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5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在更远的地方,那几艘白色涂装的游轮倒是醒目的很。一想到在游轮上面一众欧洲顶级富豪,包括英国富豪们正在寻欢作乐,正在和中国人大谈生意。英国皇家海军的人员心里面就更加不爽起来。英国的主人就是皇室,以及这群大腹便便的富人。为了这些人的利益,英国海军却得在波涛汹涌的海上挤在窄小的舱室中饱尝辛苦。而这样的卖命换来的却是那些富豪们口袋里头的钱暴涨。
  和中国之间的海战已经葬送了几千英国海军的生命,可这帮富豪们在英国造船的时候先赚一笔,等战争结束之后的和平中再赚一笔。决定是否发动战争的也不是海军,而是这些大富豪。这种感觉是非常非常糟糕滴,可这些对英国海军非常糟糕的感觉又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在英国对面的中国舰队上,中国海军对自己的国家更有信心。在英国和欧洲,控制资本的是那些有钱人。在中国,控制资本的则是中央,是大家的皇帝韦泽同志。“韦泽都督是我们的贴心人”,这也是最新在广播的农业军事频道里面出现的新歌曲。虽然充满了歌颂,却没人会觉得肉麻。在中国军人看来,开拓万里海疆的是都督,带领大家过上新生活的也是都督。政治部充分的教育,以及官兵们的亲身体会,都让他们感受到不管是战争与和平,受益的都是中国。这有什么可抱怨的。
  “如果我们想进入地中海,最好的途径还是苏伊士运河。夺取苏伊士运河,拓宽挖深苏伊士运河,让运河能够通航五万吨以上的军舰。那样的话,我们海军就可以随时准备征服欧洲。”年轻的军官们谈论着自己的想法。舰队的这趟航行是从马达加斯加省开始,虽然已经节省了太多的航程,不过若是能夺取苏伊士运河,节省下来的航程将会更多。
  听着此类的发言,刘沙乐了。在近三十年前,韦泽都督曾经提出过铁与血。那时候一群农民出身的光复军实在是无法理解这种“铁血”意味着什么。刘沙那时候认为铁就是刀枪,血就是生命。大意就是我们要和敌人玩命战斗,以获取战斗的胜利。
  一转眼就快三十年过去了,在一次次的战争,一次次的学习,一次次的会议之后。刘沙认识到,铁与血是一种态度。那是建立在对战争,对世界深刻认知的说法。将近三十年前,一个战士通身的装备能人均不到十斤铁就很了不起了。现在海军人均占有的铁已经用吨来计算。将近三十年前,能有四五万部队,几乎就能横行天下。现在光海军一家的部队数量就在四十万以上。
  然而这并不够。与现在的愿望相比,三十年前的愿望简直是弱小的可笑。但是那种渴求,那种让人心里面几乎要烧气一把火的感觉并无不同。而想实现现在的愿望,当下中国所拥有的铁与血其实感觉远远不够。
  “想拿下苏伊士运河,那就得派遣大量陆军。英国佬现在有十万人驻扎在苏伊士运河附近,单靠海军是没办法解决那里的敌人。我倒是觉得这样的情况很好,我们只用在非洲南端加强我们的海军力量,还能很轻松的捏住英国通往印度的咽喉。只要英国人不试图改变当下的局面,我们就完全可以悠哉的处于优势。这不是很好的局面么?”也有年轻军人并不那么激进。而且这种冷静指出中英两国之间力量对比的判断很有说服力。刘沙看着说话的那名杨参谋,杨参谋是胡成何的女婿,虽然这层关系让他的晋升要面对更加艰巨的考验。不过海军内部对这名冷静而且不是那么好战的军人评价很高。
  强硬派们在军中并不少,立刻就有人反驳,“那也得英国佬肯服了才行。”
  杨参谋答道:“咱们来之前,最后听到的广播里面根据《列国志》改编的小说里面正好讲到秦国。此时的中国就如秦国一样强大,我们并没有必要劳师远征。反倒是远交近攻为上。得尺则是中国之尺,得寸则是中国之寸。远征看着威风,可我们又能得到什么?”
