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 九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八 九年代-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云清在皖南市呆了整整十年,从一开始接触张真一到如今,他都很清楚,张家众人中,尤其是张家的老爷子,对自己和林晓梅的信任要远远超过其他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刘老爷子甚至公开对上级来访的省委领导提过,如果皖南要想发展得更好。刘云清和林晓梅两人就必须有一个人要留在这里,一直到皖南经济特区建成为止。
这是一份很沉重的信任。无论是林晓梅还是刘云清,都很感谢这样的信任,不过作为刘家培养的继承人和代言人,刘云清不可能在皖南终结自己的政治生涯,作为张真一最早结识并且得其相助一路晋升到如今的地步,刘云清可以说前途无量。
这一点几乎整个江南省的官场都很清楚,四十五岁的副部级领导干部,而且是担任皖南经济特区这样潜力无限的城市。不久前省委就召开过会议准备将他增补为省委常委,这样一来的话,恐怕在五十岁之前,刘云清便能够升任至省府的一把手。
不过最终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提议竟然被中央否决了。
刘云清明白,如果能够得到张真一的支持的话,自己在政治一途上可能会走到更高的位置。他自身走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说家族的力量已经很难帮上忙,尤其是如今的中国政府,已经不再如同往昔一样。
现在国内的政治接班人的培养制度已经越发地完善,几乎不会出现世代更替家族内部交接的情况,而且民主化的政治发展趋势也成为时代不可阻挡的步伐。随着新一任领导人即将换届,中国的政治局势将迎来最为良性的发展时期,到那时,能否进入最后的圈子,恐怕个人的能力极为重要。
但是刘云清清楚。张真一作为国内唯一一个能够以非政府内部系统人员的身份却能够影响到政府高层决策的人,他本身具有的政治潜力将会在这种体制下被极大的扩散。
也就是说。中央会非常重视这种民主评议,尤其是张真一手中控制着大量的社会财富和令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都尤为眼馋的技术和企业时。
对于张家,刘云清有着不一般的感情,这种交情已经随着时间的扩散超出了单纯的盟友的关系,十几年的交往中,刘云清从来没有被张家人私下找过一次,没有为他们徇私一次,作为世界首富,张真一更没有对自己提出过任何非分要求。
这一点几乎很少有人做得到,尽管刘云清知道可能自己的层次还不足以帮助到这个自己亲眼看着成长起来的巨人,但是即使如此,刘云清也对张家有着不一样的感触。
《皖南之风》是一本最近由皖南市委市政府联合张真一旗下的微世集团联手打造的商业杂志,杂志的内容主要是披露皖南市的发展情况和对皖南的介绍与推广。
在杂志的第一期上,刘云清便亲自批示了连载了整整十期介绍皖南张家的情况,洋洋洒洒近十万文字,全文由刘云清和林晓梅亲自执笔完成,文章极为全面地描述了张家从一开始的农民家庭走到如今的地步。
中间花费了专题版块来描写张真一成长的过程,其中就包括他年少成名、创造皖南佳乐福、说服县政府接受改造方案、出资改建皖南基础设施、建造环湖渔业养殖公司、出资创建皖南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打造环湖经济圈、构思皖南人才引起计划等等一系列的事迹。
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有人真实地披露和描写关于国内第一富豪家庭,也是世界首富家族十年间成长、成熟和繁盛的文章,作为撰写人,林晓梅和刘云清都大方地公布了真实身份并且在文章前面写了这样一段话:“从一个农民家庭成长为世界首富家庭,皖南张家到底付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与这样一个家庭相识十年,作者本人深切体会到一个天才的成长过程中,到底会经历哪些不同的人生故事。
