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9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北疆军突闻昌邑失守,势必要分兵救援,在顾此失彼之下,失败是必然的。这样一来,我们既救回了定陶城内的军队守住了定陶,又夺回了昌邑。北疆军久战无功之下,不得不撤兵河北,饮恨而归。
  为了能确保能夺取昌邑,我已急令彭城的简雍和回援的张飞率部北上。
  袁绍在送给我们的书信中,对北疆军攻击徐州的目的有精辟的分析和推断。我认为他说得非常有道理。北疆军攻击徐州的目的不是为了占据徐州部分郡县,它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原战局的发展。所以不管关羽是否败退到东海,甚至败退到彭城,北疆军最终都要从徐州迅速进入兖州,飞赴中原战场。
  如果高顺、臧霸、管亥的军队从任城方向杀过来,不但可以确保兖州郡县的稳定,也保证了北疆军主力的推进。为了阻止这股北疆军的攻击,我遵从了朝廷的旨意,以最快的速度把徐州的其余军队调到中原战场,以确保我们有足够的兵力阻击北疆军。
  他们的到来,恰好给了我们夺取昌邑的兵力。
  简雍有五千兵,张飞有一万大军。当他们在十天内赶到防东、单父一带时,丞相大人可以带五千人马悄悄南下和他们会合。以两万大军的兵力攻击昌邑,是不是可以手到擒来?
  曹操把刘备的书信翻来覆去地看了数遍,脸上的神情越来越冷峻。
  “大人,刘大人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郭嘉小声问道。
  曹操把书信递给郭嘉,然后翻身下马,拿着马鞭,一个人慢慢走在大道附近的草地上,低头沉思。
  曹洪、满宠、任峻等人急忙围到郭嘉的周围,一起细看。良久,曹洪终于叫了一嗓子,“好计……”
  几个人走到曹操面前,神情喜悦,一扫刚才的忧郁和沮丧,说话的声音都大了。
  “刘大人此计如能成功,大人不但可以夺回兖州,更能为诛除叛逆振兴社稷建下显赫功勋。”任峻兴奋地说道,“大人,此计可行啊。”
  曹操停下脚步,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久久不语。
  “奉孝,此计成功的把握有几成?”曹操忽然问道。
  郭嘉想了片刻,“此计若得以实施,我们就再也没有翻身之日了。”
  曹操冷哼了一声,再度问道:“几成把握?”
  “刘大人意在一箭双雕。他毕竟是宗室大臣,我们不能不防。”郭嘉还是答非所问。曹洪、任峻等人突闻此语,脸上的笑意忽然就没了。
  “你是说半分把握都没有?”曹操逼问道。
  “对于刘表、刘备这些人来说,除了他们自己,别人在他们的心里都是大汉叛逆。”郭嘉摇头长叹,“此计能否成功,关键不是我们,也不是北疆军,而是刘备。”
  曹操仰头长叹,神情痛苦不堪,“我怎样才能逃过此劫?”
  “奉孝,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曹洪拽下头上的战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十分不解地问道,“难道刘备到了这个时候,还要自毁社稷不成?”
  郭嘉苦笑,“如果昌邑丢了,北疆军还会分兵救援吗?不会,李弘一怒之下,势必尽起大军,和我们决战于定陶城下,誓死也要为河北争取恢复元气的时间。十万打六万,我们还能剩下多少?当我们支撑不住时,北疆军任由城内的军队突围,然后再予以围歼,我们最后能有多少人逃出战场?”
  曹洪恍然大悟。兖州军全军覆没,徐州军却正好占据了昌邑。当北疆军损兵折将撤出兖州时,徐州军正好可以呼啸而上,占据整个兖州。那时,袁绍估计还在河南战场上和北疆军打得热火朝天。刘表、刘备两位宗室大臣随即直杀许昌,夺得天子,联手对付自顾不暇的袁绍,重振大汉社稷。
  “你既然知道此计的要害所在,为什么不能将计就计?”曹洪急忙问道。
  “刘备太厉害了。”郭嘉摇摇头,“此计的要害所在,正是大人的必救之处。昌邑城内有丞相和诸位大人的家眷,丞相如果不从其计,我们大概再也看不到他们了。按照我们的推断,现在这些家眷都还活着,李弘暂时不会杀了他们。”
  “既然我们有可能全军覆没于定陶城下,刘备为什么还要来送死?”
