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醉-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人想的明白皇后娘娘为何邀请这么个人入宫来替皇帝诊病,他们觉得这有点开玩笑的味道!

  不少人露出不服气,甚至还有轻视的眼光,他们也准备细细看看,这位在他们眼里不可能有出色医术的年轻人,是怎么为皇帝陛下诊病的,会闹出什么荒唐事来,一会怎么被皇帝及皇后责罚!

  第八十七章再鸣也惊人

  在殿内众人神色各异眼光的注视下,陈易从容地在李治榻前坐下,打开随带的包囊,取出听诊器及其他诊病器物,并吩咐站在一边的宫人帮忙。

  不知何因,原本站在武则天身边的武团儿越众而出,替代陈易原本想唤过来帮忙的那名宫女,当陈易的下手来了。知道武团儿用意的陈易感激地看了她一眼,还冲这位神情紧张的俏宫女微微笑笑。

  看到陈易一副轻松的样子,武团儿担着的心依然没放下来!

  诊断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的很有效又很简单的手段就是用听诊器听诊,而这是陈易的强项,可以说,放眼现在的整个天下,有他这般丰富听诊经验的医生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他自信,经他手诊治的病人不会比在场这些太医少。后世坐门诊时候,每天诊看的病人都是以百计的,虽然每个病人不可能诊查的那么仔细,但正是这些病人给予了他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也是让他自信的地方!

  一番仔细的听诊下来,陈易已经基本清楚李治的病情变化了,当下摘下耳边的听诊器,在围观的太医们惊愕异常的表情中,站起了身。

  “陈易,陛下的身体要不要紧?”站起身的武则天略带紧张地问询向她施礼的陈易。

  “回娘娘,陛下染了风寒,肺部有一些炎病起来,不过并无大碍,只要施以一些药物,再注意保暖,并加以饮食的调理,至多十天就可以完全康复!”陈易说的信心满怀!十天的康复时间,他已经说的很保守了。他在李治的肺部听到了粗重的呼吸音,还有隐约的湿罗音,幸好不是很严重,这应该是普通感冒所引起的,所有症状都表明,李治的哮喘及慢支都没被诱发,这两种最可怕的疾病没被诱发,治疗起来就简单多了。这应该是此前孙思邈所施药物的作用,压制了李治的慢性病情之故。

  李治也没发烧,说明病情并不严重。太医们不敢施药只是因为顾忌太多,不敢接孙思邈的手而已,并不说李治的病情严重的让他们没办法施药了!

  陈易这话让武则天稍稍放了心,她在冷眼怒瞪了表现窝囊的一众太医后,再吩咐陈易道:“陈易,那你马上开药方,尽快让陛下服药,你也要一直留在宫中,随时查看陛下的病情变化!”说着又瞄了边上那些神情各异的太医们一眼,“你们也留在这里,随时候命!”

  “是,娘娘!”陈易赶紧应了声。那些表情各不相同的太医们也参差不齐地应命。

  应命后的陈易马上走到案上,写下了一方他自认为非常适合用于现在李治病情治疗的药方,写好后交给武则天过目。武则天接过药方后,也细细看了一番,在看完后拿着药方犹豫了一会后,唤过武团儿,让武团儿亲自去准备给皇帝服用的药。

  依然担着心的武团儿应命而去了。而陈易则被武则天唤到一边,仔细地问询李治的病情。

  陈易也没隐瞒,非常详细地把李治的病情都和武则天讲了,包括李治身上因风寒后发生的病理变化,他不管武则天听不听的懂。他倒挺希望这个女人听不懂,那样他的论理会显得更加神秘深奥。

  为皇帝治病是刻不容缓的事,很快所需的药就煎好送上来了!武则天上前,拿过药碗亲自替李治喂药。神情委靡的李治就着武则天的手,很慢地将碗中的药喝光了,在擦去嘴角的药渍后,又重新躺下,闭着眼睛昏沉沉入睡了。

  可怜的太医们被赶到外殿,在外面候着。陈易则被武则天留在内殿,随时观察李治的病情。

  留在内殿的陈易也差不多被冷落在一边,武则天守在李治的病榻前,拉着半睡半醒的李治的手,一副关心的样子,忧心忡忡的神色尽露。陈易是站在离李治榻前稍远一点距离的地方,武团儿站在他边上,但两人都不敢说话,连眼神也不敢交流。

