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器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器时代- 第3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灾以后必有大疫,为了防止瘟疫的发生,何腾蛟派出壮丁部队四处掩埋死人死牲畜的尸体,捕杀野狗,在营地里蒸煮陈醋,焚烧草药,将有病的灾民隔离安置,一切进行的井井有条。
    可是随着灾民的增多,粮食还是出现了缺口,最近几天又是大雨连绵,运粮的车队被困在路上,总督衙门不得不考虑从本地征买米粮赈灾,这次何腾蛟再次显示了他卓越的行政能力,对于汉口那些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奸商实施了雷霆打击,拿人封仓,全部充公,富商们本来有左良玉做靠山,现在没人给他们撑腰,只好自认倒霉,乖乖的平价卖出了存粮。
    前线战报不断传来,鄂州短短一个月内数次易手,最终还是落入吴三桂大军的手中,左梦庚部将鄂州劫掠一空,裹挟着不少人员物资继续沿江南下,开往黄石,黄石守将见左军大势已去,自然不愿收留左梦庚,两军发生激烈冲突,随后吴三桂大军赶到,帮助黄石军打败左梦庚,左军残部继续南逃,进入了江西宁王控制的范围。吴三桂不再追赶,转而挥军前往湖南,剑指湖广的第二大城池长沙。
    鄂州黄石都已经归顺,何腾蛟委任了地方官员前去上任,刘子光代表朝廷将武昌、鄂州、黄石的铁路收归工部所有,原鄂州站的站长刘智君因为协助平贼有功,被任命为武昌铁路局的长史,执掌湖广境内的铁路事宜,维修铁轨,恢复通车,争取做到汉阳铁厂和武昌造船厂的原料不断供。
    赈灾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刘子光也在有计划的侵吞着国有资产,战事也在顺利的进行着,吴三桂率领的三万大军一路杀到长沙城下,扎起营寨,架起大炮瞄准了城头,长沙守将张应元刚刚收留了贺人龙没两天,追兵就杀到了,急得他坐立不安。张应元没有左良玉的魄力,也没有称霸一方的野心,这种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投降,贺人龙收到风声以后带人杀掉了张应元,收编了他的部队,悍然出兵抵抗朝廷天兵。
    吴三桂的统兵能力比刘子光要强的多,三万人马在他的指挥之下扎下坚实的营寨,排兵布阵有板有眼,就连副将金声恒也赞叹不已。
    金声恒和贺人龙原先是左良玉手下左膀右臂,都是以武力见长的猛将,一个一斗栗一个贺疯子,打起仗来一个比一个不要命,原来的好兄弟成了战场上的敌人,他们都没有手下留情,两军阵前大打出手,两场仗下来,彼此都死伤累累。
    吴三桂手下的禁军装备远不如红衫团先进,还是以刀枪弓弩为主,大炮火铳为辅,那一部分火器也是相对落后的前膛炮和燧发枪,弹药配置也不多,所以不要关键时刻不会出手。
    等金声恒将贺人龙的生力军消耗的差不多了,吴三桂终于出手,派出以燧发枪营为主力的三千人马,禁军们做不到人手一杆火铳,部队分成好几个组成部分,以火铳手为核心,辅以长牌手、弓箭手、长矛手等,战斗的时候长牌手在前,挡住敌人的箭矢,火铳手在第二排从容射击,当射击完毕之后,第三排的弓箭手仰射掩护,队伍两翼的长枪手、刀斧手负责保护住里面的远程打击兵力,这种火铳弓弩混编的压制部队火力非常惊人,打得贺人龙的骑兵根本不敢出城。
    禁军的火铳兵前胸挂着十三个竹筒,每个瓶子里装着一份火药和一颗弹丸,使用的时候用牙咬开筒塞,先倒一点火药在燧发机构的药池里,然后把剩下的火药和弹丸从火铳口倒入铳管,用通条捣实,然后支起火铳下面的两脚架,稳稳的架在地上,瞄准目标进行射击,由于胸前挂着十三个弹药木筒,所以也被称为十三太保。
