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东汉末-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血肉横飞。

槐纵见攻势受挫,咬咬牙,再派上二十名亲卫,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撕破夏育的防守。

夏育也派出了最后的力量,拼死抵抗,寸步不让。

山谷中号角声、战鼓声混在一起,乌桓人、鲜卑人和汉人的喊杀声响成一片,各种武器相撞的声音不绝于耳,惨叫声此起彼伏,乱成了一锅粥,谁也看不清周围的形势如何,只知道向一个方向厮杀。

真正能看清的只有还站在山坡上的槐纵,在派出四十名亲卫之后,他身边只剩下了十名身披铁甲的亲卫警惕的看着四周,虽然他们身边全是自己人,汉人也好,乌桓人也好,最近的也在十几步以外,但他们依然不敢掉以轻心。槐纵武技惊人,但是他腿伤未愈,眼下战力最多只有平时的一半,平时负责保护他的五十名亲卫现在只剩下了两成,不由得这些亲卫不小心应付。

更重要的是,剩下的这十名亲卫大多是些新人,上次在鸣鸡山遇伏,至少有二十多亲卫被杀或被俘,被俘的后来都跟着槐纵逃了回去,被杀的却再也活不过来了,槐纵回到草原后,又补足了五十人。

能成为槐纵的亲卫,那是仅次于成为檀石槐亲卫的荣誉,是勇士的象征,但是一想到槐纵这样的无敌勇士都被人生俘并且打断了双腿,这些新丁们对那个叫刘修的汉人更多了一份神秘感,上次在宁城外,他们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却近距离体验了那人在两千多鲜卑骑士的眼前突袭生擒风裂的惊险大戏,让他们对刘修的畏惧更是达到了闻修色变的地步。

现在刘修虽然在百步之外,却依然让他们紧张不已,生怕那个杀神一般的汉人突然出现在槐纵身边。他们竖起了盾牌,紧握着手中的武器,小心的注视着目力可及距离内的每一个可疑的人,只是他们大多没有亲眼看到刘修,眼前又是人头攒动,勉强能从衣甲上看清乌桓人还是汉人,但要想认出哪个是刘修,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让他们更加紧张。

槐纵看出了亲卫的紧张,却无可奈何,说实在的,他心里也并不轻松。刘修几次展现了他那近乎鬼魅的手段,实在让人不能不紧张。槐纵一面焦躁的看着山坡下的战局,一面提足了十二分的小心,特别是从东面杀来的乌桓人,生怕刘修突然从里面冒出来。他本能的让十个亲卫站成三排护在他的面前,最外围五个,中间三个,最内层两个,自己也拔出了战刀,小心戒备。

裂狂风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面对长矛三重、列阵而战的汉军,他就像一只凶猛的豹子面对一只虽然小却浑身是刺的刺猬无从下口,狭窄的山道让他的兵力优势根本施展不开,骑士们无法冲锋,被迫下马步战,攻击前进,这是以已之短攻敌之长,打得非常窝火,现在又听槐纵说对面来了援军,他的冷汗立刻下来了,黑脸变得煞白。

他和槐纵包围了夏育,夏育同样和刚来的援军包围了槐纵,杀了夏育,最多只能偿风裂一条命,可是如果死了槐纵,他绝对会吃不了兜着走。

裂狂风急得跳脚,却没有其他办法,除了下令加紧进攻之外,无计可施。而汉军听说援军到了,又燃起了生的希望,一个个精神抖擞,越发沉得住气,互相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杀得鲜卑人损失惨重,一具具的尸体倒了下来,挡住了鲜卑人的道路,而汉军却井然有序的逐渐后撤,把局势一步步的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号角声、战鼓声在山谷内来回交响,号角声越来越急,战鼓声却越来越激昂。夏育松了一口气,指挥着部下利用不多的战马布成阻挡阵形,尽一切可能给鲜卑人造成麻烦。鲜卑人弃长用短,和汉军拼步战,这让他觉得十分可笑。此刻的他不仅不担心,反而升起了新的希望。

拿下槐纵

夏育叫过几个箭术好的亲卫,让他们躲到后面,随时准备射杀槐纵。槐纵离他们并不远,就在大约二十步外的山坡上,站得高,看得很清楚,也正在射程之内,只可惜他身前站着十个警惕的鲜卑人,接连几枝冷箭都被他们及时的挡住了。

