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风略作思考:“看来张燕肯定是对刘备询问了什么。”
    “刘备知道,事不可为,我们又泄露了些消息,所以选择直接离去。”
    鲁肃点了点头:“很有可能!”
    赵风沉吟了一下:“传令华雄所部,让他率兵吊在刘备大军的后方,不要与之冲突。”
    “传令张合、文丑所部,即刻开赴般阳。”
    鲁肃询问道:“主公想要做什么?”
    赵风也没瞒着:“我要去般阳,亲自见一见张燕!”
    鲁肃知道,这事拦不住,便对赵风行了一揖:“诺!”
    说完,便退出了中军大帐。
    毕竟刘备已经开始撤走。
    张燕有极大的可能,也会率兵直接撤走。
    赵风要是不去般阳见一见张燕,那么张燕就有极大的可能,率领残兵,全心全意的去投靠曹操。
    从内心来说,赵风还是希望张燕,能留下来的。
    毕竟好歹也是老乡!
    等鲁肃走后。
    赵风看下熊大:“派人去通知,邹平、梁邹、台县、土鼓、东平陵的围困部曲。”
    “就说刘备已经率兵撤离齐郡,张燕马上也要撤离齐郡。”
    “另外,传令下去,虎营即刻开拔,前往般阳!”
    熊大对赵风行了一揖:“诺!”
    说完,便转身退出了中军大帐。
    熊大一走,赵风也跟着离开了中军大帐。
    之后赵风便率领大军,与张合、文丑所部,开始赶往齐郡般阳。
    因为携带了粮队,行军速度较慢,在午时过后,才刚刚进入齐郡地界。
    这时。
    一哨骑急速跑到赵风身前,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鲁军师要属下前来汇报,济南郡各县,全部投降!”
………………………………
第九百七十九章 会见张燕
    赵风笑道:“很好!”
    “回去告诉鲁肃,按照之前的办法来办。”
    “处理好后,传令各个部曲,全部赶到于陵汇合!”
    哨骑对赵风一拱手:“诺!”
    说完,便调转马头,策马离去。
    等哨骑走后。
    赵风看向熊大:“传令全军,加速行军,半个时辰内,要赶到般阳!”
    熊大对赵风一拱手:“诺!”
    然后对着身边的传令兵,大声道:“传令下去,加速行军,半个时辰内,要赶到般阳!”
    众位传令兵在接到命令后,立刻策马,去通知各个部曲部。
    时间一眨眼,便过去了半个时辰。
    一哨骑策马跑到赵风身前,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前方五里处,便是般阳县!”
    赵风点了点头,询问道:“般阳县上的旗帜,是张燕的齐王旗,还是其他将领的将旗?”
    哨骑对赵风一拱手:“是齐王旗!”
    王旗和普通将领之间的旗帜,是有明显区别的。
    别说王旗和普通将领之间的旗帜,就连王旗与王旗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当初赵风接到中山王旗时,便一眼就能看出区别。
    另外,赵风的大将军将旗,与普通将领之间的旗帜,也是有区别的。
    而普通将领之间的旗帜规格,都是一样的,只是旗帜上的名字,会有所区别。
    至于将军与司马的旗帜,规格方面也是有所区别的。
    所以只要是熟悉的哨骑,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赵风沉吟了一下:“你去般阳城下,告诉般阳守城将领。”
    “就说是我,让张燕出来与我会面。”
    哨骑对赵风一拱手:“诺!”
    说完,便调转马头,直接策马离去。
    等哨骑一走。
    赵风看向熊大:“传令下去,停止前进!”
    熊大对赵风一拱手:“诺!”
    然后对着身后的传令兵,大声道:“停止前进!”