张成,一个响彻全世界的名字,一个让所有华人都为之骄傲的名字,在这个名字背后,同样有着你所不知道的故事,作者很荣幸能够得到主人公的同意撰写这样一篇文章来向公众介绍皖南张家的十年历程,同样,也是皖南市的十年成长之路。”
这片文章从一开始刊登就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随之而来的是《皖南之风》知名度的大增,即使是皖南市政府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份地方性积极明显的杂志竟然会取得这样的成绩。
关于皖南张家的评论,社会上的声音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吝啬赞赏之词,相对于国内大部分财富人物而言。皖南张家的行为似乎更适合真正的富人之道,文章中披露出了大量的关于张家向社会和国家捐赠的事例,而这些情况在事后也一一得到了相关受益部门的验证。
“皖南之风?这个名字倒是挺不错嘛?郭省长,皖南地区最近的发展情况你们政府有没有什么新的消息?这个统计工作一定要做好,虽然中央没有明确指出皖南市的归属问题,但是只要它还在我们江南省境内,没有成为直辖市,那我们江南省政府就要对皖南问题重视起来。”
江南省委书记张金龙的声音很大。即使是省长郭斌都有些吃不消,对于这位老领导的意见,他尽管还有些疑惑,但是却极为赞同。
皖南市其实是一个特例,中央在成立皖南经济特区的时候,按照以往的情况,尤其是深市的情况。皖南市就应该是划由江南省管辖,但是按照后来的文件和一些重要的指示来看,中央分明是在把皖南市当做直辖市来看待,这样一个明显的失误却一直没有人指出来。
所以省内一直有人在热议皖南市最终会不会成为国内的第五个直辖市,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共和国的南方。将会在长江沿岸出现一个恢弘的经济走廊,三个直辖市连通东、中、西部地区,这很有可能会改变共和国的经济布局,一举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局面的大变化。
从人口上看,皖南市已经超出了五百万的红线。朝着特大城市发展,从城市规模上讲。皖南市吞并了徽州市下面的三个县区,一个面积相当于三个县的大湖地区,还有邻省的两个县区,面积相对于沪城来讲也不遑多让。
最重要的是从城市的经济规模上将,皖南市已经具备了成长为直辖市的恐怖潜力,即使是张金龙甚至是过家政务院都没有想到皖南市会发展得如此快,尽管张真一放弃了佳乐福集团,但是结果似乎与当初世界媒体猜测得不一样。
仅仅是开年来的第一个季度,皖南市的投资额就已经暴增到了近百多亿美金,如果按照这样的规模,全年的投资总额甚至会接近千亿美金,全市的生产总值也将会突破两千亿人民币的大关,而且随着这些投资的先后启动和完成,往后的几年内,生产总值将会一直维持稳定的高速度增长。
根据皖南市的建设和发展方案的话,成长的产业最多可能还会集中在电子科技及相关配套产业、网络科技、交通运输、建筑、渔业以及轻工业上,要知道在另外一个时空中,此时的信息技术革命、电子通信技术革命以及网络技术革命的中心可并不在中国,但是张真一却生生扭转了这个局面,或许皖南市的崛起将会成为世界信息科技中心也不一定。
“张书记,皖南市如果成为直辖市的话,恐怕我们江南省面子上就过不去了。”
“哈哈哈,面子不能当饭吃,江南省能够走出一个皖南市,说出来也是一件喜事,但是现在中央的意见不明确,不过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省里对皖南市的态度很重要,有些事情我不能告诉你,这涉及到国家政策上的机密,但是宁西市和皖南市之间的合作,或者徽州市与皖南市的合作,是可以进一步深入展开的。”
张金龙的话让郭斌一愣,随即便一脸惊讶地看着老书记,作为政治局的成员,张金龙怎么可能不知道中央对皖南的打算,虽然没有明着说,但是这么明显的暗示郭斌只要不是傻子就能够听得出来其中的意思。
皖南市真的要设立直辖市了!
