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理论上,耶律重元还是耶律宗真亲立的储君,他完全师出有名,以耶律洪基篡位为由,攻伐辽都。
  可是,耶律洪基也有传位诏书啊?
  呵呵,这就看你要信谁的了,完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的有理的事情。
  耶律重元可以说,耶律宗真不是病死的,死因存疑。且最后一段日子卧床不起,神智不清,传位诏书有假。
  反正不管怎么说,耶律重元起兵不算叛逆。如果最后赢了,那收拢大辽诸部,只这一条,就省去了不知多少麻烦。
  ……
  冬月十九。
  耶律重元正式向大宋上表。愿永为兄弟之邦,互不侵犯。希望大宋奉其正朔,承认他为大辽合法皇帝,并上请宋皇,准许他派遣使节,常驻大宋。
  ……
  冬月二十。
  耶律重元自立仅三天,就以帅十万大军兵临大定城下。辽都吃紧,还在外巡猎的耶律洪基闻讯,急速回援。
  ……
  冬月二十四。
  赵祯传召大辽使节耶律德绪,言明耶律重元之乱为大辽内乱,大宋概不参与。待辽乱平息之后,再向辽主递交言事书,详细说明大宋立场。
  看似大宋拒绝了耶律重元之请,但是,与此同时,雄州二十万大军为解“辽朝忧虑”,再次回撤百里,已经撤到了雄州以南。间接的向耶律重元传达了信号,给耶律重元吃了“半颗定心丸”。
  ……
  冬月二十六。
  耶律德绪派快驿绕道云州,把大宋皇帝拒绝耶律重元的召会传给正在驰援大定路上的耶律洪基。
  可是,在耶律德绪的奏报之中,对大宋边军南撤百里之事……只、字、未、提!
  ……
  腊月十九。
  大辽再次传来消息,再次让大宋朝廷一片震惊。
  耶律重元奇袭之下,久攻月余,竟未能拿下辽都。
  大定,犹在耶律洪基手中!
  而与此同时,耶律洪基下召契丹各部举兵勤王。松格鲁部、萧古浑部积极响应,已经于半月前加入战场。
  这个消息,不但大宋朝臣们惊得不轻,唐奕和赵祯更是惊得不轻。
  特么和剧本写的不太一样啊?松格鲁,还有萧古浑,反应怎么可能这么快!?
  原本耶律洪基手上只有六万皮室军,耶律重元却有十万大军。又是奇袭,就算一时攻不下大定,趁耶律洪基回援,阻其锋芒,完全可以打。
  而且,大定怎么会久攻不下呢?这是唐奕一直想不通的。
  他去过大定,那破城一捅一个窟窿。且辽主巡猎,大定几乎是举城相随,剩下的就是一座空城,怎么可能打不下来?
  而如今的形势却是,松格鲁,加上萧古浑各举兵三万,加上六万皮室军,人数上已经比耶律重元占优了。
  如此发展下去,耶律重元可能挺不过这个冬天就会败下阵来,毕竟他的十万兵和皮室军这支精锐之中的精锐相比,还是差上了不少。
  ……
  这个时候,容不得赵祯多想事因,要尽快把事态拉回到原来的轨迹才是正理。
  急令西夏的李杰讹疯狂侵扰夏辽边境,让突吉台部借口边乱严重,无法驰援大定。又暗中与萧家相通,以大雪封路为由,再拒勤王。
  同时,雄州重兵再次回撤。这回撤的更是彻底,直接把防线拉到了大名府,距离国境整整一千里。
  如此一来,就等于与燕云边境不设防,撤底让耶律重元放心。
  ……
  腊月二十九,大年前夜。
  于白沟河一线,防卫大宋的三万守军终于北进,驰援大定战场……
  宋辽千里国境,近百年来,第一次出现了真空!


第594章 突变
  大辽内战打成什么样儿,赵祯等人未能得见。
  但是,从耶律重元已经把宋辽边境的守兵都派去驰援了,可想而知,战况一定是十分焦灼的。
  ……
  事实上,辽国战情远比想像中的要惨烈得多。
  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这种叛乱与平叛的战争更加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耶律洪基冬月出猎并没有带走全部的皮室军,大定城中尚有三万守军。
  这位大辽新帝并不傻,他虽不在大定城中,但这毕竟是一国都城,怎么可能拱手让给耶律重元?
