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3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干预时的种种承诺,即在青年军对晋军的改造和山西加入国民政府。王振宇对此也很大肚,不兑现就不兑现吧,于是阎锡山成功的赖账了。
  不过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现在麻烦来了,张作霖再次大兵压境,孙烈臣的八个师和张景惠的五个师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是省油的灯。这可是足足三十三万奉军啊,晋军名下到是有八个师,可都是那种人数不满万的杂牌师,用这样的部队去和赢得了直奉战争的奉军去决一雌雄,阎锡山还真的是没有半点脾气。
  “大家都说说,莪们山西这次该怎么办?”在没主意的时候,召开一个会议来想主意显然是个不错的办法,所以阎锡山把晋军系统营以上军官统统招到太原来开会。
  阎锡山把主题一亮出来就满怀期望的看着自己麾下的这些人,期望他们能给自己拿出一个好办法来。而出席这次会议的晋军军官包括商震、徐永昌、李服鹰、张荫悟、周玳、楚溪春、杨澄源、杨爱源、王靖国、傅作义、孙楚、李生达、陈长捷、郭宗汾等则立刻陷入思考之中。
  阎锡山对待部下一贯优厚,这一点在民国并不少见,但要论及待人真诚,整个民**阀中恐怕也就只有这个阎锡山了。所以现在他有麻烦了,下边的人自然是只能闷着脑袋拼命想了。
  但是这种危局之下办法岂是好想的,最先开口的是资历最浅的傅作义:“督军大人,卑职愿意帅部据险而守,挡住奉军,但是光靠莪们晋军怕是不够的,您还是得找点外援。。。”
  这号称晋军最能打的傅作义都这么说了,其他诸如商震,徐永昌之类次一级的战将自然也纷纷跟进,建议督军大人向国民政府求援。
  阎锡山是又好气又好笑,最后也只能是无可奈何,谁让自己手下这帮子兵那么熊了。嗯,阎锡山到是忘记了一个说法,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历史上的晋军战斗力不强的关键其实还是在他阎锡山自己身上,不然同样是晋军在他手里是个软柿子到了傅作义手里怎么就变成“七路半”呢?
  阎锡山点点头,同意了这个说法:“这样,就辛苦商兄和徐兄,你们各领一军前往晋北和晋东迎敌,记住一点,只要奉军不动手,你们就不要开火,能不打莪们还是不要打的,一打苦的还是莪们山西的老百姓啊。”
  说道这里他又看了看傅作义:“宜生兄,你就替我守太原就是了。我想来想去,这个最后的决战怕是要在这太原城开打了。。。”
  其实阎锡山和晋军的高级将领们把问题想得有些严重了,张作霖其实并没有开打的计划,人家也是善于算计的。按照张作霖的算计,只要在山东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打败了南方的王振宇,那么接下来这天下还不是自己老张家的,然后自然是借着天下一统的局面威逼阎锡山投降是了。当然阎锡山如果现在就望风归降那就更好不过了,可偏偏平素软弱的阎锡山这次却如同吃多了药一般,居然把麾下的晋军八个师一分为三,商震,徐永昌各指挥2个师和孙烈臣,张景惠的部队进入对峙状态,而另外四个师则退入太原城中。一副死战到底,毫不退让的架势,这下轮到张作霖自己吃不准了。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题?
