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1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玮在长安对自己说的话并没有错,这是自己断然决定出兵的原因,但李玮只分析了兵变表面的东西,却故意隐瞒了兵变背后的实质。张燕发动兵变的最终目的是夺取长公主手中的权柄,但张燕一旦控制了权柄,一旦和杨彪、荀攸、李玮这些人沆瀣一气,他们还需要大将军吗?他们极有可能借助大将军这道手令和自己出兵栎阳的事实,把兵变的责任,把胁迫长公主交出权柄的责任,全部推到大将军和自己身上。大将军最终被逼出走大漠,长公主被囚于深宫,而自己则身死族灭。张燕、李玮等人则以扶持小天子为借口把持权柄,为所欲为。
  现在张燕还在北军大营一步未出,而自己却带着人马赶到栎阳和吕布针锋相对,事实上兵变已经形成。如果此刻杨彪、张燕、李玮等人突然说自己发动了兵变,那形势的发展就会对长公主和大将军极为不利。
  自己只能赌一把了。大将军既然把密令交给了李玮,让他根据朝堂形势发展决定是否出兵护卫长公主,那么李玮应该值得信任。后面该怎么干,只能听他的了。至于是对是错,自己是生是死,都管不着了。如果错了,那也错在大将军,是大将军瞎了眼看错了人。
  何风反手抓住了李玮的领子,“你是不是来陷害我?说?”
  “开什么玩笑?这是什么时候了。”李玮用力推开何风,气呼呼地骂了两句。他说的是老家话,何风一句听不懂。不过他知道李玮在骂他,气得又要扑上来。“你敢耍我,老子今天把你皮剥了……”
  “好了,好了……”李玮浑身无力,连连摇手,“何疯子,一定要把军队拉进来,知道吗?你一个儿在这里有啥用?还不够人家砍的。”
  “我已经上当了,不会再上当了。”何风四下看看,压低嗓门说道,“你敢对殿下和大将军不利,老子现在就劈了你。”
  “你上什么当了?胡扯什么?”李玮说道,“你的军队不出动,我能阻止张燕出兵?你的军队不到栎阳,南军能受到威胁?你不把大将军的密令递给长公主,长公主能消除对大将军的怀疑?”
  “张燕不出兵了?”
  “暂时不会出兵。出兵就会激化矛盾,无助于解决朝堂问题。而张燕的目的是解决朝堂问题,不是祸害社稷,涂炭生灵,所以他目前会克制自己。”李玮一边走,一边低声说道,“吕布控制不了南军。张燕利用自己代行太尉事的机会,把南军将领换了一大批。南军的几个统军大将郭勋、杨意、刘都是张燕的亲信,所以你不要把眼睛总盯着吕布,要牢牢盯住杨意、郭勋等人,他们才是栎阳城里最大的祸患。这两天,你要想方设法把军队拉进城,不要再耽误时间了。”
  “你怎么知道殿下在怀疑大将军?”何风看到李玮越走越快,一把拉住了他,“走慢一点,老子要问清楚了才干,不能再上当了。”
  “你上什么当了?”李玮气愤地说道,“那道手令只有大将军和我们三个人知道,大将军如果不相信我,会把手令给我?我如果不相信你,会冒着被你一刀砍了的危险去找你?你应该相信我,不要再胡思乱想了。此事结束后,你会得到长公主和大将军的绝对信任,前途会非常辉煌。”
  何风狠狠盯着李玮,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这话,我怎么听着冷飕飕的,浑身不舒服。”
  李玮懒得理睬他,继续刚才的话题说道:“大将军举荐张燕大人为天子师,得到了天子的信任,这才有了此次兵变的危机,如果换作是你,你会对大将军没有怀疑?但你此刻的出现,大将军那道手令,足以让长公主消除怀疑,继续信任大将军,这对我们解决危机极其重要。”
  何风不太明白,但他也不想细问,他只想让自己摆脱困境。“我的军队现在进不来,你得给我想个办法。”
  “哀求长公主,不停地哀求,要让长公主感到危险近在咫尺,要让她怀疑吕布的居心,怀疑南军将士的忠诚,要让她每时每刻担心小天子的安危,要让整个栎阳陷入血雨腥风的恐慌之中。”李玮凑近何风,急速说道,“我们要抢时间,要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何风霍然而悟,连连点头,“仲渊,张燕大人不会对大将军不利吧。”
  “你不要总是担心大将军。黄巾系的人如果没有了大将军,马上就会死绝。”李玮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你为什么不担心我?你知道现在有多少把刀架在我脖子上吗?我很快就要死了,你知道吗?”
