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7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沮授随即提出了应对之策。
  他仔细分析了局势,认为李弘救回天子后,在天子威仪尽丧,朝廷被毁的情况下,河北只会出现两种局面。一是李弘挟持天子号令天下,重演董卓、李傕之事,坐实簒逆之名。二是河北士人不会眼看着社稷败亡,天子为奸侫所制,关中大乱之局必将在河北继续出现。
  “但有一点,请诸位大人务必注意,也是我急于恳求大人迅速做出应对之策的重要原因。”沮授说道,“北疆军之所以强悍,李弘的武力之所以让人望而生畏,主要是因为胡人铁骑和黄巾军对他的忠诚。所以,李弘的实力要远远强于当年的董卓,李傕和郭汜更无法和他相提并论。河北士人要想诛杀李弘,势必比登天还难,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反而会给李弘铲除异己的机会。”
  “当河北的反对势力被李弘杀得一干二净,当河北从今年的灾患中喘过气来,当李弘强大得足够横扫天下的时候,天子和朝廷就会成为李弘最犀利的武器。他可以高举平叛中兴的大旗,肆意用兵征伐天下。到了那个时候,李弘轻而易举地就能夺取大汉的江山社稷。”
  因此,沮授建议,趁着河北势力受损,李弘和河北士人陷入权力争夺的时候,竭尽全力恢复关中和关西的元气,迅速增强实力。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对抗和消灭敌人。
  同时,以最快速度把天子遭到李弘挟持的消息送到各地州郡,再次高举勤王大旗。只有高举勤王大旗,我们才能得到各地州郡钱财的支援,才能联合其它州郡共同对抗河北,才能赢得自身发展的时间。
  沮授望着袁绍,毫不客气地说道:“大人也许想重建皇统,但现在万万不能行此下策。过去张邈、曹操就是因为皇统一事和大人产生矛盾,结果大人失去了对兖州的绝对控制。现在刘表也是如此。蒯越拒绝帮助大人攻打潼关,公然违抗大人军令,擅自撤兵回荆州,就已经表明了他们尊奉当今天子的态度。大人要想发展自己的实力,务必要得到各地州郡的帮助和支持,而尊奉当今天子和勤王,就是最好的也是最稳妥的办法。”
  沮授提议袁绍立即派使者去拜见荆州刘表、益州刘璋、兖州曹操、徐州刘备、青州田楷和扬州袁术,争取联手抗衡李弘,再次勤王。接着,他又说了一个让袁绍怦然心动的计策。


第十九节
  沮授给袁绍详述天下大势。
  大将军勤王成功后,短期内只会考虑稳定河北,出兵征伐的可能很小。即使要出兵,也受限于河北财赋的紧张,只能在局部用兵。
  曹操在年初的时候,赶走了吕布,稳定了兖州全境,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发展实力。
  徐州被曹操连续两次屠杀,实力几乎折损一尽,因此刘备更需要时间恢复元气。
  田楷虽然在名义上占据了青州全境,但事实上青州南部控制在北海相孔融手里,他只有北青州的三个半郡,实力不是很强,他也需要时间壮大自己。
  袁术占据着扬州九江和庐江两个郡,都在长江北岸。长江南岸的丹阳、豫章、吴郡、会稽四郡被扬州刺史刘繇控制。目前袁术手下大将孙策正在率军攻打,如果孙策能击败刘繇占据长江南岸的四个郡,那么袁术的实力将得到很大增长,所以袁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无力北顾。
  今年,我们和刘表联手进入关中勤王,耗费非常大,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需要投入所有力量巩固和发展霸业,而刘表也需要时间休养生息。
  综上所述,明年,黄河南北两岸都很安宁,战火将会暂时平息。我们如何利用这段宝贵时间,最大程度地削弱和掣肘河北的发屎,为将来我们联盟各地州郡共讨李弘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致力连横,打击合纵,孤立河北。
  李弘挟持了天子,控制了朝廷,又有强悍武力,更兼有河北三州,这对某些邻近河北的州郡大吏来说,是个巨大的生存威胁。他们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尤其是在尊奉天子中兴社稷这个前提下,极有可能投靠李弘。比如西凉的韩遂,青州的田楷。至于荆州刘表、徐州刘备、益州刘璋因为是宗室后裔,他们虽然明知李弘有篡逆之意,但依旧会向天子献表,向朝廷效忠。其实刘表这两年的所作所为已经说明了一切。
