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理你都找不到地方。

  ‘都用女子的话,会不会…。’,这个时候,晁氏开口了,‘会不会那个…。’她不好意思开口,不过在座几人都明白她的意思。

  ‘首先,那些健妇,优先选择容貌丑陋得,或者中等以下。不选太美得。’,李忱当然考虑到这个问题了,‘你们也立个规矩,严格管理,绝对不容许与女官和健妇有染。’

  话是这么说,不过李忱觉得,不乐观,虽然说考虑到会优先选取貌丑的。他是个外贸协会,容貌不好看,他根本不会考虑。但是,男人这种动物,一旦米青虫上脑,直接就上了。反正灯一关或者闭着眼睛,还不是都差不多。

  ‘一定要严格,尤其是凗儿,等年纪到了,自然会给他选妃子,如果他喜欢那个可以直接说,绝不容许私下苟合之事。甚至,他要是仗着权势,我会打断他的狗腿,把他逐出宫去。’

  李忱说得声色俱厉,郑氏和晁氏听得频频蹙眉,‘凗儿到还好,对女色不感兴趣,不过就是太贪玩了。’

  ‘不是已经给他定了太傅?’‘太傅教得是很用心,就是崔儿太贪玩了。’,贪玩阿,李忱摩挲着下巴,思考着。

  ‘这样吧,我打算缩减大明宫规模,以太液池为界,以北,除了麟德殿,翰林院还有三清殿之外,其他地方,我要改成小学校。’

  ‘小学校?’‘对,招一些跟凗儿同龄的少年,跟他一起读书。’‘这…。’,晁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宫闱之地,能让这么多外人进来吗?

  ‘以后,这会变成定制,凡是皇亲国戚,或者有功之臣的孩子,都可以送进来。朕得儿子女儿也不例外。’

  大明宫地方太大了,李忱虽然住的很舒服,可是地方大,要用得人力也多。现在谈到孩子得教育问题,李忱灵机一动,干脆把大明宫缩小一点,部份地区拿出来,成立一个小学校。

第三百九十七章 议事

  大明宫那么大,李忱刚住进来时,还很兴奋,不过久了以后,觉得习惯了,又觉得这大明宫,这么大的地方,不利用起来,有点浪费,因为很多地方,他实在用不上。只是,随便用用又有点不甘。

  灵机一动,拿来当小学校,其实也是他考虑过得问题。中国历朝历代,出现很多奇葩般的皇帝。残忍好杀的、神经不正常得,或者太脱离凡尘,,老是想作些普通人很平常,可是皇帝在皇宫里面作,就不太正常的事情。比方说什么在皇宫里面摆摊,自己卖东西之类得。

  在史书上,看到这些东西,李忱总是把他当成笑料,或者批评一番。觉得这些皇帝,太不食人间烟火。

  可是,现在自己当皇帝了,这就变成了切身得问题。他无所谓,他本来就不是皇帝,没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他的子女怎么办?他的后代难道也要变成史书上得笑料给人笑笑或批评吗?

  小学校。让皇子皇孙,都在这里上课。至少,可以让他们学点东西。不至于太过无知,太过没常识。

  李忱记得,有个老师转述过,清代皇子皇孙上课得景象。可能是前朝哪各史学家看到的吧。

  他说,他很震惊,一大清早,天都还没亮,那些皇子皇孙,就在太监提着灯笼前导之下,鱼贯得进入学堂,开始读书。这比起前明,把皇子皇孙当猪养,大不相同。

  好像很多人都在说,明朝皇帝不像样的太多,满清皇帝,至少很勤政,比起前明皇帝,几十年不理政事,要强很多。李忱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满遗卖力得为自家祖宗掩饰,也拼命得丑化前明,至少满人对皇子皇孙得教育,比较尽心,这应该是事实。

  好得事情,李忱决定要效仿。加强皇子教育,这绝对不会错得。成立小学校,让皇子皇孙多多学些东西,别被放羊了。

  此外,让他们多接触一般人,不要太过不食人间烟火。至少当个正常人吧,也不要说出那种何不食肉靡的话。

  此外,李忱还考虑过,汉朝得郎官制度。说道这个,就要说到汉武帝,手底下人才济济,想要打仗,出现卫青、霍去病,没钱了,出现桑弘羊。

  这都不是偶然得,因为郎官制度,汉武帝从小就和一群郎官在一起读书。很了解这些人得心性,知道他们的能力和长处。

  郎官,等于就是汉武帝得人才库,汉武帝得夹袋,让他随时需要得时候,就找到人去作某件事情。

  好得东西,就要学习。他也不怕这些孩子将来长大了,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个子拉拢得一堆人,为了皇位上眼一出出宫廷大戏,他巴不得呢。

