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送礼经验。
    看完之后,赵风就把文书放在了一边。
    然后拿起毛笔和一份新的文书,奋笔疾书了起来。
    写了一盏茶时间,一共写了三份文书。
    赵风拿起三份文书,提给赵狗蛋:“派快马,送去长安。”
    赵狗蛋接过文书,一拱手:“喏!”
    说完,就准备离去。
    赵风立马伸手制止道:“等等!”
    “还是派人走驿站好了,用六百里加急!”
    “顺便派人叫张辽和王平来一趟。”
    八百里加急,一般都是送,跟军事有关的文件。
    像赵风这种文书,最高也就是六百里加急了。
    在次一等,就是四百里加急。
    其次就是快马。
    因为用两百里的驿站马,还不如用快马,至少安全方面和保密方面,要强很多。
    至于千里马。
    呵呵,还没谁奢侈到用千里马来送信。
    赵狗蛋喏了一声,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不到一盏茶时间。
    张辽和王平联手走进了议事厅。
    对此赵风也不奇怪。
    毕竟刚刚举办了酒宴。
    这两人肯定需要在附近巡视的。
    万一出现什么捣乱、暗杀之类的人,他们也可以迅速增援过来。
    张辽和王平,对赵风一拱手:“见过主公!”
    赵风点了点头:“将士们昨天都没有睡好,辛苦了一夜,今晚好好犒劳一下。”
    “张辽,你率领本部,接管晋阳防务,士兵们暂时进驻晋阳城内的军营。”
    “东、南、西、北,分别驻守一千士兵。”
    “剩余一千士兵,在城内巡视治安!”
    张辽一拱手:“喏!”
    赵风看向王平:“王平,你率领本部和晋阳县兵,进驻到晋阳东门外的军营。”
    “今天休息一晚,明日你率领本部,前去迎接粮队!”
    “不出意外的话,明日午时,你们就应该返回晋阳了。”
    王平一拱手:“喏!”
    赵风吩咐完,一挥手:“都下去吧。”
    张辽和王平再次一拱手:“喏!”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张辽和王平刚出议事厅。
    张狗蛋就回来了,对赵风一拱手:“已经派人,送文书前往长安去了。”
………………………………
第四百六十五章 粮队抵达
    赵风点了点头:“你率领全部亲卫,去清点一下刺史府和太守府的府库!”
    “明日我们的粮队就要回来了。”
    “需要提前知道那些仓库是空置的。”
    赵狗蛋一拱手:“喏!”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第二天,刚刚吃过午饭不久。
    田丰就急匆匆的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见过主公!”
    赵风马上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上;“元皓兄幸苦了,坐吧!”
    田丰行了一揖:“谢主公!”
    说完,就直接在左边第一个位置,跪坐了下来。
    等田丰跪坐好后。
    赵风开口询问道:“这一路,还算顺利吧。”
    其实赵风昨天判断出张燕的用意后,就已经觉得,这趟运粮,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还有就是,田丰既然这个时候到来,就说明粮队已经按照赵风的预期抵达了晋阳,中途没有出现意外。
    但赵风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田丰点了点头:“十分顺利。”
    “一众侍女,我也替主公带到刺史府了。”
    “目前正在安置中。”
    赵风点了点头:“当日,你要我向并州各世家、豪强、士族,募集粮食。”
    “因为时间关系,你没有细说。”
    “现在可以说说了吧。”
    田丰笑道:“当然!”
    “我之前仔细观察过这一情况。”
    “这样做,虽然每年要支付一些利粮。”
    “不过,因为主公欠了他们一大笔的粮食。”
    “所以他们这些人,为了让主公能够偿还的起粮食,他们会主动协助主公来稳定并州局势的。”
    “而且也可以利用此事,来与这些人打好关系!”