  一时间之间,山东山西同时成为中国内战的导火索所在。社会各界,尤其是南北两京的知识分子纷纷对此表示担忧并发出和平请愿,敦促各方势力以国家大局,民族利益为重。而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却是个相反的例子,这个已经习惯在中国当太上皇对中国中央政府指手画脚的英国老殖**义者现在兴奋的不得了。自从自己错误的判断了形式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引发护国战争以来,整个中国就陷入了势不可挡的崛起状态。虽然白厅方面没有责怪朱尔典,但是一直以一流外交人才自居的朱尔典却十分内疚。因此他对于南方国民政府以及王振宇本人是充满敌视的,这一点在中**队击败德国人之后更是达到了顶点。在朱尔典1919年元旦递交给白厅的年度报告里,朱尔典反复向伦敦方面强调,如果继续坐视中国的强大,那么帝国不仅仅是在华利益受到损害,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也将不保。因此朱尔典希望帝国政府扶持日本加大对中国的打击力度,然后再利用俄国这个泥潭消耗日本的力量。算盘打得倒是很响,可惜伦敦方面对此没有只言片语的回复,这让朱尔典很是沮丧甚至心生不满,他对公使馆的其他人员说:“伦敦那帮人现在做着的是埋葬大英帝国的事情,而我们却只能束手无策。”
  其实朱尔典还真的是冤枉了大英帝国的决策者们,他们不仅看到了朱尔典的报告,而且给与了高度重视,但是英国的国库实在是太不给力了。在欧战之后,这个曾经号称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库已经空的可以跑老鼠了,而在远东地区采取任何措施都是大英帝国财政无法支撑的,一个不慎甚至会引发整个帝国的崩溃。。。所以他们对于朱尔典这份充满爱国主义和责任心的报告只能是选择视而不见了,一战之后的大英帝国在面对此起彼伏的问题时大多数时候就是这个心态,这也为后来的绥靖政策埋下了伏笔。
  现在好了,中国人终于要打内战了,而且根据日本方面的消息,他们那种穷得和叫花子一样的天皇军队又要开始赌国运了。他们将在山东和南方的国民政府进行作战,并争取为北京的中央政府统一全中国提供支持。
  为了获得英国人的支持,日本人还表示绝不扩大日本的在华势力范围,并尊重英国在中国东南地区的特殊权益。而这个权益是朱尔典梦寐以求的,1916年为了让中国出兵,英国不仅仅是放弃了九省关税,还放弃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许多权力,而这些地区在英法列强势力退潮后进入了高速建设时期,财富滚滚而来,让他这个驻华公使看了都眼红。而现在这一切在不需要帝国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实现了,你让朱尔典如何不幸福?
  不过小日本并不是活雷锋,他们做事情是要好处的,条件就是大英帝国认购日本政府发行的战争债劵,打仗是需要花钱的。。。
  实际上,1919年的世界经济也呈现出了一个颓势,随着欧战的结束,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武器和军工原料的需求几乎在一夜之间降到了最低点,同时居民生活消费明显供不应求。这个时候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例明显过高的日本人就吃大亏了,许多产品被积压在了仓库里,许多订单被取消,大批产业工人失业。。。而在他们的对岸,国民政府控制的南中国则没有受到多少影响。重工业的订单减少之后仅仅是微微一跌就止跌回升了,青年军的扩编工作立刻消化了他们多余的产能,而随着这几年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大量侨汇和欧战红利的出现,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国民政府提出了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成都,昆明,贵阳,长沙,南昌,福州,杭州,苏州,西安,郑州,徐州等十五个城市被列入国民政府发展计划。国民政府计划在五年的时间里花150亿华元以这十五个城市为中心,开展大规模的铁路公路交通网和新式城市建设。
  而更让日本决策者担心的问题是,南支那一旦实现了他们的第二个五年计划,那么即使不需要通过战争,他们的国力也将超过日本。而这基本就意味着日本将只能成为一个海洋国家,而一旦支那人建设了足够强大的海军,那么日本的命运就只有灭亡一途了。
  “皇国兴废,在此一役”田中在陆军部最后的动员会上发出了声嘶力竭的喊声。。。


 第440章 战争降临(三)

  无论人类的愿望多么美好,历史的车轮总是离美好很远。身为穿越者的王振宇现在已经彻底融入了这个时代,在他的眼中已经没有什么和平了,他要的是统一和强大。
  在徐州,北伐军总参谋部,白崇禧依着自己的习惯背靠着自己的办公桌,眼睛一动不动的看着背板上的军用地图。对于身后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的参谋他自然是视而不见的。