  殿内的气氛很沉闷,武则天也没什么话问询,陈易感觉非常的不舒服,非常想离开这里,去外面呼吸一样新鲜空气。他也知道,刚刚被打发到外殿去的那些宫中太医们心里会是什么滋味。他也在想,要是孙思邈在这里,会不会也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

  就这样呆了大概两个多时辰,一直昏睡的李治终于有了反应。

  这是非常难熬的两个时辰,呆在殿内的陈易觉得有两年那么长,在看到李治醒转,武则天低声问候,并有欣喜之意露出出来之时,他才有点解脱的感觉。

  不等武则天表示什么,陈易走了过去,低声请命道:“娘娘,陛下醒转了,让小民再诊查一下吧,看看陛下的身体情况有何变化!”

  陈易刚刚所开药方里,有几味药是和后世时候激素效用有点相似的,所起作用比较急,今天因为有这么多太医在场,他有想证明自己,让太医看看他的医术水平到底如何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服药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后,药效就开始显现,而这时候,当医生的就要替病人再诊查,根本病情再决定下一步的用药。如果效果不错,几剂药后可以酌情改一下配方,要是效果不佳,再用效果更快的药物。

  可惜现在没有抗生素及抗病毒之类的药物,让陈易的医术得不到完全的体现!

  陈易的提议得到了武则天的认可,他再次走回到李治的榻前,坐在榻沿上,为李治诊查起来。

  李治身体的变化与他预料的差不多,甚至可以说比他预计的还要好,呼吸平顺了许多,罗音几乎不可闻,人看上去有精神了一些,虽然还起不床,但与刚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娘娘,陛下的病情已经好了很多,待晚饭时间,再给陛下服一次药,入夜后只要随时注意情况变化就行,到明日肯定没什么大碍了!”陈易轻声地告诉武则天他的处理意见。

  “陛下的精神比刚才好多了,你的药方真的有效果!”武则天有点满意,称赞了陈易一句,但又马上脸色一寒,“没想到太医署的这些废物们真的不如你这样一个年少之人,真是白养他们了!”

  神情有点激动的武则天马上令候在外边的太医署令进来,让他为李治诊查一下,看看两次诊查后皇帝的身体情况变化。战战兢兢的太医署令得令后走了进来,非常恭敬行了礼后,为李治诊查起来。

  诊查的结果让他非常意外,他真的不相信,依眼前这位年轻少子的治疗方案,皇帝的病情竟然有了这样可喜的变化!这位少年人,是从何处学的医术?

  第八十八章到太医署中做事

  陈易当然没可能马上出宫,他应武则天的要求,一直留在长安殿中,观察李治的病情,并要根据李治病情的变化随时做出治疗方案的调整。这滋味并不好受,在宫中没有一点自由,边上又有个没多少言语、脸色沉重的武则天,还有那么多被勒令留在殿内的太医,及一众哑巴一样的宫人。

  身处这般的环境,给人的是非常压抑,不舒服,如芒刺在背的感觉,但陈易又只能接受,不敢有什么抱怨,更不要说向谁提什么要求。还好殿内有个武团儿,这俏宫女时常和递几个眼神,一种安慰和鼓励的眼神。一直纳闷于武团儿为何会这样待他的陈易,也从她的眼神中收获了一份安慰。

  命运还是眷顾他的,李治在服了几次药后,病情有点起色了,到了傍晚时分,竟然能起身,并嚷嚷要吃东西了。经陈易和宫中太医再次诊查,发现李治呼吸系统的一些炎性病变已经好了很多。

  其实李治只是因为受寒得了感冒之类的病,症状并不严重,但因为其自身体质差,表现的就好像挺重。原本李治的一些慢性病就处于向康复状态的转变过程中,自有抵抗力,再加上陈易所施的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见效,一些症状改变,还真不奇怪。当然在陈易眼中,李治出现好转,还有冥冥中注定的因素在里面,有可能真的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帮助他。因为即使在后世,诊查手段异常先进,药物非常丰富的情况下,普通感冒病人也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症状的减缓,李治出现这样的情况改变,除对症治疗的效果外,还有运气,或者是所谓冥冥中的“天助”。

  想到这,陈易原本紧张的心情轻松舒畅了很多,他身上可能真罩着“主角”光环呢!