    “至少让他们不会搅局。”
    赵风笑道:“我跟元皓兄,认为的差不太多。”
    “我昨天在宴席上,已经先跟参加宴席的官员叙说了此事。”
    接着把自己昨天说过的话,对田丰复述了一遍。
    “元皓兄觉得我说的如何?”
    田丰点了点头:“非常好。”
    接着问道:“我记得,主公当日任中山国相时,大摆了三天宴席。”
    “同时还让全中山国内的醉仙楼,免费吃上三天的。”
    “怎么这次到了并州,不这么效仿了?”
    赵风沉吟了一下:“本来是准备让各地醉仙楼开启后,再补上三天,让百姓免费吃喝的。”
    “不过,以目前的情况,估计只有太原郡可以做到了。”
    接着又把并州各郡人口跟田丰说了一下。
    “并州情况,比我们想的还要恶劣。”
    “除了雁门郡和上党郡,其他地方,根本没必要去开设醉仙楼。”
    “而在雁门郡和上党郡开设醉仙楼,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上党郡,还好说,不过人口太少。”
    “雁门郡,短期内估计开设不了。”
    田丰沉吟了一下:“那就先把太原郡和上党郡的醉仙楼开起来。”
    “雁门郡可以迟些日子再说。”
    “反正短期内,我们的人手,也不足以开设那么多醉仙楼。”
    赵风点了点头:“暂时就这样吧。”
    “我已经让王平率领部曲,安置在东门外的军营,加上一千县兵,差不多一万人。”
    “然后准备让李高的九千余人,安置在南门外的军营。”
    “我的部曲和赵云的部曲,共计一万一千一百人,安置在北门外的军营。”
    “张辽、典韦、华雄、张武、黄邵,五人的部曲,共计一万三千五百人,安置在西门外的军营。”
    “元皓兄你率领本部和那六千四百常山士兵,共计八千九百人,在城内军营驻扎。”
    “这样安排如何?”
    田丰沉吟了一下:“那些民夫如何安排?”
    赵风笑道:“一共三万两千民夫。”
    “李高的军营里,安置一万二千民夫。”
    “王平的军营里,安置一万民夫。”
    “我和张辽的军营里,分别安置五千民夫!”
    田丰点了点头:“这样安排也行。”
    赵风一挥手:“那就由元皓兄去替我去传达命令吧。”
    “也免得把他们都招进议事厅来下令了。”
    田丰行了一揖:“喏!”
    说完,就准备退出议事厅。
    赵风赶紧伸手制止道:“等等!”
    “元皓兄,你搬到刺史府来住。”
    “让赵云搬到太守府去住。”
    “再让他通知各官员,明天正式上任晋阳太守之职!”
    田丰喏了一声。
    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赵风知道,这条消息,一传达出去。
    整个晋阳所有,有异心或者没有异心的人,都会老实起来。
    因为刺史是姓赵,太守也是姓赵,稍微打探一下,就清楚这两人是亲兄弟。
    别说晋阳了,整个太原郡,都会是赵氏兄弟的天下。
    赵风已经完全可以说,是太原郡的土皇帝了。
    当然,前提是赵风愿意那样做。
    等田丰走后。
    赵风继续查阅起并州各郡的地理图来。
    尤其是关于太原郡的。
    查阅了大量资料后。
    赵风还是不知道,那么多县城,为什么要围着昭余泽建造。
    姑且认为,是为了养鱼吧。
    反正从地图上看,昭余泽还是很大的,又相对比较狭长。
    应该可以养活不少人。
    同样也没找到,为什么西北那么一大片的面积,没有建造城池。
    赵风只好根据太行山脉,来和后世地理稍微对比一下,推测出,那一带应该就是后世的黄土高原。
    不过,就算是黄土高原,也不应该是这样的情况。
    最终无果,什么结论也没得出。
    只好作罢。
    赵风下定决心,等自己把这边的局势稳定下来后,一定要去那边视察一下。
    这时。
    赵狗蛋走进议事厅,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刺史府和太守府的府库,全部清点完毕。”
    “除了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基本上都是空的。”