  “因为徐州的军队需要时间北上,而我们四万军队独自攻击定陶,可能支撑不了十天。”郭嘉说道,“刘备用牺牲两万人的代价,击败北疆军,消灭兖州军,占据兖州,还有可能得到天子,他很划算。”
  “我们可以放弃攻击定陶。”曹洪咬咬牙,怒声说道,“我们不打定陶了,我们退守冤句、济阳。”
  “刘备已经从徐州调兵北上了。北疆军短期内无法攻克定陶,其主力都在定陶战场上。当刘备攻击昌邑时,驻守昌邑的北疆军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把这些家眷全部杀了。因此,依照刘备的计策展开攻击,是我们唯一的办法,毕竟这其中还有很大的变数。战局的发展,也许会出现意料不到的变化,我们或许能占据昌邑救出这些家眷,或许能在定陶战场上击败北疆军大获全胜。”
  郭嘉看了看曹操,一脸无奈,“另外,丞相大人也不愿意退守。他在没有刘备的帮助下,都敢冒险攻击定陶,策应城内大军突围。何况现在有刘备的主动帮助了,他是一定要打的。”
  “我还有什么退路吗?”曹操不满地瞪了郭嘉一眼,“丢掉了兖州,我们将来怎么办?我们到哪里讨口饭吃?如果我们击败了袁术,还有江淮这个退路,但现在我们可以说是上天无门入地无路啊。我除了打,我还能干什么?”
  众人沉默不语,神情惨淡。
  “大人决定了?”郭嘉问道。
  “你刚才不是说了吗?”曹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坐在家里制定计策是一回事,到战场上打起仗来是另外一回事。在战场上,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急书刘备,请他速速来援。”
  “想尽一切办法把命令送进定陶,要子孝(曹仁)坚守十天。十天后,即可突围。”
  “传令各部,今日行军三十里扎营。”
  ****
  四月中,兖州济阴郡,定陶城。
  大将军李弘率两万匈奴铁骑赶到定陶城下。
  麴义、吕布、玉石、樊篱、司马懿、魏延等人出营相迎。
  “大单于到了定陶,昌邑还有多少铁骑驻防?”麴义看看正在和刘冥说笑的刘豹,凑近李弘低声问道。
  “阎柔、姜舞的一万铁骑目前还在成武、梁丘城一线驻防。”李弘笑着说道,“另外,田畴督运粮草赶到巨野后,我让他会合胡子(卫峻),先去任城国看看。如果没有机会夺取任城,他和胡子将返回东缗、西防一带驻防,攻打任城的事就交给高顺。”
  “高顺的大军何时能赶到战场?”
  “听飞燕说,高顺已经在莒城击败了关羽,估计这几天就要杀进鲁国。”李弘转头看看他,问道,“攻击不顺利?”
  “我已经停止攻击了,正在耐心等待曹操的救援。”麴义笑道,“希望曹操还有当年决堤的勇气,率军直杀而来。”
  “他会来的。”李弘冷笑道,“那个屠夫,闻不到血腥味,他能睡得着?”


第三十三节
  四月中,徐州,琅琊国,开阳城。
  深夜,琅琊国相萧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府上。萧建四十多岁,身材高大消瘦,一脸长髯,气质儒雅,颇有几分出尘仙气。由于战局紧张,公务繁忙,他直接去了书房。
  萧建坐下喝了口水,正想批阅公文,府内卫士来报,“大人,王洵大人已经从阳都返回,现正在府门外相候。”
  萧建急忙挥了挥手,“快请,快请。”
  时间不长,长史王洵陪着一位身着黑色长袍的方士走了进来。那位方士非常健壮,跟在王洵身后,有意无意地把脸藏在黑暗里。
  “关大人又是催粮又是募兵,忙得我们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萧建站在门口,一边伸手相迎,一边笑道,“阳都那边的情况怎么样?叛军攻得很猛吗?”接着他手指王洵身后的方士,奇怪地问道,“这位是你的朋友?”
  那位方士从王洵的背后走了出来。萧建突见之下,顿时骇然变色,“是你?”
  王洵转身掩上房门。萧建急走两步,一把抓住了方士的手,“宣高,你胆子太大了,这个时候竟敢到开阳来?”
  臧霸微微一笑,“两年没见,大人一向可好?”
  “你到开阳来干什么?”萧建下意识地压低嗓门,急声问道。
  臧霸笑而不答,“大人可否请我坐下?”