  不过他也清楚,不可能所有事都依靠天助,“打铁还得自身硬”,做很多事需要本事才行,有了傲人的本事,才有底气,才能让人刮目相看。

  他所依靠的除了后世时候所学的医学知识及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外,还有一些古人留下来的传家宝。这些传家宝不是其他,就是唐朝以后诸多医学大家留给后人的一些“灵丹妙药”,那些用来医治一些常见或者疑难杂症的良方,这些药方在唐朝时候并未出现,即使如孙思邈这样的名医也未知晓,他这个从一千三百多年以后穿越来的人,因为专业的原因,凑巧知道并熟悉了这些药方,并在临床诊治中验证过这些药方的疗效,可以现成地拿到这些药方出现年代之前的唐朝使用,而不要担心药方已经被人用滥,没有惊人的效果,他所要做的就是依据病人的身高体重稍稍改变一下药剂的用量而已。

  只是有这些,但陈易一点都不满足,他必须得折腾出其他更多有用,惊世骇俗的东西出来。他现在最想制作出来的,就是青霉素。

  青霉素是一种奇效之物,至少在他历史上的某一个时代是如此。因为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利用,青霉素这玩意他不必像弗来明那样去“无意”中发现,并为此费是太多的周折,只要花点力气去钻研一下,就可以得到。面对着病榻上的李治,及一边时不时瞧他两眼的武则天,有这念头起来后,他在几分钟之内就下了定论,觉得将青霉素类依现在条件能制作出来的抗生素,应该尽快花精力去研制,甚至全心去制作也不为过。有了这种奇特的药物,遇到一些特殊的病人,可以给他们用上,会收到奇效,甚至开创医学新的时代,引领医学的重大变革也不一定,前提是千万不要出现过敏反应。

  后世现代医学出现的标志是听诊器的使用,青霉素的发现及使用于临床更是现代医学的重要一个里碑程,而今这两样划时代的用物,一件已经被他折腾出来了,正在进一步改良中;另外一件也准备开始研制,真要制作成功的话,他不相信不能给医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易正歪歪乱想中,武团儿轻步走了过来,小声地告诉他,晚饭已经给他准备好了,让他过去用餐。陈易致了谢后,也就跟着武团儿,走到偏殿处,那里摆置着他的晚饭。

  天已经快黑了,差不多晚饭时间,刚刚陈易是看到宫人们正忙碌地进出,手中端着碟盘之类的,他就知道宫人们给武则天和李治准备晚餐了。他的中饭也是在殿内用的,也就在这处偏殿内解决。中饭时供他吃的饭食很简单,不过晚饭就丰盛多了,好几个菜,还有汤,不过都不是他喜欢吃的类型。

  唐朝的饮食还真的很简单,菜肴以后世人的评判来说难登大雅之堂,无论什么菜都是拿来煮的,“炒菜”还没这个概念,这么几个月吃下来,虽然有点习惯了,但他还是很怀念后世时候那些美味和佳肴。他自己也是一名烧菜高手,从妈妈那里学到一手好厨艺,并以此诱惑了不少良家女孩!

  他非常怀念那些耳熟能详的美味,甚至他想着,现在要是谁炒一盆青菜上来,只放点油和盐,他也会吃的很香,更不要说其他什么红烧肉之类的,可惜什么都没有,连皇宫内的菜肴都是全拿来煮的,陈易觉得他真该为宫中的御厨们上堂烹饪课,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饮食艺术。

  带着一肚子对饭食的不满,陈易开始慢慢用餐,同时留神倾听正殿内武则天的动静。

  宫中的太医依然在外殿候着,随时等待武则天的传令,可怜的那些太医们,因为无法给予皇帝以确切的诊断,不敢施药,连填饱肚子的权利都暂时被剥夺了。中饭没得吃,晚饭也依然没有提供给他们,不过这些太医都是久经这场面的,肚子的饥饱根本不是问题,项上脑袋才是最重要的。

  出了岔,不被责罚,不被砍脑袋就是幸事,饿上一两餐,根本不是问题。

  以很快的速度吃了饭,并在待武则天也用完膳后,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