这似乎有些难以置信,不过郭斌知道皖南市有这样的潜力和资格,如果中央真的要打造一个崭新的沿江流域的经济走廊的话,这个举措就一定会实行的。
远在英国伦敦的张真一并不知道自己的那一本册子对中央的举措和决策产生了怎样重大的影响,但是他原本提出的在皖南市设立一个中转性质的机构,连同东西部,建立起东中西部经济走廊的计划,却会被中央改换成设立一个直辖市而起步。
其实这也并不算以外,历史总是很巧合,也很难以预料,就像张真一的存在本身就已经微妙地改变了世界的秩序一样,在另外一个时空中,也曾经有人提出过建设这样一条经济走廊,只不过很遗憾没有在中部地区找到一个拥有这种实力的城市。
这就直接导致了经济走廊连接性的间断和脱离,中部崛起战略其实一直到很晚之后才才提出来,但是现在张真一却将皖南市偶然地推动了起来,这其实是一个完全不一样但是结果却是疏通同归甚至可能说会更好一些的方案。
在南方地区,沿海城市的带动作用虽然很强,但是却很难深入到内地,如果以沪城为跳板,把皖南地区作为东西部地区衔接的枢纽的话,很可能整个南方的市场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这在战略层面上将会是一个极大的举措,而且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皖南市,皖南人并不知道新的世纪会迎来怎样的好运,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正在等待着他们。

第五十九章不可改变的历史

五月的阳光有些刺眼,这在远离东方的欧洲大陆显得更是如此,刺眼的光线让人有些睁不开眼睛,但是对于这片土地的人们来讲,今天和往日一样都很暗淡,不管是天空时不时掠过的白影,还是街头上早已经高高筑起的军事网,无一不显示出这片土地已经陷入了燥乱和不安。
张真一有些焦躁地看着墙面上的日历,心中一片惨淡和焦虑,但是却丝毫没有办法,五月无疑是一个很灰暗的日子,在前世,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会悍然出动武力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这对于整个国家的颜面来讲,无疑都是极为很沉重的打击。
但是他对此并没有好的办法去组织,而只能通过以秘密人的身份给大使馆的中方工作人员送去了一封警告信,但是张真一丝毫不能确定对方会不会相信自己在信中所说的事情。
这件事情他并没有对中央进行警示,你可以这样想,假如中央收到这样的消息,第一反应会是什么?怀疑还是惊异?或者好奇和难以置信,如此隐秘的消息竟然能够如此肯定地猜测猜测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假如没有发生,那可能说明自己猜测了,那样仅仅只是猜测错误的名义,但是万一真的发生了,那自己又将如何解释?难道说“不好意思,我是穿越过来的”。
他只好选择这样的方式,尽管有些遗憾。
巴尔干地区性质的争端其实早就引起了国家外交人员的注意,不仅仅如此。军方的相关领导其实已经提出过相关的建议,要提防以美国为首的军事组织会悍然触犯国家利益。尤其是前任首都军区的最高指挥易东远同志。
在易东远没有脱离指战岗位时,曾经在军委的会议上提出过要时刻警惕美方会悍然不顾两国之间的外交大局,在局部范围内对我国的人员或者机构进行打击,事实上在上一次的事件后,其实已经增加了这种风险。
那位卡林顿总统对此失败很不满的情况也是事实,当然作为中方一直以来最大的头号敌人,美国从来就不会放弃任何能够打击中国的机会,即使是这一次的事件也同样如此。
但是很遗憾。中央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当做最为重要的军事情况进行预警,从国家的层面上讲,这并不为过,因为不管是哪一国,可能都不会做出这种完全抛弃国家利益和国际交往的行为,但是很明显,美国人失信是很平常的。这种教训总能能够让中国人更明白什么叫做利益为首。
张真一正在等待,等待一场不可扭转的历史冲突。
黎明的微光已经照亮了东方的天际,拨开黑色的窗幕,捧着透明的酒杯,张真一看着窗外黑色的城市虚影,很难想象战火覆盖的模样。
“老板。电话。”
急促的声音打破了宁静的夜色,张真一猛然回过头看着脸色很怪异的年轻保镖,心里一片凛然,难道已经发生了?
“喂,我是张真一。”
作为私人电话。张真一知道能够得到自己这个号码的人都是非常亲密的朋友或者家人。
“真一,你在哪里。陈陈都等你好些天了怎么还不回来。”
熟悉的声音猛地一阵数落弄得他有点不知所措,不过话筒里传出来的话却让他心里一愣,随即就笑了起来。
“奶奶,陈陈什么时候到家里的。”
张真一很明白,以那个女孩子的性格,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不可能会到皖南去的,恐怕易老爷子的离世对她的影响很大,已经超出了女孩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