  从冬月二十到这段时间,辽都大定俨然就是人间地狱、血海修罗。
  攻城之军把并不大的大定城围成了铁桶,而守城之军则借城墙之利,也是力战到底。
  目前的情况是,三万皮室军固守城郭,而耶律重元偏偏又不能把十万大军都投入到攻城战中,他要分出五万去延缓耶律洪基回援的速度,宁死也不能让耶律洪基驰援杀到,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
  耶律重元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他没想到松格鲁部和萧古浑部会反应这么快,竟举六万勤王之师与耶律洪基会合,这完全在计划之外。
  九万大军一同增援大定,着实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而幸运的是,北方变幻莫测的天气帮了他一把。
  从冬月二十二开始,大定以北至临潢一线就连降大雪,“冒烟儿”的风雪一连刮了十多天,北地积雪厚余三尺,把南下的道路彻底封死了,致使耶律洪基的援军寸步难行推进极慢。
  不然,他那区区五万阻敌之军,怎么可能让耶律洪基九万精兵临近过年都没回到大定呢?
  但是,耶律重元很清楚,光靠老天是挡不住耶律洪基的。
  那九万大军已经推到了距离大定不足一百五十里的位置,就算有那五万阻兵挫其锋锐,但最多也只需半个月就能兵临大定城下。
  如今,他五万大军不顾冬寒拼命攻城,但是一个月下来,城头上的皮室军已经不足两万,可他的损失更为惨重,攻城之兵已经只余三万,两万多人填在了大定城下。
  无奈之下,耶律重元只能挺而走险,把宋辽边境的三万守军急召而来。
  只要在耶律洪基到来之前攻下大定,加上阻敌之兵的五万,他手上仍有十万强兵,占据大定城郭之利,与耶律洪基决一死战,胜面还是很大的。
  ……
  ……
  耶律重元那边打成什么样且不多说,单千里边境不设防这一点,就足够让大宋君臣动心了。
  别忘了,现在大宋与燕云之间有宋辽大道那条新式的水泥大路。
  这条路宛若通天坦途,把燕云和大宋连接到了一起。
  别看大宋军队缩到了大名府,距离边境遥远。但是,赵祯若真想北进,只要五天……五天就可以跨过无人防守的白沟河,七天就可以进兵空城一般的幽州。
  从来都是大辽巨剑高悬、锋指大宋,什么时候百年燕云对大宋来说也是这般唾手可得了?
  试问这样的诱惑,谁人能不动心?
  朝堂上已经吵翻了天,有好战者当然声称这是千载良机,比雍熙北伐的局势好上不知道多少倍。只要大宋举两路大军北上,除了云州,长城以内的燕云失地,复之有望。
  而怠战居安者也是大有人在,言煌煌天宋怎可不顾道义、背弃祖德。既然撤去边军,就不能背信弃义,行小人之事,为天下万邦所不耻。
  ……
  对于那些畏战腐儒,连包拯这种正义之臣都嗤之以鼻。特么不敢打就说不敢打,这个时候还讲什么大义,装他妈的什么君子?
  赵祯、文、富等肱骨之臣当然不会听信宵小之徒的谗言,但是也没有被主战者冲昏头脑。
  赵祯也想马上收回燕云,实在是即刻出兵并非最佳的时机。
  一来,与原本设想出入太多。大辽内叛从开始到现在也不到两个月,大宋不论君臣武将,还是后勤物资,根本没有准备好这么快就介入战场。
  二来,此时无论是耶律洪基,还是耶律重元,都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一旦大宋北进,很难说耶律重元与耶律洪基会不会暂时息战,一至对外。
  如若那样,以大宋现在军队的风貌,就算拿了燕云,能守得住吗?
  ……
  可是,正当大宋群臣犹豫不决之时,大辽战况再生变故。
  正月十三,距离上元节只有两天,北方再传战报:
  耶律重元,大败!!
  ……
  赵祯接到奏报,愣了足足有一刻钟。
  “怎么……怎么会败得这么快!?”