    传令兵在接到命令后,迅速开始把命令,一层层传递下去。
    一刻钟过后。
    哨骑返回,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张燕回话说,稍后便会出城与主公一会。”
    赵风点了点头:“知道了。”
    然后便耐心的等待了起来。
    片刻后。
    赵风便看到前方出现了大队人马。
    显然,张燕当了几年的诸侯,如今对赵风,也没有了当初的情谊,或者说,没有当初那么信任赵风。
    所以才会带着大队人马,来确保自己的安危。
    否则,如果是按照当初的情谊和信任,张燕就算一人一骑出城来会见赵风,赵风也不可能会对张燕痛下杀手。
    没多久,张燕的大军,便在赵风驻军对面两里处,停止了下来。
    片刻功夫。
    便有一快马,从张燕军阵中,快速向赵风大军这边,奔跑而来。
    稍微跑近了一点,赵风便知道这人,是与自己会过几次面的李大目。
    李大目策马来到赵风身前,对赵风一拱手:“末将拜见赵王!”
    “主公愿与赵王,在两军之间一会。”
    赵风点了点头,也没去纠正赵王的称呼:“是单独一会,还是带着随军将领?”
    李大目略作沉吟:“单独一会吧!”
    赵风点了点头:“行!那就单独一会。”
    李大目对赵风一拱手:“末将这就回去告知主公!”
    说完,也不等赵风继续回话,调转马头,便策马离开了赵风。
    等李大目返回军阵,另有一人从军阵中,策马走出来后。
    赵风才夹了绝尘肚子一下,策马走出了阵列。
    当张燕与赵风,在两军中走到一起后。
    赵风率先向张燕一拱手:“见过张大哥!”
    “只是不知道,张大哥还认不认我这个老弟。”
    张燕向赵风回了一礼,然后摇头苦笑道:“如今赵王兵多将广、位高权重。”
    “而我则是治地失守、败军之将。”
    “可当不起赵王的大哥了!”
    赵风罢了罢手:“赵王之位,我可没有继任。”
    “从我将旗的规格,也能看出,我使用的不是王旗,而是大将军旗!”
    “所以,我依然当你是张大哥!”
    张燕叹息了一声:“可我却再无脸面,来当你的张大哥了!”
    赵风一听,就知道张燕话语中的意思。
    不管当初,二十万大军进攻渤海郡,是被迫,还是张燕也有扩大地盘的野心。
    但从那一刻起,张燕就抛却了以往的情分。
    因为只要情分还在,张燕哪怕再怎么管理不住麾下将领,也能想办法阻止,或者提前派人告诉赵风一些情报。
    尤其是在吕布率兵攻打徐州时,张燕有太多的借口,可以把这二十万大军,给调派回去。
    但张燕依然没有那么做。
    或许张燕有那个想法,只是二十万大军,其中重合那一路的十万大军,败的实在太快。
    最后阳信那一路的大军,或许是张燕自愿调派回去的,但从局面上来看,就是这二十万大军,被赵风击溃。
    而张燕本人,也因为抵挡不住吕布的进攻,所以才选择把十万大军撤走的。
    赵风沉吟了一下:“张大哥是否还记得,当初在元氏时,我就说过。”
    “一方诸侯,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张大哥是愿意留下来帮我,还是愿意成为一方诸侯。”
    接着话锋一转:“如今的局面是,张大哥大败,青州不保,一方诸侯的美梦,也要就此终结。”
    “就算张大哥前去投靠曹操,也最多只能为将。”
    “何况,张大哥名义上还是齐王,曹操会容忍一个没什么兵权的齐王吗?”
    “如今我想再问张大哥一遍。”
    “是愿意留下来助我,还是想以后再为一方诸侯?”