  “你死了好。”何风冷笑道,“老子早盼你死了。”
  长公主、丞相蔡邕、中书监刘放等大臣听完李玮的奏禀后,稍稍缓了一口气,但所有人都知道更大的暴风雨就要来了。张燕如果达不到目的,这场危机马上就会由谋刺天子案转变为兵变,严峻的形势将接踵而来。
  谋刺天子案的呈奏摆上了案几。
  涉案人员有襄阳方面的特使蔡瑁、王朗、华歆、徐庶、石韬、孟建等人,有朝中大吏孔融、祢衡、陈登等人。目前已有证据表明臧洪、张邈、陈宫等部分大臣和此案也有牵连,大司马徐荣已下令廷尉府将两案合并审理。
  御史大夫刘和上奏,考虑到自己是青州人,并且和孔融、祢衡等大臣关系亲密,主动要求回避,举荐老大臣司马防暂领御史台。
  廷尉卿鲜于辅、廷尉丞陈好上奏,详细禀报审讯情况。
  治书御史郗虑上奏,弹劾孔融、祢衡等大臣,恳求长公主立即下旨羁押所有涉案大臣。
  大司马徐荣、太尉荀攸、光禄勋张燕、廷尉鲜于辅等大臣联名上奏,目前朝堂上危机重重,为了稳定州郡,请求调换十四名和涉案大臣关系密切的郡国太守、国相,并要求这些卸任大吏即刻返京。
  丞相蔡邕和众多涉案大臣关系密切,恳请长公主下旨,请丞相大人暂时回避,丞相府事务暂时由老大臣周忠代理。
  左卫将军、卫尉吕布和众多涉案大臣关系密切,不再适合督领南军,建议长公主下旨,即刻命其回避,交出兵权,并举荐右将军杨凤暂时督领南军戍守皇宫。
  大司马徐荣独自上奏。从稳定当前局势出发,臣建议殿下在北军没有出动的情况下,千万不要下旨调遣兵马进京,以免重蹈当年董卓乱国之祸。
  “赵云将军还在督领北军吗?”长公主沉默良久,小声问道。
  “赵大人的处境,殿下应该清楚。”李玮苦笑道,“如果陛下强行下令,让赵大人出兵,赵大人将承担发动兵变之责。”李玮看看坐在一边神情愤怒的蔡邕,摇了摇头,“丞相大人必须做出选择,要么主动承认朝廷在招抚策略上有重大错误,承担所有罪责,要么赵大人将……”李玮停顿了一下,轻轻叹了一口气,“赵大人如果出事,大将军回来后,问题就变得复杂了,而张燕等人可能乘机攫取权柄,导致事态向更加恶劣的方向发展。”
  “现在大汉是我主政,不是天子主政……”长公主有些恼羞成怒。
  “丞相如果拒绝承担罪责,他可能会涉及谋刺天子一案,他随即有挟持殿下之嫌疑。如此一来,殿下手中的权柄就没了,小天子将在顾命大臣的辅佐下主政。那时,赵云大人被羁押,张燕指挥北军出动就不是兵变,而是平叛,是拯救殿下,是大义之举了。”
  “岂有此理……”蔡邕惨然长叹,“这世上还有天理吗?”
  “有。”李玮说道,“只要丞相大人上奏天子,说自己在招抚策略上因为受到了奸佞的欺骗,差点陷社稷于倾覆之祸,罪责重大,主动领罪请辞,则兵变不会发生,朝堂也会迅速恢复稳定,长安不过是发生了一场未遂的谋刺天子大案而已。”
  “仲渊,你实话告诉我,陛下在渭桥遇刺是真是假?孔融、祢衡等人是否参予了行刺?”蔡邕激动地说道,“你告诉我,只要你告诉我真话,我即刻请辞丞相一职。我就是死了,也要死得明明白白。”
  “陛下在渭桥的确遇刺。”李玮毫不犹豫地说道,“襄阳特使徐庶、石韬、孟建失踪,说明叛逆们的确策划了刺杀天子一案。陛下何时到长安,只有朝中大臣知道,因此朝中肯定有大臣参予了刺杀。刺杀天子的目的是什么,相信你们比我更清楚。先帝唯一的子嗣突然被弑杀,长安会发生什么?长安会崩溃。我们一时无法重建皇统,天下将传遍大将军弑君的谣言,州郡会背叛,军队会背叛,平叛将遥遥无期,中兴大业将遭受重创,南北对峙的局面将不可避免地成为现实,大汉将分裂,甚至可能就此倾覆。”
  “叛逆们来议和,本身就是一个阴谋。很多大臣一再上书告诫,但殿下和丞相大人根本听不进去。”李玮痛心疾首,“殿下和丞相大人为什么要一意孤行?为什么?原因我们都知道,而这也是导致今日朝堂爆发危机的重要原因。”
  “朝堂遭此重创,需要一段恢复时间,平叛征伐将不得不推迟。”李玮恨声说道,“叛逆们的奸计成功了,他们赢得了喘息时间,朝廷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中兴大业将受到严重挫折,这个罪责难道还不够大吗?”