    吴三桂有二十门八斤火炮,一字排开瞄准长沙城,轮番猛射,长沙城多年不经战火,城墙还是宋朝时期留下的,哪里经受的住这样轰击,半个时辰以后终于崩塌,官军冲入城内,和贺军发生巷战,战斗进行的并不惨烈,因为这毕竟不是抵抗异族的战争,用不着那么拼命,而且官兵还说了,投降就能免死,发了银子放回家种地去,所以大批贺军丢了刀枪投降,只有贺人龙的铁杆部下死不投降,坚守长沙府衙,吴三桂派出十三太保们排成密集的队伍沿着府衙前的大街向前推进,每走一步就放一枪,把贺军逼到了衙门大院里,然后团团围住用大炮轰击,有人突围出来就用排铳打他个稀巴烂,半天下去,府衙成为一片瓦砾堆,再无一个活人,可怜贺人龙纵横多年,最后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同样叛逆过朝廷的金声恒,鲜衣怒马好不得意,此番征战他屡建奇功,将来升个总兵不在话下。
    吴三桂得了长沙,一边休整部队,征集军粮和壮丁,一方便禀报武昌方面,请刘子光做出下一步指示,请朝廷派出地方官员,这年头除了地方上的一把手是朝廷委派的正式吃财政饭的干部,其他诸如刀笔、刑名,三班六房的差役都是聘用人员,在地方上招募即可,左良玉并未在全部的州县都有驻军,那些地方依然由原来的地方官执掌,每月向左政权缴纳钱粮即可,现在左氏已败,这些小官僚们顺势就倒了过来,所以只需要派出几个大州县的主官即可,朝廷早就选拔了湖南籍的进士,现在已经在南下的路上了。
    湖广之战算是告一段落了,摆在眼前的是半独立状态的江西、四川,云贵,这些地方并不是公然背叛朝廷,而是采取山高皇帝远的态度,自行其是,尤其是湘西、云贵、四川的苗人,彝人等部落,不服王化久矣,想要对他们动兵也很麻烦,都是大山密林,充斥着瘴气毒虫,所以吴三桂暂时不敢轻举妄动,等候刘子光的进一步指示。
    刘子光把皮球踢给了南京方面,他觉得这些地方终究都是偏远地区,这些蛮子也只是乐于在当地称王称霸,远不如满清西夏具有威胁性,可以暂缓解决,至于到底采取什么战略,还是让那些京城大佬来决断吧,他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尽快把武昌的一滩事情处理好,以便赶快回家看老婆。
    从江南苏北一带赶来的商人们已经在汉口落脚了,他们是来参加赈灾重建工作的,修建江堤的合同让人垂涎欲滴,只要能包上几里就能发达,要是包上个几百里,那连儿孙的下辈子都有了着落,抢不到大单子也能捡个重建村落的小合同,那样也能捞个千儿八百的,谁不知道朝廷招标的猫腻啊,标的只值三千两银子的能标到一万两,然后大家再压到六千八千左右,多出来的银子中标者和主管官员分赃,干活的时候再兑点水,两千两银子就能对付过去,反正是朝廷出银子,老百姓使用,质量好坏才没人管呢。
    所以这几天刘子光的临时行辕门外宾客不断,来来往往都是大商人,有的还拿着朝中有力人士写的条子,希望镇武侯能在即将到来的招标中给予照顾,这年头走后门都是光明正大的,反正武昌这里也没有那么多的御史盯着,商人们用拜匣送进去的除了名帖就是厚厚的银票,数目足以打动家财万贯的镇武侯,除了一个人送的礼物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别具一格的一个长方形楠木匣子。
    刘子光坐在阴凉的大树下乘凉,他的行辕设在东湖边,方便每天下湖游水解暑,那些商人送进来的拜匣都堆在小桌子上懒得亲自观看,只让侍卫记下每个行贿之人的姓名和行贿数目,刘子光并不打算制他们贿赂的罪名,因为现在就是这种风气,这些建筑商也都是被贪官逼成这样的,这次千里江堤大招标,涉及到长江沿岸百万民众将来百余年的生计,所以不能来半点虚的,到底谁能干谁不能干,还要仔细研究。
    “大帅,有好宝贝!”侍卫打开一个楠木盒子,取出了一柄青光闪闪,寒气逼人的宝剑,剑长不过一尺五,宽一寸半,形制古朴,决不是当今的兵器,刘子光的侍卫跟着他耳濡目染都懂得一些鉴赏,立刻分辨出是春秋时候的铜剑,侯爷最喜欢的玩意。
    刘子光招手让侍卫把剑拿过来,摘下墨镜仔细端详,只见此剑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极其细微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篆铭文。
    刘子光收集了不少上古宝剑,玩得多了自然认识篆字铭文,他轻轻读出那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当下不由得微微色变,这可是难得的绝世珍宝啊,他捏住剑柄,轻轻在茶几上的那本《镇武侯征北》的话本上划了一剑,四十多页的书刷的一声全破!