夏育毫不气馁,下令调整队形,向槐纵的方向逼进,准备突袭槐纵。

槐纵站在亲卫身后,看着不远处时不时瞟他一眼的夏育,冷笑不已,夏育想抓住他,他又何尝不想抓住夏育?他下令手下不动声色的放松夏育正面的防守,引他孤军深入,希望把夏育诱到自己身前。可是夏育并不傻,他保持着整体的攻击阵形,就是不肯盲目前突。

两人棋逢对手,谁也找不到谁的破绽,最后还是只能比耐心,凭实力定胜负。

夕阳如血,山谷渐渐的暗了下来,两三万人在长达数里的山谷中浴血奋战,不死不休。

汉军在步战方面展现了超人的战斗力,近两万鲜卑人夹击一千余汉军,却迟迟无法取得决定性的突破,汉军甚至利用地势进行轮换,在外围的战士厮杀大约一顿饭的时候就退到后面休息,喝水、吃干粮,由后面休息过的同伴顶上去,等休息得差不多了,他们再杀上去换下同伴,重伤的到最内圈包扎,轻伤的则胡乱处理一下,随时再战,他们越战越勇,面对裂狂风的一面以守为主,适时的后撤,面对槐纵的一面却是猛攻不已,步步紧逼。

相比之下,鲜卑人和乌桓人的战力相形见绌,裂狂风久战不进,乌桓人进展也不尽如人意,但是有汉军在内攻击,槐纵承受着最大的压力,损失最大,汉军和乌桓人越靠越近,渐渐的已经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士气更加高涨。

槐纵心急如焚,他开始有些后悔,自己太轻视刘修了,结果把自己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境地,现在他就算有千般妙计也无法实施,除了硬拼之外,他想撤退都做不到。

再一次骑虎难下。

都是刘修,槐纵恨刘修恨到了骨子里,如果不是刘修带来了乌桓人,他也许已经吃掉了夏育,结束了战斗,根本不会落到这种地步。他抬起头向远处看去,暮色之下,那三个人依然站在那里。

只是……看起来好象有些不对。

一丝怀疑在槐纵的心头一闪而过,随即又被眼前的战况吸引住了心神。乌桓人久攻不下,已经有些急躁,这时后面的乌桓人忽然高声叫喊起来,紧接着一条若隐若现的暗流向前涌了过来。天色太暗,槐纵看不清究竟是什么人,但是他从乌桓人的叫喊声中听到了“黑翎”两个字。

上谷乌桓大人难楼的黑翎卫,是足以和槐纵的亲卫相提并论的精锐,他们加入了战阵。槐纵知道楼麓作为人质跟随刘修进了宁城,他身边有二十个黑翎卫,这是裂狂风和窦归亲眼所见,也是风雪亲口告诉他的。

只是,这是二十个人吗?槐纵看着在阵前大开杀戒的黑翎卫,疑心大起,他凝神细看,但是还是无法看清,夕阳已经落下了山头,山谷中越来越黑,十步之外就已经很难看清人脸,更何况那些黑翎卫的脸全部罩在面甲之下。

一直在后面休息,体力充沛的黑翎卫一到阵前,立刻展现了超强的战斗力,乌桓人的攻击速度突然加快,全身披着铁甲的黑翎卫就像是刀枪不入的铁人一样,在阵前横冲直撞,杀得鲜卑人抵挡不住,步步后退。

几柄互相配合的长戟引起了槐纵的注意,他突然意识到,这些人中有汉人他随即又想到,刘修也许也在其中。他抬起头向远处山坡看去,那三个身影还在,只是更加模糊,几乎要溶入夜色之中。

槐纵被恐惧攥住了,他拔出刀,指着越冲越近、声音已经依稀可辨的黑翎卫,嘶声叫道:“放箭,射死他们”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说不出的恐惧,鲜卑人吓了一跳,下意识的举起手中的弓弩,冲着那个方向就射,根本没有考虑弓弩对自己的人杀伤力远大于对敌人的杀伤力,一阵弦响,十来外鲜卑战士措手不及,被来自后方的箭枝射得东倒西歪。

黑翎卫面前压力一松,趁隙杀入,冲到槐纵面前三十步。

第156章有深意焉!