  蔡邕凄然苦笑。“好,仲渊说得好,我的确罪责重大,我上奏请辞,不过,要等到大将军回来。”
  “此次危机暴露了一个我们担心了很多年的问题,那就是黄巾军余孽对朝政的侵蚀和控制。过去,张燕等人一直躲在大将军的后面,隐藏得很深,但这次大将军不在了,他们马上便跳了出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将在大将军回来之前,以陛下的生命为条件,设法胁迫殿下交权,以达到控制朝政的最终目的。”
  “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而且最好是借助此次危机一次解决掉,否则后患无穷。”蔡邕叹道,“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权柄被张燕等出身黄巾的大臣所控制,长公主和大将军都将被架空,朝堂上的争斗将更加血腥和惨烈。”
  李玮愣了一会儿,然后手指殿堂之外,神情颇有几分无奈,“丞相大人,请看看现在的南军,看看虎贲、羽林,有多少将士出身黄巾?再看看朝堂上,看看军队里,有多少黄巾出身的大臣和将军?解决?怎么解决?你这不是和整个朝廷,和整个军队为敌吗?丞相大人,大汉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这些出身黄巾的人居功至伟,他们对大汉没有威胁,他们是大汉中兴的柱石。朝廷现在要解决的不是出身问题,不是势力派系问题,而是中兴策略问题。”
  长公主和蔡邕的脸色当即变得很难看。
  李玮这句话已经表明了他自己的立场,也可以说是代表了长安朝廷大部分大臣的想法。虽然现在兵变没有发生,但爆发兵变的原因还在,兵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为了迅速缓解危机,把爆发兵变的可能彻底解除,当务之急是根除这个原因,也就是中兴策略的修改。再说白一点,就是削减和制约长公主手中的权柄。
  虽然蔡邕有意把矛盾的焦点向黄巾系势力转移,试图让朝中大臣们为了天子的安危而和张燕等黄巾系势力发生冲突,从而拖延时间,等待大将军回来处理危局。但朝中的大臣们显然不愿意这么做,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抢在大将军回来之前,尽可能从长公主手上夺取更多的权力。
  长公主应大臣们的要求,下了一系列的圣旨,但长公主不愿意让杨凤到栎阳,那等于天子和自己两人的性命都交给黄巾系大臣了,等于拱手让出了所有的权柄。
  长公主也没有下旨让吕布回避。吕布已经发誓了,已经说了宁愿交出脑袋也不愿交出皇宫,她还能怎样?想起吕布昔日对自己弟弟孝献皇帝的忠诚,长公主又恢复了对他的信任,但她对吕布的手下却极为忌惮。她再次约见吕布,把长安的情况详细说了一下,请他再考虑考虑,是否让何风带一部分军队进城戍守皇宫,但吕布依旧拒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长公主气得泪如雨下。她想起了大将军,如果大将军还在长安,吕布敢说半个“不”字?张燕等人还敢肆无忌惮地逼迫自己?但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李玮坐上了马车。他太累了,回到长安后又是通宵达旦的议事,他要在返程的路上睡一下。
  马车还没有出宫就停了下来。筱岚拉开车门,跳上了马车,一把抱住李玮,失声痛哭。李玮叹了口气,轻轻抚摸着筱岚的后背,小声说道:“我身上太脏,已经发臭了。”
  筱岚抱得更紧了,“你能撑得下去吗?”
  “我还能支撑。”李玮笑道,“当年,你抛弃荣华富贵,和我一起走了几千里路赶到西疆,吃尽了苦头,我这点苦算什么?”
  “你可以不出头的,你为什么这么傻,非要出这个头啊?”筱岚低声饮泣,哽咽说道。
  “我不出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