    “果然是神兵利器!谁送的?”刘子光问。
    “回侯爷,是一个叫王久的建筑商。”





    南方 8…33 倒斗。南昌
 更新时间:2008…7…18 11:43:48 本章字数:3208

    “哦,是那个王八蛋啊,募捐小气的要死,行贿倒是大手笔。”刘子光翻来覆去的看着这件稀世珍宝,对王久的精明更加的鄙夷。
    “传他进来。”刘子光说,他倒不是想和王久探讨一下投标的事情,而是对于这柄古剑的来历很感兴趣。
    行辕门口,侍卫喊道:“哪个叫王久的?侯爷传你进去说话。”然后就见王久整理一下衣服,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傲然走进了行辕。
    行辕位于东湖畔,风景极其优美,前几代楚王曾斥资在这里修建了一些楼台亭阁,以供文人墨客们采风所用,现如今兵荒马乱,灾祸连连的,文人们自然没有了闲情雅致,正好便宜了刘侯爷,楚王从左梦庚的囹圄中被解救出来,欣喜万分,索性将这片地方送给了刘子光,当然刘子光也没占这位穷光蛋楚王的便宜,按照实价给了他五万两银子。
    王久志得意满的走在石板小路上,他很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到自豪,镇武侯不是贪财之人,却是个武痴,对症下药才是正路,送那些庸俗的银票远不如送古剑来的漂亮,这不是么,自己凭着一把从摸金校尉手里买来的古剑得到了镇武侯的接见,说明投标的事情很有点眉目了,花了上万两银子收来的古剑换来上百万两的合同,值!
    由听涛轩北去过荷风桥,有一圆形小岛,四面环水,岛上建一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方形阁式建筑——行吟阁。阁上高悬楚王的题字:“行吟阁”三字,阁名取自《楚辞•;渔父》:“行吟泽畔”。
    刘子光已经换了见客的衣服端坐在阁内,王久一见,立刻拜倒磕头,毕恭毕敬的说道:“草民王久,参见侯爷。”
    刘子光道:“请坐,看茶。”
    王久道了谢,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如果是拜见文官的话,那王久就会只坐住三分之一的椅子面,保持一种很谦卑的姿态,可刘子光是武将出身,可能不喜欢这样不爽快的人,于是王久反而大马金刀的坐着。
    刘子光才不管这些细节呢,他关心的是古剑的来历,双方寒暄了几句场面话之后便单刀直入的问道:“这把宝剑是王老板从哪里得来的?”
    王久心里一动,知道押对宝了,侯爷对自己献上的东西极感兴趣,便答道:“是草民从一个古玩商人那里收来的,据说此人认识好些倒斗的摸金校尉,手上好东西不少,如果侯爷喜欢,草民可以引见。”
    刘子光道:“甚好,回头你把那人的姓名地址留给他们,就这样吧。”说完端起了茶碗,旁边的侍卫跟着喊起来:“送客~~”
    王久起身告辞,退出了行吟阁,把那个古玩商人的联络方式留给了刘子光的侍卫便离开了行辕,虽然关于招标的事情什么都没谈,但他心里并不慌张,侯爷就是这样的人,他召见了王久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态度,这事儿八成是定了。
    江堤招标是块大肥肉,朝廷里也有很多人眼红,不能容忍这么多利益被刘子光及其所控制的工部所掌握,所以经过南京朝堂上的一番讨论,一个崭新的衙门出炉了,名为河道水利衙门,专司长江水道疏浚和堤坝修建,长官叫巡江御史,衙门设在长江中游的汉口,全国各界募捐以及朝廷拨款的数百万两银子都归这个衙门使用监督,既然名为御史,自然由都察院派出人手,这位巡江御史不是别人,正是和刘子光颇有缘分的林如海。
    至于刘子光,则不能让他优先的呆在武汉,必须让他忙起来才能无暇顾及千里江堤大招标,东林党们寻了个复杂的差使给他,那就是迅速扫平西南,把那些暧昧不清的王爷啊土司啊军阀什么的统统干掉,愿意听从朝廷号令的可以保持原职,拒不服从的用雷霆手段加以镇压,朝廷可以调拨粮草军械予以支持,至于兵员嘛,在当地广募乡勇即可。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大量的世袭土官形同独立,高山密林,瘴气毒虫的,想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刘子光听过三国演义,知道诸葛亮七擒孟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