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3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这件事看似很难理解,其实很容易理解。
  刚刚唐奕提到了一个词——“大局”。
  那么是怎样的“大局”让皇帝连觊觎皇位的人都可以宽容,让唐奕连几次三翻构陷于他的人也可以轻描淡写地就放过了呢?
  不外呼一个“稳”字。
  如果换做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大局”,可能都不用这么憋屈的求“稳”的。
  大宋的政治相对华夏任何一个时期都太温和了,温和到终宋一朝没死过一个文人,处死的武将也是少之又少。
  臣子结仇还局限在政见之争,君王之怒也只到于“眼不见为静”的程度。
  甚至“党争”还只存在于欧阳永叔的文章里。
  但也正因为如此,唐奕才更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他当然恨那一家人入骨,但是他不能开这个头,更不能在这个时候开这个头。
  唐奕也好,赵祯也罢,终极目标都是革宋、强宋。
  在这个大方向面前任何怨气、是非,乃至私欲都要放下,都要为之让道。
  改革,即使唐奕有一个完整的蓝图,也有十足信心,但说到底还是打碎旧制、改天换颜。不管怎么样都如同绝壁行马,如同薄冰走履。
  任何一点小的差池都可能把整个大局付之一炬,又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开这个头呢?
  将来,当改革真正开动,会有反对,也一定有“杀鸡敬猴”,但绝不是像汝南王府这种庞然大物。
  所以,对于明显存有异心的贾子明,赵祯在装糊涂;对于关键时刻站错队的曾公亮,赵祯也是为他留了体面。
  就是想在这个时期让朝局依旧看上去很温和,更不想触动一部分人的敏感神经。
  “富相公应当知道,那一家人与很多朝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盘是大是小,我到现在也没有摸清。”
  “如果我下手太早,就算把那一家彻底铲除,也不可能铲除所有的关联之臣。如此一来,人心惶惶不说,将来会有多大的阻力,谁也预测不了。”
  “……”
  富弼看着唐奕,良久方道:
  “大郎能有这番心思,老夫就放心了。”
  “……”
  唐奕无语,说来说去,富弼还是不放心,还是考校。
  “陛下在这个时候还能仁心不移,大郎少年得志、功高盖世,尚能保持清醒,让老夫对即将到来的这场风雨又多了几分信心。”
  唐奕登时肃然起敬,富弼是真正的有德君子,也是这个时代士大夫的典范,真正的为国为民。
  郑重拱手一礼,“奕性烈,亦不成熟,以后还要相公多多提醒。”
  富弼慈祥一笑,“放心去做吧,老夫给你坐阵后方!”
  ???
  唐奕拧眉,“后方?相公的意思是?”
  “大郎不会以为,陛下派老夫来只是与辽人谈个岁币吧?”
  “此次入燕云,老夫暂时就不回朝了。”
  燕云收回来了,十数州地赵祯必然要派一个能干、且持重之臣来主持大局,富弼是最合适的人选。
  富弼继续道:“不但老夫要留下,宋公序,吴春卿二人也会留下。”
  “燕云之重,非常地可比。况且,你的毛纺根基在这里,陛下也是十分重视,却是要我等来给你看家喽。”
  看家?东府三位宰相出知燕云?足见赵祯对唐奕信任到了什么程度。
  “那回朝……”
  “回朝?”富弼摇头。“傻小子,那是属于你的巅峰时刻,我们这些老家伙却是不能去抢子浩的风头。”
  ……
  “除了唐介,身为御史,有监察使臣得失之责,要随你回朝,狄青、庞籍作为西府宰执,要等燕云军备整肃之后才回师。各部属官也要等政务平稳之后,再行调动。”
  “所以,只子浩与王老将军统阎王营,携杨老令公骸骨回京。”
  唐奕有些发愣,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安排。
  赵祯这是要让他独领奇功、万众瞩目啊?