    赵风说的这些话,确实是真心实意。
    因为张燕的各方面能力,充其量也就是二流将领,跟周仓、张武、黄邵等人差不多。
    略强于裴元韶、管祺等人。
    抛开情谊方面,以赵风现在的能力,根本没必要亲自来招揽张燕。
    就赵风所知,摇篮书院中,就已经出现几个不错的将才的。
    何况跟董卓有关系的,李傕、郭汜、樊稠等人,已经全部死亡。
    王允的侄子王晨、王凌,已经可以正大光明的出现在世人眼前。
………………………………
第九百八十章 会见张燕(二)
    单凭王凌,就是一个不输张辽、华雄、徐晃等人的,未来一流大将。
    另外,王晨虽然差了一点,但起码也是一位二流末端的将领,二流前端的谋士。
    如果不是因为顾忌董卓麾下的李傕、郭汜、樊稠等人,赵风早就想启用王凌了。
    而王凌确实出众,赵风就算对傕、郭汜、樊稠等人有所顾忌,之前也派遣王凌,前去上郡出使。
    如今这些人,都已经全部阵亡。
    等四月份招募了新兵后,赵风便打算把王凌调派军中,来正式为校尉。
    至于王晨,则要从军司马做起。
    摇篮书院出来的人才,起点自然会高于普通士兵。
    最差,也会是一个队率,稍微好点的,就是军侯,有二流将领的水平,就直接是军司马了。
    这也是赵风扩大招生的一个吸引人的方式。
    跟后世九十年代,大学生包分配,是差不多的性质。
    张燕沉吟良久:“当了几年的诸侯。”
    “我御下无方,自知能力有限,再为一方诸侯,只怕是不可能了。”
    “但现在便投靠伯虎,我心不安!”
    接着话锋一转:“我知伯虎之志。”
    “承蒙伯虎厚爱,我意暂且前去投靠曹操,待时机成熟之时,我便会送给伯虎一份大礼。”
    “这样才能让我安心辅佐伯虎成就大业!”
    赵风感受到了张燕的诚意,也知道张燕是什么想法。
    但曹操又岂是好相与的?
    沉吟了一下:“曹操此人,绝非常人,又疑心颇重!”
    “另外,曹操麾下的谋士,比我还多!”
    “张大哥想暂时委身在曹操身边,只怕不易。”
    张燕罢了罢手:“我意已决!”
    赵风叹息了一声:“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再多劝。”
    “还望张大哥在曹操身边时,要小心谨慎。”
    “一旦出现不好的苗头,可以派人向我求助。”
    张燕笑道:“伯虎放心。”
    “经此大败,还留在身边的将士,都对我忠心不二。”
    “曹操想要收买我身边的人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接着回头看了一眼般阳方向,然后又眺望远方。
    赵风从张燕的神情中,看出张燕对青州的不舍。
    最后对赵风一拱手:“齐郡就交给伯虎了。”
    “我这就率兵前去渤海郡。”
    “告辞!”
    赵风对张燕回了一礼:“送张大哥!”
    张燕点头笑道:“等我的好消息!”
    说完,便调转马头,直接策马返回了军阵。
    之后不久,便直接率领大军,往泰山郡方向离去。
    般阳本就是齐郡的边城,往西可以进入济南郡,往南不用半日,便可以进入泰山郡。
    进了泰山郡后,自然有曹操的部曲,前来接应。
    之后的粮饷供应,自然也会由曹操方面负责。
    所以般阳的余粮,也算是留给了赵风。
    等张燕的大军,完全离开视野后。
    赵风策马回到军阵,对熊大道:“派人去般阳、昌国、临淄、广县、临朐,通知当地县令。”
    “就说张燕已经率兵离去,让他们即刻赶来般阳受降。”
    熊大对赵风一拱手:“诺!”
    说完,便陆续吩咐传令兵,分别前去传达赵风的意志。
    之后,赵风便下令,直接在般阳城外,开始安营扎寨。
    如今刘备已经率兵在离开齐郡,赶往泰山郡。
    张燕也同样率兵离开齐郡,赶往泰山郡。
    那么齐郡之地,已经没人会和赵风来争夺了。
    所以赵风也不急。
    反正如今青州之事,也基本上解决完了。
    只要袁术不死,赵风与吕布一日不交战,那么青州就是赵风与吕布,一人一半的瓜分掉了。
    另外,幽州那边的战事,一切都进展顺利,也无需赵风继续派兵前去增援。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五日。
    这五天时间里,般阳县令,在当天就出城向赵风乞降。
    之后昌国县令、临淄县令、广县县令、临朐县令,也纷纷赶到般阳,来向赵风乞降。
    这天。
    鲁肃走进中军大帐,对赵风行了一揖:“如今青州之事,已经了结。”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