  “就把大西洋留给英国人当自留地?”好战的军官们质疑着。
  杨参谋答道:“暂且留给英国当自留地,英国为了保住这块自留地,定然是胡作非为。等积怨到了一定程度,欧洲国家只会欢迎我们。就跟歌里唱的一样,种瓜的得瓜,种豆的得豆。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


第90章 站队不仅是需求(六)
  为期一个礼拜的地中海航行很快结束了,在最后的一天,王明山请了金融界的代表们参加了最后的会议。
  “先生们,女士们。对于无线电,我想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中国将在欧洲各国以及美国申请无线电专利,我们也会在欧洲和美国销售无线电。根据我们中国几十年来的应用经验,无线电有其内在的限制。这个以后我们会专门和各位进行磋商。现在我要给大家讲的就是基于这种高速通讯手段建立的新式银行的问题……”
  作为央行行长,王明山在本专业的范畴内侃侃而谈。如果一家银行有着覆盖整个欧洲的网点,很多问题就好说了。但是现实局面是,欧洲强国对于外国在本国开设金融行业未必就抱持友好的态度,所以欧洲各国银行之间更多的是合作。
  这种合作有没有可能变成一种基于无线电的整体兑换机制,理论上只要有一个机制,那么几通电报打完,资金就能从亚洲直接通过汇兑进入欧洲,或者是从欧洲直接飞到美洲或者亚洲。这种理论上的局面看着固然是好,实际执行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问题王明山不想浪费口舌和这些金融业内的行家里手说,如果说了只能证明他这个央行行长的“不专业”。银行的营运是靠自收取存款发放贷款来进行的,且不说更复杂的局面,假如一家银行经营的不错。存款很多,贷款也发放的很不错。但是某一天遭到了某种恶意的宣传,说这家银行贷款项目出了问题。所有储户跑这家银行要求取出存款,这就是一场挤兑危机。
  银行里面没有那么多现金,想急切间弄到现金又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是经营的再好,银行也会在很短时间里面就崩溃。如果这家银行在股票市场上上市,更会引发连锁的复杂反应。任何金融工具都是双刃剑,在极大促进金融行业运转速度的同时,也必定极大扩大原本金融市场上的风险,让各种危机变得愈发激烈起来。
  王明山的发言中其实要透露的是一个没有明着讲的信息,“中国要在自己的世界金融体系的时候,要和欧洲大银行进行合作!”
  欧洲那帮大银行的所有人都听明白了这点,在王明山的演讲结束后私下派工作人员与圈定的二十几家大银行的代表们联系。无一例外的,这些大银行的代表都表现出了十分谨慎的态度,他们很认真的表示了合作的兴趣,但是也要求进行一次更加秘密的会谈,对这个中国人倡导的金融模式进行深刻的讨论。
  与这些大银行的谨慎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希望借助无线电这个噱头的中小银行,他们倒是非常热情的希望能够尽快在这方面展开合作。至少希望中国的无线电设备能够在欧洲尽快的开始销售。
  游轮把这些旅客们送到欧洲主要港口的时候,中国海军军舰远远的伴行护送。在更远的地方,英国大舰队则跟着看护。双方都在彰显实力,中国海军试图证明自己有能力在欧洲投放自己的海军战斗力,英国则是证明在数量和距离上,大英帝国皇家海军无疑还是大西洋霸主。
  这场在地中海的盛宴被冠名“海天盛宴”。还随着中国宣布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由瑞典、德国、奥匈帝国和中国持股,中国以这四艘游轮入股。新成立的公司主要是跑北大西洋航线。这个消息让已经热闹了大半个月的欧洲更热闹了一番。中国游轮的豪华舒适在欧洲已经有了一定口碑,特别是这些达官显贵们乘坐过的游轮,更让其他不是特别有钱的欧洲人趋之若鹜。
  一度集结在地中海的中国团队一分为三,央行行长带领的金融队伍在欧洲大陆进行一次跨过数个国家的大谈判。海军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出访。外长李新则应英国的秘密请求,直奔英国和英国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谈。
  “中国有向欧洲国家出售海军船只或者海军技术的计划么?”英国外长开门见山的问。在中国海军军舰在英国大舰队面前充分展现了海军的持续高航速与高机动性之后,英国关心的问题中这无疑是第一位的。
  “我们中国并没有破坏世界局面的打算。”李新好整以暇地答道。当实力终于被认同之后,说话也不再用那么累。终于处于优势的一方,李新在谈判的时候终于可以轻松下来。
  英国外长也没觉得英国落于劣势,他只是用几百年来英国从来没有过的平等视角来和中国人谈论海军问题。“那么中国的海军又准备怎么样行动呢?”