  ……


第634章 真正的牛人
  回京,说远也远,说近也近。
  如今他在辽营,怎么也得等和谈出了结果之后才能抽身。
  但是,这个结果似乎也不用拖太久了。
  耶律洪基正如唐奕所说,他没有选择。两人的那次谈话之后不满三天,这位大辽皇帝终于不再坚持岁币之事,愿意与大宋心平气合地坐下来谈。
  一旦正经开谈,也就没什么阻碍了。说白了,大宋本来也没什么过份的要求。
  之前的五十万岁币,莱州和辽河口两地的百万租金,还给你,大宋不差这点儿“小钱儿”。
  两国依旧是兄弟之邦,相通军政。
  至于羊毛贸易,根本不用谈,那属于自然商业行为,只要大宋用羊毛就一定得买大辽的。
  唯一条,承认燕云是大宋国土……
  不承认也没办法,燕云已经在大宋手里了,耶律洪基就算不情愿,他也没这个实力拿回来。
  不过,在这里,唐奕这个“不善权谋”的混蛋又给耶律洪基挖了个坑。
  耶律重元!
  ……
  耶律重元是以大辽皇帝的身份降宋的。一片石阵前髻发,一句“降了”,燕云就算给大宋了。
  战后,自然要补“投降诏书”。
  到这里,他依然是大辽皇帝。至于他和耶律洪基承认哪个,哪个合法,富弼打了马虎眼,大辽也没当真。
  辽人还是很光棍儿的,燕云给你了,那也就没有必要再扯皮。大宋需要一个合法性,一个合性的占令燕云的理由。
  战时承认耶律重元,也就承认了。战后奉耶律洪基为辽主,也就可以了。
  可是,他们忽略了一点,扣小字眼儿,玩政治手段,契丹人永远玩不过宋人。
  ……
  投降诏书。
  耶律重元的这个诏书是唐奕给写的,内容就是:他以辽主的身份归还当年石敬塘割让给大辽的燕云一十六州之地。
  如此一来,大宋占领燕云也就算名正言顺了。
  这是大宋自己的问题,大辽上到纨绔皇帝耶律洪基,下到和谈首臣耶律宗训都懒得管。
  可是,问题来了……
  特么“燕云一十六州”!
  一十六州可没有全在他耶律重元的手里,这次燕云复宋,一十六州也没有全归大宋。
  燕云,燕云。
  “燕”给大宋了,“云”还在大辽手里呢。
  云州是突吉台部的领地,怎么可能给大宋?
  唐奕这个小机灵抖的太损了,直接在大宋和大辽之间、大辽内部之间,埋下了一根钉子,一根把耶律洪基送入深渊的钉子。
  ……
  ……
  抛去唐奕的阴险不谈,别的方面双方皆是认可。
  富弼立即将前方进展上表官家,只等赵祯御批,即可与辽人签订正式的盟约。
  奏表这一来一回,又是半个多月。
  此时距离古北关大战已经一个多月,近两个月的时间过去。
  赵祯御批的旨意到达的同时,观澜诸生也已经基本完成了唐奕交与的任务。他们没有来古北关,而是聚于幽州,等待唐奕南归。
  而另一个人也被辽人送到了古北关外——司马君实。
  司马光这一遭看似有惊无险,实则九死一生。耶律洪基稍稍任性一点点,他这个驻辽通政使的小命儿就没了。
  即使萧惠、耶律宗训极力担保,还是难免一场苦难加身。只两个月时间,去辽北走了一个来回的司马光就几乎让唐奕认不出来了。
  许是耶律洪基故意的,此时的司马光与乞丐无异,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原本有几分仙气的短须现在也打绺儿了,手腕脖颈间尽是红肿破皮,显然是带过重枷。
  唐奕心里过意不去,急步迎上前去,张嘴就道:“看来‘苏武牧羊’,不是一般人能效仿的,也就君实兄能来一来,换个人就挂掉了!”
  “噗!!”
  富弼在后面没忍住,这小子放嘴炮也不分个时候,司马光现在必然委屈的不行,你这般调侃,还不跟你急。
  哪成想,唐奕张嘴就拿苏武打起了哈哈,而司马光闻言立时露出一丝不屑,捋了捋擀毡的短须。
  “苏武?那是想死没死成才被北蛮轻辱。”
  “我司马光可不想死,还要留着命风光回宋,把这些欺辱还给辽人!”
  ……
  唐奕哈哈大笑,意思是他比苏武牛多了。
  “好!不愧是司马君实,司马牛!”
  “快去洗漱一番,晚些与君实兄摆宴庆功。”
  司马光闻言登时急了,“洗什么洗?先摆宴!”
  他已经两个多月没见到荤腥了。
  “多上酒肉!”