    赵风听后,觉得也是理所当然的,粮食、辎重什么的,张燕显然不会给自己留下。
    他十几万大军,想要装备配齐全,那也不是小数目。
    而且,赵风还知道,张燕至今对于装备,还有很大的缺口。
    点了点头:“那你去转告田丰。”
    “让他按照既定规划,去把粮食入库。”
    赵狗蛋一拱手:“喏!”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
第四百六十六章 董卓定计
    这一天,整个晋阳都沸腾了。
    长达一个时辰的车队,缓缓从城内经过。
    只要是晋阳城内的百姓,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就算之前没看到,在收到亲朋好友的信息后,也会前来观看。
    这些车队,不说全部都是装运的粮食,只要有一半的车队,装运的是粮食。
    那么就有超过六十万石的粮食,进入晋阳。
    一个粮库充足的官府,总是容易让人感到心安。
    第二天一早,众人集合在太守府,来见证赵云的上任。
    上任仪式跟赵风差不多。
    有赵风坐镇,官印什么的,检不检查都无所谓。
    赵云在上任后,同样宴请了众官员,留下吃了个午饭。
    长安,太师府。
    李儒拿着三本文书,快步走进议事厅,对董卓行了一揖:“启禀太师!”
    “刚刚收到赵风从并州送来的文书!”
    说完,就把手中的三本文书,双手呈上。
    都不需要董卓提点。
    自然有侍从接过李儒手中的文书,然后转交给董卓。
    董卓拿起文书打量了一下:“这东西和我们平时用的竹简不太一样啊。”
    “倒是跟我们平时用的拜帖差不多。”
    说完,就打开了文书,直接查阅起来。
    三本文书全部看完后,董卓对旁边的侍从道:“拿去给文优看一看。”
    侍从喏了一声,拿起案己上的三本文书,迅速转交给了李儒。
    李儒接过文书后,笑道:“这东西,比起竹简来,确实要轻便很多。”
    “虽然造价贵了一点。”
    “不过更适合身份高贵的人来使用。”
    “向董太师也可以这么用的。”
    “这样观看起各地文书来,也能轻松一些。”
    董卓点了点头:“说的也是。”
    “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吧。”
    李儒喏了一声,然后打开文书仔细查阅了起来。
    看完后,李儒沉吟了一下:“这三本文书里。”
    “一本是上表平难中郎将张燕为巨鹿郡太守。”
    “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是兼领巨鹿郡,但用意应该差不多。”
    “第二本文书,是上表中山国毋级人士,甄尧为中山国相。”
    “甄尧此前就与赵风走的比较近,由此可以判断,赵风对于冀州,应该也有些想法。”
    董卓推开怀里的侍女道:“这点我自然清楚。”
    “想当初,我们还想让赵风和张燕,因为太原郡之争,来互相拼杀一番。”
    “没想到啊!”
    “居然被赵风就这样化解了。”
    “文优你以为,我是准还是不准呢?”
    李儒行了一揖:“赵风想染指冀州,这对太师来说,应该是好事啊!”
    “不怕赵风想染指冀州,就怕赵风没有任何想法。”
    “只要赵风想染指冀州,那么必然会和袁绍对立起来。”
    “这才是太师最想看到的事情嘛!”
    以李儒的为官之道,自然不会直接替董卓拿主意。
    这算是一种忌讳。
    说难听点,就是僭越了。
    否则明明是好的、对的想法,因为是你直接出的主意,上面的人反而不会同意了。
    所以只能叙述一下利弊,让上面的人自行拿主意。
    董卓听后,点了点头:“说的也对。”
    “再说,我兼领并州牧,有些地方还可以钳制一下的。”
    “去年冬月雁门太守郭缊,在匈奴人的劫掠中,战死了沙场。”
    “如今雁门郡太守之位,一直空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