  曹操连续犯下滔天大罪,没有出路。袁术是袁阀的人,他的命运和我们紧紧捆在一起。虽然大人和他矛盾重重,但一旦事关袁阀生死存亡的时候,他还是要和大人携手抗敌。
  因此,李弘的合纵对象,除了西凉的韩遂、益州的刘璋外,只有黄河以南的田楷、刘备、刘表。曹操和袁术即使也是他的合纵对象,但李弘不会信任他们。李弘和他们联手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激化我们之间的矛盾,削弱我们的实力和掣肘我们的发展而已。
  打击李弘的合纵之术,也就是致力我们的连横之道。我们除了河北的李弘,其它各方势力都可以联手,包括西凉的韩遂。
  我们之所以能够如此大范围的连横,是因为我们有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我们手中没有天子。我们和其它势力一样,都是李弘的敌人,实力都不如李弘,都受到李弘的巨大威胁,因此我们就可以把没有天子的不利因素迅速转化为有利因素,让李弘象过去的董卓、李傕一样,陷入各方势力的对抗和包围之中,彻底孤立河北。
  如果我们连横成功,天下则以黄河为界,分成两大势力。一大势力是河北李弘,一大势力是以大人为首的黄河南部州郡联军。如此一来,李弘优势尽丧,败亡之期指日可待。
  致力连横,打击合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各方势力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利益,在我们实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他们很难相信我们,更难彻底背弃天子和李弘为敌。说句实话,很多势力,比如刘表、刘备、田楷、袁术等人可能脚踩两只船,既不得罪李弘,也不得罪大人,以便静观时局变化,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所以,要想连横成功,关键是实力,要最大程度地保证各方势力都能受益。
  如何在削弱李弘的实力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各方势力受益?
  “改变爵制,分封公侯。”沮授此言一出,满坐皆惊。
  本朝承秦制,实行二十等爵制度。第十九等关内侯和第二十等彻侯最为显赫。(孝武皇帝时为了避讳,改“彻侯”为“列侯”。)
  在秦之前的两周时期,实行的是五等爵制度,即公、侯、伯、子、男,统称诸侯。诸侯有食邑,在食邑的土地上(即诸侯国)行使军政大权。到了战国时,各国纷纷变法。秦自商鞅变法后,定二十等军功爵制度。这个制度一直延用至今。
  高祖皇帝建国时,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实行封建与郡县并行的政策,大量分封自己的亲属为封国的国君。这些国君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行使军政大权。他们相当于两周时期的五等爵诸侯,但这些封国的国君只能称“王”。二十等爵中的列侯,在名义上也相当于两周时期五等爵中的诸侯,但他们只食封邑,没有军政大权。
  高祖曾令众臣设誓:“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封侯。”可见“王”、“侯”两爵的尊贵。(这里的“侯”,就是指二十等爵制中的关内侯和列侯。)
  由“七国之乱”到孝武皇帝集权后,封国的“王”逐渐失去了诸侯地位。同时间,由于战争多,因军功而封侯的人也非常多,关内侯与列侯站满了朝堂,这是武人最辉煌的一段时期。
  与此同时,还发生了一件和侯爵有关的大事。孝武皇帝将列侯与三公重臣联系了起来。若被拜为三公的朝中大臣,还没有列侯爵位的,则立即被赐封为第二十等列侯。孝武皇帝的这一封赏行为,却被后世当作一种惯例制度沿袭了下来。