  为了这次的谈话,李新准备了好久,此时他看似轻松地笑道:“我相信贵国应该认同,未来将是大造舰的时代。我国也要继续开发建造新式军舰,而贵国乃至欧洲各国都会在海军上投入巨大的资金。所以宣传虚假的和平注定不会被贵国认同。但是我还是要说,中国海军并不是以大英帝国海军作为我们的战争假想敌。太平洋是如此的巨大,印度洋是如此的广阔,仅仅是要建立和维护这两片海域的海上秩序,我们就需要巨大的投入。进入大西洋和英国作战,并不是我们的首要选项,甚至不是我们排名前五的选项。”
  英国外长听了这话之后微微皱眉,倒不是他在怀疑中国外长李新是在忽悠。因为李新的话里面其实已经再明白不过的讲述出中国的要求,中国要成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霸主。世界主要的海洋就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中国一家伙就要成为两个大洋的霸主,他们的确在短期内跑到大西洋来和英国争霸。李新后面所讲的不到大西洋和英国争霸,这个目标要排到中国海军战略选项的第五以后,这倒不是一句玩笑话。
  既然李新如此实在,英国外长问道:“那么中国有没有打算和英国在海军方面进行合作呢?”
  对这样的问题,李新诚恳地答道:“我认为,中国和英国这样的大国,只要不进行公开的对抗,就已经是合作。您认为呢?”


第91章 站队不仅是需求(七)
  “如果想实现阁下所说的太平洋与印度洋战略,贵国认为需要建造多少战列舰才够呢?”英国外长的语气里面酸溜溜的。英国不可能乖乖所在大西洋,任由中国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称王称霸。即便知道现在与中国的造舰水平之间有些差距,英国外长也采用了试探的方式来调整一下谈判的节奏。
  李新虽然反思过中国的外交工作,外交部认为中国的外交大概可以归于“舰炮外交”的行列。也就是说没什么技术含量,单纯的凭借力量上的巨大优势推进外交。这等外交在面对那些直接接壤和海上有联络的国家非常管用,至少效率很高。可面对罗马尼亚这等犄角旮旯里头的国家就没什么用处了。最后外交部认为要把眼下的工作做的更细致,更全面。
  只是那需要时间和精力,以单纯的效率来讲,舰炮外交无疑是效率的典范之作。就如同中国舰队开到地中海里游弋固然耗资巨大,但是英国佬以前无论如何都不肯和中国进行这么认真深入的探讨。
  “我国计划在未来十年建造四十五艘战列舰,按照三分之一大修,三分之一执勤,三分之一在海上行动的传统模式,大概够在太平洋与印度洋维持秩序。”李新说的轻松愉快。平时十五艘战列舰在两个大洋里面游弋,战时有三十艘以上的军舰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投入战斗,这个水平足以维持中国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霸主地位。
  “贵国的生产能力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英国外长虽然现在已经不吃海军饭,不过以英国的造船能力,十年建造四十五艘战列舰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李新提出的这个宏伟计划,英国外长是大大的不信。
  李新也不辩驳,他笑道:“还请阁下拭目以待。”
  这话说的铿锵有力,李新的内心对改变外交部工作方针也忍不住有些动摇。舰炮外交实在是太好用了,国家有什么样的实力就能提出何等要求。这种无脑爽带来的快感令人无法拒绝。如果是那种新式外交的策略,就需要放弃单边的立场,和各国上层交朋友,拉关系。这没个十年努力不会起到效果。
  英国外长也不想再提这个问题,现在的英国国内对为何英国海军居然落后于中国海军讨论的十分激烈。至少报纸上怒骂者有之,沮丧着有之,怀疑中国的军舰战斗力远没有外形表现出来的那么强悍的也有之。不过英国报纸上都要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