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仕妖娆- 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聊了些事情,李凤梧最后交待了一句,“低调一些吧,我得到一点有用的消息,稍后我会去安排,让人把这个消息放给赵愭,这半年你就坐山观虎斗。”

    赵恺一怔,“什么消息?”

    李凤梧笑了笑,“大火,上元。”

    赵恺悚然动容,“那一次死伤数的上元大火案?不是已经结案了么?”

    李凤梧哈哈一笑,没有多说。

    赵恺却打破砂锅问到底,“你倒是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心里也好有个底。”

    李凤梧只好道:“我得到消息,那次大火案,很可能和朱茂才、柳子承、柳子远三人有关系,你也别激动,我们只需要把这个消息放给赵愭就行。”

    就算钱家倒了,赵愭也还是邓王,只要抓住这个消息,追查下去,撬开了朱茂才的口,那么柳子承、柳子远甚至柳相正,都得玩完。

    赵恺点头,眼里却有些犹豫和不甘。

    李凤梧看在眼里,心头略有些失望,赵恺如今对自己已不再言听计从。

    这是为什么呢?

    心里叹了口气,蛋疼了啊。

    心中却莫名其妙的想到了一个人:赵汝愚。

    这个未来相公,真的在闭门读书么?

    算了,反正自己出使大理,临安发生任何事情自己都鞭长莫及,只要赵恺不作大死,就算这半年发生点什么栽个跟头,等自己回来,也有机会弥补。

    赵恺毕竟还是太年轻了,没有栽过多少跟头,尤其是如今看到了争储的希望,心情浮躁轻狂也是情有可原。

    就怕他作大死啊。

 第一百六十六章 使团出临安,良计留王府

    第二日。

    没有大朝会。

    大内皇宫钟鼓齐鸣。

    在大内皇宫西门外,一千禁军神卫军精锐衣甲鲜明,提枪执盾,精神抖擞。

    队列整齐一致。

    每一位士卒都是神卫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八尺大汉,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

    仅是一千人的方阵,却浑然一体,仿佛是一万人的精锐。

    气势之盛,如日中天。

    王之望、李凤梧、柳子承、钱象祖、李睿、宗平,六人,皆身着官服,列与阵列之前,神情肃穆。

    在皇城门下,大宋重臣尽数到齐。

    左相汤思退,右相洪适,参知政事陈康伯,枢密使陈俊卿,同知枢密院事蒋芾,签书枢密院事王刚中,太尉、礼部尚书魏杞,兵部尚书汤硕、工部尚书王望北……翰林学士承旨周必大、三位皇子等尽皆在场。

    这阵容,大宋朝堂重臣倾巢而至。

    可见官家对此次出使之看重。

    方阵之前,李凤梧等时节和朝堂重臣之间,列有一方祭桌。

    礼部和国信所等官吏早已准备好诸多三牲、香蜡用品,只等吉时官家前来,行了礼仪后使团便开拨出使大理。

    人人脸色肃穆。

    距离吉时半刻钟时,钟鼓再鸣,远远的,从皇城内传来太监鳞次栉比起伏的呼喊声:“皇上驾到。”

    众人纷纷动色,整理朝服,深恐在天子面前失仪。

    片刻后,又响起太监宣礼声:“上皇驾到。”

    这下热闹了,就算稳如泰山仕途奋斗一辈子的陈康伯,也忍不住悚然动色。

    上皇都亲自来了?

    原来,不仅是官家对出使大理所期甚重,上皇也是如此。

    这位两朝老臣差点没老泪横流。

    我大宋天子,都一心想着北归的啊。

    旋即功夫,官家赵昚和上皇赵构,带着浩浩荡荡的内侍、护卫来到皇城门下,众人齐齐见礼,其后礼炮齐鸣,赵昚燃香后对李凤梧等人作了一番意味深长的叮嘱。

    使团开拨出临安。

    望着使团远去,赵昚眯缝着眼,扯出了一抹笑意。

    上皇赵构心中叹了口气,却还是对着干儿子的侧影点了点头。

    虽然不想大宋兴师北伐,但作为赵室子弟,内心深处依然还是盼望着恢复江山的啊。

    如果真能恢复江山,我这点老脸面不要又何妨?