  孝武皇帝一朝,关内侯与列侯的分封,还是较多的按军功来赏赐。但在“武”功之外,凭“文”功而封侯的大臣也在逐渐增多。到了昭宣中兴,即本朝文治时期,尤其是孝宣皇帝一朝,地方官吏凭借“文”功政绩得以封侯的情况,一时达到了极致。
  昭宣中兴之后,国势日下,外戚宦官相继擅权。这些人大量私封自己的亲信子弟为侯,外戚更是一门数侯,而中官一日数侯者也是屡见不鲜。关内侯与侯爵随即不再尊贵。到了后来,天子开始卖官鬻爵,敛钱之风愈演愈烈,关内侯与列侯多如牛毛,越封越贱,彻底不值钱了。
  朝廷的官职毕竟有限,现行的二十等爵位又不尊贵。在这个关系社稷存亡的时候,朝廷应该修改封爵制度,恢复两周时期的五等爵位制。在现行二十等爵制度上,另外再加上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二十等爵位制和五等爵位制同时实施,互为补充。
  凡州郡大吏建有文武功勋,在无官可升的情况下,除了增加俸禄外,更应该赐高等爵位,从而激励各地州郡大吏为稳定社稷,中兴大汉而浴血奋战。
  当然了,此时我们要求朝廷改变封爵制度,目的不是为了激励大家多建功勋,而是为了削弱河北实力,打击李弘的合纵之策。
  五等爵位制的关键不是爵位的尊贵,也不是封邑的多寡,而是世袭行使封邑之地的军政大权。仅此一点,就能让各地州郡大吏趋之若骛。
  各地州郡大吏联名上表后,河北随即就会陷入混乱。
  五等爵位制的实施虽然可以暂时安抚各地州郡,暂时稳定天下,但随着各地州郡实力的增强,天下必定大乱。诸侯逐鹿,先得者为王,大汉从此分崩离析。所以,天子不会答应,朝廷不会答应,李弘更不会答应。
  五等爵位制被否决的后果非常严重。
  首先,天子和李弘得罪了各地州郡大吏,李弘的合纵之策随即失败,河北被孤立。
  其次,李弘已经是大司马、大将军,晋阳侯,食邑一万户的朝廷重臣了。他的地位极其尊崇,他已经不能再升迁了,他也可以不要赏赐,但他的下属呢?他否决五等爵位制,也就等于断绝了他下属们的升迁之路,抢去了他下属们的荣华富贵。试问,有多少文武掾属会因此而怨恨李弘,会因此而丧失对李弘的信任和忠诚?河北大吏们必定要和李弘离心离德,河北的情况会越来越糟糕。
  第三,这个表奏虽然是我们递上去的,但受益最大的却是李弘。当今世上,若论军功,李弘最大,五等爵位制一旦通过,天子至少要拜封李弘为晋阳公,而偏偏这一点,正好刺痛了天子和大臣们最为敏感的地方。当年董卓先是自封太师,后来甚至想自封“尚父”,他把天子和皇权的尊严践踏到了极致。今天,李弘更是变本加厉,他不但要践踏皇权,还要抢夺皇权,霸占天子的江山。天子和大臣们为了防患于未然,会不惜一切代价,联合河北的一些大吏,诛杀李弘。河北崩裂的危机随即开始。
  只要河北发生叛乱,李弘拿起屠刀诛杀大臣,他就坐实了簒逆之名,剩下的事就很简单了。大人可以高举勤王兴汉大旗,主盟天下,集结各地州郡兵马同击河北。
  另外,李弘迫于合纵失败的压力,可能不待河北恢复元气,冒险出兵。
  各地州郡大吏联名上表要求修改封爵制度,也就等于告诉李弘,我们虽然尊奉天子,但我们尊奉天子是有代价的。我们要分享皇权,要分享大汉的土地,要行霸道,继续“桓、文”之功。李弘从这份表奏中看到了我们连横的强大,看到了各地州郡实力大增的后果,所以他会趁着各地州郡实力不济的时候,率先展开进攻,意图占据平定天下的先机。
  李弘不待元气恢复就匆忙出兵,伤上加伤,实力会继续受损。李以要打,肯定要挑选一个实力最弱的,不是青州田楷就是兖州曹操。田楷和北疆的某些大吏有很深的交情,他是河北可以拉拢的对象,所以李弘只会打曹操。曹操被他打败了,我们再联合其它州郡共同出兵。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占据兖州,又能消灭曹操,还能重创李弘。
  “不管李弘是否冒险出兵,此策或多或少都能帮助我们赢取发展的时间,帮助我们顺利实施连横之策。”沮授最后说道,“李弘虽然救下了天子,占据了部分有利因素。但只要我们实施此策,李弘的所有有利因素就会全部转化为不利因素。到时,他救的就不是天子,而是刺杀自己的一把锋利武器了。”
  大帐内良久无声,袁绍和众人都在用心思考沮授的这个建议。
  田丰冲着沮授微微一笑,双掌虚拍,以示敬佩之情。
  沮授这个建议看上去处处都在为袁绍出谋画策,又是连横各地州郡,又是打击河北。但他真正用意却是试图利用五等爵位制来提醒和警告袁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