  九龙夺嫡,在百姓的立场来看,大概会说,贵圈真乱。还会把这各当成好戏来看。

  可是李忱以一个皇帝立场来看,那是一件幸福得事情。至少自己的儿子,争气得很多,自己可以让他们尽情表现,慢慢挑选,这是一种幸福得烦恼。只要给他们立规矩,严格监督,这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良性竞争。

  更何况,李忱有着很大的计划,如果真的出现那种九龙夺嫡的事情,大概做梦都会笑醒吧。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李忱让母亲带着晁氏和杨二两人,去负责这件事情。第二天,他在延英殿,召见了几个宰相。

  ‘诸位臣工,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税制问题。’,李忱指着李德裕说道,‘这是李相,想来你们都不陌生。朕希望,诸位臣功能同舟共济,我大唐不是正处于一个最好的时刻,而是处于一个转捩点上。希望你们之前不管有什么过节,都莫忘了以公事为重。’

  李忱说得是谁,在座诸人都明白,不过谁也没说破,都在心理想着,要他们和衷共济,大概很难了。

  白敏中,算是李德裕提拔上来的人,可是白敏中算是牛党中的人物。李德裕提拔他上来,也算是有知遇之恩。可是白敏中,他竟然恩将仇报,弹劾李德裕最卖力的人,他可以算是其中一分子。

  虽然,可以推说,都是受马逆得指使,但是,这种话,谁会信?李德裕从来不是一个宽大为怀德人,虽然才华卓著,心胸也算大,可是你真得罪他了,就会发现他的小心眼。

  几个宰相都不太相信,两人真的会和平相处,以公事为重,虽然皇帝好像分别找过两人说话,但是一番话,就能让两人罢斗,这简直不可能。

  李忱也知道,他会对两人的表现,拭目以待。牛李党争,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太有名了,李忱很清楚,也很厌烦。今天,他试图让两方和平相处。假如那个家伙不识相,他不介意将那人,甚至那党,一撸到底,以彻底解决纷争。

  ‘圣人,经过这些时日思考,臣还是以为,不应加税,甚至应该废止马逆所加收的税收。’,首先,崔元式站出来说道,‘如果国用不足,臣以为,可以以轻重之术解决。’

  轻重之术阿…李忱沉思。如果崔元式只是一昧的反对,李忱不介意让他去当个地方官。让他去地方发挥他的勤政爱民。可是今天,他好歹提出了一个办法。

  ‘解释下,何谓轻重之术。’,李忱问道,崔元式便开始解释。所谓轻重,简单来说,就是低买高******方说,运输谷物什么之类得很麻烦,可是偏偏边疆地区需要。于是朝廷把布帛、绢丝等物,运输到某处,某处离边疆比较近。在某处把那些高价货物卖掉,然后收购谷物,充作军粮,运到边疆。

  或者,江淮地区商贸比较繁荣,这里钱币得流通比较广泛。把货物运输到江淮地区,在江淮地区贩售换钱。然后又把钱运输到钱少物资多的区域,用钱换取物资。朝廷便可于其中,换得大量差价。

  ‘圣人,如此便可国用足,而民不加赋。’,崔元式行了一个礼,表示他说完了,然后回到座位。

  ‘这个方法很好,可以采纳。’,李忱思考了一会说到,‘可以让转运司,将此法纳入政务。一方面利民,可以调控物价,一方面朝廷也可以得利。’

  ‘让转运司记住这不是为了朝廷牟利,物价以常平为主。稳定物价,勿使谷贱伤农,也莫让食人惨剧发生。’

  ‘圣人,这…。’,崔元式有些愕然,不是说采纳吗?怎么税赋没有减阿,‘听我说完。’,李忱摆手制止他,继续说道。

  ‘你们总怕对商人加税,会让商人把税收转嫁到百姓头上。这有何惧?全天底下商人一起加价了吗?只要少许加税,不让这些商人血本无归,就不怕他们把税收转嫁到百姓头上。转嫁税收,提高物价,百姓自然会去买不涨价得。’