  “你坐,你坐……”萧建惊骇不已,转身又去问王洵,“你在哪里碰到宣高的?在阳都吗?”
  “在开阳城外。”王洵指着臧霸说道,“宣高说,他已到了两天了,一直没有机会进城。今天我从阳都回来,正好给他看见了。”
  “然后你把他带进城了?”
  王洵点点头,“你放心,到目前为止,还没人发现宣高进城了。”
  萧建让王洵在书房外警戒,以防有人闯进来。
  和臧霸寒暄了两句后,萧建直截了当地问道:“宣高,直说吧,你冒这么大风险亲自赶到开阳来,到底有什么事?”
  臧霸擦擦嘴边的水渍,慢条斯理地说道:“十几年前,当大贤良师传道天下的时候,大人有感生灵涂炭,不但捐献家资救助流民,还秘密参加了太平道。当时,大人是泰山郡的郡丞,和太守张举是至交好友,和黄巾军中的很多大首领也有来往。”
  萧建眉头一皱,苦笑道:“你突然说这个干什么?我还没老。这些陈年旧事我还记得,不要你提醒。”
  “大人出任琅琊国相几年了?大约有四五年了吧?”臧霸问道,“我记得当年陶谦大人举荐大人出任琅琊国相的时候,正逢曹操第二次攻打徐州,是吗?”
  萧建点点头,神情渐渐凝重。臧霸不会无缘无故说到过去,自己参加太平道的事,知道的人极少。臧霸的父亲和自己是同门,又一起参加太平道,所以臧霸才知道这个秘密。当年臧霸脱离黄巾军投靠陶谦,就是自己出面说服的。陶谦死后,徐州由刘备继任州牧。刘备为了巩固自己在徐州的权势,把臧霸赶到了琅琊国。自己于是和臧霸一起,以琅琊国为根基,小心谨慎地招抚黄巾残部,安抚赈济流民,尽可能让大多数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然而,冀州大战爆发后,臧霸一去不回,自己独木难支,刘备的势力很快进入琅琊国。如果不是持续战乱,自己恐怕早被刘备找个借口赶出琅琊国了。
  “那么……”臧霸看看萧建那张苍老的脸,小声问道,“大人知道大将军李弘已率军攻打中原了吗?”
  “我知道,消息刚刚从彭城送来。”萧建说道,“听说北疆军攻势如潮,攻无不克,中原各地频频告急。”
  臧霸稍稍停了一下,又继续说道:“我和孙观、管亥等人仔细商量后,决定尊奉晋阳的天子和朝廷,追随大将军李弘征战天下,重振社稷。”
  “我知道。”萧建没有丝毫的惊讶,非常平静地说道,“我听关大人说了,这次攻打徐州的军队,除了你和黄巾军的管亥外,还有北疆军的高顺。”接着他两眼盯着臧霸,郑重地问道,“宣高,你是不是来劝我归顺河北?”
  臧霸脸露笑意,“大人,你不愿意吗?”
  “李弘弑杀君主,图谋篡立,乃天下之敌。其罪之大,尤甚当年的董卓,你不知道?”萧建脸显忧色,担心地问道,“这样的人,你怎能投靠于他?”
  “大将军的罪名很多,但我想问问大人,除掉这些堆在大将军头上的罪名,大将军就没有一点功劳吗?当年是谁征伐大漠稳定了北疆?是谁在北疆安置了百万流民?天下大乱中原灾祸纷起的时候,又是谁在短短数年内,接纳和安置了数百万逃亡北疆的流民?”
  “当年大人为什么要参加太平道?还不是因为心念天下无辜苍生,想让无家可归的流民能够活下去?十几年来,放眼当今天下,除了大将军,还有谁爱惜天下苍生的性命?还有谁为了百姓的生存而殚精竭虑,浴血奋战?”
  “大人难道把参加太平道的誓言都忘记了?”
  萧建愣了一下,坐在那里想了很长时间。
  “你见过李弘吗?”
  “我见过他。”
  “他……看上去……象……”萧建吞吞吐吐地想问什么。
  “他很普通,看上去象一个高大威猛的悍卒。”臧霸敬佩地说道,“虽然我们对他没什么了解,但看看今日的河北,看看今日的北疆边塞,我们不得不承认,今日能拯救社稷,能拯救天下苍生,能让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安享太平世界的,只有这位大将军。”
  萧建沉默不语。
  “我还见过张燕大人。”臧霸继续说道,“张燕大人对我说了很多。我们不管张燕大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