  山东地区的作战准备早就已经开始了,军备部更是强行切断南北交通接管多段铁路,不惜一切代价把各类作战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徐州。而在徐州,北伐军各级机关全部都在连夜加班,把这些作战物资下发各作战单位和输送到指定储备地点。而徐州的机场也进入到了空前繁忙的地步,大批秘密转场前来的飞机飞抵此处,空军飞行第一师已经全部抵达徐州大型军用机场,所有的飞机都在进行最后的检测,隶属空军的气象部队也开始秘密潜入可能的作战地区,对天气变化做出各种预估和分析。。。所有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不过这跟白崇禧没有半分钱的关系,这些事情目前都是蒋方震这个副参谋长在负责。白崇禧虽然只是一个北伐军参谋长,但是实际权力却相当于北伐军司令了,因为目前的北伐军总司令是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王振宇亲自兼任,这也是军事委员会的一项新制度,兵力超过十个师以上的方面军最高指挥官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亲自兼任。而北伐军的兵力目前还在不断的扩大中,原本计划用五个师赢得山东地区作战的方案已经被王振宇否决了。王振宇的思路是要在山东赢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要求有充足的兵力,因此北伐军的规模最终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二个师,其中部署在徐州一线的就有十个师和一个装甲师,一个飞行师共十二个师的部队,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万,各类重炮达到七百二十门,辅助性火炮二千门,各类作战飞机一百八十架,坦克装甲车二百多辆。可以说如此巨大的作战规模是青年军建军以来的第一次,对于白崇禧个人来说也是平生初见,所以他也顾不上掉发越来越严重的脑袋了,没日没夜的在思考着全局,对他来说,这一仗必须赢,而且要大获全胜。
  和往常一样,这次北伐军也设立了东线和西线司令部,在东线司令部坐镇的是李烈钧,这位同盟会系出身的将领靠着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以及在担任欧洲远征军司令的成功获得了王振宇的信任,这次更是出任北伐军东路军总指挥,算的上是王振宇面前的红人了。而在西线司令部坐镇的则是程潜,这位同样非嫡系出身的将领依靠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拉帮结派能力使得自己在王振宇面前的砝码越来越重,这次的西路军总指挥人选则然是跑不掉的。
  不过白崇禧并不在意谁任总指挥,因为很多时候,他会直接把命令下到师一级,而每每到这个时候总指挥就成摆设了。。。
  当蒋方震签署完几份比较重要的文件走进来的时候,他看着又沉寂在思考中的白崇禧很是惊诧的问道:“健生老弟啊,该准备的都准备了,你还是思考什么呢?难道还怕我们失败?”
  白崇禧是一个孤傲的性格,平素待部下根本谈不上什么尊重,要么不理不睬,要么动辄呵斥,总之少有好脸色。但是对蒋方震却是礼遇有加,理由也很简单,蒋方震的战略眼光一直都是白崇禧佩服的不行的存在。根据军内高层传闻,这一次军委一号首长(指王振宇)批准的山东作战计划书就出自于这位前保定校长蒋方震之手。
  “百里兄啊,我根本不担心我们的军队打不赢,别的不说,目前的东路军从人员到装备比当初咱们在欧洲远征军那会强多了。当时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咱们都能轻轻松松打败德国佬,现在这个张宗昌乃至日本人我还真不放在眼里。可这一仗毕竟关系到祖国的统一和大帅的宏图大业,你要说我一点也不担心恐怕我自己都不信。”
  留学过日本,并且算得上是军刀组的蒋方震对于日本似乎还真的是一点都不担心。事实上留学日本归来以后,在中国陆军建设方面,蒋方震一直鼓吹日本有两样东西不值得中国学习,一个是武士道,一个是陆军。可惜当时的中**界高层在日俄战争之后对日本陆军产生了近乎迷信的崇拜,不断的把军事人才送往日本培训,而对于日本留学归来的军官也委以重任。结果抗日战争在一定程度也就变成了老师打学生了,看样子就算是学习强者也应当是学习其长处而非短处的。
  看到白崇禧的担忧,蒋方震十分轻松的笑道:“正好我这会得空,听你说说看,看你在担心什么?”
  白崇禧笑了笑,才想起自己居然一个上午没喝一口水,于是抓起杯子喝口水后道:“其实张宗昌还不够资格让我们担心,我们真正要担心的还真是日本人。日本的陆军实力很强,但是我个人有信心,这一次把他们打翻在地,毕竟日俄战争已经过去了十四个年头了,战争的玩法早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