  ‘如果全天底下,商人统统以此为藉口,加税。那我们就要检讨,是不是税收得太多,让商人不得不提价。或者…。’,李忱声音一厉,‘如果不是,那么朕就要开刀了,哄抬物价,扰乱市场,重罚。’说是重罚,大家都知道,这罚的不是钱,八成是命了。

  ‘把这件事情,列入度支司注意事项,多用点心,注意物价。’,李忱的话,几个宰相都没搭话,说是这样说,但是难抓。注意物价有什么用。终究加了税,税赋一定会加到百姓头上。

  ‘真奇怪了,可以加税在农民身上,就不可以加到商人身上,难道加到农民身上,他们自己会生钱阿。’,李忱失笑道,‘农民加税,难道不会少买商品吗?没钱买。这跟加在商人身上不还是一样,一个是没钱买,一个是买不起。’

  这话说得,几个宰相面面相觑,是阿,加在商人和加在农民身上,不都一样吗?

  ‘另外,我把税收加在商人身上,这才符合公平原则。何谓公平,这税应该要加在每个人有用得人身上。商人,难道出事了,官吏可以不管他们吗?军士可以不保护他们吗?既然需要得一点都不比农民少,为什么他们可以不纳税?’

  ‘既然说了,我就谈谈我的财税理念,上次没有说。一个是公平,术收英美个人都予以均摊,地租、个人收入、利润都要纳入,没有例外。我会以身作则,皇家所有产业,必须全部纳税。’

  李忱宣示以身作则,显示他改革税赋得决心。听的诸位宰相,心下凛然,也心里佩服,唯有皇帝自己以身作则,才能够做到真正得平等。

  ‘当然,这其中,纳多少,我们要研究,不能真的把人用税给逼死了。此外,税收也可以起到一个促进得作用。那些部份少收,可以起到鼓励投资得效果。这部份,吾等另议。’

  这话说得,让几个宰相思考起来,李忱干脆喝口茶,又示意宫人让御厨上点心,摆出一副准备长谈得架式。

  接着,他看宰相思索得差不多了,又开始说起。‘第二个原则,是明确。一切都要明确,不管是税收、还是其他方面。’

第三百九十八章 税制改

  ‘明确原则,就是要明确的告诉所有纳税人,缴纳得项目、数量、地点、日期,不能有任何模糊。该多少就是多少,收税得绝不能少收,也不能以各种名目多收。’

  ‘我可不是那些恐怕连长安都没出去过的人,地方惯例我一清二楚。什么大斗收,小斗出。淋尖、踢斗,这些技俩,我都知道。’

  大斗收,小斗出,这个很简单,不用解释。淋尖,就是把谷物装得满起来,形成一个尖,这又是一种多收。踢斗,就世用脚去踢收米的斗,当然是你装进去以后,说要整平,脚一踢,当然都洒出来了,别以为洒出来他会好心的扫起来,又装回去,你得自己补上。

  ‘第三个便利,尽量给纳税人最大得方便,他们方便怎么交,我们怎么收。征收地点药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日期也是,在他们富裕得时期,征收得方式,也应该尽力简便。’

  李忱谈起了亚当史密斯得税收四原则,李忱没看过亚当史密斯得国富论,只是泛泛地知道,不过,就算是一点东西,也足够侃晕,这些只有些微,甚至根本没有理财观念得大臣。

  ‘本来两税制,已经作到了这个原则,尽量收货币,方便缴纳,也方便运输,只是嘛…。’

  两税法,真的是中国历史上,中国财政史上,最大的一次革新,杨炎这个建议,确实非常符合便利原则。只是…

  唐代到目前为止,税收还有很多收谷物、布疋得,此外各种实物也都在收。原因嘛,很简单,一个就是钱不够,另外一个就是轻重,朝廷收实物,虽然麻烦了些,可是很容易辗转挪腾。

  ‘第四个原则是经济。征税时,尽量减少支出费用,纳税人付出的,尽量等同于收入得。这方面,前几项原则如果做的好,这方面几乎都不用说了。唯一要注意的是,税吏要少,这也是一项成本。’,李忱把税收四原则,跟这些宰相说了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