的围困。
    朱允炆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以燕王势大难图,故削藩自燕王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余皆废为庶人。为图燕王。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防燕措施。建元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燕王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燕王。张信为燕王旧部,此时遂降燕,朱棣随即为备。
    张信是降了,但是还是朱允的人马占优。所以朱高炽这样说。
    但是朱棣却很失望,愈发想着许仙说的命运、气运。他是知道大儿子比不上二儿子的。但是以前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儿子造反的事,现场却不得不想。“来人,备辂。”心情烦躁,朱棣又没有办法与自己儿子商议自己儿子造反的事,他自然要去找一个可以商讨的人了。这个人便是他的军师,庆芒寺的道衍和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姚广孝。
    据说一次姚广孝侍候燕王吃饭,当时天气非常寒冷,席间朱棣出联相试,出上联曰:“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广孝应声答道:“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是主”。下联中寓意双关,正中燕王下怀,所以朱棣大喜过望之余,自此即以姚广孝为心腹谋士,“凡有大计,与姚谋焉。”又有献说建削藩,岷、周、谷、湘、献各王或已削爵废为庶人,或阖宫,燕王朱棣惊惧之下,令姚广孝占卜,以觇将来,“广孝以三钱授成祖密祝之。始掷一钱于案,即视成祖曰:‘殿下欲为帝乎?’成祖斥之曰:‘何妄言!’更掷,曰:‘有之。’遂陈天命所在,又荐相士袁珙。珙相成祖法当为天子,曰:‘俟须及脐,即正大位。’”
    虽然朱棣为雷信所害,姚广孝没有使什么大神通救他,但是姚广孝以前使的,他可是一直记着。而这个时候,他自然要问一下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