  ……
  富弼忍不住好好看了看这个司光君实。
  以前像司马光这样的“年轻人”自然得不到富相公的关注,今日一见……
  富彦国开始明白,当初唐奕为什么执意要让这个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去大辽主持大局。确有过人之处,至少胆识、气魄非常人可比。
  ……
  富弼哪里知道,要单单是胆识、气魄,唐奕就让曹觉去了。
  这位司马牛,论情商,论心境,论手腕,论心智,在整个华夏历史那都是能排在前几的人物,岂是一般人的标准可以衡量的?
  ……
  席间,唐奕收起玩笑,郑重地给司马光一礼,“此次君实兄功在社稷,奕,拜谢!”
  司马光放下手里的羊腿,面无表情地看着唐奕。
  “这一拜,当我拜你。但是,光就不拜了。因为太重,一拜不足表光之敬意。”
  唐奕抬头,“君实兄言重了!没有你在大辽的暗中走动,大宋收不来燕云。”
  司马光摇头,“不说这些。”
  “只问子浩一句,接下来,你要如何重兴庆历之事?”
  “……”
  唐奕与富弼对视一眼,皆有诧异。
  唐奕可是从来没对司马光说过要改革,重兴庆历新政之事这样的话。
  ……
  一看唐奕的表情,司马光更是笃定。再不看桌上酒食一眼,正襟危坐。
  “实不相瞒,古北关战事一定,光不是没想过舍生取义,宁死不受辽人轻辱。”
  “可是,光得活着……”司马光目光如炬,紧盯唐奕。
  “活着看看大郎弄下观澜商合这个庞然大物,又不惜巨万修通南北水路,布下这么大一个局,到底要把大宋引向何处!!”
  ……
  唐奕服气地看着司马光,不愧为千古大牛人,只凭这一点点蛛丝马迹就能看通全局。
  “那么……”
  唐奕面色渐冷,悠悠开口。
  “君实兄可愿助我?”


第635章 与君并肩,风雨同舟
  大宋从不缺少能人,从唐奕现有的布局看出他有革新之意,可能也绝非司马光一人。
  但是,唐奕现在问出这句:“君实可愿助我?”绝对是心怀忐忑的,甚至有一丝慌乱。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司马光是反对变法的首臣,甚至可以说唯一可以和王安石正面一战的坚定保守派。
  虽然唐奕不是王安石,虽然现在的局势与原本的历史不同,虽然现在的司马光还没有登峰造极,但是,唐奕还是怕,因为眼前的这个人……是司马光。
  “君实可愿助我?”
  唐奕的这句话让司马光也是一阵沉默。
  看了看富弼,又看了看唐奕。
  “富相公在此,请恕下官无礼了。”
  富弼面沉似水,不知为何,这个青年人竟让他感到一丝透不过气。
  “君实,直言无妨。”
  “其实……”司马光坦言道。“其实,庆历之举光是不看好的,只是人微言轻,不得上达天听罢了。”
  “为何?”
  司马光一笑,“有心无力!”
  ……
  这四个字一出,富弼脑中瞬间闭过一个念头:一语中的。
  即使是庆历革新的主导人物,现在回首,富弼也不得不说,范仲淹他们是准备不足的。
  实则就是年轻的赵祯和一群良臣看清了国之弊端,急忙想要补求。心是好的,但却忽视了,沉年痼疾岂是虎狼之药可一济得愈的。
  《陈条十事》确实对症,但却只是美好的愿景罢了,想一朝得改难如登天。
  司马光看向唐奕,“相公与大郎不毕在意光的‘马后炮’。光虽不看好庆历之举,甚至如果将来有类似的所谓冒然革新依然会不看好。”
  “但是这次……”说到这里,司马光话锋一转,目光也随之转向唐奕。
  “这次,我看好大郎。”
  “哦?”唐奕闻声心中稍定,疑惑出声。“为什么?”
  司马光道:
  “虽然以我的眼界也只能看懂大郎前面的布置,却是对接下来要怎么做全无了解。但是光觉得,大郎起码没有画饼充饥,而是踏实实干。先立起了革新的基础,谋而后动,起码不是空谈高论。”
  “光以为……”
  “不妨一试!”
  唐奕眉头彻底舒展,“那君实可愿与我同行!?一同试上一试!?”
  司马光沉吟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