槐纵的额头沁出了一粒粒的汗珠,连忙调兵遣将,不惜一切代价,甚至顾不上离他只有十步远的夏育对他的威胁,在黑翎卫面前布下了厚实的难以想像的堵截阵形。

混杂了赵云、张飞等二十多名汉人勇士的黑翎卫虽然凶悍,可是面对这堵人肉组成的墙,他们还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突击速度立刻降了下来,眼看着槐纵就在三十步外的山坡上,他们却只能将怒气倾泻到面前的肉墙上,奋力砍杀。

“杀”楼麓掀起面甲,举刀狂吼:“杀了槐纵,赏牛百头”

“杀”黑翎卫齐声大吼,气势如虹,战刀舞得更急。

见到黑翎卫的势头被挡了下来,槐纵终于松了一口气,抹了一把脸上的冷汗,庆幸不已。就在这时,他忽然觉得背后一阵发凉,他愣了一下,后背上的肌肉忽然绷紧,突然狂吼一声,转身全力劈出一刀。

“当”的一声巨响,火星四溅,借着火星,槐纵看到了一个黑乎乎的人影。那人反应非常快,一见偷袭的一刀被槐纵架住,突然张口一声暴喝:

“杀”

这一声如同惊雷滚滚而过,正对着他的槐纵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连退两步,刚刚发现背后有人偷袭的亲卫们才转过头,就被这一声暴喝吓得肝胆俱裂,心神不宁,就在他们一错神的功夫,两个纤细一些的人影飞奔而至,剑光连闪,三个亲卫哼了一声,捂住脖子向后急退。

槐纵本能的挥动手中战刀,左劈右挡,在间不容息之间挡住了张鸣的攻击,战刀互击,发出刺眼的交鸣声,槐纵左手在腰间一抹,一柄短刀电然而出,迎着张鸣的战刀一划,“哧”的一声,张鸣手中的战刀断为两截。

张鸣大吃一惊,瞪圆了双目,双掌翻飞,接连挡下槐纵的几式反击,又是“哧”的一声,槐纵再次割开了张鸣的衣襟,鲜血飚出。张鸣全力后退,身子如同落闲的生活,一边等待着朝廷的嘉奖,却不知道围绕着宁城大捷,刘虞和夏育已经势成水火,直到张武和刘和同时出面在他的面前。

“二位这是?”刘修大惑不解。

“大人想请你和卢君入京报功。”张武和刘和异口同声的说道,然后互不服气的瞪了对方一眼。

(第一卷完)

第157章梁祝

初春二月,微风依旧寒意十足,刘修驻马河津,看着河那边用力挥着手的阿母唐氏,忽然鼻子有些酸。阿母以为他进京求取功名,高兴得几天没睡好觉,经常大半夜的想起了什么要带的,立刻起来给他收拾,逢人便说儿子要进京做官了,嗓门大得村里人看得她就苦笑。

可是她不知道,自己这一去,也许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宁城之战虽然打赢了,但是鲜卑人依然强大,大汉却在不断的衰落下去,幽州很快就会成为战乱之地,他虽然一上战场就头脑发热,什么险都敢冒,闻到血腥味就有狂化的倾向,但他没有做炮灰的自觉性,没有兴趣再到边疆来参战。

去一趟洛阳,也许他就会南下,甚至可能出海,反正对他来说,可以避难的地方多了去了。老爹还没有回来,家里只剩下阿母一个女人,他本来想拖几天再说,可是阿母却催着他立刻动身,生怕这个机会一去不复返。

如果她知道这一别有可能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儿子,不知道她还会不会这么热心。

到这个世上,他和阿翁阿母呆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是三四个月,自从到桃谷读书之后,他们就很少见面了,但是这两人却是他在这个世上最亲近的人,他从他们那里感到了亲情的温暖,如果不是因为天下将乱,幽州也不太平,他也许真想在这儿多呆一段时间。

刘修本想带着他们一起走,可是阿母一听就连连摇头,把刘修后面的话全堵了回去。她说除了愿意跟儿子到洛阳住几天,开开眼界之外,别的地方哪儿都不想去,虽说幽州是边郡,可是她已经习惯了,不想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过下半辈子。

去洛阳?一想到董卓一把火把洛阳烧成了废墟,刘修觉得还是让不想离开家的阿母呆在涿县比较好一些。

刘修给老爹刘元起留了一封信,简略的说明了自己的“猜测”,希望他说明阿母,做好搬家的准备。虽说大汉的百姓想要迁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现在流民那么多,也不差他们一家,何况家里也没什么产业,纵有损失也有限。他已经尽量把话说明白了,只是不知道他能不能明白。

刘修伏在河边,给河对岸的唐氏重重的磕了三个头,唐氏愣了一下,开始用手抹眼睛,估计也是舍不得儿子落了泪,只是她无论如何也猜不到刘修给她磕这三个头的真正用意。

“德然,毋须伤悲,待你衣锦还乡,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卢敏轻声劝道。

“是啊,大兄,不用担心,我们此去最多半年,也就能得一官半职的回来,到时候伯母不知道要怎么高兴呢。”刘备大声说道,他的母亲也在河对岸,可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