    ……

    ……

    使团出发后半天,梧桐公社里,朱唤儿、耶律弥勒轻车简装,在魏廷晖的护卫下,也离开临安城,前往建康。

    魏府东篱院里,魏杞和王汝怀相对而坐,怔然语。

    手心里拽着玉佩。

    忽然有种觉,似乎一见误了终生。

    ……

    ……

    赵愭回到王府,从怀里摸出了一张纸。

    又仔细看了一眼上面的内容,起身喝道:“来人!”

    声音落地,一位从来不曾在钱象祖、张杓等人面前出现过的汉子,鬼魅一般飘了出来,行礼。

    赵愭冷声道:“查到了吗?”

    那汉子极其削瘦,几乎是皮包骨,眼里也是没有丝毫生气,说话的声音更是阴测测的,若是在夜里陡然看见,真会以为是个孤魂野鬼。

    事实上他没有名字,只有个“孤魂”的外号。

    “查不到,但在王府层层护卫下,还能将这封信纸送到殿下枕边的,整个临安只有区区数人,庆王殿下那个东方秦川可以,恭王殿下明面上的姜庆、李承祖没这能耐,但恭王殿下还有一位影子,虽然不知其实力究竟若何,但必然是位不输东方秦川的高手,再数下来,大内的镰子中,镰一、二、三、皆可以,最后还有两人,城西贼王司空如也以及李凤梧的跟班李巨鹿。”

    声音极其阴鸷,若非赵愭已习惯,恐怕身上要起一层鸡皮疙瘩。

    听到孤魂说完,赵愭陷入沉思。

    纸上的内容很简单,三个词:上元,大火,朱。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说的是去年牵连甚广的上元大火一案,那个“朱”显然是和上元大火一案有关人员的姓氏。

    这就有点大海捞针了,庞大的临安,姓朱人多了去。

    但赵愭却笑了。

    姓朱的人多,但既姓朱,上元大火时又在临安为官的可不多,让人去调查一下,自然就会水落石出。

    只是上元大火一案已经结案。

    有人给自己留这个信,是什么意思?

    难道上元大火案中另有猫腻?

    赵愭想了许久,也猜不透这其中的曲折,心中略一思索,头也不抬的对孤魂道:“速去见张侍郎,若他有空,请来一趟王府,若是没空,将情况细细说与他听。”

    孤魂没有应声,但是当赵愭抬头时,孤魂的影子已经不见。

    赵愭阴冷的笑了。

    孤魂……二十三年前风波亭事件中,曾有一位狱卒。

    隗顺。

    是他偷偷将岳飞的遗体偷出来,埋葬在九曲丛祠旁。为了日后辩识,隗顺又把岳飞身上佩带过的玉环系在其遗体腰下,还在坟前栽了两棵桔树。

    孤魂,就是隗顺的儿子。

    真要是逼急了自己,找个机会,让孤魂去刺杀老二赵恺,若是能将东方秦川支开,有两成的可能,但是老三……这货深不可测,明面上似乎只有个姜庆和李承祖,但孤魂曾经去过王府,遇到一位影子一般的高手,连孤魂都只能暂避锋芒。

    青云街张府,张杓第一次看见孤魂。

    这位天子骄子根本不怕,凛然正气的看着这位孤魂野鬼一般的高手说完详情,冷声道:“回去告诉殿下,这件事应该是有人想借刀杀人,反正是杀人,可顺势而为之。”

    上元大火,朱姓。

    张杓虽然不明白其中缘由,但从得到这份线索来看,这个朱姓很可能要牵扯到赵恺和赵惇两位皇子。

    论是牵扯到哪一位,肯定是两位皇子中其中一位,要借助赵愭来对付另外一位。

    不管怎么说,赵愭在这件事上不会吃亏。

    既然是打击竞争对手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况且,有人能借刀杀人,为何赵愭就不能,悄悄将案件真相调查出来,最后将这个案件真情悄悄告知赵恺或者赵惇的人,赵愭也可脱身事外。

    而此刻的庆王府,赵恺面前,也端坐着一位书生。

    一袭青衫,手摇画扇。

    大才赵汝愚!

