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传奇秦始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传奇秦始皇-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谢太子!”

    荆轲拱手作揖,也没有矫情,转身就要离开。

    “先生!”

    燕丹叫住了他。

    荆轲回过了头。

    燕丹轻轻一笑,道:“先生,还回燕国吗?”

    荆轲一愣,点头道:“自然。”

    “那就好,那就好,先生一路小心,丹就不远送啊。”

    荆轲转过了头,大步离开。

    他面色不佳,对燕丹的怀疑显然还是感到不舒服。

    最起码,燕丹这样问实在是失了风度。

    风吹而过,他速度极快,没一会儿就来到了城门外。

    离咸阳城不远处的山坡上,那道挺拔的身影还在。

    “耽误了些时间,我还以为你走了。”荆轲一笑,来到了古森身边。

    古森拍了拍他的肩头,道:“说了要送你,我又怎会言而无信。”

    “那倒不是,我是觉得你身居要职,事务繁忙,可能有事离开了而已。”

    两人从山坡下来,迈着缓慢的步伐往前走着,月光渐渐微弱,月牙也快被吞食了。

    古森随口问道:“燕丹对他的新家还满意吗?”

    荆轲皱了皱眉头,脸色不好。

    各为其主,在这方面他们再也不可能站在一条线上了。

    “咳咳!”

    古森也觉得自己不该主动去谈及燕丹,咳嗽了几下。

    “你说,以后的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荆轲突然问道。

    “天下……谁知道呢。”

    古森没想到荆轲会问这样的问题,思索多时,还是不知道怎么说。

    天下,会如何?

    七国,又会如何?

    真的,没人知道。

    秦有锐士,六国亦有英才,合纵与连横谁能笑到最后言之尚早。

    或许,秦国的铁骑会肆意的践踏在中原大地上;或许,化为万山枯骨。

    “不管天下怎么变,燕国的土地都会染上一层鲜血的。”

    荆轲落寞一笑。

    燕国积弱已久,再加上王公贵族毫无斗志,根本不可能在雄壮起来。

    当今天下,还能同秦国争锋的也唯有赵国了。

    虽然,赵国这近十年来在不断的走下坡路,但是强大的底蕴还是不容小觑。

    赵军训练有素,骁勇善战,是秦国最强大的对手。

    再加上,还有李牧。

    李牧在边疆镇守,匈奴谈“李”色变,不敢越界一步。

    一人,执掌三军,足以叫天下英雄胆寒。

    可是,就算赵国可以抵抗秦国甚至反攻秦国又能如何?

    不管也样,燕国都难逃被吞并的厄运,燕国的土地都会被肆意的践踏,只不过践踏者不同罢了,对于燕国的王侯将相、贩夫走卒而言都是一场灾难。

    “你呢?”既然荆轲主动谈到这个问题,古森也不再避讳了,他说道,“你会陪着燕国一起流血吗?”

    “我会。”

    荆轲不假思索。

    “何必如此?”古森望着他,劝道,“不管你什么时候,只要你愿意,大王一定会欢迎你回来的。”

    荆轲摇了摇头,嘴角挂着笑容,道:“我既然已经在为燕国做事,断然不可能易主,除非死去。”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的,”荆轲道,“如果是你,假如秦国被另一个强国攻破,你难道会为了一己之私选择投靠敌国吗。”

    “这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古森棕色的眸子在黑夜中充满了笃定的意味:“我从没有想过秦国会被攻破。”

    荆轲笑了。

    爽朗一笑。

    “所以,这就是秦燕的不同,你我的不同。”

    风,大了起来。

    “就到这吧。”

    不多时,荆轲开口,示意古森差不多了。

    古森点了点头,驻足。

    月光已无,夜黑得很。

    荆轲的背影没入了黑暗之中。

    “一路走好。”

    古森轻语,转身离去。

    从今日起,他们不会再见。

    除非,刀剑相见。

第302章 关于后面的更新以及进度说明

    (日……这章准备发免费章节的,结果弄成收费的了……看到这句话的书友不要订阅,我只能增加字数,没有减少字数的权限……明天我找编辑看看能不能改回来,要是有书友已经订阅了,只能说声抱歉了~·~)

    首先,今晚没有更新了,我需要构思一下后面的剧情。

    简单点来说,后面节奏会加快,缩小剧情,预计七月前肯定是会完结的了,甚至更快。

    这也是无奈之举,这本书上架的时候就扑街了,成绩很烂,能坚持到现在兴趣是一部分,更多的是责任吧,毕竟还有些书友一路追过来,我不能因为不赚钱就直接太监走人。

    所以,虽然每月就那么点钱,每天抽时间码字累成狗,我还是愿意再写两个月左右,加快节奏,写到完本,也算是给读者一个交代。

    然后,我看了一下《史记·秦王本纪》,我尽可能的把里面涉及的一些大事件用自己的方式在这本书里写出来。

    以下是我摘取的目前时间线后面的内容,我尽量据此作为剧情走向,书友们可以做个参考 :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

    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皆并为一军。翦将十八日,军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取邺安阳,桓齮将。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当是之时,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

    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齮攻赵。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韩王请为臣。

    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地动。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初令男子书年。魏献地于秦。秦置丽邑。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地动。华阳太后卒。民大饥。

    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大饥。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王贲攻(蓟) ' 荆 ' 。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王翦谢病老归。新郑反。昌平君徙於郢。大雨雪,深二尺五寸。

    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

    ……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衤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锺鼓,以充入之。

    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

    ……

    ……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登之罘,刻石。其辞曰:

    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其东观曰:

    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彊。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後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旋,遂之琅邪,道上党入。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防。其辞曰: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 **** 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