  下首的文彦博、富弼、庞籍、狄青等人,也都无不面色灰白。
  文彦博道:“年后,许是耶律洪基也清楚,耶律重元援军一到,大定城破只在旦夕之间,容不得他在耽搁片刻。是以,不计代价地与耶律重元阻敌血战于仪坤州以南。苦战多日,以自损五万兵将的代价,将耶律重元阻军尽数歼灭。”
  “然后,其日夜兼程,终在正月初七兵回大定。”
  “如今,耶律重元北阻耶律洪基折损五万,久攻大定又损近三万,手中只剩下五万可用之兵,自知攻之无胜,改为防守,已经南撤北古口了。”
  庞籍有些不死心,“耶律重元就没有翻盘之机了吗?”
  狄青凝重摇头,“耶律重元叛乱已经有两个多月,各地勤王之师除了突吉台、纳齐耶两部要防守西夏迟于增员,萧惠的北京道确被大雪阻隔无法南下,其余各部陆续已经与耶律洪基会合。”
  “别看此战耶律洪基也是损伤甚巨,可他现在是越打人越多,而耶律重元正好相反,他手上一共就十五万大军,是死一个少一个!”
  “两万在白坂道据长城之险防守云州,余者十三万尽数投入了战场,却落得个折损八万精兵的下场。”
  “所以……”狄青声音有些艰涩。“所以,耶律重元大势已去!”
  “……”
  “……”
  “……”
  在场诸臣无不默然,万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赵祯心存侥幸地看向众人,“那现在,我们还有进兵的可能吗?”
  狄青哀叹,“不可妄动……”
  ……
  “不值得冒一回险吗?”赵祯显然还不死心。
  “陛下!”狄青哀声道。“臣也想复我燕云,但是,此时还要强行进兵,无异于自取灭亡!”
  “……”
  ……


第595章 到底是谁
  狄青的话,把赵祯心中最后一丝侥幸也扫得一干二净。
  只闻狄青解释道:
  “耶律洪基虽看似此一战折损也是甚重,然,除了大定守城死伤一万多是皇家近卫,仪坤州血战死伤的几乎都是松格鲁部和萧古浑部的族兵。三万精锐皮室军毫发无伤,加上大定城里还有近两万。”
  “也就是说,耶律洪基的御前近卫尚有五万之数!可以说,只是伤了皮毛。”
  “他手里的皮室军还在,他对大辽的实控能力就犹在。各部也不敢违抗皇命,必定要全力佐之。”
  “如果我军现在北进,就算趁虚占下燕云,将面对的很可能是契丹八部的所有精锐!”
  后面的话,狄青已经不用说了。
  西军加神威军一共就二十万,西北不可能一直空着,就这么点儿兵,怎么守得住燕云呢?
  守不住,回撤,那进兵燕云就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事后大辽必定报复。万一南下,大宋抵挡不住,那可就是前途未知了。
  富弼接道:“也就是说,现在只要我们不动,事实上就没有损失,正应了大郎之前十赌十赢的局面。”
  “对!”文彦博道。“大郎之计好就好在我们没有损失,可以随时见机入局。而万幸的是,咱们还没与辽廷撕破脸皮,耶律重元就已经败下来了,对我们几乎没有影响。”
  “唉……”赵祯苦叹。“只是,如此收场,那孩子怎能甘心?”
  “他可是为了此事谋划了十年啊!”
  ……
  ……
  众人散去,赵祯思量之下,特意把唐奕叫进宫来,又让文、富二人在侧,一同劝慰于他。
  ……
  “没事儿!”唐奕刚来,就一脸的无所谓。
  “我还年轻!此次不成,还有下次。”
  唐奕当然不能甘心,但是,他不能表现出来。
  因为无数双眼睛都正盯着他,好不容易提起来的那口气,也绝不能因此而放下。
  赵祯很了解唐奕,知道他心里肯定没有表面那般平静。
  一改多日的不待见,和声安慰:
  “本来也非万全之策,有成就有败,大郎看开些。”
  旁边的文彦博也出声道:“也非全无收获,至少莱州、辽河口咱们已经站稳了脚跟。我看,你之前那个海路入辽的计策大可一试。”
  富弼点头:“正是!如此一来倒还简单,只要咱们勤练精兵、积蓄力量,我看不出十年,攻辽可期。”
  唐奕知道他们是安慰自己,飒然笑道:“大伙儿不用安慰我,之后如何谋划,以后再说。”
  话锋一转道:“现在首要之务倒是可以总结一下,为何会是现在这个局面了?”
  唐奕拧着眉头,当真思考了起来,“不应该是这样一个状况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