 第一百六十七章 争宠

    这位赵室宗室子弟,虽然其身份连韩侂胄也比不上,更别说与皇子了。

    但此刻却和赵恺对坐。

    东方秦川已经奉了赵恺的命令,作为暗中的影子,先是保护朱唤儿和耶律弥勒北上建康,继而在建康潜伏,和魏廷晖一明一暗呼应,保护李凤梧家人。

    少了东方秦川,赵恺依然镇定自若。

    曾在战场浴血奋战过的人,又岂会惧怕宵小刺客——况且如今这个局势,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下这种狠招,否则就是让另外一个坐收渔翁之利。

    赵恺捧茶:“子直兄,请。”

    赵汝愚没有丝毫做作,端起面前的茶杯,一饮而尽,“使团应该已经离京了。”

    刚从大内西城门回来的赵恺点头。

    赵汝愚放下茶杯,很是云淡风轻又运筹帷幄的神情,“既然李少监有此秘密,为何要等他出使归来再动手?”

    赵恺甚是放心的道:“凤梧必有他的顾虑。”

    赵汝愚摇头,“局势风云变幻,此一时彼一时,也许等他归来,临安早就变了局势,就怕那个秘密到时候失去了价值。”

    赵恺苦笑,“谁说不是呢,但又能怎样。”

    自己总不能李凤梧前脚走,后脚立马就不听他的叮嘱,派人调查此事然后对柳相正发难吧。

    赵汝愚看着眼前患得患失的皇子,心中有些奈,但更多的是意气风华,当夜在众安桥一见,对坐夜谈至天明。

    自己才知晓,这位最为低调的皇子,其势力之大竟不输大皇子赵愭,也不输二皇子赵惇。

    如果自己连这点事都办不好,又何谈媲美雏凤?

    朗笑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殿下和不趁此机会,将此事调查过水落石出,打击三皇子的同时,在官家心里多一份重量?”

    赵恺当然心动,并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是李凤梧的叮嘱依然在心头。

    闻言很是犹豫。

    赵汝愚心中暗笑,轻摇画扇,意气风华的轻笑,“欲化龙而九天,又何须在意清风何处,若非趁清风,他日化龙,这清风必然席天下。”

    话里意思,殿下您既然想争夺天下成为天子,那么又何必在意区区一个李凤梧,若是事事都听从李凤梧的,等你将来成为储君,这李凤梧必然会成为权专朝堂的恶臣。

    赵恺闻言,心中先是有些反感赵汝愚的挑拨,继而心中略略一动,赵汝愚说的何尝没有道理。

    若是自己的成功全部建立在李凤梧的功劳上,将来的李凤梧,必然要成为朝堂最为强大的顽疾,甚至可能让自己成为傀儡而左右朝政。

    “子直兄之意……”

    “找到朱茂才,查出上元大火案的真相,搞倒河西柳家,进而弹劾恭王殿下。一则打击竞争对手,一则获得人心,何乐而不为?”

    赵汝愚压抑住心中的激动。

    李凤梧离开临安,这是自己的机会。

    只要这件事成了,自己就能成为赵恺最值得信任的谋臣,若是赵恺成为储君进而登基为帝,那么自己必然要因为拥戴之功而权执中枢。

    赵惇犹豫了下,“就怕行事会破坏了李凤梧的计划。”

    赵汝愚摇头,“就算李少监对此事有长远计划,但此时终究只牵连到柳相正、朱文修,能对付的也就是三皇子殿下,难不成李少监的计划,还能连大皇子殿下也一起对付不成?”

    赵恺一想确实是这个理,有些心动了,“可是秦川已经去了建康。”

    赵汝愚哈哈一笑,“堂堂二皇子殿下,身边岂止雏凤和东方秦川?”

    赵恺呵呵笑了,“查倒是可以查,不过……查到之后,又如何是好?”

    赵汝愚沉吟片刻,“查出真相后,亲凛官家,并让殿下在朝中的势力呼应,务必要重启案件,并且殿下要大力主张此事结案,是三皇子殿下主张。”

    死伤数百人震惊临安朝野的大案,因为皇子的私心而草草结案,给赵惇扣一个草菅人命的帽子,就不怕官家不重罚。

    赵惇犹豫了许久,才弱弱的道:“有几成把握?”

    赵汝愚伸出一只手,盯着赵恺的眼睛,“殿下有几成把握查出真相?”

    赵恺想都不想,“既然知道牵连的人,要撬开朱茂才的口,十成。”

    赵汝愚翻手,“那就易如反掌。”

    赵恺精神一振,再也记不得李凤梧的叮嘱,神情振奋,“如此,那便行事,待李凤梧出使归来,他也会感觉欣慰的罢。”

    和李凤梧走在一起后,自己听从他的建议,一改仁厚。

    借着宋金大战,自己在三位兄弟之间的地位直线攀升,从最不受待见到如今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